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婴儿型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2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秦进喜 孔繁明 徐惠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婴儿型 促纤维增生性细胞胶质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水分离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壳核外侧面分离中的应用
2
作者 吴东东 束旭俊 +4 位作者 赵恺 丛小均 周星宇 夏鹰 孙国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研究背景 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精准把控壳核外侧面位置是一项挑战,常未达到壳核外侧面或侵入壳核。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水分离技术的岛叶胶质瘤手术中壳核外侧面分离方法。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 研究背景 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精准把控壳核外侧面位置是一项挑战,常未达到壳核外侧面或侵入壳核。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水分离技术的岛叶胶质瘤手术中壳核外侧面分离方法。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额峡部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17例患者,均未累及壳核,术中采用自行组建的低压水流系统水分离肿瘤底面与壳核外侧面,包括Sanai-Berger分区Ⅰ区2例、Ⅰ区+Ⅳ区6例、Ⅰ区+Ⅳ区+Ⅲ区+Ⅱ区9例,均较易分离,未损伤豆纹动脉;术后24 h内经MRI证实精准分离肿瘤与壳核外侧面,肿瘤均近全切除,壳核外侧面锐利规整,分离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水分离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失语商均> 93.80分,手术相关侧别肌力均>4+级,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90(90,100)分。结论 对于存在壳核外侧面“泾渭分明征”的低级别岛叶胶质瘤,水分离技术可以精准分离肿瘤底面与壳核外侧面界限,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学习曲线、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水分离(mesh)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婴儿型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1例
3
作者 汪露 曾昭豪 +3 位作者 王世勇 李晓婷 徐叶子 毕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6-628,共3页
非婴儿型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desmoplastic non-infantile ganglioglioma,DNIG)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神经上皮良性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0.5%~1.0%,由Kuchelmeister等于1993年首次报告[1-2]。本病好发于幕上、大脑皮质和软脑膜,以... 非婴儿型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desmoplastic non-infantile ganglioglioma,DNIG)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神经上皮良性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0.5%~1.0%,由Kuchelmeister等于1993年首次报告[1-2]。本病好发于幕上、大脑皮质和软脑膜,以额叶和顶叶多见,部分呈囊性,最终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3]。手术治疗是根治该病的有效手段,通常无需放化疗。本文报告1例9岁DNIG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型促纤维增生性细胞胶质 手术 诊治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辅助胶质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翌朔 张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胶质瘤的高异质性和耐药性使其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对胶质瘤分子机制、耐药特征及潜在新药靶点的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多组学数据用于药物筛选、作用机制解析和临床试验指导,从而加速新型和精准治... 胶质瘤的高异质性和耐药性使其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对胶质瘤分子机制、耐药特征及潜在新药靶点的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多组学数据用于药物筛选、作用机制解析和临床试验指导,从而加速新型和精准治疗策略在胶质瘤治疗中的转化应用。本文重点介绍近年多组学技术在胶质瘤药物研发中的最新进展,通过揭示胶质瘤的遗传变异、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及代谢重编程等特征,辅助胶质瘤分子机制、耐药性和微环境复杂性研究,并为新药靶点的挖掘、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药物筛选提供重要支持,推动胶质瘤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多组学技术(mesh) 药物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细胞胶质瘤和神经节细胞瘤 被引量:3
5
作者 阎晓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99-,共1页
节细胞胶质瘤和神经节细胞瘤均分化良好,为生长缓慢的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由肿瘤性成熟神经节细胞单独(神经节细胞瘤)或与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混合(节细胞胶质瘤)构成,是长期癫发作患者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节细胞瘤由不规则... 节细胞胶质瘤和神经节细胞瘤均分化良好,为生长缓慢的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由肿瘤性成熟神经节细胞单独(神经节细胞瘤)或与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混合(节细胞胶质瘤)构成,是长期癫发作患者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节细胞瘤由不规则、簇状、发育不良的多极神经元组成(图1),神经元有大的泡状胞核、明显的中心性核仁,胞质丰富,多极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神经组织肿 细胞胶质 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治疗电场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从基础到临床 被引量:4
6
作者 林雨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31-935,共5页
胶质母细胞瘤是难治性恶性肿瘤之一,即使予以最大限度地手术安全切除、术后放射治疗联合同步药物化疗、序贯药物化疗等综合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仍仅能维持14.6个月。近年研究显示,极低强度的中频电场可以破坏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并命名... 胶质母细胞瘤是难治性恶性肿瘤之一,即使予以最大限度地手术安全切除、术后放射治疗联合同步药物化疗、序贯药物化疗等综合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仍仅能维持14.6个月。近年研究显示,极低强度的中频电场可以破坏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并命名为肿瘤治疗电场(TTF)。TTF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而且是近10余年来唯一被验证可以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法,是一项有望改写临床肿瘤治疗方式的新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 治疗电场(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协同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晓勇 王希瑞 +3 位作者 赵志煌 尚金星 尹港峰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09-515,共7页
目的探讨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于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噻唑蓝法、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胶... 目的探讨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于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噻唑蓝法、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经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培养后,U87和U251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均P<0.05),且替莫唑胺的抑制作用强于Rac1抑制剂(均P<0.05),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的抑制作用更强(均P<0.05);U87和U251细胞迁移能力[U87:空白对照(78.00±11.53)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9.00±9.53)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42.00±8.5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8.67±10.54)细胞数/低倍视野,P=0.001,0.001,0.000;U251:空白对照(75.00±4.00)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7.00±5.56)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36.00±9.00)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4.33±5.50)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和侵袭能力[U87:空白对照(64.33±4.0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0.33±3.51)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24.00±2.6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1.00±2.00)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U251:空白对照(77.33±3.06)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40.67±4.04)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37.33±4.51)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5.33±2.52)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均降低,尤以二者联合应用降低更明显(迁移能力U87:P=0.021,0.011;迁移能力U251:P=0.002,0.003;侵袭能力U87:P=0.000,0.001;侵袭能力U251:均P=0.000)。结论 Rac1抑制剂和替莫唑胺均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二者联合应用更具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RAC1 GTP结合蛋白质 替莫唑胺(mesh) 细胞增殖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贝伐单抗+肿瘤电场治疗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博成 蒋理 +3 位作者 石全红 詹彦 孙晓川 谢延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8-1020,共3页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头晕、记忆力减退2个月,于2020年1月1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重脚轻感,偶感行走不稳、视物旋转,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数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并逐渐出现近...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头晕、记忆力减退2个月,于2020年1月1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重脚轻感,偶感行走不稳、视物旋转,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数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并逐渐出现近事遗忘,对短期内发生的事回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 复发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甲基化 电场治疗(mesh) 综合疗法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良分子危险分层髓母细胞瘤的综合诊断与治疗
9
作者 刘海龙 冯朝阳 邱晓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9-793,共5页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以手术辅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危险分层制定的术后精准、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避免低危组患儿的过度治疗,同时不遗漏高危组患儿的治疗需求。传统临床危险分层主要考虑年龄、...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以手术辅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危险分层制定的术后精准、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避免低危组患儿的过度治疗,同时不遗漏高危组患儿的治疗需求。传统临床危险分层主要考虑年龄、临床分期和手术切除程度等,近年随着对髓母细胞瘤分子遗传事件研究的深入,逐渐将分子分型及主要分子遗传学特征纳入危险分层体系,初步形成改良分子危险分层,更有效甄别不同危险分层患儿并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本文拟综述髓母细胞瘤的病理学特征、基于临床特征的危险分层,以及整合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的改良分子危险分层,为后续综合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 危险分层(mesh) 病理学 分子 化放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449b表达减少是导致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
10
作者 饶春 石翠娟 +8 位作者 王虔 罗文君 孙翠云 周雪霞 华丹 周俊虎 王润 蒋振东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0-849,共10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miRNA-449b表达异常减少对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锁定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和10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miRNA-449b表达变化,Stem-loop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 目的探讨胶质瘤miRNA-449b表达异常减少对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锁定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和10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miRNA-449b表达变化,Stem-loop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LN229和永生化星形胶质细胞UC2 miRNA-449b相对表达量,EdU染色、MTS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源性miRNA-449b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荧光染色检测miRNA-449b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各级别胶质瘤miRNA-449b阳性标记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01),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miRNA-449b阳性标记指数降低(均P <0.001)。U251细胞、LN229细胞miRNA-449b相对表达量低于UC2细胞(P=0.001,0.002)。U251-miRNA-449b组miRNA-449b相对表达量高于U251-Scr组(P <0.001)、EdU阳性细胞率(P=0.029)和细胞增殖活性(P=0.004,0.001,0.002)低于U251-Scr组,LN229-miRNA-449b组miRNA-449b相对表达量高于LN229-Scr组(P <0.001)、EdU阳性细胞率(P=0.032)和细胞增殖活性(P=0.003,0.001,0.004)低于LN229-Scr组。U251-miRNA-449b组和LN229-miRNA-449b组G0期/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高于U251-Scr组(P <0.001)和LN229-Scr组(P=0.018),侵袭细胞数目分别低于U251-Scr组(P=0.002)和LN229-Scr组(P=0.005)。U251-Scr组和LN229-Scr组F-actin局部聚集于细胞突起部位以及胞膜内侧,U251-miRNA-449b组和LN229-miRNA-449b组F-actin散在分布于肿瘤细胞内。结论 miRNA-449b是胶质瘤重要的抑瘤miRNA,其表达异常减少可能是导致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作为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补充外源性miRNA-449b可以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在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微RNAS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积于跬步 蓄势超越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学军 江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脑胶质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种致死性强且预后差的肿瘤。近年来,与脑胶质瘤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及各种临床试验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对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可能出现的部分变化进行解读... 脑胶质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种致死性强且预后差的肿瘤。近年来,与脑胶质瘤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及各种临床试验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对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可能出现的部分变化进行解读;总结我国脑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或规范制定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及存在不足;阐述新型临床试验体系--全球脑胶质母细胞瘤适应性临床创新试验体系(GBM AGILE)对我国精准医疗战略及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医药产业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整合诊断(mesh) 指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金铎 姜镕 +5 位作者 王金环 王斌 马春华 孙立伟 吕远 侯国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37-1043,共7页
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迄今为止,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替莫唑胺仍是其一线治疗药物,随着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 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迄今为止,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替莫唑胺仍是其一线治疗药物,随着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已出现多种替莫唑胺给药方式和联合治疗方案,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使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有更大的生存获益。本文拟就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进展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复发 局部 替莫唑胺(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TR基因扩增在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潜在价值
13
作者 张姗姗 于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7-513,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基因APTR扩增在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对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本院共30例WHOⅡ~Ⅳ级胶质瘤组织中APTR基因扩增及表达水平,并收集肿瘤基因组学图...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基因APTR扩增在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对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本院共30例WHOⅡ~Ⅳ级胶质瘤组织中APTR基因扩增及表达水平,并收集肿瘤基因组学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1119例WHOⅡ~Ⅳ级胶质瘤组织中APTR基因扩增及表达数据,分析两组病例APTR基因扩增阳性率与胶质瘤WHO分级、APTR LncRNA表达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噻唑蓝(MTT)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PTR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组APTR基因扩增阳性率与胶质瘤分级呈同步递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01,P=0.000;χ^2=267.832,P=0.000;χ^2=118.412,P=0.00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PTR基因拷贝数扩增程度与APTR Lnc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本院病例组:rs=0.917,P=0.000;TCGA数据库病例组:rs=0.591,P=0.000)。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Cox回归分析显示,APTR基因扩增及由此引起的APTR LncRNA过表达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敲低胶质瘤细胞APTR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其增殖及侵袭。结论胶质瘤细胞中APTR基因扩增及由此引起的APTR LncRNA过表达均可作为评估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新预测因素,也是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分子生物学 APTR基因扩增(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分子病理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邱天明 程海霞 +5 位作者 黄若凡 吴帅 盛晓芳 陈宏 秦智勇 吴劲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3-869,共7页
目的探讨分子病理检测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与结果分别采用组织病理学,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TERT启动子区突变等分子病理检测方法,同时参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对3例手术切除胶质瘤... 目的探讨分子病理检测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与结果分别采用组织病理学,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TERT启动子区突变等分子病理检测方法,同时参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对3例手术切除胶质瘤患者进行整合诊断。结果显示,例1为胶质瘤切除术后31年复发伴瘤卒中,整合诊断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型,1p/19q共缺失,总生存期逾32年,目前仍生存;例2于6个月内行两次胶质瘤切除术,整合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总生存期仅6个月;例3整合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和替莫唑胺同步化疗,2个月后MRI提示肿瘤复发迹象,以多靶点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治疗,2个月后MRI显示病灶明显缩小,病情逐渐缓解。结论分子病理检测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胶质瘤患者的术后整合诊断、预测预后、筛选敏感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病理学 分子 整合诊断(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胶质瘤整合诊断实践与热点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海南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0-924,共5页
自2016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推行整合诊断模式以来,囿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差异,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仍存在各种困惑和挑战。通过结合自身临床体会,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信息与分类实践联盟(cIMPACT⁃NOW)... 自2016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推行整合诊断模式以来,囿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差异,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仍存在各种困惑和挑战。通过结合自身临床体会,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信息与分类实践联盟(cIMPACT⁃NOW)更新1~4的理解,浅谈弥漫性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H3突变型胶质瘤、IDH野生型/H3野生型星形细胞肿瘤及儿童胶质瘤的整合诊断实践和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病理学 分子 整合诊断(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钟诚 王彬 吕胜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44-1048,共5页
替莫唑胺作为一种新型咪唑四嗪类烷化剂,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胶质瘤化疗进展的"里程碑"。近年来研究者们也开始试用该药治疗其他肿瘤,有些研究业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黑色素瘤和颅... 替莫唑胺作为一种新型咪唑四嗪类烷化剂,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特别是恶性胶质瘤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胶质瘤化疗进展的"里程碑"。近年来研究者们也开始试用该药治疗其他肿瘤,有些研究业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黑色素瘤和颅内转移瘤,还将其应用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难治性白血病、垂体肿瘤和肺癌等良、恶性肿瘤的化疗。本文拟对替莫唑胺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在胶质瘤中的应用和其他一些非常规适应证的应用及其疗效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替莫唑胺(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愣神 自动症13年
17
作者 张国高 卢强 +3 位作者 窦万臣 高晶 吴立文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51-1056,共6页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3岁。主因发作性愣神、自动症13年,于2012年4月17日入院。患者自20岁起反复出现发作性愣神、咂嘴、双手摸索动作,呼之不应,每次发作约持续1 min,可自行缓解,平均1~2 d发作1次,甚至2次/d,发作前可以出现心...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3岁。主因发作性愣神、自动症13年,于2012年4月17日入院。患者自20岁起反复出现发作性愣神、咂嘴、双手摸索动作,呼之不应,每次发作约持续1 min,可自行缓解,平均1~2 d发作1次,甚至2次/d,发作前可以出现心慌、上腹部不适等先兆症状,发作后感觉周围环境改变,类似梦境,偶尔于劳累或停服抗癫药后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外院行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胶质(mesh) 颞叶 皮质发育畸形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