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农场不同生态用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对植被多样性的响应
1
作者 李佳宁 张启宇 +3 位作者 赵永浩 汤耀中 朱秀妹 刘云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2-1793,共12页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安全食品需求的提升,生态农场建设不断兴起,生态用地保留成为生态农场建设的重要指标。节肢动物在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和农业可持续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揭示并评估生态农场不同生态用地中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影响...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安全食品需求的提升,生态农场建设不断兴起,生态用地保留成为生态农场建设的重要指标。节肢动物在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和农业可持续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揭示并评估生态农场不同生态用地中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影响因素对指导生态农场建设、保障农场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江苏省昆山悦丰岛有机农场,调查滨水绿地、草地、果园、林地、绿篱、竹林6种生态用地的节肢动物多样性及草本层植被,分析不同生态用地类型节肢动物多样性状况,并揭示生态用地类型及其草本层植被多样性对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类型生态用地节肢动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草地、绿篱和滨水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较为相似,林地、竹林和果园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较为相似;不同类型生态用地中节肢动物的丰富度和多度差异不显著,果园Shannon指数最高,且显著高于最低的草地,其他类型彼此间无显著差异。2)各生态用地节肢动物均以中性节肢动物所占比例最大;不同生态用地间,害虫类节肢动物和天敌类节肢动物的丰富度无显著差异,多度和Shann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中性节肢动物在不同生态用地间的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但多度存在显著差异;滨水绿地、林地和绿篱生态用地中天敌害虫比均大于1。3)植被丰富度、盖度、Shannon指数与害虫节肢动物多度呈负相关,总体节肢动物Shannon指数与植被丰富度呈负相关,天敌害虫比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天敌和中性类群节肢动物与植被多样性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生态农场保持多样的植被覆盖作为生态用地,可以有效提高农场区域内的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但不同植被覆盖生态用地对维持总体及不同功能群节肢动物的效果存在差异。果园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表现最优,绿篱害虫控制功能表现最优。同时,增加草本层植被多样性可以为节肢动物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并抑制害虫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场 生态用地 草本层植被 节肢动物功能群 节肢动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煤矿修复对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怡琳 杨竟艺 +4 位作者 王永珍 赵文智 辛未冬 袁虹 刘继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5-1587,共13页
高寒山区煤矿覆土回填和种植草本植物能够快速改善环境,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修复的响应还会因海拔及放牧扰动强度的变化而异。选择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中部西营河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 高寒山区煤矿覆土回填和种植草本植物能够快速改善环境,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修复的响应还会因海拔及放牧扰动强度的变化而异。选择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中部西营河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毗邻草地(对照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陷阱法调查煤矿修复区及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解析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及关键类群对煤矿修复的响应模式,确定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变化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煤矿修复缩小了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差异,但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明显不同并存在地域差异。西营河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导致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略有降低,地表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与活动密度相反。主要地表节肢动物科对煤矿矿区修复的响应模式不同并存在区域差异,西营河保护站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平腹蛛科、微蛛亚科和隐翅虫科的活动密度,但显著降低了硬体盲蛛科和象甲科的活动密度;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步甲科活动密度,但降低了蚁科和狼蛛科的活动密度。pRD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全氮含量解释了西营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20.8%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变异;草本地上生物量和海拔高度解释了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24.3%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变异。总之,高寒山区人工覆土和植被建设引起的植被和土壤环境变化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修复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可以指示和评估煤矿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 煤矿矿区 生态修复 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 指示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metabarcoding)技术的橡胶种植对林下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占霞 张玲 +4 位作者 甘建民 武珊珊 苏建美 尚宇梅 李鑫鑫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3-610,共8页
地处热带边缘的西双版纳地区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变,热带森林逐渐被单一种植橡胶林所替代。探讨森林-橡胶林镶嵌格局对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节肢动物群落分布格局的驱动因素,以期为残存森林的保护提供相关科学... 地处热带边缘的西双版纳地区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变,热带森林逐渐被单一种植橡胶林所替代。探讨森林-橡胶林镶嵌格局对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节肢动物群落分布格局的驱动因素,以期为残存森林的保护提供相关科学数据。以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不同景观梯度下的片段森林和橡胶林为研究样地,采用马氏网诱集法,结合宏基因组(metabarcoding)技术调查林下节肢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1)基于metabarcoding技术,从橡胶林和片段森林林下马氏网中共得到397个可操纵的分类单元(OTUs),其中,片段森林中共收集到节肢动物18目347个OTUs;橡胶林收集到节肢动物14目136个OTUs。(2)片段森林中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橡胶林;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橡胶林和片段森林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片段森林节肢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大于橡胶林。(3)在景观尺度上,影响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森林覆盖率;在样方尺度上,影响橡胶林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胶树年龄和到森林边缘距离;影响森林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片段森林面积、树种多样性、到森林边缘距离、坡向和海拔。森林覆盖率、树种多样性、橡胶林到森林边缘距离和胶树年龄等因素都与节肢动物多样性呈显著相关性,因此,在选择橡胶林种植区时需考虑森林覆盖率、树种多样性及橡胶林到森林边缘距离等因素,且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显著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该研究结果可为森林和橡胶林的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森林 节肢动物多样性 metabarcoding技术 beta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南市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吴逸群 余婷 许秀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273-1276,共4页
2016年4月12-18日调查了陕西省渭南市果园节肢动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果园节肢动物504头,隶属4纲、12目、34科、54种。果园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49、Shannon均匀度指数(J)为13.93、Berger-Parker(D)优势度指数为0.083。优... 2016年4月12-18日调查了陕西省渭南市果园节肢动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果园节肢动物504头,隶属4纲、12目、34科、54种。果园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49、Shannon均匀度指数(J)为13.93、Berger-Parker(D)优势度指数为0.083。优势类群是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这三个目占总捕获量的比例最大,物种数量比例分别为38.29%、18.65%和18.45%。植食性节肢动物28种,共343头;捕食性节肢动物18种,共120头;腐食性及中性节肢动物6种,共31头,它们的物种数量占总捕获量的比例依次为53.85%、34.62%和11.54%。调查结果可为开展关中经济地区果园节肢动物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节肢动物多样性 渭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5
作者 郭芳 张卫青 +4 位作者 关海波 万志强 袁亚楠 TSEDEVDORJ Ser-od 张丽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50-2961,共12页
为探究放牧对典型草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不同放牧管理草场布设147个陷阱,捕获节肢动物12059头,属2纲12目83科,优势类群为蚁科(Formicidae)、步甲科(Carabidae)和蝗总科(Acridoidea)。禁牧(0羊单位·... 为探究放牧对典型草原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不同放牧管理草场布设147个陷阱,捕获节肢动物12059头,属2纲12目83科,优势类群为蚁科(Formicidae)、步甲科(Carabidae)和蝗总科(Acridoidea)。禁牧(0羊单位·hm^(-2)·a^(-1))、轻牧(0.34羊单位·hm^(-2)·a^(-1))、中牧(0.69羊单位·hm^(-2)·a^(-1))和重牧(1.53羊单位·hm^(-2)·a^(-1))草场的节肢动物物种数分别为50科、66科、60科和61科。结果表明,放牧有助于提高节肢动物物种数、多度和丰富度,但会使其均匀度下降。捕食性节肢动物在轻牧草场的多样性较高,在重牧草场的活动密度较大,植食性节肢动物在禁牧草场的多样性和活动密度均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禁牧草场节肢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更强。总之,节肢动物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存在差异,可作为草原生态系统放牧管理的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 群落特征 功能群 土壤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对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蔚 黄兴科 +2 位作者 刘任涛 张安宁 常海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87-1595,共9页
本研究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春、夏、秋3个季节,通过调查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结合植物多样性分布,分析了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植食性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Sha... 本研究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春、夏、秋3个季节,通过调查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结合植物多样性分布,分析了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植食性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春季高于夏季,秋季居中;捕食性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表现为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而Shannon指数表现为秋季高于夏季,春季居中;杂食性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表现为春季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而Shannon指数表现为秋季高于春季和夏季;植食性、杂食性动物个体数与植物个体数间,捕食性动物类群数与植物物种数间,植食性、捕食性动物生物量与植物生物量间均呈线性正相关,而植食性动物类群数与植物物种数间、植食性动物Shannon指数与植物Shannon指数间均呈线性负相关。研究表明:宁夏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多样性受季节变化影响深刻,且功能群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间呈现出复杂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植物多样性 节肢动物多样性 功能群 食物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放养对藕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力 朱捷 +2 位作者 陈琪 李为 黄国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揭示鱼类放养对藕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于2014年4月至9月,对湖南武冈莲藕种植基地的3种鱼类(鲫鱼、鲤鱼、草鱼)5种放养密度下藕田的节肢动物种类组成、密度及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藕田共收集节肢动物9目32科6... 为揭示鱼类放养对藕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于2014年4月至9月,对湖南武冈莲藕种植基地的3种鱼类(鲫鱼、鲤鱼、草鱼)5种放养密度下藕田的节肢动物种类组成、密度及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藕田共收集节肢动物9目32科61种,当放养鲫鱼、鲤鱼、草鱼分别为2 400、2 400、1 200尾/hm2时,藕田内节肢动物种类最多,共21科44种,未放养鱼类时所得到的种类最少,为39种,节肢动物种类随着放养鱼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各处理组中主要害虫亚群落均为莲缢管蚜、斜纹夜蛾和摇蚊类害虫,未放养鱼类时藕田内莲缢管蚜和摇蚊类害虫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放鱼处理,斜纹夜蛾数量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主要天敌亚群落为拟水狼蛛及其他蜘蛛,其中未放养鱼类时拟水狼蛛的数量显著高于鱼类放养处理组,鱼类放养处理组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未放鱼处理组,但优势度指数则相反。群落相似性分析发现,未放鱼处理与鱼类放养处理各组间相似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放养 藕田生态系统 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认知、景观异质性与地表节肢动物的关系——基于中介效应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边振兴 初琢明 +2 位作者 张宇飞 佟昊轩 于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目前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农户活动也成为耕地和耕地景观保护过程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辽宁省建平县540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探究农户认知对耕地景观中地表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景观异质性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通过构建... 目前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农户活动也成为耕地和耕地景观保护过程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辽宁省建平县540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探究农户认知对耕地景观中地表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景观异质性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农户认知、农业景观异质性与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三者间的逻辑关系,为耕地景观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的不同认知对耕地景观中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农户对农药化肥施用认知、农业机械认知、耕地景观生态特征认知对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具有正向影响,表现为认知程度越好则耕地景观中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越高;规模经营方式认知、农户耕地保护相关政策认知对其具有负向影响,表现为认知程度越好则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越低,此结论与预期有所不同,进一步证实了农户"效果预期"对行为的重要影响。2)农业景观异质性在农户认知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即农户认知通过影响农业景观异质性会间接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基于此,政府应加强农村教育投入,进行农业生态保护知识科普,提升农户对于耕地保护认知的水平;重视耕地景观格局的优化,适当增加非耕作生境,最终保护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增强耕地系统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认知 耕地景观保护 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丁膦G1和G2转基因大豆对除草剂耐性评价及田间节肢动物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启政 钟宣伯 +2 位作者 崔楠 刘璐璐 唐桂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5-881,共7页
为评估转基因大豆的环境生态风险,本研究在田间和室内评价了抗草丁膦转基因大豆G1和G2对靶标除草剂草丁膦和非靶标除草剂草甘膦、灭草松和烯禾啶的抗性,同时明确了G1和G2对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喷施1、2和4倍浓度... 为评估转基因大豆的环境生态风险,本研究在田间和室内评价了抗草丁膦转基因大豆G1和G2对靶标除草剂草丁膦和非靶标除草剂草甘膦、灭草松和烯禾啶的抗性,同时明确了G1和G2对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喷施1、2和4倍浓度的靶标除草剂草丁膦后14 d,G1和G2均能正常生长,株高随喷施浓度增加略有下降,分别为33.8,31.9,29.1 cm和32.9,30.3,28.3 cm,但与G1、G2清水对照和转基因受体天隆一号清水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喷施后28 d,G1和G2植株均能正常生长且株高有所增加;喷施不同浓度草丁膦表现为转基因受体受害率平均为99.4%~100%,而G1和G2平均受害率为0.8%~6.8%,且随着喷施时间的延长,G1和G2的受害率有所减缓。喷施不同浓度非靶标除草剂草甘膦和灭草松后,转基因大豆G1和G2及受体大豆均出现明显药害症状,受害率为92.3%~100%,且于喷施28 d后植株全部死亡;而喷施不同浓度非靶标除草剂烯禾啶,G1、G2及受体大豆均能正常生长,平均受害率为10%以下,植株株高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G1和G2大豆只对靶标除草剂产生耐性,而不受非靶标除草剂影响。同时,种植转基因G1、G2及受体大豆对田间节肢动物不存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1和G2 靶标除草剂 非靶标除草剂 节肢动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耦合的潮汐流稻田湿地生态净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宏硕 傅敏 +3 位作者 肖梦蝶 盛世雯 徐平 陈雪初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构建了基于多功能耦合的潮汐流稻田湿地生态净化系统,处理罗氏沼虾陆基养殖尾水,研究水质净化效果、CH_(4)排放情况、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和水稻生长状况,并探讨潮汐流稻田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潮汐流稻田湿地能够有效地净化陆... 构建了基于多功能耦合的潮汐流稻田湿地生态净化系统,处理罗氏沼虾陆基养殖尾水,研究水质净化效果、CH_(4)排放情况、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和水稻生长状况,并探讨潮汐流稻田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潮汐流稻田湿地能够有效地净化陆基水产养殖尾水,对溶解性无机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3%和44.9%,对溶解性无机磷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9%和43.0%;潮汐流稻田湿地的CO_(2)和CH4排放通量与常规稻田相比分别减少了5.4%和92.5%;与处于淹水期的常规稻田相比,潮汐流稻田湿地的产甲烷功能基因mcrA基因丰度减少了82.3%;潮汐流稻田湿地提高了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天敌的种类数以及天敌多度/害虫多度,抑制了害虫爆发,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流 稻田湿地 温室气体 节肢动物多样性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玉米环境安全性及我国应用前景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宁 何康来 +1 位作者 崔蕾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6,共9页
转基因抗虫玉米在生产上应用对于促进玉米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巨大潜力。种植转基因玉米的环境安全性是公众对于应用这一生物技术产品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基因漂移、对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靶标害虫的抗性及其治理策... 转基因抗虫玉米在生产上应用对于促进玉米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巨大潜力。种植转基因玉米的环境安全性是公众对于应用这一生物技术产品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基因漂移、对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靶标害虫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和转基因抗虫玉米研发应用现状及其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生态影响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的潜在生态风险,展望了我国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玉米 环境安全 基因漂移 非靶标 抗性 节肢动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