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对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的知晓情况、使用经历、使用意愿及其预测因子。方法采用结构式自填定量问卷对中国西部重庆、四川和广西3省招募的1 40...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对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的知晓情况、使用经历、使用意愿及其预测因子。方法采用结构式自填定量问卷对中国西部重庆、四川和广西3省招募的1 407名MSM进行调查。获得1 402份有效问卷,采用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描述PrEP知晓情况、使用经历、使用意愿;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rEP使用意愿的预测因子。结果 22.1%(95%CI:20.0%~24.3%)的调查对象报告先前听说过PrEP,没有证据显示有人真正使用过PrEP。在PrEP安全、有效的条件下,63.6%(95%CI:61.0%~66.1%)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愿意使用。使用意愿的主要预测因子为:较低的文化程度、中等收入相对于低收入、最近6个月从不或很少从网上寻找性伴、有性病史、较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担心艾滋病对自己和家人造成威胁、先前听说过PrEP以及认为PrEP预防HIV感染有效。结论 MSM人群PrEP知晓率较低,一旦Pr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MSM人群有较高的PrEP使用意愿,在MSM人群中推广PrEP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 EP)临床试验中的队列保持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297名MSM进入研究,随机分为每日用药组...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 EP)临床试验中的队列保持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297名MSM进入研究,随机分为每日用药组、高危行为前后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3月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利用Kaplan-Meier估计的生存曲线描述不同试验组的累积队列保持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用于分析队列保持的影响因素。结果:43.1%(128/297)的MSM完成了本研究的随访,队列平均保持时间(5.85±3.99)月。高危行为前后用药组相对空白对照组(AHR=0.62,95%CI=0.42-0.91)、年龄30岁以上(AHR=0.65,95%CI=0.47-0.90)的MSM有更高的队列保持力。结论:本研究中MSM人群Pr EP临床试验队列保持力不高,在后期研究中需加强空白对照组和低年龄MSM的队列管理,以提高临床试验的队列保持力。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临床试验中队列的保持情况及其预测因子。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招募并筛选出167例受试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临床试验中队列的保持情况及其预测因子。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招募并筛选出167例受试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配进入每日服药组或间歇服药组,在第0(基线)、4、8、12、16、20、24、28(±5 d内)周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采用基于Kaplan-Meier估计的生存曲线描述不同试验组队列保持概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队列保持的预测因子。结果80.2%的受试对象完成了至少1次服药后随访,59.9%完成了28周的队列随访。间歇用药组(ARR=0.60,95% CI:0.36~0.99)、年龄〉24岁(ARR=0.46,95% CI:0.25~0.83)、中等收入相对于高收入(ARR=0.45,95%CI:0.21~0.96)、因希望能够推广一种预防艾滋病的药物而参加试验(ARR=0.59,95% CI:0.36~0.99)的参与者有更低的脱失率,即更高的队列保持力,因为能获得免费的预防药物而参加试验(ARR=1.90,95% CI:1.13~3.21)的受试者有更高的脱失率,即更低的队列保持力。结论MSM人群PrEP临床试验队列保持力不高,间歇服药组的队列保持力高于每日服药组,在进一步的PrEP临床试验中需制定相应策略以提高试验队列保持力。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参加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 EP)临床试验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108名MSM,随机分为77名服用药物...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参加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 EP)临床试验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108名MSM,随机分为77名服用药物组和31名空白对照组,第12、24、36、48周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广义估计方程分析MSM在参与Pr EP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药物服用组MSM在参与Pr EP的第12、24、36、48周的性伴个数中位数分别为1(0,6)、1(0,6)、1(0,10)、1(0,3)、1(0,3),高危性行为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0,26)、1.5(0,8)、1(0,12)、1(0,9)、2(0,30);空白对照组性伴个数中位数分别为1(0,21)、1(0,2)、1(0,3)、1(0,3)、1(0,3),高危性行为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0,9)、1(0,6)、0.5(0,15)、0(0,10)、1(0,10);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MSM在参与Pr EP过程中性伴个数及高危性行为次数均没有发生改变(Z=-0.24,P=0.811;Z=0.93,P=0.355),性行为方式为"1"和"0.5"的较性行为方式为"0"的拥有更多的性伴(Z=2.47,P=0.014;Z=2.24,P=0.025);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MSM较没有发生过的拥有较少的性伴和高危性行为(Z=-2.82,P=0.005;Z=-2.28,P=0.023);已婚较离异MSM发生较少的高危性行为次数(Z=-2.34,P=0.019)。结论:本研究中暂未发现Pr EP中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性行为方式为"1"和"0.5"的MSM拥有较多性伴,是后期随访中的重点管理人群。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科普。展开更多
目的:从人格特征的角度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暴露前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中乐群性、敏感性、怀疑性和自律性4种因子分析MSM的人...目的:从人格特征的角度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暴露前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中乐群性、敏感性、怀疑性和自律性4种因子分析MSM的人格特征以及不同人格特征者的用药意愿。结果:4种因子原始分与成年男性常模比较均有差异(P<0.000 1),其中乐群性和敏感性因子得分高于常模,怀疑性和自律性因子低于常模;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敏感性因子对用药意愿的影响明显,敏感性分数越高者用药意愿越强烈(OR=1.6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敏感性分数越高者用药意愿越强烈(OR=1.359),其它因子对用药意愿的影响不大。结论:MSM人群的人格特征表现出与正常成年男性的不同之处,在PrEP的研究过程中需考虑到其人格特征的特殊性。展开更多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依从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基层防控人员提供可直观判断服药依从性的测量工具,以提醒服药依从性差者,从而降低其HI...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依从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基层防控人员提供可直观判断服药依从性的测量工具,以提醒服药依从性差者,从而降低其HIV新发感染。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在中国重庆、四川、新疆、广西四个地区招募MSM进入临床试验,随机分为每日用药组和性行为前后用药组,每3月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共有855名MSM进入服药依从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MSM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性能。结果随访中MSM服药依从性差的比例为58.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行为前后用药模式、与男性性伴发生的所有肛交行为均使用安全套、有时或经常通过互联网性伴是依从性好的促进因素,OR值分别为:1.9513、1.7660、1.5064;认为艾滋病对自己或家人的威胁大、民族为汉族等是依从性好的阻碍因素,OR值分别为0.5912、0.5495。通过bootstrapping方法验证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C-index:0.65(95%CI:0.61~0.0.69),校正后的C-index为0.63]。结论列线图较好地预测了MSM服药依从性,为艾滋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了比较直观、可视化预期服药依从性的测量工具,方便对服药者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对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的知晓情况、使用经历、使用意愿及其预测因子。方法采用结构式自填定量问卷对中国西部重庆、四川和广西3省招募的1 407名MSM进行调查。获得1 402份有效问卷,采用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描述PrEP知晓情况、使用经历、使用意愿;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rEP使用意愿的预测因子。结果 22.1%(95%CI:20.0%~24.3%)的调查对象报告先前听说过PrEP,没有证据显示有人真正使用过PrEP。在PrEP安全、有效的条件下,63.6%(95%CI:61.0%~66.1%)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愿意使用。使用意愿的主要预测因子为:较低的文化程度、中等收入相对于低收入、最近6个月从不或很少从网上寻找性伴、有性病史、较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担心艾滋病对自己和家人造成威胁、先前听说过PrEP以及认为PrEP预防HIV感染有效。结论 MSM人群PrEP知晓率较低,一旦Pr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MSM人群有较高的PrEP使用意愿,在MSM人群中推广PrEP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文摘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 EP)临床试验中的队列保持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297名MSM进入研究,随机分为每日用药组、高危行为前后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3月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利用Kaplan-Meier估计的生存曲线描述不同试验组的累积队列保持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用于分析队列保持的影响因素。结果:43.1%(128/297)的MSM完成了本研究的随访,队列平均保持时间(5.85±3.99)月。高危行为前后用药组相对空白对照组(AHR=0.62,95%CI=0.42-0.91)、年龄30岁以上(AHR=0.65,95%CI=0.47-0.90)的MSM有更高的队列保持力。结论:本研究中MSM人群Pr EP临床试验队列保持力不高,在后期研究中需加强空白对照组和低年龄MSM的队列管理,以提高临床试验的队列保持力。
文摘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临床试验中队列的保持情况及其预测因子。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招募并筛选出167例受试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配进入每日服药组或间歇服药组,在第0(基线)、4、8、12、16、20、24、28(±5 d内)周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采用基于Kaplan-Meier估计的生存曲线描述不同试验组队列保持概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队列保持的预测因子。结果80.2%的受试对象完成了至少1次服药后随访,59.9%完成了28周的队列随访。间歇用药组(ARR=0.60,95% CI:0.36~0.99)、年龄〉24岁(ARR=0.46,95% CI:0.25~0.83)、中等收入相对于高收入(ARR=0.45,95%CI:0.21~0.96)、因希望能够推广一种预防艾滋病的药物而参加试验(ARR=0.59,95% CI:0.36~0.99)的参与者有更低的脱失率,即更高的队列保持力,因为能获得免费的预防药物而参加试验(ARR=1.90,95% CI:1.13~3.21)的受试者有更高的脱失率,即更低的队列保持力。结论MSM人群PrEP临床试验队列保持力不高,间歇服药组的队列保持力高于每日服药组,在进一步的PrEP临床试验中需制定相应策略以提高试验队列保持力。
文摘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在参加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 EP)临床试验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招募并筛选出108名MSM,随机分为77名服用药物组和31名空白对照组,第12、24、36、48周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广义估计方程分析MSM在参与Pr EP中是否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药物服用组MSM在参与Pr EP的第12、24、36、48周的性伴个数中位数分别为1(0,6)、1(0,6)、1(0,10)、1(0,3)、1(0,3),高危性行为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0,26)、1.5(0,8)、1(0,12)、1(0,9)、2(0,30);空白对照组性伴个数中位数分别为1(0,21)、1(0,2)、1(0,3)、1(0,3)、1(0,3),高危性行为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0,9)、1(0,6)、0.5(0,15)、0(0,10)、1(0,10);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MSM在参与Pr EP过程中性伴个数及高危性行为次数均没有发生改变(Z=-0.24,P=0.811;Z=0.93,P=0.355),性行为方式为"1"和"0.5"的较性行为方式为"0"的拥有更多的性伴(Z=2.47,P=0.014;Z=2.24,P=0.025);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MSM较没有发生过的拥有较少的性伴和高危性行为(Z=-2.82,P=0.005;Z=-2.28,P=0.023);已婚较离异MSM发生较少的高危性行为次数(Z=-2.34,P=0.019)。结论:本研究中暂未发现Pr EP中存在性行为去抑制化现象,性行为方式为"1"和"0.5"的MSM拥有较多性伴,是后期随访中的重点管理人群。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科普。
文摘目的:从人格特征的角度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暴露前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中乐群性、敏感性、怀疑性和自律性4种因子分析MSM的人格特征以及不同人格特征者的用药意愿。结果:4种因子原始分与成年男性常模比较均有差异(P<0.000 1),其中乐群性和敏感性因子得分高于常模,怀疑性和自律性因子低于常模;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敏感性因子对用药意愿的影响明显,敏感性分数越高者用药意愿越强烈(OR=1.6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敏感性分数越高者用药意愿越强烈(OR=1.359),其它因子对用药意愿的影响不大。结论:MSM人群的人格特征表现出与正常成年男性的不同之处,在PrEP的研究过程中需考虑到其人格特征的特殊性。
文摘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依从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基层防控人员提供可直观判断服药依从性的测量工具,以提醒服药依从性差者,从而降低其HIV新发感染。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在中国重庆、四川、新疆、广西四个地区招募MSM进入临床试验,随机分为每日用药组和性行为前后用药组,每3月进行临床随访和问卷调查。共有855名MSM进入服药依从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MSM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性能。结果随访中MSM服药依从性差的比例为58.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行为前后用药模式、与男性性伴发生的所有肛交行为均使用安全套、有时或经常通过互联网性伴是依从性好的促进因素,OR值分别为:1.9513、1.7660、1.5064;认为艾滋病对自己或家人的威胁大、民族为汉族等是依从性好的阻碍因素,OR值分别为0.5912、0.5495。通过bootstrapping方法验证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C-index:0.65(95%CI:0.61~0.0.69),校正后的C-index为0.63]。结论列线图较好地预测了MSM服药依从性,为艾滋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了比较直观、可视化预期服药依从性的测量工具,方便对服药者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