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与博物馆美学的终结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周计武
-
机构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学与艺术学关键词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7ZDA01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艺术体制论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3CZW007
-
文摘
阿瑟·丹托从语义学的视角分析了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差异,抛弃了传统美学以艺术品为中心的习惯思维,转向"某物为何是艺术品"的艺术资格研究。它重点关注艺术中不可见的属性,思考社会的体制性语境对艺术命名、识别与阐释的影响。艺术界是艺术品获得艺术资格的一种体制性语境。艺术品的合法性在逻辑上依赖艺术理论的氛围和艺术史的知识。在后艺术的时代,阿瑟·丹托主张告别博物馆美学的精英趣味,让博物馆走向公众,创建适应当代艺术发展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体制。
-
关键词
阿瑟·丹托
艺术界
艺术资格
博物馆美学
-
分类号
G2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艺术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论乔治·迪基的艺术体制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周计武
-
机构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7,36,共7页
-
基金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学与艺术学关键词研究”(项目编号:17ZDA017)阶段性成果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体制论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项目编号:13CZW007)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乔治·迪基是把社会学的“体制”框架引入艺术界理论的关键人物。受到艺术语境论的启发,他从关系属性和类别意义上重新界定了艺术,凸显了艺术品资格“授予”的价值中空立场和体制性语境。作为一种程序性理论,艺术体制论强调,艺术体制是一种惯例实践,而艺术世界则是一种特定的体制框架。迪基的艺术体制论赋予了艺术定义更多的社会学内涵,进一步推动了艺术研究从艺术哲学向艺术社会学的转向。与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相比,迪基的艺术体制论更重视体制框架对艺术生产、分配与接受的影响,重视艺术世界框架中各成员的文化职能,尤其是艺术家角色、公众角色和辅助人员角色的功能。这些观念促使艺术研究重心从艺术品本体向艺术品资格的迁移。
-
关键词
乔治·迪基
艺术体制
艺术体制论
艺术世界
艺术品资格
授予
-
Keywords
George Dicky
Institution of Art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Art
Artworld
The status of Art
Grant
-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