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型”形象与艺术典型化——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探索之一
1
作者 王嘉良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鲁迅杂文的最鲜明的特点是形象性,已往众多的鲁迅杂文论著也无不注意于此。然而,这只是论证的开端,却远非论证的终结。因为杂文是一种介于文艺和政论之间的复杂文体,其形象反映方式是呈现着特殊形态的。单就创造形象的角度而言,它就没... 鲁迅杂文的最鲜明的特点是形象性,已往众多的鲁迅杂文论著也无不注意于此。然而,这只是论证的开端,却远非论证的终结。因为杂文是一种介于文艺和政论之间的复杂文体,其形象反映方式是呈现着特殊形态的。单就创造形象的角度而言,它就没有塑造那种为叙事文学作品所常见的以刻划性格为主的人物形象,它所提供的是概括社会类型的“类型”形象。因此,需要深入一层去思考的问题是:杂文形象性的特殊内涵是什么?由此出发,它是怎样接近艺术本质的?本文拟就“类型”形象所具有的形象性来探讨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杂文 艺术特质 艺术典型 特殊内涵 人物形象 艺术本质 艺术概括力 艺术效果 三十年代 类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国风》比喻艺术的特色
2
作者 石晓林 《江淮论坛》 1981年第5期118-119,共2页
《国风》比喻艺术的特色,最突出的一点,是“重神骨”,注重于“神似”。“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魏风·硕鼠》),以老鼠比喻剥削者,从“形”上看似无甚联系,然而将鼠的贪谗、狡黠、偷偷摸摸的特点与剥削者的不劳... 《国风》比喻艺术的特色,最突出的一点,是“重神骨”,注重于“神似”。“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魏风·硕鼠》),以老鼠比喻剥削者,从“形”上看似无甚联系,然而将鼠的贪谗、狡黠、偷偷摸摸的特点与剥削者的不劳而获、贪得无厌、巧取豪夺、阴险狡猾的剥削本性联系起来,这就从神髓中深刻地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本质特征。这种“贵乎神”的比喻,常常是“超以象外而得其环中”,举其一端而函盖万有,具有高度的形象的艺术概括力。在《卫风·氓》里,诗人用桑来比喻女主人公的命运。“其叶沃若”之时,为人所喜,“其黄而陨”之时,则为人所弃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艺术 《国风》 剥削者 艺术概括力 “神似” 本质特征 剥削阶级 意象 《雅歌》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译诗难谈起 被引量:1
3
作者 斯宝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76-78,共3页
翻译难,翻译诗歌更难。凡是有过一定翻译实践经验的人,差不多都会有同感。这是因为在文学作品中,诗歌比其它体裁的作品,要求艺术概括力更高,语言更精练,意境更含蓄,此外还要求节奏,音韵的优美和谐等等。所以,连鲁迅先生早在三十年代也... 翻译难,翻译诗歌更难。凡是有过一定翻译实践经验的人,差不多都会有同感。这是因为在文学作品中,诗歌比其它体裁的作品,要求艺术概括力更高,语言更精练,意境更含蓄,此外还要求节奏,音韵的优美和谐等等。所以,连鲁迅先生早在三十年代也曾说过同样的话:“译诗,真是出力不讨好的事”。然而,尽管译诗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可是,总还得有人去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译诗 翻译家 诗歌 译法 三十年代 艺术概括力 文学作品 译文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墨重彩塑军魂
4
作者 牛州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1-31,共1页
我国革命战争历史题材创作,唯其表现的是重大光辉历史事件,往往意图概括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全景。电影《大转折》追求叙事和造型的纪实性,以人带史,精雕细刻,同志情、军民情;浓墨重彩,战略胆、英雄胆,客观全景式地描绘历史画卷,把握一... 我国革命战争历史题材创作,唯其表现的是重大光辉历史事件,往往意图概括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全景。电影《大转折》追求叙事和造型的纪实性,以人带史,精雕细刻,同志情、军民情;浓墨重彩,战略胆、英雄胆,客观全景式地描绘历史画卷,把握一个时代的脉博,显示了驾驭重大题材之艺术概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邓大军 艺术概括力 邓小平 历史画卷 大别山 历史题材 煮好的咖啡 纪实性 心理机制 全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陕南老根据地的红色歌谣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家骏 《人文杂志》 1959年第4期31-42,共12页
陝南老根据地的紅色歌謠是研究党史、研究当时人民生活斗爭和心理状态、研究苏区文艺运动与創作、研究民間文学的可貴材料。同时就今天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統教育来說,就诗歌创作的發展来說,也是有值得吸取的东西的。本文企圖以已出版... 陝南老根据地的紅色歌謠是研究党史、研究当时人民生活斗爭和心理状态、研究苏区文艺运动与創作、研究民間文学的可貴材料。同时就今天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統教育来說,就诗歌创作的發展来說,也是有值得吸取的东西的。本文企圖以已出版書刊中的有关作品和西安师范学院中文系57—61年級陝南民間文学工作队收集的歌謠为基础,对陝南紅色歌謠作一初步探索,以引起大家对这方面問題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革命浪漫主义 人民生活 武装斗争 生活中 大巴山区 民歌 劳动人民 山歌 艺术概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