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电影插曲《九九艳阳天》在解放初期所遭遇的境地看今日音乐艺术的创新 |
刘晶晶
|
《黄河之声》
|
2014 |
0 |
|
2
|
《艳阳天》再解读史 |
杜秀珍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3
|
艺术中的“真实”、时间与风景——《艳阳天》再解读 |
李云雷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4
|
风雨洗出艳阳天 罗瑞卿说:这是最好的抒情歌曲 |
建农
|
《北方音乐》
|
2006 |
0 |
|
5
|
’99艳阳天 怀柔喜团聚 |
印苑
|
《中国印刷物资商情》
|
1999 |
0 |
|
6
|
浩然的再发现与《艳阳天》的再评价 |
康斌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0 |
0 |
|
7
|
突破艳阳高照 逼空无可避免 |
阮华
|
《股市动态分析》
|
2004 |
0 |
|
8
|
“中国故事”:到底应该怎么讲? |
李振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9
|
“他有的是生命力”——《李健吾文集》补遗略说 |
宫立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0
|
简论浩然的价值及其精神资源 |
周景雷
郑慧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1
|
1950-70年代文学的“公私之辨”——萧长春原型论 |
张均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
2023 |
2
|
|
12
|
浩然的“读法”——兼及20世纪70年代阅读史研究 |
邵部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3
|
“文艺为农民服务”与当代文学史上的“农村版” |
史建国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4
|
闺艳琴(秦)声(又名《琴瑟乐》) |
蒲松龄
|
《蒲松龄研究》
|
1997 |
1
|
|
15
|
试探早期中国电影的“作者电影”现象 |
陆雪峰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16
|
改革开放二十年感赋 |
谢照清
|
《中国天主教》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7
|
银幕男子汉形象辨析 |
白金柱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8
|
诗四首 |
山坡羊
|
《中国天主教》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9
|
刘雪婷心中的她与他 |
刘琨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20
|
编后记 |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