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析电影音乐的艺术功用——以影片《音乐之声》为例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曙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23-124,共2页
众所周知,电影音乐涵盖有影片的主题曲目与音乐变奏、电影主题歌和电影插曲等。电影音乐具有展示人物角色思想情感、内心活动以及烘托电影故事情节氛围之功用,给观众以很大的艺术感染力。音乐电影《音乐之声》更是以它极具代表性的音...
众所周知,电影音乐涵盖有影片的主题曲目与音乐变奏、电影主题歌和电影插曲等。电影音乐具有展示人物角色思想情感、内心活动以及烘托电影故事情节氛围之功用,给观众以很大的艺术感染力。音乐电影《音乐之声》更是以它极具代表性的音乐,诠释了音乐在影片之中特殊的艺术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电影
《音乐之声》
艺术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视教材画面形式元素的艺术功用
2
作者
李燕临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1-63,共3页
电视教材画面形式元素的艺术功用李燕临(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兰州·730070)电视教材的显著特征是以“动”表现教材的内容、情节、主题,并且用真切、直观、生动、自然的画面形象取悦于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在感知教...
电视教材画面形式元素的艺术功用李燕临(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兰州·730070)电视教材的显著特征是以“动”表现教材的内容、情节、主题,并且用真切、直观、生动、自然的画面形象取悦于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在感知教材知识信息的同时,体味着电视教材画面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画面
电视画面
电视教材
创作者
形式美感
元素
视觉效果
艺术功用
主题内容
现实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小说的叙述方式在创造人物中的艺术功用
3
作者
化长河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16-23,93,共9页
文学是人学。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更是以描写人、表现人为其特长。就小说的三要素而言,人物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因为环境只是人物活动的舞台,而情节只不过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在小说中,“性格就是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古今中...
文学是人学。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更是以描写人、表现人为其特长。就小说的三要素而言,人物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因为环境只是人物活动的舞台,而情节只不过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在小说中,“性格就是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古今中外的文学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方式
艺术功用
小说
创造人
艺术
表现
人物性格
文学是人学
文学体裁
文学史
三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时期的文艺起源及功用论
4
作者
陈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2,共6页
文艺的起源和功用问题是文艺学中的一个理论难题。仅仅依据实物资料来解答文艺的起源和功用问题,带有较强的猜测性。先秦时期有关文艺起源和功用的零星讨论,可以弥补考古资料的片面性。《尚书》《周礼》《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资料对文...
文艺的起源和功用问题是文艺学中的一个理论难题。仅仅依据实物资料来解答文艺的起源和功用问题,带有较强的猜测性。先秦时期有关文艺起源和功用的零星讨论,可以弥补考古资料的片面性。《尚书》《周礼》《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资料对文艺的功用及起源问题有以下认识:艺术的功能是愉悦神灵;艺术能够影响自然,使自然发生变化;艺术具有平衡阴阳的作用;艺术对人和政治具有神奇的影响力。将先秦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起来可以看出,我国古代较多关注艺术的功用问题,认为文艺对世界具有神秘的巫术功用,但较少关注文艺的起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文艺起源
艺术功用
神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冯友兰艺术思想探析
5
作者
王青山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2,共3页
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系统论述了其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艺术创作须致力于"以技进道",基于对宇宙、人生和本然艺术的深刻觉解,努力寻找最佳的艺术表示,其最高境界是"技进乎道";艺术鉴赏须对艺术品多元评判,既要移...
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系统论述了其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艺术创作须致力于"以技进道",基于对宇宙、人生和本然艺术的深刻觉解,努力寻找最佳的艺术表示,其最高境界是"技进乎道";艺术鉴赏须对艺术品多元评判,既要移情入境,又要超然旁观,要根据艺术的本然样子、多数人的观感和时间的标准来对艺术品进行评判;艺术功用要力求"美善相乐",实现艺术作品调情理,敦教化,引发善的道德行为的社会效果。这些艺术观点对今天的艺术生产和艺术发展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艺术
思想
艺术
创作
艺术
鉴赏
艺术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艺术源于祭祀”说及其悖论──兼论原始艺术的功能与艺术分立
6
作者
冯建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146-150,共5页
在有关艺术起源的学说中.“祭祀说”乃是最有影响的一支,其所谓“歌舞娱神”“歌 舞乐神”的理论,已被古今中外的大多数艺术史家、民俗学家所认同。本文对这一已历两千年的铁 案提出了质疑,指出:古代先民选择歌舞祭祀,并非一开始...
在有关艺术起源的学说中.“祭祀说”乃是最有影响的一支,其所谓“歌舞娱神”“歌 舞乐神”的理论,已被古今中外的大多数艺术史家、民俗学家所认同。本文对这一已历两千年的铁 案提出了质疑,指出:古代先民选择歌舞祭祀,并非一开始就从“娱神”、“乐神”的考虑出发,否则, 那就是把歌舞后起的审美特性当作了“先天原因”,在因果关系上造成混乱。本文作者从古代歌舞 的“功利实用性”切入,重新探讨了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起源
祭祀说
艺术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剖析林风眠艺术功能论中凸现的中西文化冲突
7
作者
代海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76,共2页
特定的时代、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心理使林风眠在接受西方“审美无利害说”的同时,以双重身份,从双重视角看待艺术的功能,并试图整合“为人生”和“为艺术”的双重价值。但当“审美利害说”成为主流,艺术自律性受到桎梏时,身为艺术家的...
特定的时代、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心理使林风眠在接受西方“审美无利害说”的同时,以双重身份,从双重视角看待艺术的功能,并试图整合“为人生”和“为艺术”的双重价值。但当“审美利害说”成为主流,艺术自律性受到桎梏时,身为艺术家的林风眠再也无法调和“为人生”和“为艺术”之间的矛盾,转身进入了“象牙之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为人生
为
艺术
审美无利害性
艺术
的社会
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物件 大用场─—说说《药》中的“灯笼”
8
作者
任俊荣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小物件
《药》
人血馒头
艺术
特点
艺术功用
废物利用
人物性格
短篇小说
艺术
构思
性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电影音乐的艺术功用——以影片《音乐之声》为例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曙光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23-124,共2页
文摘
众所周知,电影音乐涵盖有影片的主题曲目与音乐变奏、电影主题歌和电影插曲等。电影音乐具有展示人物角色思想情感、内心活动以及烘托电影故事情节氛围之功用,给观众以很大的艺术感染力。音乐电影《音乐之声》更是以它极具代表性的音乐,诠释了音乐在影片之中特殊的艺术功用。
关键词
音乐电影
《音乐之声》
艺术功用
分类号
J617.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视教材画面形式元素的艺术功用
2
作者
李燕临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1-63,共3页
文摘
电视教材画面形式元素的艺术功用李燕临(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兰州·730070)电视教材的显著特征是以“动”表现教材的内容、情节、主题,并且用真切、直观、生动、自然的画面形象取悦于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在感知教材知识信息的同时,体味着电视教材画面的形式...
关键词
教材画面
电视画面
电视教材
创作者
形式美感
元素
视觉效果
艺术功用
主题内容
现实空间
分类号
G43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小说的叙述方式在创造人物中的艺术功用
3
作者
化长河
出处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16-23,93,共9页
文摘
文学是人学。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更是以描写人、表现人为其特长。就小说的三要素而言,人物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因为环境只是人物活动的舞台,而情节只不过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在小说中,“性格就是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古今中外的文学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叙述方式
艺术功用
小说
创造人
艺术
表现
人物性格
文学是人学
文学体裁
文学史
三要素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时期的文艺起源及功用论
4
作者
陈莉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2,共6页
基金
国家民委项目"民族文化融合语境下的中国审美文化教学和研究"(MW-JGLX15526)
文摘
文艺的起源和功用问题是文艺学中的一个理论难题。仅仅依据实物资料来解答文艺的起源和功用问题,带有较强的猜测性。先秦时期有关文艺起源和功用的零星讨论,可以弥补考古资料的片面性。《尚书》《周礼》《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资料对文艺的功用及起源问题有以下认识:艺术的功能是愉悦神灵;艺术能够影响自然,使自然发生变化;艺术具有平衡阴阳的作用;艺术对人和政治具有神奇的影响力。将先秦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起来可以看出,我国古代较多关注艺术的功用问题,认为文艺对世界具有神秘的巫术功用,但较少关注文艺的起源问题。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文艺起源
艺术功用
神秘性
分类号
J120.92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友兰艺术思想探析
5
作者
王青山
机构
四川大学
出处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2,共3页
文摘
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系统论述了其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艺术创作须致力于"以技进道",基于对宇宙、人生和本然艺术的深刻觉解,努力寻找最佳的艺术表示,其最高境界是"技进乎道";艺术鉴赏须对艺术品多元评判,既要移情入境,又要超然旁观,要根据艺术的本然样子、多数人的观感和时间的标准来对艺术品进行评判;艺术功用要力求"美善相乐",实现艺术作品调情理,敦教化,引发善的道德行为的社会效果。这些艺术观点对今天的艺术生产和艺术发展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冯友兰
艺术
思想
艺术
创作
艺术
鉴赏
艺术功用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术源于祭祀”说及其悖论──兼论原始艺术的功能与艺术分立
6
作者
冯建民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146-150,共5页
文摘
在有关艺术起源的学说中.“祭祀说”乃是最有影响的一支,其所谓“歌舞娱神”“歌 舞乐神”的理论,已被古今中外的大多数艺术史家、民俗学家所认同。本文对这一已历两千年的铁 案提出了质疑,指出:古代先民选择歌舞祭祀,并非一开始就从“娱神”、“乐神”的考虑出发,否则, 那就是把歌舞后起的审美特性当作了“先天原因”,在因果关系上造成混乱。本文作者从古代歌舞 的“功利实用性”切入,重新探讨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
艺术
起源
祭祀说
艺术功用
分类号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剖析林风眠艺术功能论中凸现的中西文化冲突
7
作者
代海芹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76,共2页
文摘
特定的时代、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心理使林风眠在接受西方“审美无利害说”的同时,以双重身份,从双重视角看待艺术的功能,并试图整合“为人生”和“为艺术”的双重价值。但当“审美利害说”成为主流,艺术自律性受到桎梏时,身为艺术家的林风眠再也无法调和“为人生”和“为艺术”之间的矛盾,转身进入了“象牙之塔”。
关键词
林风眠
为人生
为
艺术
审美无利害性
艺术
的社会
功用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物件 大用场─—说说《药》中的“灯笼”
8
作者
任俊荣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小物件
《药》
人血馒头
艺术
特点
艺术功用
废物利用
人物性格
短篇小说
艺术
构思
性格逻辑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析电影音乐的艺术功用——以影片《音乐之声》为例
赵曙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电视教材画面形式元素的艺术功用
李燕临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小说的叙述方式在创造人物中的艺术功用
化长河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先秦时期的文艺起源及功用论
陈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冯友兰艺术思想探析
王青山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艺术源于祭祀”说及其悖论──兼论原始艺术的功能与艺术分立
冯建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剖析林风眠艺术功能论中凸现的中西文化冲突
代海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小物件 大用场─—说说《药》中的“灯笼”
任俊荣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