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关中平原冬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灌溉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研究节水减氮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水氮利用及硝态氮淋失情况,能为确定冬小麦节水减肥环保增效的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9年在陕西杨凌开展冬小麦节...针对当前关中平原冬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灌溉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研究节水减氮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水氮利用及硝态氮淋失情况,能为确定冬小麦节水减肥环保增效的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9年在陕西杨凌开展冬小麦节水减氮田间栽培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处理,灌水量为副处理,设施氮量处理N300(300 kg hm^–2)、N225(225 kg hm^–2)、N150(150 kg hm^–2)、N75(75 kg hm^–2)、N0(不施氮)和灌水量处理W2(1200 m^3 hm^–2)、W1(600 m^3 hm^–2)、W0(0),分析小麦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淋失情况。结果表明,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小麦季灌水处理较不灌水处理分别增产14.88%~15.01%和4.11~4.16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土壤硝态氮淋失风险显著降低。在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处理下,2017-2018年施氮量150 kg hm^–2处理产量最高,2018-2019年则是施氮量225 kg hm^–2处理产量最高,但2018-2019年施氮量150 kg hm^–2处理在较高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淋失量也较施氮量225 kg hm^–2处理2个年度分别降低了15.87%和10.20%。因此,施氮量150 kg hm^–2配合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能够在保障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水氮利用效率,降低硝态氮淋失风险,实现关中平原冬小麦生产节水减肥环保增效的目标。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当前关中平原冬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灌溉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研究节水减氮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水氮利用及硝态氮淋失情况,能为确定冬小麦节水减肥环保增效的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9年在陕西杨凌开展冬小麦节水减氮田间栽培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处理,灌水量为副处理,设施氮量处理N300(300 kg hm^–2)、N225(225 kg hm^–2)、N150(150 kg hm^–2)、N75(75 kg hm^–2)、N0(不施氮)和灌水量处理W2(1200 m^3 hm^–2)、W1(600 m^3 hm^–2)、W0(0),分析小麦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淋失情况。结果表明,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小麦季灌水处理较不灌水处理分别增产14.88%~15.01%和4.11~4.16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土壤硝态氮淋失风险显著降低。在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处理下,2017-2018年施氮量150 kg hm^–2处理产量最高,2018-2019年则是施氮量225 kg hm^–2处理产量最高,但2018-2019年施氮量150 kg hm^–2处理在较高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淋失量也较施氮量225 kg hm^–2处理2个年度分别降低了15.87%和10.20%。因此,施氮量150 kg hm^–2配合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能够在保障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水氮利用效率,降低硝态氮淋失风险,实现关中平原冬小麦生产节水减肥环保增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