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散文与艺术敏感——论于宗信的“台湾散文”
- 1
-
-
作者
曾绍义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6-111,共6页
-
文摘
毫无疑问,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艺术的敏感,而且是艺术创作的首要条件,即如黑格尔所说:“属于这种创造活动的首先是掌握现实及其现象的资禀和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美学》第一卷第357页)
-
关键词
艺术敏感
散文创作
台湾同胞
作家
现实世界
红豆
作品
大陆
回归祖国
美学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评论家的艺术敏感断想
- 2
-
-
作者
洪欣
-
出处
《当代文坛》
1986年第3期69-71,共3页
-
文摘
作家、艺术家需要艺术敏感,这是不言而喻的。其实,文艺评论家也十分需要艺术敏感。 文艺评论无疑是一种科学活动,它需要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式;然而,文艺评论又是以文艺欣赏为其基础的。从概念到概念,用现存的理论去套具体的作品,这是一种评论方法;从生动、具体的艺术感受出发,然后上升到理性的分析,这又是一种评论的方法。关于第一种评论方法,鲁迅曾经在《批评家的批评家》一文中作过描绘:“他们往往用一个一定的圈子向作品上面套,合就好,
-
关键词
艺术敏感
文艺评论家
文艺欣赏
艺术感受
乐工
文艺作品
王维
欧阳修
壁画
批评家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毕飞宇《小说课》与小说批评的异质视角
- 3
-
-
作者
柳宏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0,共5页
-
基金
江苏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立项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汉语言文学品牌专业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JSJG008)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来,“毕飞宇现象”如火如荼,毕飞宇《小说课》狂飙全国,一版再版,好评如潮。其精辟的解剖、深邃的洞察、尖颖的发现,打造着别具一格的小说批评模式;其独特的专业背景、艺术敏感,强烈的问题重建意识,不啻为小说批评的异质视角。
-
关键词
小说批评
毕飞宇
批评模式
好评如潮
专业背景
艺术敏感
他山之石
异质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演出“班底”论舞蹈创作“姿态”
- 4
-
-
作者
盛承梅
-
机构
洪泽县文化馆音乐舞蹈部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271-272,270,共3页
-
文摘
在缤纷繁荣的艺术舞台上,目前舞蹈的呈现,绝大多数的时候已沦落为演出的"班底",即"垫底"。究其原因,一是以舞蹈画面性的优势所致,无形中成为舞台上装饰的"花边";二是舞蹈创作本身存在滞后的问题所致,失去了独立展示的审美视角。如何使舞蹈摆脱"班底"的命运,以独立的艺术形式重新站回舞台的中央,其自身创作的繁荣、超越、突破、创新至关重要。
-
关键词
舞蹈
精品
呈现
艺术创作
艺术敏感
-
分类号
J702
[艺术—舞蹈]
-
-
题名试谈观察力和感受力
- 5
-
-
作者
张平
-
出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96年第Z1期46-48,共3页
-
文摘
要想对人物有更充分更深透的了解,并同其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仅仅依靠剧本提供的和演员所能感到的、想到的,毕竟还是有限,也较为枯燥,缺少生气。无论剧本提供的生活、形象多么丰富、真实而完整,对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员来说。
-
关键词
演员
感受力
艺术敏感
剧本
艺术家
认识生活
艺术形象
二度创作
模特
构图与布局
-
分类号
J812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