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季拉山区鲁朗河流域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任德智 任毅华 +1 位作者 卢杰 潘刚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4-189,共6页
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ERDAS9.0和ARCGIS9.0软件,采用TGDVI植被指数结合像元二分法模型测算色季拉山区鲁朗河流域1987、1999和2008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转移矩阵,揭示该区域21a来... 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ERDAS9.0和ARCGIS9.0软件,采用TGDVI植被指数结合像元二分法模型测算色季拉山区鲁朗河流域1987、1999和2008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转移矩阵,揭示该区域21a来植被覆盖等级时空变化的过程和趋势,为研究区域提供大、中尺度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区鲁朗河流域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遥感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区风毛菊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淑钧 杨欣欣 罗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1-755,共15页
采用扫描电镜对色季拉山区22种风毛菊属(Saussurea)植物花粉和1种须弥菊属(Himalaiella)植物花粉进行形态观察比较,了解花粉形态水平上的分化程度,同时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该属植物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并进一步为该区风毛菊属植物的种... 采用扫描电镜对色季拉山区22种风毛菊属(Saussurea)植物花粉和1种须弥菊属(Himalaiella)植物花粉进行形态观察比较,了解花粉形态水平上的分化程度,同时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该属植物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并进一步为该区风毛菊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3种植物花粉形状近球形有20种,扁球形有3种;大部分花粉体积属于中型花粉,总体为较进化类型。(2)除薄苞风毛菊(S.leptolepis)为四孔沟花粉外,其余22种植物花粉具三孔沟。(3)23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具体可分为7种类型:网状最多为7种、网状—颗粒状6种、穴状6种,而光滑状、刺基穴状及刺间具皱波状、颗粒状和褶皱状各有1种。(4)基于23种植物花粉微形态的聚类分析,与植物分类系统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甚至在部分亚属间也相对清晰。结果表明花粉微形态特征可以为该属物种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毛菊属 色季拉山区 花粉微形态 聚类分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区龙胆科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洪池 罗建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9-708,共10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解剖镜对西藏色季拉山区分布的龙胆科6属20种植物种子微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这20种植物的种子颜色有黑色、黄色、黑褐色、黄褐色、灰褐色和红棕色6种;种子形状分为长卵球形、卵球形、椭圆球形、矩圆形和近球形;... 利用扫描电镜和解剖镜对西藏色季拉山区分布的龙胆科6属20种植物种子微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这20种植物的种子颜色有黑色、黄色、黑褐色、黄褐色、灰褐色和红棕色6种;种子形状分为长卵球形、卵球形、椭圆球形、矩圆形和近球形;表皮纹饰可分为4种类型,即网纹型、条纹型、疣状型和嚼烂型,其中网纹型又细分为6个亚型。根据种子微形态特征,笔者对龙胆科相关属的进化趋势、分类学意义和分类鉴定等进行了讨论,认为獐牙菜属(Swertia L.)和龙胆属(Gentiana(Tourn.)L.)进化程度较高;从种子微形态特征上看肋柱花属(Lomatogonium A.Br.)、花锚属(Halenia Borkh.)和假龙胆属(Gentianella Moench.)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龙胆科各属种子表皮纹饰特征与分类系统基本吻合。本研究表明种子微形态在植物分类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作为植物系统划分、鉴定和进化研究的参考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科 种子微形态 分类学意义 色季拉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区野生果类资源及其利用前景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大庆 郑维列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3-288,共6页
色季拉山区野生果类资源丰富,初步调查有70种。其中蔷薇科的种类占60%;在蔷薇科中花楸属、悬钩子属、蔷薇属和李属又占70%以上。鲜食价值高的种类不多,仅占36%,其余大多数为酿酒兼食用的种类。该地区野果资源水平分布均匀,垂直... 色季拉山区野生果类资源丰富,初步调查有70种。其中蔷薇科的种类占60%;在蔷薇科中花楸属、悬钩子属、蔷薇属和李属又占70%以上。鲜食价值高的种类不多,仅占36%,其余大多数为酿酒兼食用的种类。该地区野果资源水平分布均匀,垂直分布多集中在中低海拔地带,海拔3800m以上的种类仅占17%。夏秋采收的种类占92%。利用价值较高的种类有光核桃、沙棘、核桃、粉枝莓、峨眉蔷薇、桃儿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果类资源 利用 西藏色季拉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