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法与篆刻艺术之美分析
1
作者 叶立文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7期50-55,共6页
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更是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与篆刻的兴盛与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探讨书法与篆刻之美时,必须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基于这一认识... 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更是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与篆刻的兴盛与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探讨书法与篆刻之美时,必须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主要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其各时期的风格特征进行简要梳理,并对其美学价值展开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篆刻 艺术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艺术之美,激活审美体验——“艺术美育1+X系列教材”评介
2
作者 田婧媛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I0005-I0005,共1页
美育即审美教育,自然也是围绕“美”而展开的一类教育,其教育的目的很清晰——提升审美感知力,积累审美经验,养成独立的品格与境界。因为对“美”的认知的模糊性与差异性,我们在设定感知对象与寻找感知方法和途径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困... 美育即审美教育,自然也是围绕“美”而展开的一类教育,其教育的目的很清晰——提升审美感知力,积累审美经验,养成独立的品格与境界。因为对“美”的认知的模糊性与差异性,我们在设定感知对象与寻找感知方法和途径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困难的选择,它又直接关乎教育效果,应该说教育界迄今并没有形成共识。美育究竟如何实施?它的课程怎么设置?教材有着什么样的形态?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怎样展开?教学效果如何评估?针对以上现实问题,由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总主编的“艺术美育1+X系列教材”试图解决其中教材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力 艺术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之美 体验 感知对象 教学效果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昌:拓数字之界,传艺术之美
3
作者 《印刷经理人》 2024年第3期14-15,共2页
深化“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战略生态,推动POD智能制造,致力于成为艺术行业专业服务的聚合者和创新者。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美的形体会消亡,但艺术永不消亡。”生活需要艺术,更应当传承与留住艺术。有这样一家印刷企业,... 深化“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战略生态,推动POD智能制造,致力于成为艺术行业专业服务的聚合者和创新者。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美的形体会消亡,但艺术永不消亡。”生活需要艺术,更应当传承与留住艺术。有这样一家印刷企业,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独创了“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的商业模式,现已成长为一家深耕艺术领域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它便是雅昌文化集团,拥有北京、深圳、上海三大运营基地,业务覆盖艺术印刷、艺术影像、艺术数据互联网等方面,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企业 转型升级 IT技术 智能制造 数据互联 战略生态 遍及全球 艺术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艺术之美——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4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6期18-18,共1页
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2024年10月18日至11月17日举行,其间呈现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出和活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带来了《茶馆》等五部大戏首次在沪驻演,展现了其深厚的戏剧底蕴。舞剧《李清照》作为开幕式演出,以其“新国风”特... 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2024年10月18日至11月17日举行,其间呈现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出和活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带来了《茶馆》等五部大戏首次在沪驻演,展现了其深厚的戏剧底蕴。舞剧《李清照》作为开幕式演出,以其“新国风”特色深刻诠释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精神世界和宋韵文化。德国邵宾纳剧院呈现的《每一个女人》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探讨了女性议题。此外,艺术节还推出了《生命册》等原创作品,展现了中国文艺的原创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生命册》 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艺术之美 原创力 国风 开幕式演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的艺术之美分析
5
作者 王夏琳 《艺术评鉴》 2024年第21期44-49,共6页
水墨画,这颗镶嵌于中国传统艺术殿堂中的璀璨明珠,历经千载沧桑,孕育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与审美范式。本文旨在剖析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水墨画在艺术呈现层面的异同,并深入挖掘其各自的美学意蕴与文化底蕴。传统水墨画,以“写意”精神为灵... 水墨画,这颗镶嵌于中国传统艺术殿堂中的璀璨明珠,历经千载沧桑,孕育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与审美范式。本文旨在剖析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水墨画在艺术呈现层面的异同,并深入挖掘其各自的美学意蕴与文化底蕴。传统水墨画,以“写意”精神为灵魂,聚焦于笔墨技巧的锤炼、构图的意境营造以及自然题材的抒发,映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而现代水墨画,则在承续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巧妙吸纳西方现代艺术的精髓与技法,借助新颖材料与表现手段,传递出更为繁复多元的主题与观念。文章通过细致比较传统与现代水墨画的艺术特质,探讨了其在当代艺术生态中的承传与革新路径,并展望了水墨画在未来艺术征途中的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水墨画 传统水墨画 艺术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与艺术之美 被引量:3
6
作者 魏迎涛 李恒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5期114-115,共2页
数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其中以几何之美、对称之美、"黄金分割"之美、透视之美、和谐之美最具特色,这些美学要素不仅成为数学领域里最科学的、最美的象征,也成为艺术领域里感性的、最高的审美标准。
关键词 对称 学特征 艺术之美 学要素 标准 比例关系 基本形体 和谐发展 毕达哥拉斯学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艺术之美
7
作者 耿莎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Z期44-45,共2页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塑造了麦克白极具吸引力的悲剧形象,并深入刻画了麦克白复杂的个性,小说对麦克白人性悲剧地描述反映了权欲与野心对人性的异化和吞噬。本文从小说的语言文字、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其艺术之美,并指出小说的悲剧性与...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塑造了麦克白极具吸引力的悲剧形象,并深入刻画了麦克白复杂的个性,小说对麦克白人性悲剧地描述反映了权欲与野心对人性的异化和吞噬。本文从小说的语言文字、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其艺术之美,并指出小说的悲剧性与其艺术之美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白》 人性悲剧 艺术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谈阿炳《二泉映月》艺术之美
8
作者 石瑾 周邦春 《艺海》 2009年第5期46-47,共2页
中国传统文艺一贯崇尚"自然之美",而我们崇尚的艺术美既不同于自然美,也不同于社会美,它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等同于社会生活的美。
关键词 阿炳 《二泉映月》 民间音乐 艺术之美 清水 芙蓉 天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艺术之美——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艺术概论教学浅谈
9
作者 王茜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9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无论什么样的方法,以学生为本、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是根本目的.学习艺术概论的过程就如同对艺术之美的探寻,希望有更多的理工类学生加入这美的探寻之旅,以"艺术之美"净化心灵,以美启真,以美扬善.工科工业...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无论什么样的方法,以学生为本、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是根本目的.学习艺术概论的过程就如同对艺术之美的探寻,希望有更多的理工类学生加入这美的探寻之旅,以"艺术之美"净化心灵,以美启真,以美扬善.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明确学习目的;抓住学生兴趣点;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做美的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工业设计 艺术之美 艺术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景德镇青花瓷画艺术之美
10
作者 郝好燕 《戏剧之家》 2014年第9期243-243,共1页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古蕴的国家,曾留下过不少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在世界艺术之林也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具有东方民族风格的青花瓷器,就是华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宝珠。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青花...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古蕴的国家,曾留下过不少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在世界艺术之林也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具有东方民族风格的青花瓷器,就是华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宝珠。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青花瓷,用之于皇家、藏之于窑、传之于民,于世界所珍藏,雅俗共赏。青花瓷器能有如此美誉,则离不开其中青花画之美与瓷器的完美结合——青花瓷画。两者相互包容,相互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画 艺术之美 文化意蕴 青花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造物工程的艺术之美——以坭兴陶器具为例
11
作者 黄日进 《门窗》 2020年第4期161-161,163,共2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为了体现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在我国的造物工程中经常会体现传统的艺术之美。我国传统的造物工程数量繁多,而且种类丰富,其中坭兴陶器具作为传承我国传统造物工程艺术之美的工艺品,随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为了体现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在我国的造物工程中经常会体现传统的艺术之美。我国传统的造物工程数量繁多,而且种类丰富,其中坭兴陶器具作为传承我国传统造物工程艺术之美的工艺品,随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制造工艺和特性也在不断的改善。我国传统造物工程的艺术之美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将不同文化种类的艺术融入到同一个工艺品中,可以体现我国造物工程的对称性艺术以及丰富多样性的艺术等。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坭兴陶器具的制造工艺,探究坭兴陶器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造物工程的艺术之美,为我国后期坭兴陶艺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造物工程 艺术之美 坭兴陶器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春秋战国的艺术形式与艺术之美
12
作者 张婧喆 《艺术家》 2020年第12期160-161,共2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弱,曾作为主体意识形态的礼乐文化遭到破坏。社会的急剧动荡使得固化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在艺术上,以往装饰造型所形成的程式化、定型化模式也随之被打破。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的设计艺术时...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弱,曾作为主体意识形态的礼乐文化遭到破坏。社会的急剧动荡使得固化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在艺术上,以往装饰造型所形成的程式化、定型化模式也随之被打破。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的设计艺术时,其中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求新、求变”,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呈现出鲜明特色。在这种局势下,人的自主意识开始萌发。诸子百家在“争鸣”中体现自我的独立意识,并最终上升到一种文化觉醒,亦包括对艺术之美的哲学思考,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并影响着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艺术形式 艺术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动姿艺术之美
13
作者 许宁 《艺术探索》 2003年第5期33-,共1页
关键词 艺术之美 艺术发展史 古代埃及 人体 雕塑艺术 波提切利 艺术形式 动作姿态 达芬奇 人文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描——艺术之美的最直接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艳梅 《美术大观》 2016年第5期66-67,共2页
素描作为最基础的造型语言,不仅是美术过程的组成部分,更能充分反映艺术家创作过程的细节和艺术家的个性,是艺术创造中最能反映艺术内在规律的记录,具有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艺术之美的最直接表现。
关键词 素描 独立 价值 艺术之美 直接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欣赏中学语文散文艺术之美——以《荷塘月色》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菊龙 《作文(高中版)》 2023年第7期57-58,共2页
散文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直接性、真实性,且表达形式灵活、语言优美。为了让中学生更加高效地感受散文之美,应在散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散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散文审美意识,调动学生的散文阅读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心灵共鸣。本文以《荷... 散文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直接性、真实性,且表达形式灵活、语言优美。为了让中学生更加高效地感受散文之美,应在散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散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散文审美意识,调动学生的散文阅读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心灵共鸣。本文以《荷塘月色》为例,引导学生欣赏散文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中学语文 心灵共鸣 艺术之美 意识 学生欣赏 语言优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时尚艺术之美走进人类心灵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霄霄(文/图) 《服装设计师》 2021年第10期52-53,共2页
1750年,“美学之父”鲍姆加通(Alexander GottliebBaumgarten)首次提出“美学”概念(Aes-thetic),自此,美学作为专门研究感性认识和审美规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英国“经验学派”代表休谟认为美是快感,克罗齐认为美存在于主体... 1750年,“美学之父”鲍姆加通(Alexander GottliebBaumgarten)首次提出“美学”概念(Aes-thetic),自此,美学作为专门研究感性认识和审美规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英国“经验学派”代表休谟认为美是快感,克罗齐认为美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之中,德国古典主义学派代表康德认为美是精神自由和理性的、主观合目的的自我发展,黑格尔却将美视作精神的产物,当客观世界与内在精神保持一致时才能实现精神的自我认识和发展,并实现真正的自由。席勒站在抽象而普遍的人性视角,认为美是现象中的自由,是技艺与事物本性的和谐,也是事物内在本质与外在形象的协调统一。艺术之美可以启发人、感染人,指引人成为精神自由的完整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学派 艺术之美 规律 鲍姆加通 克罗齐 自由和理性 外在形象 完整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紫砂壶造型的内涵和艺术之美 被引量:1
17
作者 鲍曙岩 《艺海》 2013年第9期196-196,共1页
明清紫砂壶作为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造型,一直以来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尤其是在设计、思想内涵、艺术之美等多方面的构建中,在对紫砂壶的设计造型与艺术分析中,能感受到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之美。
关键词 明清 紫砂壶 造型 内涵 艺术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质量》中的艺术之美
18
作者 张伟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7期116-118,共3页
《质量》是高尔斯华绥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小说讲述了一对兄弟在机器大生产时代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坚持用最好的皮革,以精湛的手艺,倾尽全力做最好的靴子,面对机器大生产的压力,他们依然苦苦支撑,拒绝粗制滥造,最终因入不敷出而被饿... 《质量》是高尔斯华绥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小说讲述了一对兄弟在机器大生产时代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坚持用最好的皮革,以精湛的手艺,倾尽全力做最好的靴子,面对机器大生产的压力,他们依然苦苦支撑,拒绝粗制滥造,最终因入不敷出而被饿死的故事。小说浓缩了高尔斯华绥的艺术造诣,魅力无穷。小说中体现出的人性之美、悲剧之美以及悬念之美,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理想和品质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 高尔斯华绥 艺术之美 盖斯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与篆刻艺术之美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进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8期77-78,共2页
随着近些年我国居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愈发重视,书法与篆刻得到广大公众的广泛关注。对书法与篆刻展开讨论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从作品内容中切身领会创作者的艺术趣味,还可以陶冶情操,感悟生活的丰富多... 随着近些年我国居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愈发重视,书法与篆刻得到广大公众的广泛关注。对书法与篆刻展开讨论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从作品内容中切身领会创作者的艺术趣味,还可以陶冶情操,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掌握书法与篆刻的相关知识内容,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书法与篆刻之美蕴含在其发展历史之中,因此学习书法与篆刻要了解其发展历史,对其实用性与艺术性有清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篆刻 艺术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艺术之美的理论建构--评王一川《跨文化艺术美学》
20
作者 刘辰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王一川教授的新著《跨文化艺术美学》是近年来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中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先从学理层面阐释跨文化艺术美学的学科构建,再从不同角度分析跨文化艺术美学的构建理路,最后将重点放在对本土跨文化艺术美学的阐述上,其中,对于“... 王一川教授的新著《跨文化艺术美学》是近年来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中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先从学理层面阐释跨文化艺术美学的学科构建,再从不同角度分析跨文化艺术美学的构建理路,最后将重点放在对本土跨文化艺术美学的阐述上,其中,对于“跨门互通性”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跨文化”研究方法在艺术学理论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2020年7月21日,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的“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而在此之前,王一川教授(以下简称作者)的《跨文化艺术美学》一书亦是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论”的综合性研究成果。书中将“跨门类”归为“跨文化”研究的具体方式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南京艺术学院 王一川 艺术之美 国家社科基金 综合性研究 互通性 学科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