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达:艺术创造活动的契机
1
作者 贾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79-85,共7页
艺术创作是通过艺术传达来体现的。艺术传达是整个艺术活动的中心。从艺术的构成来看,传达并非仅仅是引导审美意象的手段,而是一种构成艺术的活动,其自身就意味着创造。艺术创作不是从一个业已完成的意象出发,然后用一个形式去套,而是... 艺术创作是通过艺术传达来体现的。艺术传达是整个艺术活动的中心。从艺术的构成来看,传达并非仅仅是引导审美意象的手段,而是一种构成艺术的活动,其自身就意味着创造。艺术创作不是从一个业已完成的意象出发,然后用一个形式去套,而是传达方式始终隐含并制约着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的意蕴包含其传达方式的意味。不同的传达方式反映艺术创作主体用不同的方式去观照、理解对象,因而传达方式体现了艺术的内容和意义。传达方式的选择和创造,也就成了艺术内容和意义的选择和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达 艺术创作 艺术 艺术创造活动 艺术作品 艺术活动 构成艺术 艺术内容 题材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艺术创造的文化机理
2
作者 施旭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1-107,共7页
文化,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类”形式的体现,具有整合性、功能性、符号性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的艺术包孕着文化的全部基因。因而艺术创造活动在创作动机及创造进程、功能实现、符号建构等方面就不可避免地受文化的整体制约... 文化,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类”形式的体现,具有整合性、功能性、符号性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的艺术包孕着文化的全部基因。因而艺术创造活动在创作动机及创造进程、功能实现、符号建构等方面就不可避免地受文化的整体制约。而另一方面,艺术又并非纯然出于对文化的顺应,艺术创造在个体差异性、审美超越性、形式独创性等方面显示出对文化模式、价值规范、符号系统的“反弹”效应。从而在对文化的顺应与反叛之间,艺术创造体现了自身广泛的自由品格和极大的自主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造 艺术 文化类型 文化模式 “类” 艺术形式 人的生存方式 艺术创造活动 艺术符号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教师培养幼儿艺术创造能力的新策略
3
作者 李生兰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5-47,共3页
美国幼儿教育专家十分重视幼儿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他们向幼儿教师提出了通过让幼儿探索丰富多彩的艺术材料。
关键词 创造能力 艺术创造活动 操作材料 创造才能 情感需要 感性知识 拼贴 陈列艺术 操作活动 探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一川 《江汉论坛》 1983年第4期44-49,共6页
艺术品是主体在艺术活动中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体的产物。研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演变,对于揭示艺术创造、艺术品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把艺术创造过程分为审美感受、审美冲动、审美构思、审美物化和艺术品五个阶段。这样的划分也... 艺术品是主体在艺术活动中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体的产物。研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演变,对于揭示艺术创造、艺术品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把艺术创造过程分为审美感受、审美冲动、审美构思、审美物化和艺术品五个阶段。这样的划分也许稍嫌生硬,因为这五个阶段往往是交错进行、难以分辨的,但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暂且依据这样的划分。这里我们从艺术创造的五个阶段来对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演变作一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造活动 创造过程 审美冲动 艺术 审美反映 艺术 艺术幻象 艺术意象 审美意识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艺术创造与心理因素
5
作者 张玉祥 《艺术设计研究》 1998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艺术创造活动 艺术 外在形式 美的因素 意识状态 意识活动 创作活动 偶然性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主题”与“艺术的自觉”——论艺术自觉的精神历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旭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156,共5页
艺术是一个我们常用的但又很复杂的术语。它从最早时候含义的驳杂含糊逐渐发展到与今天的内涵大致相当,在中西方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艺术概念独立与艺术自觉的过程折射了人类自我意识觉醒和人类文明进化的历程,是"人... 艺术是一个我们常用的但又很复杂的术语。它从最早时候含义的驳杂含糊逐渐发展到与今天的内涵大致相当,在中西方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艺术概念独立与艺术自觉的过程折射了人类自我意识觉醒和人类文明进化的历程,是"人的主题"与"文(艺)的自觉"的结果。文章从中西方两条线上,从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的角度对艺术自觉的精神历程进行较为细致的历史检索,直观其原初意义,考察其发展流变的特点,论述了艺术概念的独立和艺术自觉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艺术 艺术自觉 生产劳动 艺术创造活动 手工技艺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意象与艺术构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凌晨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94-97,共4页
一本文所论意象,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文艺创作过程中主体的某种特殊心理状态和心灵产生物的规定,我们称之为审美意象。对审美意象的认识,应从表象开始。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的,当时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反映。这种反映在头脑... 一本文所论意象,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文艺创作过程中主体的某种特殊心理状态和心灵产生物的规定,我们称之为审美意象。对审美意象的认识,应从表象开始。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的,当时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反映。这种反映在头脑中是具体可感的,但与知觉相比,它具有模糊性、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而它又是一个或几个同类事物主要表面特征的综合结果,具有概括性,因此是感性到思维的桥梁。对表象的进一步综合概括,形成一种抽象化的,以同类事物的共相为认识内容的概念,这就是观念。在一般的科学活动中,观念活动意味着对表象的舍弃,但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表象的感性内容从不曾被观念冲淡或淹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构思 预成图式 艺术创造活动 艺术 审美意象 审美理想 集体表象 艺术创作 原始人 布留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艺术教育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盛烈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1-62,共2页
幼儿艺术教育初探盛烈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艺术教育以它的生动、形象、感人为幼儿所喜爱,容易被幼儿接受。所以,让幼儿从小从事艺术活动或以艺术的方式从事其他活动,这非常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感受、理解、表... 幼儿艺术教育初探盛烈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艺术教育以它的生动、形象、感人为幼儿所喜爱,容易被幼儿接受。所以,让幼儿从小从事艺术活动或以艺术的方式从事其他活动,这非常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感受、理解、表现等方面的初步能力,提高艺术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艺术教育 艺术 好妈妈 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 艺术创造活动 兴趣小组活动 绘画教育 艺术欣赏 幼儿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殷国明 《学术研究》 1986年第4期92-100,共9页
(一)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小说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都有异常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也因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理解鲁迅小说的独创性内容,始终是和理解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观念紧紧... (一)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小说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都有异常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也因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理解鲁迅小说的独创性内容,始终是和理解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鲁迅是一个新人。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不仅一般地体现为一种艺术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人生的选择。鲁迅将小说创作理解为一种与自己的生活理想的实现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生形式,他把自己在历史和现实关系中所承受的全部负荷和追求,都转换成了艺术的追求,把自己全部人生的热情和追求都投入到焕发生命力的艺术创造活动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艺术创新 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创作 艺术创造活动 生活中 狂人日记 传统小说 人生形式 艺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珠宝美学的艺术设计与极致工艺
10
作者 刘琼丹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20-1321,共2页
珠宝美学既有艺术设计之精美,也不乏工艺设计之精妙,两者融合形成了珠宝的特色,给人带来视觉的极致享受,展示出珠宝设计的大气与魅力。珠宝艺术发展至今,从造型到材质,再到佩戴方式都有了显著变化,人们对珠宝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珠宝美学既有艺术设计之精美,也不乏工艺设计之精妙,两者融合形成了珠宝的特色,给人带来视觉的极致享受,展示出珠宝设计的大气与魅力。珠宝艺术发展至今,从造型到材质,再到佩戴方式都有了显著变化,人们对珠宝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珠宝美学是高级的艺术创造活动,是将美的意象融入宝石之中并将对美的情感通过珠宝设计物化成审美意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宝设计 艺术设计 艺术创造活动 佩戴方式 工艺设计 审美意象 东西方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起源之我见
11
作者 黄宗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42-46,共5页
对艺术起源的探讨,人们往往是从两种逻辑起点出发去建立理论观念的。一种是从人的本能、天性出发,把艺术的起源建立在单纯的心理——生理机制上,提出了模仿快感说、游戏说和心灵表现说等艺术起源理论学说。一种是从人类的某种功利活动出... 对艺术起源的探讨,人们往往是从两种逻辑起点出发去建立理论观念的。一种是从人的本能、天性出发,把艺术的起源建立在单纯的心理——生理机制上,提出了模仿快感说、游戏说和心灵表现说等艺术起源理论学说。一种是从人类的某种功利活动出发,把艺术的起源建立在无自身价值的依附和派生基础上,提出了巫术说、劳动说等艺术起源的理论学说。虽然,这些理论观念都有其合理的因素,而对探讨艺术起源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起源 原始人类 理论观念 社会实践活动 原始艺术 艺术创造活动 文学艺术 需要结构 精神需求 劳动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摄影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12
作者 童慧刚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26-30,共5页
王朝闻先生说:“灵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它不仅促成独创的形象的产生,而且也是推动创作活动的一种心理动力,它加强着艺术家的创作冲动”,①在艺术创造工程中,灵感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它)不可强求,来去迅捷,这... 王朝闻先生说:“灵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它不仅促成独创的形象的产生,而且也是推动创作活动的一种心理动力,它加强着艺术家的创作冲动”,①在艺术创造工程中,灵感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它)不可强求,来去迅捷,这正说明看似全凭主观意志产生的灵感,常常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艺术家应该对它有一个明智的态度:尊重它,而不是凌驾它;引发它,而不是塑捏它。”②摄影艺术创作同样也需要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艺术创作 艺术 艺术创造活动 王朝闻 创作活动 创作冲动 摄影艺术形象 表现形式 生活素材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艺术
13
作者 何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86年第8期32-34,共3页
技术是针对社会和经济的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手段、技巧和方法.艺术是通过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来塑造形象以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之宫是由四部分组成:语言艺术(文学),造型艺术(绘画、... 技术是针对社会和经济的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手段、技巧和方法.艺术是通过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来塑造形象以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之宫是由四部分组成:语言艺术(文学),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电影).技术与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是:技术的发展推进艺术的发展;艺术创作要使用精湛的技术;技术与艺术创造活动都遵循着"美的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使用技术 语言艺术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创造活动 社会意识形态 表达艺术 塑造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作灵感与艺术思维
14
作者 贺苏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3期61-68,共8页
一艺术创作活动中灵感这一精神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艺术创作思维活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美学史上灵感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变化,也与人们对艺术创作思维规律的认识有关。的确,西方传统的灵感理论几乎从一开始就被奠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石之上... 一艺术创作活动中灵感这一精神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艺术创作思维活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美学史上灵感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变化,也与人们对艺术创作思维规律的认识有关。的确,西方传统的灵感理论几乎从一开始就被奠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石之上,后世各种错误学说对灵感的解释也确实往往难以为我们所接受,但只要我们以历史主义的观点对问题细加考辩,就不难发现,这其中仍有某种合理因素与趋向可寻。否则,灵感概念的延用至今以及人们对于有关灵感理论的普遍兴趣则无从解释了。实际上,古希腊美学思想中灵感说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艺术创作活动性质的一大突破,是人们开始意识到艺术创作的独特思维规律的一个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活动 灵感理论 创作思维活动 艺术思维 艺术 创作灵感 创作理论 艺术创造活动 创作者 艺术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感与高峰体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星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35-40,47,共7页
本文认为灵感与高峰体验是艺术创造活动中的两种心理体验 ,具有神秘性与巨大创造力。但有许多论者将二者混为一谈 。
关键词 灵感 高峰体验 艺术创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文化:假象与真实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越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4,共3页
广告文化:假象与真实马越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我们正处于、并且日益深陷于一个广告的世界之中。日复一日,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众多的传媒载体以种种方式和渠道渗入我们的意识和生活,在这片信息的“汪洋”之中,广告无疑是最具亲... 广告文化:假象与真实马越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我们正处于、并且日益深陷于一个广告的世界之中。日复一日,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众多的传媒载体以种种方式和渠道渗入我们的意识和生活,在这片信息的“汪洋”之中,广告无疑是最具亲和力而又格外执着的一种。广告的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文化 广告创意 现代广告 人类生存与发展 艺术创造活动 创造 广告创作 现代社会 贝纳通 文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啸” 被引量:3
17
作者 文达 《思想战线》 1987年第6期99-99,共1页
啸,《说文》曰:“吹声也。”《诗·召南》郑笺:“蹙口而出声也。”古人爱用啸声来表达悲愤哀伤的感情,《楚辞》里就有“临深水而长啸”的句子,《诗经》中也有“其啸也歌”。这在开始大约也和悲哀而叹息是一样的。所以《楚辞》里同... 啸,《说文》曰:“吹声也。”《诗·召南》郑笺:“蹙口而出声也。”古人爱用啸声来表达悲愤哀伤的感情,《楚辞》里就有“临深水而长啸”的句子,《诗经》中也有“其啸也歌”。这在开始大约也和悲哀而叹息是一样的。所以《楚辞》里同时更多的是叹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抽思》);“思故旧以想象兮,长太息以掩涕”(《远游》)等等。历史上真正啸声大作,并把它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创造活动的,是魏晋时代。曹植“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杂诗》);嵇康“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悲愤诗》);潘岳“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洛阳县作》);左思“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咏史》);陆机“隆想弥年月,长啸入飞飚”(擬古诗》)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造活动 魏晋时代 啸声 陶渊明 楚辞 程式 悲愤诗 气冲 作品 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与“意”
18
作者 阴通三 《当代文坛》 1987年第2期70-71,共2页
苏轼有好些诗词,多藏机锋,极富理趣。有一首叫《琴诗》的,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若白话,粗看一目了然,细细品咂,却意味无穷。这该是他对文学艺术潜心探索后,深入浅出的表达吧。苏... 苏轼有好些诗词,多藏机锋,极富理趣。有一首叫《琴诗》的,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若白话,粗看一目了然,细细品咂,却意味无穷。这该是他对文学艺术潜心探索后,深入浅出的表达吧。苏轼的诗词文章,领有宋一代风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 声美 苏轼 艺术创造活动 观念意识 欧阳修 文学艺术 器物 艺术创造主体 《琴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