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5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芍药切花内参基因筛选及乙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1
作者 戴睿 段帅帅 +5 位作者 肖士奎 卫志鹏 吕淑芳 史国安 吴疆 范丙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目的】筛选芍药切花开放至衰老过程中和盛开期不同组织中稳定表达的最适内参基因,深入解析ACS和ACO基因在乙烯介导的芍药切花开放至衰老过程中的功能。【方法】(1)以芍药‘桃花飞雪’为材料,基于qRT-PCR技术分析13个候选内参基因在芍... 【目的】筛选芍药切花开放至衰老过程中和盛开期不同组织中稳定表达的最适内参基因,深入解析ACS和ACO基因在乙烯介导的芍药切花开放至衰老过程中的功能。【方法】(1)以芍药‘桃花飞雪’为材料,基于qRT-PCR技术分析13个候选内参基因在芍药切花开放至衰老不同时期及盛开期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等软件和ΔCt法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在线RefFinder网站分析获得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的综合排名。(2)利用筛选出的双内参基因,对乙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ACS和ACO在芍药切花开放至衰老不同时期及盛开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在芍药切花开放至衰老的不同时期,geNorm分析表明GAPDH和RAN3表达稳定性最好;NormFinder分析显示RAN3表达最稳定;BestKeeper分析表明18S rRNA表达稳定性最好;RefFinder综合分析表明RAN3和GAPDH为最适内参基因。(2)在盛开期芍药切花花器官不同组织中,geNorm分析表明ARF和PP2A表达稳定性最好;NormFinder分析显示UBQ表达最稳定;BestKeeper分析表明GAPDH表达稳定性最好;RefFinder综合分析表明UBQ和ARF为最适内参基因。(3)在芍药切花开放至衰老过程中,ACS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ACO基因表达量,是调控乙烯合成的开关;ACO主要在切花开放前期(瓶插0~12 h)发挥作用;ACS表达量在绽口期和衰败期(瓶插6 h和144 h)均发挥重要作用,并在盛开期对乙烯合成起到限制作用;(4)在芍药切花盛开期不同组织中,ACS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ACO,ACS和ACO基因的表达存在组织差异性,且均在茎和花萼中表达较高。【结论】本研究筛选出芍药切花开放至衰老不同时期(RAN3和GAPDH)以及盛开期不同组织中(UBQ和ARF)qPCR定量表达分析的双内参基因组合;乙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ACO主要在芍药切花开放过程发挥作用,ACS基因在芍药切花开放和衰老过程均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切花寿命的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内参基因 表达稳定性 开花 衰老 乙烯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越冬栽培的芍药根茎耐寒生理测定和关键基因筛选
2
作者 王琪瑶 李丹青 +5 位作者 郭俊宏 陈晓璇 陈炀 夏宜平 张佳平 刘志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63,共16页
芍药(Paenonia lactiflora Pall.)是我国传统名花,研究其耐寒机制对培育新品种、扩大推广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我国集中产业化生产的最南方且低海拔的芍药‘杭白芍’和在哈尔滨引种表现最优的北方品种‘红绫赤金’作为实验材料... 芍药(Paenonia lactiflora Pall.)是我国传统名花,研究其耐寒机制对培育新品种、扩大推广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我国集中产业化生产的最南方且低海拔的芍药‘杭白芍’和在哈尔滨引种表现最优的北方品种‘红绫赤金’作为实验材料,栽培于哈尔滨露地条件下过冬,通过生理观测、转录组测序和基因定量表达分析,研究芍药根茎在极寒天气冻土层之下的冷胁迫生理和分子响应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冬季温度逐渐降低,‘红绫赤金’根茎中的可溶性糖、脱落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含量相较于‘杭白芍’显著增加,而赤霉素含量则降低;组学分析表明,与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病原体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通路相关的基因在2个品种间发生显著的差异性表达;共表达分析表明,脱水反应元件结合蛋白2A基因(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A gene,DREB2A)、富含半胱氨酸类受体激酶8基因(cysteine-rich receptor-like kinase 8 gene, CRK8)、热激蛋白90.1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90.1 gene, HSP90.1)等可能在调控芍药应对冷胁迫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可初步揭示芍药应对极寒天气下的冷胁迫关键响应基因,为后续的基因功能、基因互作研究奠定基础,并为培育能够在我国最高纬度地区广泛栽培繁殖的芍药耐寒新品种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冷胁迫 根茎 耐寒生理 转录组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F-1α通路探讨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
3
作者 刘霞 易勉 +4 位作者 李灵 岳江 赵静 罗杏梅 黄洁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苷灌胃)],每组各10只。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RMECs)并分为3组[对照组(5 mmol·L^(-1)葡萄糖培养)、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培养)及芍药苷组(30 mmol·L^(-1)葡萄糖+20 mol·L^(-1)芍药苷培养)],均混合培养24 h。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 mRNA水平;EdU试剂盒染色检测rRMECs增殖能力;对应试剂盒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CCK-8实验检测rRMECs细胞活性;Trallswell检测rRMECs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及LDL-C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界限不清;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程度改善,界限略清。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中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芍药苷可下调HIF-1α/VEGF通路改善DR大鼠视网膜组织炎性损伤,抑制rRMECs的细胞活性、增殖及侵袭能力,从而抑制微血管形成,改善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 芍药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野生芍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4
作者 崔雅琦 陈曦 +3 位作者 王梅婷 刘晓菲 董刚强 于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本研究以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又名新疆芍药)和块根芍药(Paeonia intermedia)2个芍药野生种的茎段为主要试验材料,在1/2 MS(Murashige&Skoog)培养基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本研究以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又名新疆芍药)和块根芍药(Paeonia intermedia)2个芍药野生种的茎段为主要试验材料,在1/2 MS(Murashige&Skoog)培养基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噻苯隆(thidiazuron, TDZ)、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影响芍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芍药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存在差异,其中窄叶芍药的诱导效果最好,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窄叶芍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NAA 0.5 mg/L,块根芍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TDZ 0.5 mg/L+2,4-D 0.5 mg/L。窄叶芍药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2,4-D 0.5 mg/L+NAA 0.2 mg/L,块根芍药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TDZ 1.0 mg/L+2,4-D 0.5 mg/L+NAA 0.2 mg/L。本研究不仅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且为寻找野生芍药繁殖保护的新途径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野生种 茎段 愈伤组织 诱导 植物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S标记鉴别牡丹、芍药及川赤芍
5
作者 陈灵丽 王多梅 +4 位作者 蒲婧哲 胡冲 蒋超 袁媛 张亚中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2期242-24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鉴别牡丹、芍药及川赤芍的DNA特征序列(DSS)标记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基于芍药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采用IdenDSS软件筛选出DSS组及其特异性引物对,经DNA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测序、序列比对进...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鉴别牡丹、芍药及川赤芍的DNA特征序列(DSS)标记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基于芍药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采用IdenDSS软件筛选出DSS组及其特异性引物对,经DNA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测序、序列比对进行牡丹、芍药及川赤芍目标DSS验证。结果:通过对5对候选DSS的验证,确定联合2个DSS(GTAACTTGCTATCCTCTTGCCTAGCAGGCAAAGATTTACT、ACTACGAA GAAGTTCCGGGGGTTACAAAGGAAACTTCGAG)标记可用于牡丹、芍药及川赤芍的鉴定,将DSS上传至中药分子鉴定平台(http://www. herbsdna. com)标准数据库中,结合数据库的BLAST功能,可实现牡丹、芍药及川赤芍的快速、准确鉴定。结论:筛选的DSS标记可用于牡丹皮、白芍及赤芍的基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芍药 川赤芍 DNA特征序列 基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琴释《伤寒论》芍药之妙用
6
作者 刘佳 蒋小敏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5-17,20,共4页
柯琴所著《伤寒来苏集》主要用方证对应的方法分析整理《伤寒论》原文,并对其中组方用药进行阐述,详细论述了芍药在不同方剂中的功效。芍药性微寒,味酸苦,在桂枝汤、小建中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剂中分别发挥了除烦敛汗、泻火止痛、益阴缓... 柯琴所著《伤寒来苏集》主要用方证对应的方法分析整理《伤寒论》原文,并对其中组方用药进行阐述,详细论述了芍药在不同方剂中的功效。芍药性微寒,味酸苦,在桂枝汤、小建中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剂中分别发挥了除烦敛汗、泻火止痛、益阴缓急的作用;而以芍药配伍的对药:芍药-枳实、芍药-桂枝可以分别在桂枝类方、大柴胡汤、四逆散中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分析柯琴关于芍药的论述可以为临床应用芍药拓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琴 伤寒来苏集 伤寒论 芍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闫子涵 张存鑫 吕超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165-169,共5页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虽然病机尚未完全阐明,但中医药防治脊髓损伤已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芍药苷(PF)属于单萜类化合物,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外源性给予芍药苷可以通过抑制炎症、抗氧化、防止细胞...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虽然病机尚未完全阐明,但中医药防治脊髓损伤已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芍药苷(PF)属于单萜类化合物,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外源性给予芍药苷可以通过抑制炎症、抗氧化、防止细胞凋亡、调控自噬等途径减缓脊髓损伤的进程。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芍药苷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芍药苷治疗脊髓损伤的潜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芍药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花芍药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8
作者 朱紫檀 张晓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06-109,121,共5页
芍药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但自然花期集中且时间短,无法周年供花,不能长期满足切花市场需求。花期调控可以控制植株提前或推迟开花,对花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切花芍药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切花芍药的花期调控措施,包括温度... 芍药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但自然花期集中且时间短,无法周年供花,不能长期满足切花市场需求。花期调控可以控制植株提前或推迟开花,对花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切花芍药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切花芍药的花期调控措施,包括温度调控、光照调控、激素调控、施肥调控和水分调控,概述了切花芍药花期调控的分子机制,提出了相关展望,以期为进一步调控切花芍药花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切花 生物学特性 花期调控 分子机制 展望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不利则为水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癌性腹水
9
作者 阳国彬 刘玉芳 龚晨 《国医论坛》 2025年第1期10-12,共3页
基于《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理论,阐述癌性腹水的形成机制,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癌性腹水的机理,认为血水同病是癌性腹水的病理基础,当归芍药散血水同治,是治疗癌性腹水的有效方剂。
关键词 血不利则为水 当归芍药 血水同治 癌性腹水 经方实验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熨风散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10
作者 郜中明 《国医论坛》 2025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熨风散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南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寒湿痹阻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熨风散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南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寒湿痹阻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和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熨风散热敷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58/63),高于对照组的84.13%(53/63)(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熨风散热敷治疗KOA,可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僵硬和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芍药知母汤 熨风散 寒湿痹阻证 膝骨关节炎 临床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个芍药品种种籽功能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浩 魏硕 +4 位作者 何莹龙 马慧丽 李昱莹 郭丽丽 侯小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95-200,共6页
以22个芍药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其出仁率、出油率以及种籽中籽油、籽粕和种皮中的功能性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仪提取芍药籽油,测得参试品种出油率为15.96%~26.62%,平均为22.12%;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表明,参试... 以22个芍药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其出仁率、出油率以及种籽中籽油、籽粕和种皮中的功能性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仪提取芍药籽油,测得参试品种出油率为15.96%~26.62%,平均为22.12%;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表明,参试芍药籽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麻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等,籽油中的总不饱和脂肪酸超过85%,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较高,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芍药籽油榨取后副产物籽粕中总黄酮、芍药苷和粗蛋白的含量分别为7.78 mg/g、24.85 mg/g和16.92%,种皮中总黄酮和白藜芦醇的含量分别为107.30和3.11 mg/g。综上所述,籽粕和种皮既可作为功能性营养保健品的原料开发利用,也可作为新型高营养饲料使用,表明芍药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潜力,能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籽油 籽粕 种皮 功能性成分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花芽分化及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艳花 王卫成 +2 位作者 汤玲 唐小刚 任家玄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芍药的花期短而集中,易枯萎导致花的质量降低。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营养和植物激素有助于促进芍药花芽分化和打破休眠。在促成和抑制栽培...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芍药的花期短而集中,易枯萎导致花的质量降低。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营养和植物激素有助于促进芍药花芽分化和打破休眠。在促成和抑制栽培中,选用早、晚花品种,温度调控和外源物质也可控制芍药的花期。为有效延长芍药的供花时间,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阐述了芍药花芽分化发育和休眠的生理学机制、促成和抑制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芍药花期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花期调控 促成栽培 抑制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银屑病模型小鼠中发挥治疗作用
13
作者 郭云龙 史文利 +5 位作者 赵瑞 莫金雪 贾淑青 李璟蓉 吴江 方锐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727-733,共7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咪喹莫特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5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芍药苷治疗组,每组3只。对照组及模型组背部分别外涂凡士林、咪喹莫特药膏,1次/d,生理...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咪喹莫特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5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芍药苷治疗组,每组3只。对照组及模型组背部分别外涂凡士林、咪喹莫特药膏,1次/d,生理盐水灌胃,2次/d;低、中、高剂量芍药苷治疗组背部外涂咪喹莫特药膏,1次/d,并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芍药苷[75 mg/(kg·d)、150 mg/(kg·d)、300 mg/(kg·d)]灌胃,2次/d。均连续7 d。观察小鼠涂药处皮肤红斑、鳞屑情况。取小鼠背部皮损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及皮损厚度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中性粒细胞浸润,RT-PCR检测TNF-α、IL-1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的表达。结果相较于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芍药苷治疗组背部涂药区均红斑变淡、鳞屑减少,表皮增厚明显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细胞因子TNF-α、IL-17的表达下调(均P<0.001);CitH3表达降低(均P<0.05)。IL-17、CitH3的表达在各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芍药苷能下调银屑病模型小鼠中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实现,继而减轻银屑病小鼠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芍药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永登国外芍药引种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亚兰 代立兰 +3 位作者 徐学军 牛元 余志伟 谢薇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70-74,共5页
在甘肃省永登县开展芍药直接引种(T1)和引种3年后再分株栽培(T2)对比试验,揭示两种栽培方式下芍药生长的差异性,探讨国外芍药品种在国内的适宜性。通过分析原产地和引种地气候因子,测定物候期、农艺性状、个体质量及含量,在大田管理条件... 在甘肃省永登县开展芍药直接引种(T1)和引种3年后再分株栽培(T2)对比试验,揭示两种栽培方式下芍药生长的差异性,探讨国外芍药品种在国内的适宜性。通过分析原产地和引种地气候因子,测定物候期、农艺性状、个体质量及含量,在大田管理条件下,甘肃永登气候适宜引进国外芍药,T1和T2栽培方式下国外芍药品种均能生长开花,花色纯正,花型饱满,茎秆直立粗壮,叶片浓郁。与T2栽培方式比较,T1栽培方式下芍药生长表现更优,成活率提高4.26%(P<0.05),成花率提高8.34%(P<0.01),单根鲜重、根粗、根长、侧根数和芽数分别增加了0.31 kg(P<0.05)、3.27 mm(P<0.05)、7.00 cm(P<0.05)和5个(P<0.01),根部主要成分芍药苷含量提高48.68%(P<0.01)。以上表明,直接引种更有利于芍药在甘肃永登地区的生长,具有更高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引种 栽培 芍药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PlHDR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范丙友 王静 +2 位作者 陈洁 余翔宇 吴疆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42,47,共7页
为了预测芍药4-羟基-3-甲丁-2-烯基二磷酸还原酶(PlHDR)基因的功能,以芍药叶为材料,基于RT-PCR技术克隆了芍药PlHDR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了PlHDR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芍药PlHDR基因cDNA全长155... 为了预测芍药4-羟基-3-甲丁-2-烯基二磷酸还原酶(PlHDR)基因的功能,以芍药叶为材料,基于RT-PCR技术克隆了芍药PlHDR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了PlHDR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芍药PlHDR基因cDNA全长1559 bp,共编码462个氨基酸,分子量52.11 kDa,等电点为5.46;芍药PlHDR与喜树HDR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相似性高达87.45%;芍药PlHDR是定位于叶绿体内的亲水性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及信号肽,含有5个糖基化位点和50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比48.48%和29.22%;3D结构预测为单体;芍药PlHDR与HDS、DXR、CDPMEK、MK和MVD1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报道了芍药PlHDR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开展该基因在芍药萜类物质合成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4-羟基-3-甲丁-2-烯基二磷酸还原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洪市双溪乡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芍药花科普插画设计及应用研究
16
作者 罗时宝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8期81-83,共3页
本研究以芍药花为突破口,首先从射洪市双溪乡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切入,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通过将插画作品设计融入文创设计、乡村旅游、农业展览等活动中,期望激发当地居民对芍药花及乡村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传承的参与度。为射洪市双溪... 本研究以芍药花为突破口,首先从射洪市双溪乡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切入,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通过将插画作品设计融入文创设计、乡村旅游、农业展览等活动中,期望激发当地居民对芍药花及乡村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传承的参与度。为射洪市双溪乡的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一种创新的途径,以芍药花为媒介,借助插画设计与科普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芍药 插画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籽油超高压提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17
作者 张芳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3期183-186,共4页
目的:优化芍药籽油超高压提取工艺条件,并分析脂肪酸组成。方法:以芍药籽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压力、提取时间和固液比对芍药籽油得率的影响,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超高压提取芍药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压力420 MP... 目的:优化芍药籽油超高压提取工艺条件,并分析脂肪酸组成。方法:以芍药籽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压力、提取时间和固液比对芍药籽油得率的影响,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超高压提取芍药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压力420 MPa、提取时间7 min、固液比1∶16(g∶m L)。该条件下,芍药籽油的得率可达22.6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8.86%。结论:超高压提取芍药籽油时间短、得率高,是适宜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籽油 超高压提取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清及其有效成分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化君 张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DSS)含药血清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FA)、芍药苷(PF)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制备当归芍药散药液,以低剂量(0.05 mL DSS药液/10 g体质量)、中剂量(0.1 mL DSS药液/10 g体质量)、高剂量(0.2 mL DS...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DSS)含药血清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FA)、芍药苷(PF)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制备当归芍药散药液,以低剂量(0.05 mL DSS药液/10 g体质量)、中剂量(0.1 mL DSS药液/10 g体质量)、高剂量(0.2 mL DSS药液/10 g体质量)每日同一时间灌胃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持续7 d,腹主动脉取血获得相应低、中、高剂量DSS血清(DSSS)。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成对照组、模型组(TGF-β处理)、siRNA转染组(TGF-β+siRNA处理)、FA组(TGF-β+FA处理)、PF组(TGF-β+PF处理)及DSSS低、中、高剂量组(TGF-β+DSSS-L、TGF-β+DSSS-M、TGF-β+DSSS-H分别处理)。筛选并确定DSSS、FA、PF、TGF-β对NRK-52E细胞的干预浓度,对以上各组NRK-52E细胞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1)、Gasdermin D(GSDMD)、白细胞介素-18(IL-18)、纤连蛋白(FN)、E型钙黏蛋白(E-Cadherin)、N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相较于模型组,DSSS、FA、PF治疗组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1、GSDMD、IL-18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SSS中、高剂量及FA、PF治疗组相较于模型组纤维化相关黏附蛋白FN、E-Cadherin、N-Cadherin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清及有效成分FA、PF可抑制TGF-β诱导的NRK-52E细胞纤维化模型中NLRP3介导的焦亡蛋白激活,并能调节黏附蛋白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进展,缓解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肾间质纤维化 当归芍药 细胞焦亡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可心 李瑜璠 方朝晖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及MEDLINE数据库公开报道的关于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时间截止为2023年7月5日,采用... 目的系统评价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及MEDLINE数据库公开报道的关于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时间截止为2023年7月5日,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5篇RCTs,Meta分析结果如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OR=4.60,95%CI为2.10-10.08,Z=3.81,P=0.0001];两组腓总神经MNCV比较[MD=2.55,95%CI(1.34,3.75),Z=4.14,P<0.0001];两组腓总神经SNCV比较[MD=2.41,95%CI(0.43,4.40),Z=2.38,P=0.02]。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DPN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中药汤剂 随机对照试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玲 马雪琦 +2 位作者 张春兰 孟小钰 郝松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0期50-54,共5页
当归芍药散是中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经典名方,主治妇人腹痛。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当归芍药散在临床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此,对盆腔炎性疾病、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妇科疾病均有显著效果。本文对... 当归芍药散是中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经典名方,主治妇人腹痛。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当归芍药散在临床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此,对盆腔炎性疾病、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妇科疾病均有显著效果。本文对当归芍药散从调控PI3K/Akt、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1等信号通路表达及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免疫、控制炎症、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等方面治疗妇科疾病进行总结,为妇科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推动当归芍药散在临床中应用和现代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 妇科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