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皮层信号作用下人体步态节律运动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董玮 王如彬 张志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7-252,共6页
节律运动是由中枢模式发生器自激产生的。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仅表现了CPG的自激行为,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性并没有涉及。本研究提出了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的修正模型,目的在于以这一修正模型体现大脑皮层信... 节律运动是由中枢模式发生器自激产生的。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仅表现了CPG的自激行为,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性并没有涉及。本研究提出了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的修正模型,目的在于以这一修正模型体现大脑皮层信号对于CPG网络的调控性。通过对原有模型中输入刺激与网络内部参数的复杂关联的构建,使得模型本身各参数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增强了输入信号对于网络自身的影响,令网络不局限于自激状态,还能够产生自我调节的运动形式,从而体现出大脑信号的调控作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随着输入刺激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模式及不同频率的运动形式,且各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从而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出大脑信号在步态节律运动过程中,对步态的模式和频率所起到的一定的调节作用,实现了各种步态运动之间的行为转换及恢复的功能,从理论上实现了自发节律与大脑调节性节律运动的共存性,做到大脑信号与CPG模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模式发生器 步态运动 节律运动 大脑皮层信号 转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层信号作用下人体步态节律运动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董玮 王如彬 张志康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中枢模式发生器可产生节律性运动.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可以很好地表现CPG的自激行为,但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作用没有讨论.为了体现大脑皮层信号对于CPG网络的调控性,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对原有模型中输入刺... 中枢模式发生器可产生节律性运动.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可以很好地表现CPG的自激行为,但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作用没有讨论.为了体现大脑皮层信号对于CPG网络的调控性,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对原有模型中输入刺激与网络内部参数的关联进行了复杂构建,使得模型本身各参数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增强了输入信号对于网络自身的影响,令CPG网络不仅仅产生自激状态,同时能够产生自我调节的运动形式,从而体现出大脑信号的调控作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随着输入刺激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模式及不同频率的运动形式,且各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从而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出大脑信号在步态节律运动过程中对步态的模式和频率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实现了各种步态运动之间的行为转换及恢复的功能,从理论上实现了自发节律与大脑调节性节律运动的共存性,做到大脑信号与CPG模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模式发生器 步态运动 节律运动 大脑皮层信号 转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CPG的人体节律运动协同特征刻画
3
作者 吴晓光 钟君 +3 位作者 牛小辰 田晓波 任品 邓文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9,共11页
人体柔顺自然的节律运动是全身各关节协同有序转动的展现,关节间的耦合时序与动态转动特性内蕴着人体节律运动中各肢体间的协同关系。招募20名年轻健康被试(男女各半)进行行走与跳绳实验,采集运动时主要关节的角度数据;引入自适应Hopf... 人体柔顺自然的节律运动是全身各关节协同有序转动的展现,关节间的耦合时序与动态转动特性内蕴着人体节律运动中各肢体间的协同关系。招募20名年轻健康被试(男女各半)进行行走与跳绳实验,采集运动时主要关节的角度数据;引入自适应Hopf振荡器参数辨识模型并结合关节协同相位分布,针对人体节律运动协同特征的刻画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设立关节相位基准点,解算人体关节间耦合转动时序,基于自适应Hopf振荡器,建立关节单元参数辨识模型,获取复杂关节动态转动规律的刻画参数,进而利用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网络的相位耦合特性,重构完整的人体节律协同运动,并对重构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刻画参数还原的人体节律运动姿态规范,关节重构轨迹与实际数据变化规律高度一致,两者间的相关系数高于0.99,最大平均误差低于0.01 rad,最大误差小于0.03 rad,阈值绝对偏差在4%以下。所提出的关节转动时序计算准则和自适应关节单元参数辨识方法,可准确刻画人体节律运动中的关节耦合特性与协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律运动 协同特征 关节时序 自适应振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理论的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对运动系统疾病风险干预及肝代谢调控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彤 余焕玲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第6期60-63,77,共5页
目的:研究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对运动系统疾病风险人群干预效果及可能的肝代谢调控生理机制。方法:依据本中心日常健康预警筛选肝代谢异常(肝脏纤维化或脂肪肝风险)同时伴随运动系统风险人群1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 目的:研究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对运动系统疾病风险人群干预效果及可能的肝代谢调控生理机制。方法:依据本中心日常健康预警筛选肝代谢异常(肝脏纤维化或脂肪肝风险)同时伴随运动系统风险人群1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实验组每天进行系统营养和节律运动的联合干预,连续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超声骨密度检测技术对受试者的骨密度进行检测,采用生物电全身扫描系统对受试者的左右髋膝关节活性、肝脏区域生物活性进行检测,利用受控衰减参数理论技术来评估肝组织的脂肪变数值及利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来评估肝脏的硬度值,利用自动荧光检测技术检测糖基化终产物(AGEs)数值。结果:干预3个月后的实验组的骨密度T值、左右髋膝关节活性、肝脏器官活性、肝脏脂肪衰减度及肝脏硬度、糖基化终产物(AGEs)数值等各项指标与干预后对照组及实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能显著改善受试者骨密度及髋膝关节功能,肝脏可能通过抑制糖基化终产物(AGEs)生成进而达到对运动系统疾病风险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运动系统风险 系统营养 节律运动 糖基化终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调节作用的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对肺代谢低下风险人群的干预效果
5
作者 尹艳亮 岳宏 +3 位作者 方亮 蒋峰 李卫江 蒋彤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8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免疫调节作用的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对肺代谢低下风险人群的干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评价量表筛选病毒感染风险高且通过生物电全身健康扫描系统检测显示肺代谢低下的受试者共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 目的:探讨基于免疫调节作用的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对肺代谢低下风险人群的干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评价量表筛选病毒感染风险高且通过生物电全身健康扫描系统检测显示肺代谢低下的受试者共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每天按时进行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干预3个月后对比2组受试者双肺、胸腺、脾脏区域的生物活性水平,病毒易感指数、病毒抵抗力指数、病毒感染发病危险指数水平,以及氧化压力水平的变化。结果:相比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的受检者的双肺、胸腺、脾脏区域的生物活性升高(P<0.05或P<0.01),病毒易感指数、病毒抵抗力指数、病毒感染发病危险指数、间质的过氧亚硝酸自由基(ONOO)、间质的小分子自由基(NO)、间质的羟自由基(OH)水平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受试者的上述指标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可改善肺代谢水平,可能与灰树花多糖、香菇多糖、牛磺酸等系统营养联合节律运动调节机体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 病毒 系统营养 节律运动 生物电全身健康扫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律性步态运动中CPG对肌肉的控制模式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董玮 王如彬 +1 位作者 沈恩华 张志康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8年第4期327-331,共5页
以神经振荡器理论和Dingguo Zhang等人研究的CPG模型为基础,结合了神经生物学和生物动力学的观点,并根据人体腿部的肌肉结构修正了Dingguo Zhang等提出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数学模型.修正后的CPG模型突破了原来仅反映单腿的节律性运... 以神经振荡器理论和Dingguo Zhang等人研究的CPG模型为基础,结合了神经生物学和生物动力学的观点,并根据人体腿部的肌肉结构修正了Dingguo Zhang等提出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数学模型.修正后的CPG模型突破了原来仅反映单腿的节律性运动的局限性,能够更好地描述步态运动中双腿的节律性与协调性,使得修正后的CPG模型与实际情况更为一致.依据本文所提出的修正模型所做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我们所得到的CPG的输出模式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人体节律性步态运动中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律运动 运动控制 中枢模式发生器(CPG) 神经振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盼盼 牛智领 +3 位作者 闫斌 郝静 马娜 葛晓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究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 目的探究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节律性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较对照组(76.60%)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临床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偏瘫 节律运动训练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律性运动障碍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李振东 寇丽 +1 位作者 甄君 孙华宾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2期23-24,共2页
目的了解节律性运动障碍(rhythmic movement disorder,RM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报告1例RM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RMD是一种与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婴幼儿多见,青春期和成年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撞头、... 目的了解节律性运动障碍(rhythmic movement disorder,RM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报告1例RM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RMD是一种与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婴幼儿多见,青春期和成年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撞头、摇头或身体摆动,以撞头最常见,少数累及肢体,患者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形式,运动频率0.5~2Hz,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15min,每晚发作数次至10余次,易与夜间癫痫发作混淆,多导睡眠图监测能帮助诊断,对小剂量氯硝安定治疗敏感。结论 RMD并非罕见,提高认识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律运动障碍 撞头 睡眠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淑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78-79,共2页
目的研究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偏瘫恢复期给予节律性运动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恢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DL及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前... 目的研究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偏瘫恢复期给予节律性运动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恢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DL及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DL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ADL及Fugl-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复节律性运动锻炼,使患者逐渐建立一种新的行为模式,有效改善了老年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瘫肢运动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律运动训练 老年偏瘫患者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G原理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郑浩峻 张秀丽 +1 位作者 李铁民 段广洪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64-68,共5页
将生物控制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机器人领域是提高机器人运动能力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动物的运动控制机理 ,节律运动控制网络的结构和特性 ,对基于生物中枢模式发生器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建模。
关键词 中枢模式发生器 生物控制论 机器人 运动控制 模型 网络结构 神经振荡器 步态转换 节律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对运动的调控
11
作者 吴馥梅 《现代特殊教育》 1999年第10期15-16,共2页
一提到"运动",人们首先会想到跑、跳、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其实.运动有很广泛的内涵。不仅有明显的随意运动,而且还有不随意运动或自主性运动(如心脏跳动和胃肠蠕动);除全身运动以外,还有局部运动(如口腔嚼碎食物及吞咽运动... 一提到"运动",人们首先会想到跑、跳、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其实.运动有很广泛的内涵。不仅有明显的随意运动,而且还有不随意运动或自主性运动(如心脏跳动和胃肠蠕动);除全身运动以外,还有局部运动(如口腔嚼碎食物及吞咽运动等);除显著的运动甚至剧烈的运动以外,还有极轻微的运动(如眨眼运动)。也有人将运动分为反射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运动 不随意运动 心脏跳动 调控 肌肉收缩 基底神经节 自主性运动 体育活动 运动神经元 节律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夏桂成调治PCOS的理念与方法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婕 谈勇 +1 位作者 任青玲 胡荣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1-553,569,共4页
介绍了国医大师夏桂成调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理念与方法。以易学太极中阴阳消长转化的观点,分析女性生殖轴的圆运动生物钟节律,提出心肾交济,平衡阴阳为主,协调肝脾气血为辅的理念,燮理月经周期的变化,治疗月经紊乱。认为生殖周期... 介绍了国医大师夏桂成调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理念与方法。以易学太极中阴阳消长转化的观点,分析女性生殖轴的圆运动生物钟节律,提出心肾交济,平衡阴阳为主,协调肝脾气血为辅的理念,燮理月经周期的变化,治疗月经紊乱。认为生殖周期圆运动节律的紊乱是PCOS病发之源。核心脏腑功能失调是PCOS病发之关键,具体包括:癸水缺乏使生精无源;心肾失交,节律紊乱;肝阴不充,阴虚阳亢;中焦脾胃,病酿痰脂。奇恒之腑藏泻的失司是PCOS月经失调的表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桂成 多囊卵巢综合征 运动生物钟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动素的奥秘:我们为什么会感到饥饿?
13
《内科》 2015年第1期80-80,共1页
很久以来,人们认为饥饿与消化间期处于排空状态的胃的运动节律有关,大约40年前,有学者认为这种"饥饿收缩"与Ⅲ期收缩一致,是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的一部分,但该假设尚未被正式研究过。此外,胃动素和胃饥饿素是调节胃收缩和饥饿感... 很久以来,人们认为饥饿与消化间期处于排空状态的胃的运动节律有关,大约40年前,有学者认为这种"饥饿收缩"与Ⅲ期收缩一致,是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的一部分,但该假设尚未被正式研究过。此外,胃动素和胃饥饿素是调节胃收缩和饥饿感的重要因素,其与Ⅲ期收缩的关系也尚未明确。针对这一现象,来自比利时卢汶大学的Tack教授等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发现饥饿或与Ⅲ期收缩及胃动素有关。该研究在正常人群、消化不良及不能解释的食欲下降患者中进行。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感 胃动素 运动节律 胃收缩 消化间期 正常人群 食欲下降 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