-
题名毛竹和林下植被芒箕凋落物分解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任立宁
刘世荣
王一
蔡春菊
栾军伟
陈琛
-
机构
国际竹藤中心
-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97,共7页
-
基金
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2017-R11)
国际竹藤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632017016)
-
文摘
[目的]探讨竹林与其林下植被凋落物叶之间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为合理经营管理毛竹林林下植被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四川长宁毛竹与林下植被芒箕凋落物叶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结果](1)芒箕凋落物叶初始C、N、P含量和羟基碳高于毛竹(P <0. 05),而C∶N、C∶P、烷基碳、氧烷基碳和芳香碳低于毛竹(P <0. 05)。(2)凋落物叶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芒箕整体高于毛竹,芒箕和毛竹分解常数(k)分别为0. 58±0. 03和0. 73±0. 02,C、N、P养分释放均表现为净释放。(3)凋落物叶混合对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抑制了N、P元素整个分解周期和C元素中后期的释放。(4)凋落物叶分解过程中元素含量变化格局表现为C含量和C∶N比整体呈下降趋势,N含量和N∶P比有小幅上升,P含量有微弱的下降趋势,C∶P比呈波动性变化。(5)凋落物叶分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初始凋落物叶N和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 01),与初始凋落物叶的C∶N和C∶P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与土壤含水量相关不显著。[结论]单独分解过程中,毛竹凋落物叶分解速率低于林下植被芒箕,养分释放特征均表现为直接释放;混合分解过程中,毛竹和芒箕凋落物叶分解速率无显著混和效应,但养分释放的混合效应表现出一定负效应和不同阶段性。
-
关键词
毛竹
芒箕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混合效应
-
Keywords
Phyllostachys edulis
Dicranopteris pedata
litter decomposition
nutrient release
mixing effects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S795.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川南地区毛竹和林下植被芒箕细根分解特征
被引量:8
- 2
-
-
作者
任立宁
刘世荣
蔡春菊
王一
吴溪玭
郭明明
-
机构
国际竹藤中心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638-7646,共9页
-
基金
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2017-R11)
林业生态站等监测运行补助项目(2017-LYPT-DW-144)
-
文摘
揭示竹林与其林下植被细根单独和混合分解特征,探讨竹林细根与其林下植被细根之间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为毛竹林林下植被的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四川长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与林下植被芒箕(Dicranopteris pedata)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试验周期为1年。结果表明(1)毛竹和芒箕细根初始化学组分有着明显差异,碳(C)含量、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毛竹显著高于芒箕(P<0.05),而氮(N)含量、磷(P)含量和氮磷比(N/P)均芒箕高于毛竹(P<0.05)。(2)毛竹和芒箕细根分解系数(k)分别为0.66±0.04和0.42±0.41,毛竹细根分解速率显著高于芒箕;土壤温度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细根分解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3)毛竹和芒箕细根碳(C)、氮(N)、磷(P)养分释放均表现为净释放,毛竹细根碳(C)释放速率高于芒箕,但细根氮(N)和磷(P)释放率均低于芒箕。(4)混合分解的实测值和期望值对比结果表明毛竹和芒箕细根混合对分解速率和磷(P)元素的释放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了碳(C)元素的释放,抑制了分解初期氮(N)元素的释放。毛竹与林下植被芒箕单独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特征均表现不同;细根混合分解速率无显著混合效应,但养分释放的混合效应表现出不同阶段性和不同方向(正或负),说明林下植被通过影响细根养分释放而影响竹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
关键词
毛竹
芒箕
细根分解
养分释放
混合效应
-
Keywords
Phyllostachys edulis
Dicranopteris pedata
decomposition of fine root
nutrient release
mixing effects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水土流失区芒箕生长与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岳辉
李志真
钟炳林
-
机构
长汀县水土保持局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22-26,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花岗岩侵蚀山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后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40571096)
-
文摘
对轻、中、强等不同侵蚀程度和长期封禁的林地芒箕生长和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芒箕的盖度、密度、高生长、生物量等都随着侵蚀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长期封禁林地的芒箕生长最好,盖度达96%,密度为452株/m^2,平均高86cm,生物量10577kg/hm^2,较轻度、中度、强度侵蚀地增加了0.5—2.3、1.4~7.1、0.8~2.0、2.3~7.4倍,强度侵蚀地芒箕生长差,盖度仅29%,密度56株/m^2,平均高18cm。生物量为1256kg/hm^2。土壤侵蚀程度增加,芒箕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降低,根量和根冠比增大,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侵蚀地土壤细菌占43.0%-45.6%,真菌28.3%-35.2%,放线菌21.0%-26.4%,氨化、亚硝化、硝化细菌少,有一定数量的纤维分解菌和磷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多。不同侵蚀土壤中的微生物组成和数量的变化与相应林地的芒箕生长变化趋势一致。
-
关键词
水土流失
芒箕
生长
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区系
-
Keywords
Erosion land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Growth
Biomass
Microbial population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闽西地区草场资源与类型
- 4
-
-
作者
张长江
-
机构
福建省龙岩地区畜牧水产局
-
出处
《中国草地学报》
1987年第6期14-18,共5页
-
文摘
一、自然条件闽西总土地面积2,900万亩,其中山地2,300万亩,耕地207万亩,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山脉纵横,溪涧河流密布,构成以低山、丘陵为主,河谷盆地交错的地貌。地貌类型有丘陵、丘陵山地、低山、低中山、中山、小平原、小盆地、谷地、河谷等。成片草山多分布于低山和低中山,约占整个草场面积的80%。由于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山川、平原、盆地、坡地有规律的交错分布,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草场类型和植物种类繁多的草场植被。
-
关键词
芒箕
金茅
草场面积
五节芒
草场资源
草地资源
草原资源
植被组成
闽西地区
-
分类号
F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超级湿地松三年的生长表现
- 5
-
-
作者
唐树南
-
机构
东莞市大屏嶂林场
-
出处
《广东林业科技》
1989年第2期32-32,30,共2页
-
文摘
东莞市大屏嶂林场于1984年秋引种超级湿地松149亩,至1987年12月观察,林分生长甚佳,现将超级湿地松造林及三年的生长表现小结如下。一、造林地概况造林地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年降水量1445mm 以上,全年无霜期350天以上。土壤为砂岩发育而成的红壤,大部分林地土层浅薄,岩石裸露。海拔高50—100m,属低丘陵,造林前是马尾松林采伐迹地,植被为生长密集的芒箕及灌木,覆盖度达1.0。
-
关键词
生长表现
采伐迹地
马尾松林
造林地
芒箕
林分生长
三年
造林方法
松梢螟
平均树高
-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野草栽培香菇技术
- 6
-
-
作者
刘叶高
-
出处
《农村新技术》
1994年第7期7-7,共1页
-
-
关键词
杂木屑
麦皮
芒箕
高温型
出菇
转色
菌种选择
季节安排
培养料配制
代料栽培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