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走出创造的惰性——当前散文诗语言艺术探讨
- 1
-
-
作者
蓝露怡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8-39,共2页
-
文摘
1986年秋全国散文诗学会首届年会在四川乐山召开以来,又是一个虎年已经走进它的中段。然而,散文诗早先的虎虎生气却在渐渐消失。什么原因使散文诗发展的势头慢慢减弱了呢?读当前散文诗作感到,语言的套路化问题虽不能说是普遍存在,却也是一种明显的趋势。关于这种套路化问题,在那届年会上就有一家诗刊主编提出过告诫。他曾看到一位同行桌上摆了一排字:“我折叠起一个暗黄色的梦。”“好诗!”他惊奇道。那位同行却若有所思地说:“这是我作的一个试验。我刚从报上随意剪下一个个的词,把它们按语法成分归入几小堆,再按语法成分取出来排成一个句子。我是随意摸取的,一个作主语的代词,一个作谓语的动词,作定语的数量词、形容词各一个,再加一个作宾语的名词。这个试验你不要说出去,怕引起对诗的制作行为。我已经怀疑现在有的诗是制作出来的了,所以作个试验验证一下。”这个秘密我倒是自觉保守了12年,虽然那位与会主编并没再强调保密。其实,无论知不知道这种剪贴术,诗的制作行为早就流行着。在诗歌语言刻意求新却缺乏内涵而被批评为“语言的花样滑冰”(杨远宏语)之际,散文诗语言却因缺乏变异而日益变得程式化。与现代语言学有着血缘关系的文学语言学,试图透过文学语言这一特殊的符号形式,总结寻找文学作?
-
关键词
散文诗
语言艺术
文学语言学
艺术语言发展
物质材料
诗语言
语言符号
构成方式
艺术表现
第九交响乐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