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韵”的复归与“经验”的贬值: AI时代的艺术复制问题
1
作者 马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共9页
德语中“复制”(Reproduktion)一词的原初义为“再生产”。在本雅明的视域里,“复制”并不简单等同于“机械复制”,而是包括“手工复制”与“机械复制”方式在内的再生产活动,并且是能够沟通、串联整个艺术发展史的关键概念。他深入剖... 德语中“复制”(Reproduktion)一词的原初义为“再生产”。在本雅明的视域里,“复制”并不简单等同于“机械复制”,而是包括“手工复制”与“机械复制”方式在内的再生产活动,并且是能够沟通、串联整个艺术发展史的关键概念。他深入剖析了“艺术的复制”与“复制的艺术”两类艺术复制问题,它们在AI时代转化为“艺术的数字复制”与“数字复制的艺术”问题。前者聚焦“灵韵”的复归是否可能,后者关注集体“经验”的向量化能否遏止个体“经验”的贬值。数字复制技术与传统艺术形式的结合,为艺术作品“灵韵”的复归提供了新的可能;而具有数字可复制性的AI生成艺术,完成了人类审美经验的向量化,实现了既往集体经验的共享,却可能愈发加剧个体“经验”的贬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复制 机械复制 数字复制 灵韵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复制品的地位及美学价值
2
作者 张春蕾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4-116,共3页
复制品、仿制品等是伴随着艺术创作产生出来的特殊产物,自身已成为艺术园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复制品、仿制品的美学价值,并在与艺术原作的对比中分析其不足和缺失,以期给予这种艺术现象以比较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 艺术复制 仿制品 地位美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名者的光环:本雅明和朗西埃论机械复制艺术 被引量:5
3
作者 夏开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31,共6页
德国哲学家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摧毁了艺术作品的"光环",即"不可接近性",从而预示了新的主体的诞生——大众,即无名者,首次在历史中绽现了出来,艺术不再是个人占有和凝想的私有物,而是为大众所共享的东西。朗西埃... 德国哲学家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摧毁了艺术作品的"光环",即"不可接近性",从而预示了新的主体的诞生——大众,即无名者,首次在历史中绽现了出来,艺术不再是个人占有和凝想的私有物,而是为大众所共享的东西。朗西埃对本雅明的"技术决定论"提出了批评,认为机械艺术的产生并不是由新技术决定,而是取决于艺术体制的转型,即"艺术的审美体制"取消了题材之间的等级关系,容许普通事物成为艺术主题,从而提升了无名者的地位,也就是体现平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让艺术混融于日常之中,而是必须要给无名者赋予光环。无名者在光环之中得到了保存和揭示,也才能让观众愿意观看和参与到艺术作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朗西埃 光环 机械复制艺术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准定位 以品质求生存——中国书画类艺术品复制市场新动向分析
4
作者 董香菊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3,共3页
近些年艺术品市场愈发繁荣,艺术品复制行业也搭乘着“文化强国文化兴国”的东风快速发展.然在这发展的背后,艺术品复制市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经历着无声的分化和重组,有的企业跃马扬鞭走到了行业前沿引领行业发展,有的企业固步不前甚... 近些年艺术品市场愈发繁荣,艺术品复制行业也搭乘着“文化强国文化兴国”的东风快速发展.然在这发展的背后,艺术品复制市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经历着无声的分化和重组,有的企业跃马扬鞭走到了行业前沿引领行业发展,有的企业固步不前甚至出现倒退.我们在感慨兴叹的时候不禁要问,是什么契机让一些企业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又是什么原因让一些企业裹足不前?艺术品种类繁多,本篇以中国书画类艺术品复制为讨论内容与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目前中国书画类艺术品复制行业的新动向,探寻企业成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艺术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复制艺术”与“文化工业”——本雅明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玉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62,共4页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艺术"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尽管称谓不同,但他们都是指称大众文化。技术理性观是他们对大众文化分析的逻辑出发点。由于对技术理性总体上持公正、赞同的态度,本雅明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持乐观...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艺术"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尽管称谓不同,但他们都是指称大众文化。技术理性观是他们对大众文化分析的逻辑出发点。由于对技术理性总体上持公正、赞同的态度,本雅明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持乐观的、客观的观点,相比较而言,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持总体批判的态度,因而其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持悲观的、否定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复制艺术 文化工业 本雅明 法兰克福学派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化技术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鸣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135-139,共5页
论数字化技术对艺术传播的影响黄鸣奋兴起于19世纪、繁荣于20世纪的电子传播,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以模拟式为主,不论是电话、电影、广播或电视均然。当电脑问世之后,数字化技术异军突起,大显身手。它不仅为提高已有的电子媒体的... 论数字化技术对艺术传播的影响黄鸣奋兴起于19世纪、繁荣于20世纪的电子传播,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以模拟式为主,不论是电话、电影、广播或电视均然。当电脑问世之后,数字化技术异军突起,大显身手。它不仅为提高已有的电子媒体的通信质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艺术传播 计算机技术 机器人 艺术复原 艺术复制 传播方式 艺术作品 量子计算机 数字式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韵味的悬搁:从崇拜走向展示──谈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耕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84-87,共4页
关键词 本雅明 机械复制理论 文艺理论 艺术作品 法兰克福学派 艺术复制 艺术生产关系 艺术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向灵光消逝的时代——本雅明的灵光理论与艺术的终结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9-74,共6页
灵光理论是本雅明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他的思想中可以参与到艺术终结命题的众声喧哗的重要证据。这一思想具有着多重指向,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从时间和进步观维度的理解。在本雅明看来,灵光艺术是一种时间上的持留,是一切如常的体验... 灵光理论是本雅明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他的思想中可以参与到艺术终结命题的众声喧哗的重要证据。这一思想具有着多重指向,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从时间和进步观维度的理解。在本雅明看来,灵光艺术是一种时间上的持留,是一切如常的体验。它已经变成了进步观的直接体现者,与后者一起成为法西斯主义和丑恶现实的维护者。为摆脱这种情况,他论证了灵光的消逝可能性和机械复制时代的合理性,倡导终结灵光艺术,希望借此达到与现实对抗的目的。由此可知,本雅明所讨论的灵光艺术的终结,与上一世纪60年代以后的艺术终结命题的讨论存在差异,在他那里,这种终结不是对艺术命运的思考,也没有焦虑,而是艺术革命性的体现,是救赎社会的有效手段,因此更多的是乐观主义地对艺术的希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光 灵光艺术 机械复制艺术 进步观 艺术的终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张力与艺术形态的变革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庆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77,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艺术形态发展史,力图说明和证明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人与人之间精神上交往的—种手段,艺术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其自身就有一种内在的传播张力,这种张力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由隐到显,始终紧紧影响、制约和推动着艺术形态的发展变... 本文通过分析艺术形态发展史,力图说明和证明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人与人之间精神上交往的—种手段,艺术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其自身就有一种内在的传播张力,这种张力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由隐到显,始终紧紧影响、制约和推动着艺术形态的发展变化,推动了艺术形态由“韵味”艺术到机械复制艺术再到数字互动艺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张力 韵味艺术 机械复制艺术 数字互动艺术 艺术形态 传播技术 张力 发展变化 发展过程 机械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韵脉脉尽氤氲——论本雅明的“灵韵”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如春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B05期180-182,共3页
关键词 本雅明 美国 文学评论 机械复制艺术理论 “灵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雅明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的启示
11
作者 王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0,共4页
本雅明的成功是由于他揭示了当时先锋派文学和机械复制艺术的一些固有特点,使人看清了当下艺术的一些美学特质。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马克思主义态度,虽然本雅明本人对此未作什么正面阐述,而且这些结论本身也似乎与马克思主义文论... 本雅明的成功是由于他揭示了当时先锋派文学和机械复制艺术的一些固有特点,使人看清了当下艺术的一些美学特质。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马克思主义态度,虽然本雅明本人对此未作什么正面阐述,而且这些结论本身也似乎与马克思主义文论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但是,细察其间的脉络不难看出,这些理论恰是本雅明在新时代尝试构建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结果。因此,他的成功足以给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寓言结构 机械复制艺术 马克思主义文论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成国际登陆新三板,娄德龙该如何讲好后面的故事!
12
作者 侯金香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7,共3页
北京龙成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德龙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7日早上,北京龙成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成国际")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股票代码872453,总股本2000万股。或许很多人对龙成国际都... 北京龙成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德龙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7日早上,北京龙成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成国际")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股票代码872453,总股本2000万股。或许很多人对龙成国际都很陌生,但对其全资子公司龙日艺通再也熟悉不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板 艺术衍生品 艺术复制 数字版画 艺术 艺术展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观的天使——《西斯廷圣母》和瓦尔特·本雅明 被引量:1
13
作者 达尼埃尔.阿拉斯 殷俊洁 《艺术设计研究》 2010年第4期79-89,共11页
本文是作者对瓦尔特·本雅明写于1936年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分析与反驳,指出本雅明用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解读拉斐尔的作品《西斯廷圣母》中的崇拜价值和展陈价值的关系,而忽视这幅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已具有的图像学意义是不... 本文是作者对瓦尔特·本雅明写于1936年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分析与反驳,指出本雅明用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解读拉斐尔的作品《西斯廷圣母》中的崇拜价值和展陈价值的关系,而忽视这幅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已具有的图像学意义是不恰当的,认为本雅明对这幅作品的分析—《西斯廷圣母》体现了从崇拜价值向展陈价值的过渡—并不适于该作品本身。不过作者认为本雅明将崇拜价值和展陈价值对立起来的方法,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来看仍然具有一定意义,更适于分析在20世纪的时代环境中的艺术作品,即脱离了宗教背景的艺术作品在现代展陈方式下呈现出了作品本身的价值,反而让人们对原作本身的崇拜比以往更甚。而本雅明提出的在机械复制时代下发生的原作"光晕的消散",在作者看来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本文还体现出作者对绘画作品细节的关注,他在文中还解读了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作品底部的小天使形象的图像学意义,以及他们从原作中分割出来,被无限制地以各种方式复制、并运用到各类生活用品中所造成的原有图像意义的丧失,作者以这个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本雅明观点的错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西斯廷圣母 崇拜价值 展陈价值 天使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电影与数码化历史语境下的“新灵韵”表达
14
作者 刘小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4-68,共5页
电影是机械复制艺术的代表,也是塑造和反映现代文化生产与现代人生活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在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写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他探讨了机械复制技术(其代表就是照相术与电影)大规模应用后对艺术的影响,阐述了现代... 电影是机械复制艺术的代表,也是塑造和反映现代文化生产与现代人生活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在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写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他探讨了机械复制技术(其代表就是照相术与电影)大规模应用后对艺术的影响,阐述了现代艺术独特的美学特征,并预言了现代艺术与大众相结合的发展趋势[1];而在数码转型之后,由“机械复制技术”进化为“数码复制技术”的电影得以不受胶片载体的限制,成为当今覆盖所有媒介的“元媒介”之一,并通过自主存在和强烈社会影响构成广阔的上层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影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数码化 照相术 本雅明 机械复制技术 机械复制艺术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影印四库全书在海外长期展出
15
作者 江工 《中国出版》 1985年第8期43-44,共2页
台湾故宫博物院根据台湾政府在海外建立文化中心的计划,自1982年始与台湾商务印书馆合作,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复制艺术品,陆续运往海外的十五个地点,作永久性的展出。台湾选定的海外展览中心为:梵蒂冈图书馆、李约瑟东亚科技史图书馆、... 台湾故宫博物院根据台湾政府在海外建立文化中心的计划,自1982年始与台湾商务印书馆合作,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复制艺术品,陆续运往海外的十五个地点,作永久性的展出。台湾选定的海外展览中心为:梵蒂冈图书馆、李约瑟东亚科技史图书馆、泰国中华会馆、(台湾)驻南非约堡总领事馆中华文化中心、维也纳中国文化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台湾 香港大学图书馆 复制艺术 文化中心 文渊阁 海外 中国文化研究 故宫博物院 影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