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域双锥芋螺属Conasprella(Gastropoda,Conidae)近似种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何晨 王佳宁 +1 位作者 陈志云 谭烨辉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64,共20页
本研究比较了双锥芋螺属Conasprella的欧氏芋螺Conasprella orbignyi(Audouin,1831)与其近似种龙王芋螺Conasprella ichinoseana(Kuroda,1956)、昏芋螺Conasprella comatose(Pilsbry,1904)、郝伍德芋螺Conasprella hopwoodi(Tomlin,1936... 本研究比较了双锥芋螺属Conasprella的欧氏芋螺Conasprella orbignyi(Audouin,1831)与其近似种龙王芋螺Conasprella ichinoseana(Kuroda,1956)、昏芋螺Conasprella comatose(Pilsbry,1904)、郝伍德芋螺Conasprella hopwoodi(Tomlin,1936)、柳斑芋螺Conasprella longurionis(Kiener,1847)和南方芋螺Conus australis Holten,1802之间的形态差异,报道了郝伍德芋螺和柳斑芋螺在国内的新分布地点。通过几何形态学对这些易混淆种进行分析,对欧氏芋螺、柳斑芋螺、郝伍德芋螺和南方芋螺外轮廓的几何形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揭示了这4种芋螺在外轮廓上的差异;典型变量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显示,外轮廓的几何形态对欧氏芋螺和南方芋螺有良好的判别效果,对南方芋螺和欧氏芋螺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00%和92.86%。对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的体螺层螺肋几何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前者螺旋部更高、体螺层更宽、基部距离更短、体螺层各个螺肋之间距离更宽,而后者螺旋部低、体螺层更窄、基部距离更长、体螺层上各个螺肋之间距离更窄;典型变量分析的进一步结果显示体螺层的地标点对极易混淆的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具有良好的判别效果,正确率分别是87.50%和88.89%。对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的螺旋部几何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二者未明显分离;典型变量分析的进一步结果显示对二者判别与基于体螺层螺肋几何形态的判别结果一致。对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的壳口几何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二者未明显分离;典型变量分析的进一步结果显示对二者判别正确率分别是62.50%和77.78%,壳口并不是区分鉴定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这一对易混淆种的有效依据。本研究为芋螺近似种和易混淆种的区分提供了新的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腹足纲 双锥芋螺属 几何形态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芋螺属一新记录(腹足纲,芋螺科)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志云 谭烨辉 连喜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100,共2页
在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的芋螺科标本时,鉴定出隶属于芋螺属的1个中国海新记录种:塔伽芋螺Conus tagaroae(Limpala?r&Monnier,2013)。文章对其贝壳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讨论。
关键词 腹足纲 芋螺属 新记录种 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芋螺科一新记录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志云 连喜平 谭烨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3,共5页
在对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芋螺科Conidae标本,以及近年来在南海补充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鉴定发现隶属于芋螺属Conus的中国海新记录种1种:锈色芋螺Conus ferrugineus Hwass in Bruguière,17... 在对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芋螺科Conidae标本,以及近年来在南海补充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鉴定发现隶属于芋螺属Conus的中国海新记录种1种:锈色芋螺Conus ferrugineus Hwass in Bruguière,1792,标本采自西沙群岛。文章描述了该种的外部形态,查明了其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特点,并与相似种犊纹芋螺Conus vitulinus Hwass in Bruguière, 1792进行了比较,通过壳口内面前沟部位的颜色可将两者区分开:锈色芋螺呈白色,而犊纹芋螺呈紫(褐)色;同时对这两个相似种的其他区别特征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纲 芋螺属 锈色 犊纹 新记录 中国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量分类学的海南产芋螺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邴晖 于海鹏 +3 位作者 胡远艳 朱晓鹏 长孙东亭 罗素兰 《热带生物学报》 2010年第4期331-336,共6页
利用NTsys-pc2.10e软件对20种海南产芋螺的27个性状特征分别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据此对芋螺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Q型聚类分析可将20种海南产芋螺分为二大组3个亚组;利用R型聚类分析可将27种性状... 利用NTsys-pc2.10e软件对20种海南产芋螺的27个性状特征分别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据此对芋螺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Q型聚类分析可将20种海南产芋螺分为二大组3个亚组;利用R型聚类分析可将27种性状特征分为2个大组;主成分分析反映出芋螺分类的重要特征是贝壳大小、内唇和壳口特征;基于芋螺前3位主成分基础上的三维图与聚类分析结果图一致。聚类分析树状图较好地反映了20种芋螺之间的亲缘关系,R型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有助于选择关键而重要的芋螺分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螺属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