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身琴与艺术琴的学理差异及其相通
1
作者 刘承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古代的琴乐虽然属于一个整体,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两条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路径:以艺术为旨归的“艺术琴”和以修身为旨归的“修身琴”。这两种琴的美学旨趣明显不同。“艺术琴”遵循的是实体美学、物态美学的原理,内容形态是“表意”,音... 古代的琴乐虽然属于一个整体,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两条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路径:以艺术为旨归的“艺术琴”和以修身为旨归的“修身琴”。这两种琴的美学旨趣明显不同。“艺术琴”遵循的是实体美学、物态美学的原理,内容形态是“表意”,音乐功能在“娱人”,价值取向是“符合”,且有较强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修身琴”遵循的则是关系美学、生态美学,内容形态是“得意”,音乐功能在“娱己”,价值取向是“适合”,表现出明显的个别性和相对性。这两种琴又可相通,可在一定条件下以“协同”的方式相互转化,亦能在行为的终端呈现相一致的美感状态和文化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 艺术琴 生态美学 物态美学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天琴艺术在地方民族院校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挺中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0-191,共2页
天琴是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民间弹拨乐器,是该族群最富特色的民间艺术形态,主要流传于中越边境中方一侧广西境内的凭祥、龙州、宁明、防城等地。天琴艺术经过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和身份的演变,已经成为壮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奇葩。自200... 天琴是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民间弹拨乐器,是该族群最富特色的民间艺术形态,主要流传于中越边境中方一侧广西境内的凭祥、龙州、宁明、防城等地。天琴艺术经过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和身份的演变,已经成为壮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奇葩。自2007年天琴艺术被列入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天琴艺术逐渐成为壮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调和方式。天琴艺术的发展由民间走向大学的象牙塔,在地方民族院校的传承实践中,实现了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大学教育 传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乍听“淡无味”,细嚼“潜有情”——管见中国古代琴韵简淡的风格
3
作者 王燕萍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2期87-88,共2页
中国古代琴歌的风格,可以用"简淡"二字来概括,究其成因,首先是受了中国古代儒、道、佛三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其次,古代琴歌"简淡"风格的产生与琴歌的功能有关。琴歌从政教功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成为文人雅士抒... 中国古代琴歌的风格,可以用"简淡"二字来概括,究其成因,首先是受了中国古代儒、道、佛三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其次,古代琴歌"简淡"风格的产生与琴歌的功能有关。琴歌从政教功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成为文人雅士抒情言志,修身养性,自得其乐的一种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简淡 美学思想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