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定家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6-150,共5页
科学技术之所以变成生产力 ,首先是因为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哈贝马斯所要说明的就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是科学技术变成第一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力量在发达工业社会已内化为其政治、经济、文化的... 科学技术之所以变成生产力 ,首先是因为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哈贝马斯所要说明的就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是科学技术变成第一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力量在发达工业社会已内化为其政治、经济、文化的血肉。在当代艺术生产过程中 ,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本体性”的存在支配着当代艺术生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艺术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定家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2-25,共4页
艺术生产理论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在我国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 ,这一极具创见性的理论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艺术生产论最重要的意义是 ,它使文学艺术从神圣的形而上的王国回到了“劳动创造美”的现实世界。... 艺术生产理论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在我国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 ,这一极具创见性的理论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艺术生产论最重要的意义是 ,它使文学艺术从神圣的形而上的王国回到了“劳动创造美”的现实世界。它使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天然鸿沟不再难以跨越。艺术生产论克服和纠正了单纯从意识形态论的维度研究文艺的片面性 ,从实践的层面研究和理解文艺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艺术生产 市场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再生产视阈中的政治学话语——阿尔都塞对重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一种尝试 被引量:2
3
作者 凌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8-42,共5页
阿尔都塞认为,由于人们长期忽视马克思的再生产维度,使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只停留在"描述性的理论"阶段,为了将这种描述性理论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理论,必须重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的问题域。在国家领域,除了... 阿尔都塞认为,由于人们长期忽视马克思的再生产维度,使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只停留在"描述性的理论"阶段,为了将这种描述性理论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理论,必须重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的问题域。在国家领域,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国家机器外,还存在着多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它们的存在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得以不断延续提供了必备条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的提出是阿尔都塞对重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一次重要尝试,为研究国家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国家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析
4
作者 周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43-244,共2页
意识形态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主题,同时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脱胎于马克思理论,吸取了马克思的'营养',却并没有恪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分析套路,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 意识形态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主题,同时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脱胎于马克思理论,吸取了马克思的'营养',却并没有恪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分析套路,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这一经典模式展开;而是以人类(个人和集体)选择的合理性这一基本假设为出发点,选取意识形态的某一具体形式(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功能)来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这种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在制度演化中嵌入意识形态的研究思路,自然拓展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诠释。本文就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思考,并试图扩展开来,探索其对我国改革发展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新制度经济学派 意识形态理论 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 搭便车 正外部性 生产关系 改革发展 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炳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84-89,共6页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陈炳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理论的问题上,阿尔都塞最有影响的是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阿尔都塞并没有系统地探讨国家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的国家学说。他在早期著作中几...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陈炳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理论的问题上,阿尔都塞最有影响的是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阿尔都塞并没有系统地探讨国家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的国家学说。他在早期著作中几乎没有谈到国家的问题,只是到后期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方式 西方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国家理论 现代资本主义 统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要转折——《德意志意识形态》异化思想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乐志强 《学术研究》 1981年第4期90-96,共7页
当前,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的异化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种意见认为,《形态》已抛弃异化概念,对异化采取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另一种意见认为,《形态》的异化思想是《1844... 当前,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的异化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种意见认为,《形态》已抛弃异化概念,对异化采取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另一种意见认为,《形态》的异化思想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异化思想的简单继续。第三种意见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形态》发生了转折。我认为,第一种意见是与事实不符的;第二种意见不够准确;第三种意见无疑是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了。但是,在哪些方面发生了转折?是什么性质的转折?为什么会发生转折?等等。这些都仍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本文谈一些粗浅看法,恳请同志们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异化 马克思异化理论 共产主义 费尔巴哈 类本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 德意志意识形态 自我异化 劳动者 物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意识形态到道德法:齐泽克社会批评理论研究》
7
作者 陈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58,共1页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6月本书以唯物史观与辨证法解读齐泽克思想,回顾了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到弗洛伊德、拉康诸位西方思想家的相应理论构建,挖掘齐泽克表面庞杂的理论深处所蕴含的道德哲学和新人本主义闪光。本书指...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6月本书以唯物史观与辨证法解读齐泽克思想,回顾了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到弗洛伊德、拉康诸位西方思想家的相应理论构建,挖掘齐泽克表面庞杂的理论深处所蕴含的道德哲学和新人本主义闪光。本书指出,齐泽克所有著作贯穿了一个真正成长了的崇高的伦理主体,这一主体正是马克思所呼唤的能够推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人",在当下,无产阶级才是与资本主义对抗的最大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唯物史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批评理论 伦理主体 意识形态 道德哲学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的力量:艺术家、哲学家和理论家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阎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1,共10页
在欧洲艺术史上,图像的生产者和解释者都是艺术生产作坊中的工匠,以及通过各种权力发表意见的哲学家和观众们。忽视这段历史,忽视工匠及其传统在图像力量中的作用,显然是一种非历史的态度。声誉显赫的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出现,是非常... 在欧洲艺术史上,图像的生产者和解释者都是艺术生产作坊中的工匠,以及通过各种权力发表意见的哲学家和观众们。忽视这段历史,忽视工匠及其传统在图像力量中的作用,显然是一种非历史的态度。声誉显赫的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出现,是非常晚近的事情。斗转星移,理论家和批评家已然将阐释图像力量的权力变成了一种特权,尽管他们并不从事艺术和图像的生产活动,却能够在资本和体制权力推动下影响艺术和图像的生产活动。当今天的艺术理论和批评再也不关注艺术家的生产活动,理论家和批评家甚至也可以不具备最基本的艺术生产的技术和技巧知识,那么,艺术理论和批评阐释的有效性如何得以建立,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生产 工匠传统 哲学家 理论家和批评家 艺术史和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方式·意识形态·乌托邦——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译介
9
作者 金德万 《湖北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57-57,共1页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理论的辩争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表现出这样的状况: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那些并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产生的理论思想,从意识形态上说是资产阶级的;从理论方法上说是形而上学的。与此相反,非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理论的辩争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表现出这样的状况: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那些并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产生的理论思想,从意识形态上说是资产阶级的;从理论方法上说是形而上学的。与此相反,非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基础)决定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现在开始改变这种态度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与其它理论思想并非割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并不单纯表现在它的理论领域(如社会、经济、历史等)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认识和思想上它所运用的概念和范畴体系,因此对马克思的著作需要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观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乌托邦 理论思想 理论方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艺术生产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纪彬 张丽 《江淮论坛》 2002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新时期,政治空间的开阔,外来文艺思想的不断引入,都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理论界在辩证地认识传统“反映论”的基础上,重新探讨并提出了“艺术生产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再认识,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时期,政治空间的开阔,外来文艺思想的不断引入,都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理论界在辩证地认识传统“反映论”的基础上,重新探讨并提出了“艺术生产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再认识,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梳理了我国艺术生产论的发展,由浅及深地评述了艺术生产的有关问题,从新的角度充实了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映论 意识形态 艺术生产 特殊性 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艺术生产理论”看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106,共4页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艺术生产理论"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对文学批评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作为精神生产的一部分,文学生产受到一般生产规律的制约和影响,文学批评必须正视文学艺术产品的商品性,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艺术生产理论"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对文学批评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作为精神生产的一部分,文学生产受到一般生产规律的制约和影响,文学批评必须正视文学艺术产品的商品性,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调整批评视野,对新的艺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客观评价。与此同时,文学批评也要坚守独立自由的审美精神,警惕消费意识带来的低俗化、功利化倾向,引导接受者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文学生产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深入剖析,也为文学批评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产 文学批评 审美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意识形态与作为大众文化的文学——纪念林焕平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6-63,共8页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大众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社会主义文学 文学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5-168,共4页
马克思艺术生产原理说明艺术生产也可以归结为一般的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要善于运用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同时按文化规律、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办事,从生产、流通、消费等艺术生产的多个环节着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要... 马克思艺术生产原理说明艺术生产也可以归结为一般的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要善于运用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同时按文化规律、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办事,从生产、流通、消费等艺术生产的多个环节着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要努力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创新,使之与时俱进、代代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艺术生产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振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2-49,99,共9页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理性思维)等都包括在“意识形态”之内,从而对发达工业社会的这些“意识形态”都进行于一定的批判。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具有某些合理的因...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理性思维)等都包括在“意识形态”之内,从而对发达工业社会的这些“意识形态”都进行于一定的批判。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具有某些合理的因素和积极的意义;但由于他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所以他的所谓批判不能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方面,因而他的“批判理论”在总体上是不可取的,他的基本立场和许多理论观点是错误的,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本对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当代发达工业社会 意识形态 技术理性 当代科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实证主义 批判性 批判理论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生产”理论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结语》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益荪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艺术生产理论 文化产业 马克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结语 文化贸易 发达国家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世纪的对话——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宏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8-113,共6页
本文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论是各种现代思想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之间对话和交融的结果。本雅明的出发点是一种本体论的语言哲学,因此他把艺术生产论解释为美学上的形式本体论;阿尔都塞和马歇雷把马克思的思想结构主义化了... 本文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论是各种现代思想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之间对话和交融的结果。本雅明的出发点是一种本体论的语言哲学,因此他把艺术生产论解释为美学上的形式本体论;阿尔都塞和马歇雷把马克思的思想结构主义化了,因而在科学与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张力中寻找艺术的位置;伊格尔顿试图综合这两种倾向,并重新返回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立场,提出了一套融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于一体的批评理论。艺术生产论在西方的发展过程既表明马克思的思想在当代的充分活力,又启发我们,只有通过积极的对话与融合才能保持这种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艺术生产关系 本雅明 艺术生产 阿尔都塞 文学生产 马歇雷 艺术技巧 审美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创意与设计的相关理论教育——《艺术创意与设计教育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杨东方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艺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等人类社会生活。艺术创意与设计教育应根植于社会与艺术的交融之中。在艺术创意与设计的教育研究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 艺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等人类社会生活。艺术创意与设计教育应根植于社会与艺术的交融之中。在艺术创意与设计的教育研究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他们关注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如何推动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生产实践活动 艺术与设计 艺术创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探索和创新 社会意识形态 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人类审美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
18
作者 仲呈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文艺是一种人类审美的意识形态。当前,应当把文艺作为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范畴加以高度重视,提高它的社会地位。整个思想战线上的任务是如此,艺术学学科建设的任务也是如此。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要弘扬主旋律... 文艺是一种人类审美的意识形态。当前,应当把文艺作为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范畴加以高度重视,提高它的社会地位。整个思想战线上的任务是如此,艺术学学科建设的任务也是如此。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人类的精神生产包括电影生产应该将价值导向放在首位,应该强调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导向。当下艺术的创作与鉴赏缺乏理论支撑,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这是很值得艺术学门类学科建设和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自身关注的。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历史学的基本观点在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的"四个讲清楚",跟我们艺术学和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密切相关。作为人类审美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和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理应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姿态参与到党的极其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里面去,做出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艺术学学科 艺术理论 学科建设 意识形态 价值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技术决定论与艺术政治化之间——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被引量:4
19
作者 毛一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0-187,共8页
本雅明从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出发,建构了其基于"技术决定论"和"艺术政治化"主张的艺术生产理论。该理论以技术决定论为逻辑前提,通过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论的功能论转换,围绕资本... 本雅明从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出发,建构了其基于"技术决定论"和"艺术政治化"主张的艺术生产理论。该理论以技术决定论为逻辑前提,通过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论的功能论转换,围绕资本主义社会艺术技术的异化现象、艺术技术的政治化活动机制、艺术政治化的实现途径展开论证,在"技术决定论"与"艺术政治化"主张的关系层面获得了理论意义。但由于本雅明运用辩证法时缺乏中介,机械地理解了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又过分依赖理论推导而轻视现实研究,导致了其逻辑上的循环论证,从而陷入理论困境;其对艺术生产的工具技术作用的片面夸大,无法经受现实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艺术生产理论 技术决定论 艺术政治化 马克思主义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体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国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8年第4期94-99,共6页
【正】 一、'艺术生产'论的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但这一思想却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形成.在《手稿》中马克思正确地阐明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正】 一、'艺术生产'论的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但这一思想却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形成.在《手稿》中马克思正确地阐明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作为类的特性,就是人能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即有目的有计划的生产劳动.人在与环境的矛盾中,'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认为'人的生产是全面的',除满足肉体需要的物质生产外,'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产实践 马克思 理论体系 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 精神生产 艺术 经济学哲学手稿 艺术主体 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