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美学塑造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魏鹏举 范晶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激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审美塑造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来看,数字生成技术不断拓展着数字艺术的边界,为其带来新的生... 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激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审美塑造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来看,数字生成技术不断拓展着数字艺术的边界,为其带来新的生命力与发展动力。数字艺术也在不断提升数字技术,推动其向前发展,两者互鉴与共构。这种技术扩域带来的艺术生态的变革,使数字艺术的生产端日益便捷和高效。随之带来的艺术平权化,一方面消解了经典艺术的审美“光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审美端的体验性与交互性的新变化。人们对数字艺术应该有全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数字生成技术 艺术生产与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民族志:一种方言性文化的诗学阐释--兼论艺术家的异文化写作:《诺阿·诺阿》 被引量:3
2
作者 彭修银 吴震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0-145,158,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民族志的写作,努力将其问题化,并还原为三方面的疑问。其一,民族志写作的人文转向对艺术民族志写作的意义何在?结论是艺术能以更加诗意的文本形态进行艺术的深描。其二,艺术家进行人类学田野操作时,如何立于自身审美经...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民族志的写作,努力将其问题化,并还原为三方面的疑问。其一,民族志写作的人文转向对艺术民族志写作的意义何在?结论是艺术能以更加诗意的文本形态进行艺术的深描。其二,艺术家进行人类学田野操作时,如何立于自身审美经验以对他者的文化及艺术语言,进行一种方言性1文化的诗学阐释?其三,这种诗学阐释的张力,如何在生活场与审美场之间,实现从本文到文本的间性互渗。同时,本文结合对高更的塔希提手记《诺阿·诺阿》的多元思考,言说了艺术家在人类学的异文化写作中,诗学阐释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民族志 方言性文化 诗学阐释 艺术与审美 异文化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装饰艺术设计创新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燕妮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95,共2页
纵观服装设计发展史,服装设计与装饰艺术如影随形,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设计体系。在服装设计中,装饰艺术通过特有的语言将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来,以实现艺术与审美的和谐统一。当前,消费者的服装需求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对于... 纵观服装设计发展史,服装设计与装饰艺术如影随形,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设计体系。在服装设计中,装饰艺术通过特有的语言将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来,以实现艺术与审美的和谐统一。当前,消费者的服装需求更加多元化,特别是对于服装的艺术感与潮流性要求较高。在此需求的引导下,服装设计师应在满足消费者基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关注服装的装饰艺术价值,以探索强化服装装饰艺术视觉表现力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服装装饰艺术 内涵呈现 创新探索 视觉表现力 服装需求 和谐统一 艺术与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神经美学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卫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6,共9页
作为一门涉及艺术、实验美学和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神经美学旨在探究人类艺术与审美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生物学或神经基础。该学科领域研究从神经科学家通过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分析以揭示与大脑机能运作机制相契合的艺术审美原理到更... 作为一门涉及艺术、实验美学和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神经美学旨在探究人类艺术与审美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生物学或神经基础。该学科领域研究从神经科学家通过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分析以揭示与大脑机能运作机制相契合的艺术审美原理到更多研究者采用无创性神经影像学技术观测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过程的脑机制而不断取得进展。关于审美具身化与共(移)情的神经机制是神经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迄今该学科发展尚未成熟,在理论和方法学上面临着一些挑战性问题需要解决,关于审美加工及美感产生的神经机制尚有诸多疑点待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美学 艺术与审美 审美加工与体验 审美具身化与共(移)情 神经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在的”文本与“虚在的”作品——伊瑟尔的文学文本/文学作品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启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1,共5页
伊瑟尔的文学作品"两极说",从接受美学维度力主"作品大于文本",而不是文本大于作品,这是同后结构主义文论的"唯文本主义"理念的一种对话。伊瑟尔的文学文本"召唤结构说",依据现象学原理深入阐... 伊瑟尔的文学作品"两极说",从接受美学维度力主"作品大于文本",而不是文本大于作品,这是同后结构主义文论的"唯文本主义"理念的一种对话。伊瑟尔的文学文本"召唤结构说",依据现象学原理深入阐发文学文本之开放性的内在依据,既有别于精神分析学对阅读心理对无意识的阐释,又不同于"读者反应批评"文论所宣扬的文本虚无主义与读者至上主义。伊瑟尔这样的作品观与文本观,丰富且深化了当代文论的基础研究与前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国外文论 作品的“艺术与审美极” 文本的“召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