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宋艾轩学派文道观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天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南宋艾轩学派四代传人都标举文道并重,他们的文道观在"道-文"与"性情-文"两个系统中展开,并呈现出后者地位不断上升,最终与前者地位相当的发展趋势。文学自性规律与特点越来越被正视与肯定。这与南宋中后期理学神... 南宋艾轩学派四代传人都标举文道并重,他们的文道观在"道-文"与"性情-文"两个系统中展开,并呈现出后者地位不断上升,最终与前者地位相当的发展趋势。文学自性规律与特点越来越被正视与肯定。这与南宋中后期理学神圣性下降、不断走向世俗化的发展趋势形成反向对应关系。同时,艾轩学派重视文学,在南宋末年理学极力压制文学的文化语境中,能坚持对文学自身的思考,并进行大量诗文创作、批评实践,这在理学家中尤为独特。本文着重探讨艾轩学派的文道观及其相关问题,揭示出四代艾轩学人文道观的变化,并在南宋末年的思想语境中审视其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轩学派 文道并重 文学自性 理学世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希逸《列子鬳斋口义》知见版本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晚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6,共4页
南宋末年最后一名理学家林希逸,置身儒学,参引释道,以当时口语所注解的《列子鬳斋口义》,在东亚文化圈影响极大,尤其是在日本。本文经过在国内、中国台湾、日本、美国的搜集,对该书目前所知的十九种版本作了详细考校,包括国内版本十二种... 南宋末年最后一名理学家林希逸,置身儒学,参引释道,以当时口语所注解的《列子鬳斋口义》,在东亚文化圈影响极大,尤其是在日本。本文经过在国内、中国台湾、日本、美国的搜集,对该书目前所知的十九种版本作了详细考校,包括国内版本十二种,日本版本七种,其中国内版本中明代刊本最多,有七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希逸 列子口义 三子口义 理学家 艾轩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