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建成环境协调性评估及针对性发展策略研究
1
作者 周爱娇 杨静 +2 位作者 周浪雅 王月杏 侯宇晴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问题,已成为出行服务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节点-场所-客流模型和K-means算法量化评估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性,之后针对不同协调状态的...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问题,已成为出行服务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节点-场所-客流模型和K-means算法量化评估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性,之后针对不同协调状态的站点群,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车站客流的影响程度,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站点群提出协调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协调状态可分为客流压力型站点、综合发展型站点、节点失衡型站点、客流失衡型站点、潜力发展型站点和滞后发展型站点共6类;不同类型的站点受到建成环境指标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协调状态的站点群进行影响因素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建议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节点-场所-客流模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定量分析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轨道交通站点TOD效果评估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雯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针对国内轨道交通站点在应用TOD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过程中,存在与周边城市更新不匹配的问题,基于经典的节点-场所(node-place,NP)模型以及引入客流量的节点-场所-客流(node-place-ridership,NPR)模型,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例,依托时空大数... 针对国内轨道交通站点在应用TOD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过程中,存在与周边城市更新不匹配的问题,基于经典的节点-场所(node-place,NP)模型以及引入客流量的节点-场所-客流(node-place-ridership,NPR)模型,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例,依托时空大数据,选取连续6个月的客流数据,计算26个站点的基础指标,并将站点分为6类场所超前&低客流类、欠缺型&低客流类、匹配型&中低客流类、节点超前&中高客流类、节点超前&中低客流类和饱和型节点超前&高客流类。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地铁3号线整体呈现出节点价值偏高,场所价值偏低的特点;依据6类站点识别相同特征,按“场所超前型”站点、“协调型”站点和“超前型”站点精准匹配策略,“场所超前型”站点应重视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及步行可达性,“协调型”站点在优化配套设施基础上挖掘场所特征潜力,“超前型”站点应整合资源形成“轨道微中心”,这3大类流程化的改造措施也可应用于其他地区,以提升站点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节点-场所模型 TOD策略 站城一体化 节点-场所-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