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质联用法分析蜂胶挥发油成分 被引量:8
1
作者 卫永第 安占元 +2 位作者 丁长江 阎吉昌 张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67-69,共3页
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分析了蜂胶挥发油(吉林产)的化学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分离出58种化合物,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总量的86.79%。
关键词 蜂胶 挥发油 色质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质联用法对两种中药独活的鉴别
2
作者 张仕斌 李华民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40-43,共4页
本文讨论了香独活和滇独活挥发油的提取分离过程和色质联用法(GC/MS)的分析条件,并报道了两种挥发油的组成,为独活鉴别提供了1种新方法。
关键词 挥发油 色质联用法 独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GC-MS(色质联用法)鉴定西大盆地区出土陶器中的矮松松香
3
作者 潘小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年第3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GC-MS -联用 陶器 松香 矮松 生物特征 美国 内华达州 西大盆地区 遗址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25-35)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神经甾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于洋 薛改 +2 位作者 吴红海 李莎莎 侯艳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3-786,共4页
目的研究Aβ25-35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合成神经甾体的影响。方法采用Aβ25-35(1μmol·L-1)处理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神经甾体的浓度,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细胞... 目的研究Aβ25-35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合成神经甾体的影响。方法采用Aβ25-35(1μmol·L-1)处理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神经甾体的浓度,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25-35处理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约50%(P<0.01),胆固醇处理组神经元存活率未见改变(P>0.05),但Aβ+胆固醇组的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Aβ处理组(P<0.01)。与胆固醇组相比,Aβ25-35处理后神经甾体PREG水平略有降低(P>0.05),PROG水平明显下降(P<0.01),AP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神经甾体PREG-PROG-AP代谢通路在Aβ25-35引起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时发生明显改变,并能部分地对抗Aβ的神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甾体发生 液相谱-联用 神经元 神经毒性 阿尔采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军安 高美虹 黄运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1-1483,共3页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牛奶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问题一直存在,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而对其分析检测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对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简单介绍。
关键词 抗生素残留 微生物 高效液相 /联用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酒香气成分研究──2.珍酒、茅台酒空杯香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惠勤 张桂英 +2 位作者 何守明 江洪波 程誌青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8,共4页
用色质联用(GC/MS)法测定酱香型酒空杯香的化学成分,鉴定出13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其中以十六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为主。
关键词 色质联用法 酱香型酒 化学成分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皮蛋风味成份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远刚 钱明坚 何其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8-175,共8页
本实验采用Likeos—Nickerson水蒸汽蒸馏溶剂同步萃取装置,首次从无铅松花皮蛋中提取挥发性风味成份。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分析,并借助计算机检索、文献对照和图谱解析等手段共鉴定出59种化合物(包括吡嗪类、含硫化合... 本实验采用Likeos—Nickerson水蒸汽蒸馏溶剂同步萃取装置,首次从无铅松花皮蛋中提取挥发性风味成份。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分析,并借助计算机检索、文献对照和图谱解析等手段共鉴定出59种化合物(包括吡嗪类、含硫化合物类,芳香烃类、羰基化合物、羧酸、醇、酯和其它化合物类)。其中只有19种化合物为禽蛋或蛋类制品原有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皮蛋 皮蛋风味 色质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正红 邓斌 林保银 《肉类研究》 2006年第2期34-38,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畜禽产品、水产品、食品原料中氯霉素残留分析方法。从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ELISA测定方法,到定量的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以及残留确认的色质联用法。本文分别综述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展望了氯霉素...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畜禽产品、水产品、食品原料中氯霉素残留分析方法。从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ELISA测定方法,到定量的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以及残留确认的色质联用法。本文分别综述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展望了氯霉素残留检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残留 免疫 HPLC GC /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分析的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惠芸华 于慧娟 +1 位作者 姜朝军 黄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95-796,共2页
介绍了红霉素的特性、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对人体所产生的副作用以及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分析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微生物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色/质联用法。同时,对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分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产品 红霉素残留 微生物 高效液相 /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黄连木排放萜烯类化合物浓度日变化及排放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宝生 Rita Baraldi Francesca Rapparini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7-521,共5页
采用流动式采样与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研究了意大利撒丁岛Noak’sArk自然生态区主要灌木黄连木 (Pistacialentiscus)萜烯类化合物排放特征、排放速率及其日变化。排放物种包括α 蒎烯、β 蒎烯、桧烯、苎烯、戊花烃、莰烯、β 水芹烯、... 采用流动式采样与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研究了意大利撒丁岛Noak’sArk自然生态区主要灌木黄连木 (Pistacialentiscus)萜烯类化合物排放特征、排放速率及其日变化。排放物种包括α 蒎烯、β 蒎烯、桧烯、苎烯、戊花烃、莰烯、β 水芹烯、β 香叶烯、α 松油烯、α 水芹烯和 3 蒈烯 ,以及少量异戊二烯。萜烯类化合物占总排放的 99 4%,异戊二烯仅占 0 6%。在萜烯类化合物中 ,主要排放物为α 蒎烯、β 蒎烯、桧烯和苎烯 ,分别占总排放的 64 5 %、18 4%、6 0 %和 5 9%。萜烯排放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呈指数相关。在标准条件下 ( 30 3K) ,黄连木树种的排放速率为 2 72±0 72 μg g·h。黄连木排放速率公式中 β值为 0 12 8K-1,与文献值 0 0 5 7~ 0 144K-1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式采样 -联用 萜烯类化合物 日变化 排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膜中荧光增白剂的透皮吸收特性及对皮肤刺激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虹艳 石晓峰 +3 位作者 王小乔 刘兴国 刘亚鹏 李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2-327,共6页
为了研究含脂溶性荧光增白剂(FWAs)面膜的透皮吸收特性及其对皮肤刺激性,采用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池,以离体雄性大鼠腹部皮肤为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法测定接收液中5种吡唑啉型荧光增白剂的含量,计算其不同透皮时... 为了研究含脂溶性荧光增白剂(FWAs)面膜的透皮吸收特性及其对皮肤刺激性,采用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池,以离体雄性大鼠腹部皮肤为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法测定接收液中5种吡唑啉型荧光增白剂的含量,计算其不同透皮时间段的累计渗透量,并对试验终期皮肤中FWAs的贮留量进行检测;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皮肤刺激性实验要求,采用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5种脂溶性FWAs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5~10.0 pg,定量限为2.0~30.0 pg,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5.2%~102.1%和1.8%~4.2%。面膜中的脂溶性荧光增白剂C.I.162有较强的透皮能力可以进入皮下,在0~36 h内透皮扩散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而C.I.135、C.I.185、C.I.367、C.I.368四种FWAs短期内均被皮肤吸收而未透过皮肤。结果提示,脂溶性FWAs较易迁移到皮肤的角质层或皮下,对哺乳动物皮肤没有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膜 荧光增白剂 透皮吸收 皮肤刺激性 高效液相谱-三重四极杆液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stematically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nitric compounds in crude oil with chemometric resolution
12
作者 黄熠 张泰铭 +1 位作者 梁逸曾 崔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3期300-305,共6页
Aimed at the problem of classification of non-hydrocarbons of crude oil, the theoretical standpoint that the polarity of a compound depends on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molecule instead of a kind of heter... Aimed at the problem of classification of non-hydrocarbons of crude oil, the theoretical standpoint that the polarity of a compound depends on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molecule instead of a kind of heteroatom or its functional group was presented. A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systematically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nitric compounds in crude oil. The pre-fractionation of a crude oil sample into 7 fractions was performed by di- adsorption column chromatography with neutral aluminum oxide and silica gel. Subsequently,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capillary column gas chromatography, and the types of compounds were detected by a mass spectromet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hemometric resolution, the compounds of fraction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This method can relieve the difficulty of classical analysis in identifying those species with very low contents or without being completely separated. The structures of 168 nitric compounds in a crude oil sample were 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umn chromatography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hemometric resolution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non-hydrocarbon compound crude oil NITR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