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赝品对现代艺术界定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傅其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5-188,共4页
布达佩斯学派成员拉德洛蒂揭橥了赝品在现代艺术概念建构中的特殊地位,认为艺术造假导致的非区别性具有破坏性力量,削弱了艺术作品的审美吸引力、真迹的剩余价值以及个体性,但是艺术造假又与艺术自律观念的形成纠缠于一起。本文从原创... 布达佩斯学派成员拉德洛蒂揭橥了赝品在现代艺术概念建构中的特殊地位,认为艺术造假导致的非区别性具有破坏性力量,削弱了艺术作品的审美吸引力、真迹的剩余价值以及个体性,但是艺术造假又与艺术自律观念的形成纠缠于一起。本文从原创性、复制、完美仿造等方面对艺术赝品与艺术自律之间的意味深长的结构关系进行清理,以把握布达佩斯学派对当代艺术概念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德洛蒂 赝品 艺术自律 艺术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反映与艺术审美的超前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伟 《文史哲》 1986年第6期13-17,共5页
一、从审美反映的单维认识走向多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单维反映论的观点来观察、审视、评定艺术审美现象,将艺术界定为现实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将审美意识视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并形成了以再现、模拟、复写为主的... 一、从审美反映的单维认识走向多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单维反映论的观点来观察、审视、评定艺术审美现象,将艺术界定为现实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将审美意识视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并形成了以再现、模拟、复写为主的反映——摹写——认识的艺术模式。这种艺术观念和艺术模式以现行的哲学反映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认为艺术的反映和一般的反映都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形式,艺术反映同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审美 审美现象 审美意识 哲学基础 艺术界定 社会生活 美学研究 客观存在 实践活动 自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学方法论的根本变革——评何国瑞主编《艺术生产原理》
3
作者 易中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48-50,55,共4页
何国瑞教授主编的《艺术生产原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作为文艺学方法论的变革和新体系的建构,决非“内心激动”的成果,而是对文艺学说史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在真理检验的标准重新确立之后,包括文艺学诸学说在内的以往一切理论... 何国瑞教授主编的《艺术生产原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作为文艺学方法论的变革和新体系的建构,决非“内心激动”的成果,而是对文艺学说史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在真理检验的标准重新确立之后,包括文艺学诸学说在内的以往一切理论,几乎都被拉到社会实践的面前重新审视,于是我们发现,无论是传统的“乐感教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现象 艺术界定 文艺学方法论 生产原理 根本变革 思维 客体 艺术活动 世界观 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文化的一些特色——第一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结束致辞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5-189,共5页
2011年8月18日至8月27日,由蒋经国学术交流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合办(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一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巴蜀文化"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一项由台北中研院... 2011年8月18日至8月27日,由蒋经国学术交流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合办(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一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巴蜀文化"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一项由台北中研院黄进兴院士、四川大学罗志田教授和中研院史语所李孝悌教授共同主持的学术计划,旨在透过实际的田野考察和文献解读,使学员对巴蜀地域所表现的中国文化有现场的体认,并促进两岸青年文史学人深入而密集的知识交流与激荡。研习营师资阵容以中研院史语所和四川大学为主,并请到成都蔡氏中医馆、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襄助,讲座内容丰富,学员的实地田野考察从远古的三星堆文化到当代的成都茶馆,晚间则有专职助教指导研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展开讨论。这里刊发的是罗志田教授在最后综合讨论中的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德洛蒂 赝品 艺术自律 艺术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破英语美学界“审美经验”概念的困局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70,共9页
"审美经验"概念在20世纪后的英语美学界陷入了一种不断被高举,又不断被质疑,不断被重新定义,又不断被推翻的困局,具体表现为三组对立:美学与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神话与幻象,情感性体验/与情感无关,评价性/描述性。这种困局就... "审美经验"概念在20世纪后的英语美学界陷入了一种不断被高举,又不断被质疑,不断被重新定义,又不断被推翻的困局,具体表现为三组对立:美学与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神话与幻象,情感性体验/与情感无关,评价性/描述性。这种困局就根本上而言源于审美经验与艺术界定的错误结合、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艺术经验即审美经验"的错误等式。因此,打破困局的最好办法就是消除这一错误等式,为审美经验与艺术界定的紧密结合松绑。这样做不仅可以将审美经验从艺术领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可以将艺术从审美经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经验 困局 艺术界定 艺术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