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校艺术通识课程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9
- 1
-
-
作者
于婉莹
-
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7,共7页
-
文摘
本文基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艺术通识课程“艺术的启示”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分析了高校艺术通识课程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所产生的美育影响,提出了艺术通识课程在培养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形成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以及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提升审美能力三个方面所发挥的有效作用,以此阐明艺术课程中所包含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的意义和目标。
-
关键词
高校美育
艺术通识课程
公共艺术教学
美育价值
-
分类号
J0-4
[艺术—艺术理论]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 2
-
-
作者
徐津
-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
-
出处
《广东蚕业》
2018年第1期47-48,共2页
-
文摘
大学艺术通识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艺术通识教育需求。探索利用AR技术革新教学手段,借助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资源延伸课程广度与深度,翻转课堂实现课程的学生主导性等教学改革方法提升大学艺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成效。
-
关键词
艺术通识课程
教学
大学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地方应用型艺术院校公共艺术通识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张惠熙
-
机构
内蒙古艺术学院思想政治与公共课教学部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1-53,共3页
-
文摘
当前,地方应用型艺术院校公共艺术通识课程教学存在理论指导意义不突出、培养目标不够清晰、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创新能力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公共艺术通识课程教学的改革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公共艺术通识教育、完善实训教学体系、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以及丰富教学方法。
-
关键词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应用型艺术院校
公共艺术通识课程
-
Keywords
"double-cre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l
local applied art college
public art general course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审美经验:高校艺术通识课程的建设逻辑
- 4
-
-
作者
柴莳珺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1期55-60,共6页
-
文摘
强化美育功能是高校艺术通识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与其对象之间的动态交往关系。审美经验在高校艺术通识课程中的必要性是:符合高校艺术通识教育的育人宗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适应高校艺术教育的演进趋势。审美经验理论可以明确高校艺术通识课程目标的逻辑起点,是建构高校艺术通识课程内容的依据与创新高校艺术通识课程教学方法的重要引擎,完善高校艺术通识课程评价标准的理论依据体系。基于审美经验的高校艺术通识课程的实践策略是:以审美经验为核心,优化课程设计;以审美体验为突破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数字技术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
-
关键词
审美经验
高校
艺术通识课程
学生
艺术实践
-
Keywords
aesthetic experience
university
general art courses
student
art practice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
-
-
题名高校艺术类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1
- 5
-
-
作者
王海
-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3-144,共2页
-
文摘
高校的艺术类课程发展,必须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和平台。文章从艺术专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的课题体系建构出发,提出高校艺术类课程在专业通识教育上要重塑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科学设置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育课程上要推动艺术专业课程的不断整合、强化艺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以此推动艺术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创新。
-
关键词
艺术通识课程
专业课程
课程改革
-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