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屈子诗学的艺术范式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勇刚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10期53-62,共10页
屈子骚体诗学的范式影响后世甚巨,对当代诗歌创作仍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屈子美政理想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激励着当代诗人树立大我情怀;屈子熔铸神话,心游万仞的想象力值得当代诗人心慕手追;屈子诗学往而不返的抒情模式,... 屈子骚体诗学的范式影响后世甚巨,对当代诗歌创作仍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屈子美政理想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激励着当代诗人树立大我情怀;屈子熔铸神话,心游万仞的想象力值得当代诗人心慕手追;屈子诗学往而不返的抒情模式,能医治当代诗人的精神疲软;屈子诗学香草美人的象喻,标示着当代诗歌创作的意象营构;屈子骚体的民歌元素,启发当代诗人取法民歌;屈子骚体形式的解放,引领当代诗歌追求形式上的新变;屈子诗学得力于江山之助,对当今诗人重视采风或游历也富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骚体诗学 艺术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想象与自我观照——新时期以来民族现实题材电影的艺术范式与文化追求
2
作者 张松滨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86-93,共8页
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异质性"和"边缘性",使得民族现实题材电影成为持不同文化身份的主创人员观照和言说的场域。这里既有本民族创作者"自我观照"式的现实思索,也有文化"他者"观念化、艺术化的... 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异质性"和"边缘性",使得民族现实题材电影成为持不同文化身份的主创人员观照和言说的场域。这里既有本民族创作者"自我观照"式的现实思索,也有文化"他者"观念化、艺术化的文化想象。所以,在处理主题建构与现实表现的相互关系上,在革新民族现实题材电影艺术创作范式、提升民族现实题材电影的文化品格上,当代民族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呈现出民族生活纪实与写意的电影语言形式探索、情感和道德化表意相结合的叙事追求、传统与现实碰撞下的民族精神写照等多元化的艺术特征,从而丰富了当代民族现实题材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现实题材电影 艺术范式 文化追求 心理距离 异质文化 探索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变革下“山水”艺术范式的变迁
3
作者 高尚学 许难 《艺苑》 2021年第1期18-21,共4页
“山水”是中国水墨画的传统艺术范式之一。在不同时期,随着笔墨以外的媒介的介入“,山水”艺术范式在异质媒介下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艺术取向。究其原因,是作为“山水”范式内核的“言—象—意”关系模型中的三个变量,呈现出不同的... “山水”是中国水墨画的传统艺术范式之一。在不同时期,随着笔墨以外的媒介的介入“,山水”艺术范式在异质媒介下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艺术取向。究其原因,是作为“山水”范式内核的“言—象—意”关系模型中的三个变量,呈现出不同的权力对比关系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山水 艺术范式 “言—象—意”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园”艺术范式评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章颖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83-87,共5页
“家园”作为东西方文学所共有的艺术原型,在审美认知层面上极富内涵意义,有着诸种清晰表象的形象范式。本文拟从“家园”意象的产生、失落及寻找途径等三个方面评析“家园”范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家园”范式的美学价值及其... “家园”作为东西方文学所共有的艺术原型,在审美认知层面上极富内涵意义,有着诸种清晰表象的形象范式。本文拟从“家园”意象的产生、失落及寻找途径等三个方面评析“家园”范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家园”范式的美学价值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范式 "家园"意象 文学艺术 审美 原型 文艺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下的表象自组织和艺术范式
5
作者 黄卓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98-103,93,共7页
由梦、语误、俏皮话等现象所证实了的潜意识,其作为一种存在,已为大多数心理学家所接受。问题是,仅走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为什么我们的梦、艺术创作和幻觉中的形象,跟日常所直接体验的形象不一样?特别是这些形象作为系列性的情节... 由梦、语误、俏皮话等现象所证实了的潜意识,其作为一种存在,已为大多数心理学家所接受。问题是,仅走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为什么我们的梦、艺术创作和幻觉中的形象,跟日常所直接体验的形象不一样?特别是这些形象作为系列性的情节时表现为行动进程的陌生化?弗洛依德在进一步考察这些问题时,在《梦的解析》里写下了作为解答的“梦的工作”一章。弗氏以为,潜意识自身有一种操作功能,它一方面能将欲念译成知觉形式(主要是视觉),另一方面又通过改编这知觉形式达到传递欲念的目的。这种改编工作有四:一曰压缩,即潜意识的操作缩写了隐梦,使显梦更简洁;二曰移置,即用突出次部,减弱要部的方法,改换隐梦内容;三曰意象,即将思想译成形象;四曰润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象自组织 潜意识 基本范式 艺术范式 弗洛依德 语误 作家 康德 理想范式 知觉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艺术史传统方法论——诺曼·布列逊的符号学艺术史研究范式
6
作者 胡深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作为欧美“新艺术史”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诺曼·布列逊的符号学艺术史研究范式尚未受到重视。布列逊认为,以往的艺术史研究总是倾向于把绘画视为一种视知觉的再现,这不仅阻碍了我们对绘画的进一步认知和探索,也不利于推动艺术史研... 作为欧美“新艺术史”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诺曼·布列逊的符号学艺术史研究范式尚未受到重视。布列逊认为,以往的艺术史研究总是倾向于把绘画视为一种视知觉的再现,这不仅阻碍了我们对绘画的进一步认知和探索,也不利于推动艺术史研究的发展。鉴于此,艺术史研究必须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去探索绘画那鲜为人知的一面。布列逊指出,我们可以通过有效地借鉴符号学的方法论来建构一种全新的艺术史研究范式,以改变艺术史研究在整个人文学科研究中的“落后”局面。可以说,布列逊所倡导的符号学艺术史研究不仅可以改变我们对绘画的传统认知与理解,也可以为当下的跨学科和跨媒介艺术史研究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与方法论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曼·布列逊 艺术史研究范式 绘画 符号 视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介对艺术接受范式的重构
7
作者 戴东方 《艺术探索》 2015年第1期49-50,共2页
传统媒介以一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信息,对受众的审美体验缺乏及时反馈。数字媒介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的接受范式。在数字媒介的语境中,艺术接受范式由传统的单向活动变为去中心化的双向交流,受众身心都参与到审美活动之中。
关键词 数字媒介 艺术接受范式 数字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加密艺术本土化探究
8
作者 刘琦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9期84-86,共3页
加密艺术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艺术的新生艺术形态,建构出的一种体现Web3.0理念的艺术范式。在加密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创作的空间由“线上”拓展至“链上”,创作方式也由数字化迈向了数智化。不同于当代艺术中的西方中心话语,... 加密艺术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艺术的新生艺术形态,建构出的一种体现Web3.0理念的艺术范式。在加密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创作的空间由“线上”拓展至“链上”,创作方式也由数字化迈向了数智化。不同于当代艺术中的西方中心话语,加密艺术本身包含着去中心化的理念,携带着多元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面对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环境,中国加密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话语建构与本土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WEB3.0 加密 去中心化 数字艺术 新技术环境 艺术范式 本土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视域下艺术本质属性的嬗变及其理论重构
9
作者 姜欣言 《人文天下》 2024年第11期42-50,共9页
传统静态、封闭的艺术观念正在被打破,艺术的本质属性发生革命性嬗变,当代科技驱动正重新定义艺术的存在形态及其创作、传播、接受过程,形成动态、开放、无限可能的全新生成模式。面对如此根本性变革,需重构兼顾三大环节的整体艺术本质... 传统静态、封闭的艺术观念正在被打破,艺术的本质属性发生革命性嬗变,当代科技驱动正重新定义艺术的存在形态及其创作、传播、接受过程,形成动态、开放、无限可能的全新生成模式。面对如此根本性变革,需重构兼顾三大环节的整体艺术本质理论,用动态开放新型范畴定义艺术状态与生成,阐释三个环节的内在统一逻辑,纳入新技术以解构人与技术的二元对立。未来,艺术理论必须与科技发展同步更新,及时吸纳量子计算、人工意识等前沿科技赋予艺术的新样态,经由植根文化富矿、融入中国精神追求,形成融合创新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艺术理论新范式,为世界艺术文明贡献卓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艺术范式 整体理论重塑 艺术理论 数字技术 生物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须弥山北周石窟佛像的艺术形式研究
10
作者 祁江 《艺术家》 2024年第9期19-21,共3页
石门关是丝绸之路中的一个重要关隘,连接着中原腹地和边疆地带,其上便是须弥山。须弥山石窟群中佛像造型保存较完好的当属北周石窟。北周石窟的佛像造型不仅受到丝路沿线文化交流的影响,还受到当地政治、经济的影响,展现出一种兼容并包... 石门关是丝绸之路中的一个重要关隘,连接着中原腹地和边疆地带,其上便是须弥山。须弥山石窟群中佛像造型保存较完好的当属北周石窟。北周石窟的佛像造型不仅受到丝路沿线文化交流的影响,还受到当地政治、经济的影响,展现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在造像形式上,北周石窟的佛像沿袭了北魏佛像“秀骨清像”的余韵和西魏佛像的“人情趣味”,人物形体更加饱满,形象更加“珠圆玉润”,为隋唐石窟造像艺术提供了艺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弥山石窟 石窟造像 石门关 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艺术范式 兼容并包 中原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创作的结构——兼以书画艺术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东荣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103,共17页
艺术问题是一个最具争论的文化话题: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对艺术创作的规律性的认识,是天才们与生俱来的创造,还是需要漫长刻苦的训练?何为艺术革命的动因?等等,而每一个问题都在艺术史上引起过无数次的争议,并且还会永远进行下去。此文对... 艺术问题是一个最具争论的文化话题: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对艺术创作的规律性的认识,是天才们与生俱来的创造,还是需要漫长刻苦的训练?何为艺术革命的动因?等等,而每一个问题都在艺术史上引起过无数次的争议,并且还会永远进行下去。此文对这些问题作一点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创作 艺术特性 艺术继承 创作倾向 艺术范式 艺术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权力与话语霸权——论封建皇权对书法艺术的统摄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0,共4页
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论是从艺术范式的生成、艺术经典的确立还是审美趣味的形成实际上都不完全是书法艺术自身逻辑的演绎,作为封建政治权力的代表皇权对书法艺术具有相当大的统摄作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进行论述, 并以具体的实例对这种政... 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论是从艺术范式的生成、艺术经典的确立还是审美趣味的形成实际上都不完全是书法艺术自身逻辑的演绎,作为封建政治权力的代表皇权对书法艺术具有相当大的统摄作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进行论述, 并以具体的实例对这种政治权力策略、机制和所有这些决策赖以实施并迫使其得到实施的手段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范式 政治权力 书法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走下艺术殿堂的文学论争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小禄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3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文学论争 语言艺术 社会现实 “文化工业” 文学批评史 文学观念 艺术范式 作家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渊源与归宿 丁绍光先生的艺术
14
作者 刘伟冬 《美术大观》 2023年第4期4-11,共8页
丁绍光(Ting Shaokuang),1939年10月生于中国陕西省,杰出美籍华人艺术家,现代工笔重彩画大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0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版纳晨曦》。美国百人会成员,曾任海外多个艺术家团体主... 丁绍光(Ting Shaokuang),1939年10月生于中国陕西省,杰出美籍华人艺术家,现代工笔重彩画大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80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版纳晨曦》。美国百人会成员,曾任海外多个艺术家团体主席或名誉主席,多所大学客座或名誉教授。国外评论家称他用一支神奇的笔,揭露了中国艺术五千年的秘密,是全球化时代未来和谐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表彰的当代29位艺术大师之一。2009年为上海文化广场创作由30万块玻璃组成的335平方米大型彩色玻璃壁画《生命之源》。2017年出版传记《天堂鸟:丁绍光艺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绍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联合国成立 彩色玻璃 百人会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代工笔重彩画 艺术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剧排场研究 主持人语
15
作者 王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6期42-42,共1页
粤剧是近代以来在岭南地区发展成熟的大剧种。其艺术之“大”,体现在粤剧荟萃南北戏曲声腔表演,与京剧一度“分庭抗礼,俨然南方之强”,更体现在清代后期就广泛流传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地,成为中国戏曲在世界范围内的典型代表。“排场... 粤剧是近代以来在岭南地区发展成熟的大剧种。其艺术之“大”,体现在粤剧荟萃南北戏曲声腔表演,与京剧一度“分庭抗礼,俨然南方之强”,更体现在清代后期就广泛流传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地,成为中国戏曲在世界范围内的典型代表。“排场”是粤剧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剧吸收、传续南北戏曲艺术时所形成的独特概念,既保留了元明时期“排场”的基本内涵和舞台准则,又在实际创造中被赋予了岭南演剧的独特个性。因此,它承袭了清代进入岭南地区的南北声腔在舞台语言、剧目文学、唱腔音乐、行当配置、舞台表演等方面的艺术精华,以十大行的行当表演为依托,将外江班、本地班的艺术范式给予了全面的保留和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艺术 舞台语言 外江班 舞台表演 戏曲声腔 元明时期 中国戏曲 艺术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移式情景剧艺术造型研究——以《知音号》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志勇 刘前 《影视制作》 2019年第6期86-90,共5页
本文以《知音号》情景剧为样本,从文化价值设计研究、设计理念研究、创新传播理念研究三个视角分析了其艺术造型范式。本文认为:《知音号》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新媒体平台,通过技术和艺术搭台,文化唱戏,给拟态环境的用户交互设... 本文以《知音号》情景剧为样本,从文化价值设计研究、设计理念研究、创新传播理念研究三个视角分析了其艺术造型范式。本文认为:《知音号》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新媒体平台,通过技术和艺术搭台,文化唱戏,给拟态环境的用户交互设置议程,最终获得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漂移'的舞台场景、'漂移'的角色、'漂移'的故事与'漂移'的事件。《知音号》是一种可复制的强生命力的商业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音号 情景剧 文化 艺术造型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音乐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祖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3,共11页
关键词 音乐性 鲁迅学 鲁迅小说 艺术范式 学术研究 鲁迅研究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画”与“术画”——关于宋代绘画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凇 《美术大观》 2021年第6期32-35,共4页
本文讨论了三个问题:1.根据宋代郭若虚所说的"艺"与"术",判断宋代画家能否进入艺术史;2.宋代开始兴起的四个绘画范式,从《西园雅集图》《清明上河图》等画题的流行与后延,揭示宋代绘画貌似写实而实为理想性的一面;3... 本文讨论了三个问题:1.根据宋代郭若虚所说的"艺"与"术",判断宋代画家能否进入艺术史;2.宋代开始兴起的四个绘画范式,从《西园雅集图》《清明上河图》等画题的流行与后延,揭示宋代绘画貌似写实而实为理想性的一面;3.宋代绘画从色彩、墓葬艺术、山水与花鸟画等九个方面概述其时代特色。尤其以苏轼的画论为例,揭示主流文人的价值观,其中许多论述对当代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绘画 写实绘画 理想性 艺术范式 文人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说“年代剧”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黎明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第4期88-97,共10页
本文所讨论的“年代剧”,特指一种生成于海外而“火”在中国的长篇电视剧类型艺术。这种类型艺术擅长于以家庭关系的演变为中心线索,用长时段叙事的方式讲述现代城市市民社群在国家大历史语境中的日常生活故事,这一特性使得年代剧作为... 本文所讨论的“年代剧”,特指一种生成于海外而“火”在中国的长篇电视剧类型艺术。这种类型艺术擅长于以家庭关系的演变为中心线索,用长时段叙事的方式讲述现代城市市民社群在国家大历史语境中的日常生活故事,这一特性使得年代剧作为一种“类型艺术”专属于电视剧范畴而难以展示在电影、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之中。年代剧自1980年代引入中国大陆,然后逐步形成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电视剧艺术范式,尤其是在最近十多年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艺术范式 中心线索 电视剧 历史语境 长时段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隐喻和闪现:希区柯克电影创作中的先锋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0-45,共6页
“从词源学的意义上说,‘先锋’一词用于艺术领域是在19世纪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的法国……为军事用语,适于19世纪的先进的和实验的艺术运动,通常与现代主义有关系,意味着艺术形式的变革。”[1]在世界电影的长河中,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 “从词源学的意义上说,‘先锋’一词用于艺术领域是在19世纪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的法国……为军事用语,适于19世纪的先进的和实验的艺术运动,通常与现代主义有关系,意味着艺术形式的变革。”[1]在世界电影的长河中,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国别的电影的先锋性固然是导演为了将个人创作与已经建立起来的艺术范式相分离,而在电影作品中尽力展现的一种特性。一般来说,先锋性寓意着影片的思想内涵和形式创造能走在时代的前头,居于同类影片前列。弗朗索瓦·特吕弗在评价希区柯克时曾指出,希区柯克的作品始终充满先锋性的实验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区柯克 特吕弗 现代主义思潮 先锋性 电影作品 艺术范式 弗朗索瓦 词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