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晓飞 岳延涛 +1 位作者 杨美华 欧阳臻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114,共6页
真菌毒素是一类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污染食品、农产品及药用植物等。由于真菌毒素含量较低,普通方法难以准确测定,色谱-质谱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前处理相对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在检测真菌... 真菌毒素是一类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污染食品、农产品及药用植物等。由于真菌毒素含量较低,普通方法难以准确测定,色谱-质谱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前处理相对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在检测真菌毒素方面前景广阔。对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药用植物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真菌毒素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刺五加抗疲劳化学成分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子灿 乔善义 +1 位作者 马安德 鲍永耀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57,共3页
刺五加粗提物经植化方法处理后,采用液相质谱(LC/MS/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得到了LC/MS/MS联用的分析条件,取得较好分离效果,确定了数种已知及未知的化合物的所在部位。在其中一个部位,即11号样品中,发现5个已知成分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 刺五加粗提物经植化方法处理后,采用液相质谱(LC/MS/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得到了LC/MS/MS联用的分析条件,取得较好分离效果,确定了数种已知及未知的化合物的所在部位。在其中一个部位,即11号样品中,发现5个已知成分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318、346、354、390、406的6个未知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抗疲劳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饮用水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勇建 牟世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饮用水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志霞 聂继云 +7 位作者 闫震 程杨 沈友明 李海飞 李静 毋永龙 匡立学 关棣锴 《中国果树》 2017年第4期57-62,共6页
准确、快速、高效、稳定的检测技术是保证果品安全生产、有效监管和安全消费的重要手段。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特别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果品质量安全研究中最重要且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对液相色谱-质谱... 准确、快速、高效、稳定的检测技术是保证果品安全生产、有效监管和安全消费的重要手段。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特别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果品质量安全研究中最重要且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前处理方法在果品农药残留、真菌毒素、其他污染物等风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品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质量安全 风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饲料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荣 陈小鸽 +1 位作者 谭旭信 闫凤林 《饲料工业》 2007年第19期52-54,共3页
随着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尤其是在对非挥发性、热不稳定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中医药、制药、药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和各组分的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具有其它分析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 随着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尤其是在对非挥发性、热不稳定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中医药、制药、药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和各组分的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具有其它分析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分析、环境分析、法医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药物发现、药物研发和制造、质量控制(QA/QC)等各个领域。尽管LC-MS技术在饲料安全检测分析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对饲料中添加的违禁药物、兽药及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及一些有机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饲料安全 应用 安全检测 蛋白质组学 兽药残留 痕量检测 稳定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兔房水中糖皮质激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正宇 孙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建立同时检测兔房水中可的松、皮质醇及皮质酮的方法。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0.1mL...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建立同时检测兔房水中可的松、皮质醇及皮质酮的方法。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0.1mL必施灌注液;曲安奈德组(TA组):玻璃体内注射0.1mL(4mg)TA;地塞米松组(DEX组):隔日(共15次)球结膜下注射0.1mL(0.5mg)地塞米松。在注射前,注射后1d、1周、2周、3周和4周检测兔眼眼压。在注射前和注射后第29天抽取房水,应用UPLC/MS检测可的松、皮质醇以及皮质酮的含量。结果注射后1d,TA组眼压(36.6±4.1)mmHg(1kPa=7.5mmHg)较对照组(15.3±2.5)mmHg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注射后2周,DEX组眼压(20.7±3.6)mmHg较对照组(14.6±1.8)mmHg明显上升,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A组和DEX组造模成功。在建立的标准曲线中,可的松、皮质醇在0.16~100.00μg.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最低检测下限均为0.16μg.L-1;皮质酮最低检测下限为10.00μg.L-1。注射后TA组房水中可的松含量为(1.87±0.23)μg.L-1、皮质醇为(2.13±0.68)μg.L-1、皮质酮为(25.5±5.9)μg.L-1,测定含量均明显高于DEX组的(1.36±0.47)μg.L-1、(1.98±0.55)μg.L-1、(18.3±3.1)μg.L-1和对照组(均低于最低检测下限),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采用UPLC/MS可建立同时定量检测兔房水中可的松、皮质醇和皮质酮含量的方法,其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黎才婷 雷紫依 +3 位作者 丁胜华 蒋立文 刘霞 李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1-240,共10页
农药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现阶段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具有品类多、残留量低且施用未知等特点,检测难度较大。因此,开发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具有高分离、高鉴别... 农药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现阶段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具有品类多、残留量低且施用未知等特点,检测难度较大。因此,开发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具有高分离、高鉴别、高通量、非靶向等优点,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相关报道进行归纳和总结,简要介绍食品中多农药残留检测的现状,重点从多维色谱及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开发、吸附材料及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改进、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优化等方面阐述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中多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相关研究应用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农药残留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高通量 非靶向 样品前处理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8
作者 徐天润 刘心昱 许国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8,共9页
代谢组学是研究小分子代谢物的有用工具,能够直接反映生命体终端和表型信息,在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动态范围宽、信息丰富等优点,已成为代谢组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平台。代谢组... 代谢组学是研究小分子代谢物的有用工具,能够直接反映生命体终端和表型信息,在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动态范围宽、信息丰富等优点,已成为代谢组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平台。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的创新与进展是代谢组学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该文综述了近5年来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取得的成果,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给予展望。综述引用文献8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一维 多维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别清代小龙袍染料 被引量:12
9
作者 范鲁丹 郭丹华 +1 位作者 刘剑 赵丰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55,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清代小龙袍进行染料检测。通过获得每种染料萃取物中各种色素成分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和多级质谱图,与已知染料标准品或相关的文献报道进行比对,成功鉴别出红花、黄檗、靛青、苏木、槐米和黄栌6种植物染料...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清代小龙袍进行染料检测。通过获得每种染料萃取物中各种色素成分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和多级质谱图,与已知染料标准品或相关的文献报道进行比对,成功鉴别出红花、黄檗、靛青、苏木、槐米和黄栌6种植物染料。黄檗套染红花可以得到红色,黄栌和槐米用来染黄色,靛青染各种蓝色,苏木与靛青套染得到天青色,槐米和黄檗同靛青套染分别得到两种绿色。文章的染料鉴别结果为清代宫廷色彩的复原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染料品种信息,同时,有助于文物保护工作者对该类纺织品文物采取科学合理的保存和展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龙袍 天然染料 染料分析 数据关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美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3-236,共4页
介绍了中药学专业在仪器分析本科生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阐述了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引入该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该课程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情况,特别是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讲义的撰写以及授课方式等具体建设内容,建立了完... 介绍了中药学专业在仪器分析本科生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阐述了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引入该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该课程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情况,特别是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讲义的撰写以及授课方式等具体建设内容,建立了完善的中药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实验方案,让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支撑中药专业本科教学实验,进一步提高该类大型仪器的利用率。实践表明,该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中药学本科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实验课程 本科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茶叶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148-152,共5页
茶叶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体系,由于基体复杂,在色谱分析中会造成较大的杂质干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是混合物中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为LC-MS在茶叶鉴别和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茶叶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体系,由于基体复杂,在色谱分析中会造成较大的杂质干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是混合物中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为LC-MS在茶叶鉴别和质量控制上的应用提供参考,对LC-MS的基本原理和近年来LC-MS技术在茶叶生化成分分析、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LC-MS技术在茶叶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茶叶 化学成分分析 茶多酚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婴幼儿乳粉中的丙烯酰胺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晓瑾 王浩 +2 位作者 张杉 张旭 陈江龙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2,64,共4页
建立了婴幼儿乳粉中的丙烯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测定方法。样品加水溶解超声提取后,利用乙腈除蛋白,正己烷除脂,使用Hypersil GOLD C18柱(50 mm×4.6 mm(i.d.),1.9μm)分离,经梯度洗脱分离,用电喷雾正离子MRM模式... 建立了婴幼儿乳粉中的丙烯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测定方法。样品加水溶解超声提取后,利用乙腈除蛋白,正己烷除脂,使用Hypersil GOLD C18柱(50 mm×4.6 mm(i.d.),1.9μm)分离,经梯度洗脱分离,用电喷雾正离子MRM模式检测,同位素内标定量,可以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丙烯酰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线性范围10.0μg/L^200.0μg/L,加标回收率介于86.7%~106.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3.07%~9.61%(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婴幼儿乳粉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开智 万译文 杜红梅 《当代水产》 2014年第3期76-77,共2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进出口贸易的加大,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的营养性、保健性和安全性的关注均趋于理性化、科学化。近年来我国水产品曾多次发生“氯霉素”、“孔雀石绿”等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水产品外贸...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进出口贸易的加大,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的营养性、保健性和安全性的关注均趋于理性化、科学化。近年来我国水产品曾多次发生“氯霉素”、“孔雀石绿”等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水产品外贸出口和国际声望,也对国内市场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目前中国已颁布实施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渔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质量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质量安全检测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应用 经济全球化 进出口贸易 《渔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氧固醇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丽姗 韩晓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6,共6页
氧固醇是胆固醇及其前体的氧化产物,它们是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的中间物,也可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此外氧固醇还与众多疾病病理过程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帕金森症等。生物体中氧固醇的含量远低于胆固... 氧固醇是胆固醇及其前体的氧化产物,它们是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的中间物,也可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此外氧固醇还与众多疾病病理过程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帕金森症等。生物体中氧固醇的含量远低于胆固醇,且胆固醇及其前体可在不同合成条件下形成相同的氧固醇,以上诸多问题使氧固醇定量分析成为难点。本文针对当前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氧固醇的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固醇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定量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在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伟馨 武玥 +6 位作者 郭文 许琳琳 李佳欣 张凌燕 彭微 李淑荣 孟佩俊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1-1417,共7页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因子,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分析检测已成为现代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因子,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形态重金属的分析检测已成为现代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凭借其高效分离能力与超痕量检测优势,已成为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核心技术。系统综述近年来HPLC-ICP-MS在砷(As)、汞(Hg)、铬(Cr)和铅(Pb)形态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的技术创新、生态毒理学评估、健康风险评估与卫生监管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未来,HPLC-ICP-MS技术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和在线富集技术,实现多元素/形态的高通量同步精准检测,必将在重金属环境污染动态评估、食品全链条安全监测及个性化精准医疗等关键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提供创新性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 重金属 元素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的荆莲核消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欣 李念 +7 位作者 胡健楠 顾晶业 段瑶 郭亦男 朴东 刘子婷 皮子凤 越皓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7,共16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软件对荆莲核消方(JLHXF)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使用Supelco Ascentis?Express C18色谱柱(3.0 mm×50 mm,2.7μm)在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的流动相体系...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E),结合UNIFI软件对荆莲核消方(JLHXF)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使用Supelco Ascentis?Express C18色谱柱(3.0 mm×50 mm,2.7μm)在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的流动相体系下进行梯度洗脱;利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借助UNIFI软件及相关文献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UPLC-Q-TOF-MSE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复方的质谱数据,通过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串联质谱数据采用UNIFI软件辅助解析,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共鉴定和推断出187个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77个、有机酸类化合物41个、萜类化合物26个、苯丙素类化合物24个、苯酞类化合物12个以及其他类化合物7个。UPLC-Q-TOF-MSE技术可快速鉴定出荆莲核消方中的化学成分,准确性较高,为该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莲核消方 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UNIFI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古松浩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1期140-142,共3页
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和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准确快速的分析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聚焦于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建立和优化... 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和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准确快速的分析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聚焦于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建立和优化适用于蔬菜样品的LC-MS/MS分析方法并对不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LC-MS/M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性,能够满足对蔬菜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进行同时快速准确分析的需求,该方法在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液相-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农药残留 蔬菜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阿胶块中不同胶类的特征性多肽 被引量:10
18
作者 沙小梅 张丽君 +4 位作者 蒋文丽 王光耀 谢作桦 黄国太 涂宗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104,共8页
为研究阿胶块中不同明胶的来源,本文以4种品牌的阿胶块为原料,向其中分别加入低含量(1 mg/mL)的牛明胶和猪明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分别鉴定阿胶、... 为研究阿胶块中不同明胶的来源,本文以4种品牌的阿胶块为原料,向其中分别加入低含量(1 mg/mL)的牛明胶和猪明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分别鉴定阿胶、牛明胶和猪明胶的特征性多肽。结果表明,在4种阿胶块中准确检测出阿胶、牛明胶和猪明胶的共有特征性多肽数量分别为18、3和5个,其中来自α_(1)链的特征性多肽有10、1和1个,来自α_(2)链的则有8、2和4个;同时,有羟基化修饰脯氨酸的共有特征性多肽数量分别为15、2和4个,不包含任何修饰基团的特征性多肽对应则有3、1和1个。这些共有的特征性多肽可为HPLC-MS/MS溯源鉴定阿胶块中的明胶源提供依据,对阿胶块产品的质量保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溯源鉴定 牛明胶 猪明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三氯氧磷辅助下丝氨酸和组氨酸的成肽产物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宁 胡利明 +2 位作者 杨俐锋 唐果 赵玉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3-517,共5页
丝组二肽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有切割活性的肽,探索合适的丝组二肽合成方法以便进一步研究丝组二肽对蛋白核酸的切割机理、作为酶活性中心的化学依据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以三氯氧磷为肽的缩和试剂,研究了... 丝组二肽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有切割活性的肽,探索合适的丝组二肽合成方法以便进一步研究丝组二肽对蛋白核酸的切割机理、作为酶活性中心的化学依据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以三氯氧磷为肽的缩和试剂,研究了丝氨酸和组氨酸在其辅助下的成肽反应,并利用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发现丝氨酸和组氨酸与三氯氧磷的反应不仅产生了丝组、组丝二肽,还产生了组组、丝丝、环组组、环丝组二肽等产物.这一结果为几种小肽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三氯氧磷 丝氨酸 组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环氧大豆油改性PF结构
20
作者 赵彦芝 周菊英 +1 位作者 李浩 于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76,共6页
在酸性或碱性催化条件下,先将环氧大豆油与苯酚及双酚A反应,合成环氧大豆油改性酚类产物,然后将该产物与甲醛水溶液反应制备了酸催化或碱催化环氧大豆油改性酚醛树脂(PF)。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合成的环氧大豆油改性酚类产物进... 在酸性或碱性催化条件下,先将环氧大豆油与苯酚及双酚A反应,合成环氧大豆油改性酚类产物,然后将该产物与甲醛水溶液反应制备了酸催化或碱催化环氧大豆油改性酚醛树脂(PF)。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合成的环氧大豆油改性酚类产物进行分析,发现在酸性催化条件下苯酚和双酚A均与环氧大豆油发生了反应,在碱性催化条件下双酚A更易与环氧大豆油发生反应。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催化条件下合成的环氧大豆油改性酚类产物均可与甲醛反应生成具有体型结构的环氧大豆油改性PF。相对于酸催化环氧大豆油改性PF,碱催化的耐热性更好,拉伸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酚醛树脂 环氧大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