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学的艺术维度及其转换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小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6-160,共5页
任何文本都存在艺术信息,艺术信息构成了文本的艺术维度。文本中的艺术信息以文本的"形"、"神"、以及形神关系呈现出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仔细辨别原文本中的"形"、"神"、以及形神关系,... 任何文本都存在艺术信息,艺术信息构成了文本的艺术维度。文本中的艺术信息以文本的"形"、"神"、以及形神关系呈现出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仔细辨别原文本中的"形"、"神"、以及形神关系,对其进行适应选择,并将其恰如其分地转换到译文本中。译者在对艺术维度进行转换时,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形写神、离形得似、形神兼备。译者对艺术维度进行转换时,需要遵循形似、神似、形神兼备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艺术维度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武侠电影的艺术维度
2
作者 肖显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1-22,共2页
西方武侠电影以文化母题、文学结构和类型发掘为艺术维度,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相异于东方的"武"与"侠",其文化母题皈依向"超力"与"英雄";其文学结构的模型性体现在人物与情节模式上。人... 西方武侠电影以文化母题、文学结构和类型发掘为艺术维度,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相异于东方的"武"与"侠",其文化母题皈依向"超力"与"英雄";其文学结构的模型性体现在人物与情节模式上。人物模式的主角经过了完美英雄、英雄、中性英雄、反英雄,以及独立主角、双主角、多主角的演变;情节模式则发生了人类历史世界到天、地(地狱)、神魔世界的变化;在类型发掘的丰富性中,少儿与喜剧类武侠最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武侠电影 艺术维度 文化母题 文学结构 类型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史的地理学维度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臻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166,共6页
地理学元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题材与创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对地方印象及地方想象的阐释、评价与提及。而地理学元素对中国艺术理论的影响远比西方更为突出,这一点在山水诗、山水画与山水园林中都有所体现。在“... 地理学元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题材与创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对地方印象及地方想象的阐释、评价与提及。而地理学元素对中国艺术理论的影响远比西方更为突出,这一点在山水诗、山水画与山水园林中都有所体现。在“世界之中国”时代,需要开展地缘艺术史写作,在参照西方艺术史范式的同时,更需要基于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与观念,书写能够体现中国话语体系特质的中国艺术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的地理学 中国艺术 地方印象 地方想象 地缘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公信度——艺术公赏力系列研究之五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一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3,18,共11页
本文考察当前艺术公信度问题。认为从《三枪拍案惊奇》遭遇质疑和"人造韩寒"之争可集中凸显艺术公信度的重要性及其问题化状况,其原因在于社会体制的转变、全球性现代艺术中的实验蔑视与实验好奇之间的悖逆、艺术体制中公共... 本文考察当前艺术公信度问题。认为从《三枪拍案惊奇》遭遇质疑和"人造韩寒"之争可集中凸显艺术公信度的重要性及其问题化状况,其原因在于社会体制的转变、全球性现代艺术中的实验蔑视与实验好奇之间的悖逆、艺术体制中公共领域对艺术品的自由质疑、社会敏感问题假道艺术公信度问题而隐秘显现等。从中外信任研究表明,当前条件下艺术公共信任已必不可少。艺术公信度问题主要是艺术公共信任如何重建的问题,意味着建立跨越单纯的艺术家信誉、艺术社团信誉、艺术国家信誉和艺术商业信誉之上的艺术品在与公众相互作用关联场中获取公共信任的品质及能力。艺术公信度有四点特征:艺术客观性、艺术中立性、艺术自律性和艺术纯洁性。艺术公信度是由以下诸维度共同构成的整体:艺术品公信度、艺术家公信度、艺术社团公信度、艺术产业公信度、艺术媒体公信度、艺术展演机构公信度、艺术批评家公信度、艺术评奖机构公信度。当前艺术公信度问题往往由一系列耦合关系缠绕而成:艺术家个人创造力与文化产业集体制作之间、艺术创作个性与艺术商业属性之间、艺术作品无价与艺术商品有价之间、艺术实验被蔑视与艺术兴趣增长之间、艺术炒作与艺术感召之间、艺术短时轰动与艺术长久流芳之间。这些维度和耦合关系表明,艺术公信度的检验是一项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公信 问题化 艺术公赏力 公共信任 艺术公信 艺术公信的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历史与艺术之间——胡适与王国维词学离合考论
5
作者 彭建楠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5,共8页
胡适与王国维词学之合主要基于在历史维度中的一致性。两人考证“词的起原”虽分持中唐说与盛唐说,但都以之为进入词学批评的前提。赵万里延王国维辑唐五代词之例辑宋金元词,胡适表彰其注出处、存异文的实证方法,也可证与王国维的契合... 胡适与王国维词学之合主要基于在历史维度中的一致性。两人考证“词的起原”虽分持中唐说与盛唐说,但都以之为进入词学批评的前提。赵万里延王国维辑唐五代词之例辑宋金元词,胡适表彰其注出处、存异文的实证方法,也可证与王国维的契合。但胡适与王国维治词存在根本分歧:胡适在历史维度动观词境从浅显局促到充实广阔再到衰落的过程,提炼文学嬗变规律;王国维臻于艺术维度,专注静观词境,揭出词人观我观物的深微,及对精神生命乃至宇宙人生问题独特深彻的感受。动观的批评范式在近代成为主流,但静观的批评范式能唤起对文学史生命感的省思,指向古代文学研究的终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离合 动观范式 静观范式 历史 艺术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的艺术学思考——法兰克福学派对艺术消费异化现实批判的新视域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帅 马卫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5,99,共8页
作为20世纪西方影响力较大的哲学—社会学流派,法兰克福学派以坚定的学术立场、开放的理论视域、敏锐的批判意识,试图构建一种从艺术哲学与社会学宏观角度出发对艺术生态进行综合研究的"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体系。这符合我... 作为20世纪西方影响力较大的哲学—社会学流派,法兰克福学派以坚定的学术立场、开放的理论视域、敏锐的批判意识,试图构建一种从艺术哲学与社会学宏观角度出发对艺术生态进行综合研究的"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体系。这符合我们从艺术学视角出发的分析阐释路径。在对艺术消费异化的内在本质特征与社会根源的分析中,该学派坚持一以贯之的主线,围绕艺术消费异化的三个维度延展,一是立足人本维度,阐释艺术消费异化影响了大众自我意识的理性思考与判断;二是分析艺术维度,探讨艺术消费异化对艺术意识形态同一性与标准化的操控;三是关注生态维度,通过对艺术消费异化现象的分析揭示出艺术生态"虚假需求"的现实弊端。三者之间体现出法兰克福学派从微观视角对大众艺术消费的关照走向宏观领域对艺术生态环境的审视,并通过挖掘消费异化的根源、背后的关联、必然的走向,厘清资本主义现实社会对于人类审美艺术价值观念及其消费方式产生深刻影响的意涵。这种批判不同于康德意义上的纯粹理性批判,既表现出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学术态度,又立足于当代艺术发展的现实基础,充分彰显出法兰克福学派对艺术消费异化进行现实批判的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艺术消费异化 人本 艺术维度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