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合璧形神兼备--曹小山先生色粉画作品赏评
1
作者 黄丹麾 《南腔北调》 2022年第6期48-57,共10页
一中西方的绘画本来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但是,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拓进,中西方绘画的碰撞、互融与共生,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中西方艺术交融最早肇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带来了西方油画《圣母子像》,... 一中西方的绘画本来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但是,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拓进,中西方绘画的碰撞、互融与共生,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中西方艺术交融最早肇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带来了西方油画《圣母子像》,其写实的逼真性令中国的画家倍感新鲜。尔后,在清代的康熙和乾隆年间,又有郎士宁、艾启蒙、王致诚、安德义等外国画家供职内廷,以西方的绘画观念和造型技法影响了中国画的艺术创作。由此可见,第一次进行国画“西化”试验的并不是中国艺术家,而是来到中国的西方画师。这些画师的艺术实践在中国画史上一度引起国人的关注,但以正统文化标准和中国文人的欣赏惯性来衡量,西方的美术作品处在“非雅赏也”,为“好古者所不取”的尴尬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观念 美术作品 色粉画 王致诚 郎士宁 圣母子 西方油画 艾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画在中国的“肇始期”汇考 被引量:13
2
作者 阮荣春 《艺苑(美术版)》 1989年第1期15-19,28,共6页
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值得提出的一件大事是西洋画的引进。西洋画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确立了在中国画坛上的地位,时在鸦片战争以后。但是,在此之前尚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肇始期,由于实物与文献的缺乏,以往的研究往往对鸦片战争以后西洋画的... 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值得提出的一件大事是西洋画的引进。西洋画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确立了在中国画坛上的地位,时在鸦片战争以后。但是,在此之前尚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肇始期,由于实物与文献的缺乏,以往的研究往往对鸦片战争以后西洋画的发展论述较多,而对于这个肇始阶段则涉及甚少。这是西洋画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世宁 油画家 中国油画 艾启蒙 王致诚 焦秉贞 丁观鹏 丁云鹏 十七世纪 关乔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时期的写真画唐卡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子林 《中国书画》 2004年第3期72-75,共4页
写真画唐卡(1)与传统肖像画唐卡(2)不同。写真画唐卡产生于乾隆时期,它是利用西洋透视技法,直接对描绘者写生,如同照相机一样,把人物准确地再现出来,人物形象准确逼真。而传统肖像画唐卡则强调神似,很少直接对描绘者写生,而是经过观察... 写真画唐卡(1)与传统肖像画唐卡(2)不同。写真画唐卡产生于乾隆时期,它是利用西洋透视技法,直接对描绘者写生,如同照相机一样,把人物准确地再现出来,人物形象准确逼真。而传统肖像画唐卡则强调神似,很少直接对描绘者写生,而是经过观察、体会、揣摩和感情交流,在抓住对方内在神气和本质特征后,再追忆默写,是一种背拟的创作方法。故宫现存之《六世班禅佛像》、《三世章嘉佛像》、《乾隆皇帝佛像》等属写真画唐卡,这类唐卡融合了西洋写实技法和传统山水技法,为传统唐卡注入了新的活力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 写真画 乾隆时期 艾启蒙 郎世宁 乾隆皇帝 青绿山水 宫廷绘画 喀尔喀 丁观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合璧”作为中国画的一种创新模式之反思
4
作者 黄丹麾 刘晓陶 《中国书画》 2006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带来西洋的《圣母子像》,其写实的逼真性令中国的画家倍感新鲜。尔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又有郎士宁、艾启蒙、王致诚、安德又等外国画家供职内廷,以两洋的绘画观念、造型技法,用中国的工具材料... 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带来西洋的《圣母子像》,其写实的逼真性令中国的画家倍感新鲜。尔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又有郎士宁、艾启蒙、王致诚、安德又等外国画家供职内廷,以两洋的绘画观念、造型技法,用中国的工具材料进行艺术创造,这就是"中两合璧"的由来。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最早进行中西合璧试验的并不是中国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学 郎士宁 绘画观念 艾启蒙 工具材料 艺术创造 王致诚 中国艺术家 造型观念 林风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