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量子色动力学研究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树民 王芳 +2 位作者 李占峰 刘立全 王瑞宁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用量子色动力学研究2个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夸克之间交换1个胶子的过程得到2夸克的相互作用势,进而得出了2夸克形成束缚态的能级,并进行了讨论.具体计算表明,禁闭夸克的作用力,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任何相互作用力,是迄今为止已知... 用量子色动力学研究2个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夸克之间交换1个胶子的过程得到2夸克的相互作用势,进而得出了2夸克形成束缚态的能级,并进行了讨论.具体计算表明,禁闭夸克的作用力,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任何相互作用力,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强的强相互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色动力学 束缚态 强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色动力学(QCD)求和定则在密物质的结果
2
作者 汤叔楩 马银峰 白占国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6-99,102,共5页
讨论量子色动力学求和定则解决在真空及核物质中强子性质的方法。核物质情况下,关于谱函数的形式和确定的四夸克凝聚的值,初始的限制缺少可靠的唯象信息;这个方法给出了支持强吸引的Lorentz标量和推斥的Lorentz矢量光学势的Dirac唯象图... 讨论量子色动力学求和定则解决在真空及核物质中强子性质的方法。核物质情况下,关于谱函数的形式和确定的四夸克凝聚的值,初始的限制缺少可靠的唯象信息;这个方法给出了支持强吸引的Lorentz标量和推斥的Lorentz矢量光学势的Dirac唯象图像的适当证据。对介质中减少的矢量介子质量,这个方法提供了弱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色动力学 求和 Lorentz Dirac 夸克凝聚 介子质量 核物质 谱函数 光学势 强吸引 唯象 证据 矢量 强子 标量 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色动力学的轴矢反常和η′-η_c混合
3
作者 赵光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基于量子色动力学(QCD)的轴矢反常,讨论确定η′(以及η)与ηc混合的新方法。通过η′-ηc和η-ηc混合机制可以得到与实验符合的J/ψ→γη′和J/ψ→γη衰变宽度。由η′(以及η)与激发态ηc′的混合,预言分支... 基于量子色动力学(QCD)的轴矢反常,讨论确定η′(以及η)与ηc混合的新方法。通过η′-ηc和η-ηc混合机制可以得到与实验符合的J/ψ→γη′和J/ψ→γη衰变宽度。由η′(以及η)与激发态ηc′的混合,预言分支比BR(ψ′→γη′)=(1.8±0.9)×10-4,BR(ψ′→γη)=(3.4±1.5)×10-5。特别是,通过η′与色八重态粲夸克对(cc)8的混合和b→(cc)8s衰变,有可能解释最近CLEO观察到的B→η′X衰变过程的大分支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D反常 η'-ηc混合 量子色动力学 轴矢反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色动力学中Schwinger-Dyson方程解的适定性
4
作者 胡凤 张瑞凤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4-242,共9页
该文研究了在有限温度下量子色动力学中一类Schwinger-Dyson积分方程问题,利用积分方程理论和泛函分析,得到了积分方程解的适定性.进一步,该文证明了手征对称性破缺、保持在量子色动力学中状态转变的临界温度Tc的存在唯一性.
关键词 量子色动力学 Schwinger-Dyson方程 上下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填充柱-毛细管柱二维色谱系统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维冰 许国旺 +3 位作者 史景江 杨黎 张玉奎 卢佩章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6,共5页
从色谱动力学角度对新型微填充柱-毛细管柱二维色谱系统过程中双柱条件与流出曲线及柱效之间的依赖关系加以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双柱条件之间存在关联,双柱系统流出曲线特征与单柱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流出曲线一阶矩和二、三阶... 从色谱动力学角度对新型微填充柱-毛细管柱二维色谱系统过程中双柱条件与流出曲线及柱效之间的依赖关系加以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双柱条件之间存在关联,双柱系统流出曲线特征与单柱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流出曲线一阶矩和二、三阶中心矩以及双柱系统的柱效皆由预柱和主柱条件综合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 流出曲线 动力学 二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色谱过程动力学研究——径向扩散对流出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黎 许国旺 +4 位作者 张维冰 史景江 张玉奎 卢佩章 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考虑到毛细管色谱分析过程中径向浓度梯度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色谱质量平衡模型,模仿Giddings的假设,将模型适当化简,并通过数学变换的方法得到了流出曲线的一级矩及二、三级中心矩表达式。结果表明,溶质的径向... 考虑到毛细管色谱分析过程中径向浓度梯度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色谱质量平衡模型,模仿Giddings的假设,将模型适当化简,并通过数学变换的方法得到了流出曲线的一级矩及二、三级中心矩表达式。结果表明,溶质的径向扩散不仅对柱效、峰展宽、峰形特征等有影响,而且对溶质的保留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谱法 谱过程动力学 流出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用于2-(9-咔唑)乙基氯甲酸酯衍生化氨基酸的胶束电动力学色谱分离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熊建辉 张普敦 +2 位作者 郑育芳 许国旺 张玉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将小波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应用到2 (9 咔唑) 乙基氯甲酸酯衍生化氨基酸的胶束电动力学色谱分离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用于分离过程的多因素模型建立。以训练好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为目标函数,采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搜寻确... 将小波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应用到2 (9 咔唑) 乙基氯甲酸酯衍生化氨基酸的胶束电动力学色谱分离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用于分离过程的多因素模型建立。以训练好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为目标函数,采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搜寻确定最佳分离条件,在此条件下分离得到的归一化分离度积与正交试验设计中最佳条件相比,提高了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毛细管电泳 胶束电动力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子计算机求解色谱过程动力学方程 被引量:2
8
作者 戴朝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25-328,共4页
提出采用计算机求取色谱过程动力学方程解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情况下色谱柱效率、色谱峰的偏态、峰态与分酸系数、流动相线速、进样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指出,动力学过程是使色谱峰峰形拖尾的一个... 提出采用计算机求取色谱过程动力学方程解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情况下色谱柱效率、色谱峰的偏态、峰态与分酸系数、流动相线速、进样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指出,动力学过程是使色谱峰峰形拖尾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实践中观察到的峰非对称性现象主要是分配系数非线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谱法 谱过程动力学 谱理论 计算机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惠芳 曹照真 丁天惠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86-89,共4页
综述了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参考文献3l篇。
关键词 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C上J/ψ伴随一个喷注的单举产生过程
10
作者 孙立平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21,共7页
对于大型强子对撞机上J/ψ伴随一个喷注的单举产生过程,在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框架下,给出此产生过程的完整次领头阶修正,其中喷注采用anti-kt算法。考虑J/ψ不包含在喷注之内的情形,最终得到此过程的完整截面以及J/ψ的横向动量分布... 对于大型强子对撞机上J/ψ伴随一个喷注的单举产生过程,在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框架下,给出此产生过程的完整次领头阶修正,其中喷注采用anti-kt算法。考虑J/ψ不包含在喷注之内的情形,最终得到此过程的完整截面以及J/ψ的横向动量分布谱、喷注的横向动量分布谱、J/ψ和喷注快度差分布谱等。计算结果表明此过程在实验上是可探测的,并且发现对于色八重态长程矩阵元,不同理论组在J/ψ单举产生过程中拟合得到的数值,在J/ψ伴随一个喷注单举产生的过程中并不一致,这使得J/ψ长程矩阵元的进一步拟合成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注 大型强子对撞机 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 长程矩阵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夸克物质中的色超导性理论简介(英文)
11
作者 王群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216,共44页
夸克-夸克通过单胶子交换的相互作用在其反对称态上是相互吸引的,在致密夸克物质里,这种吸引相互作用会导致费米面上的双夸克凝聚,这就是所谓的夸克配对或色超导现象。本文介绍了夸克配对或色超导现象的基本知识和一些新进展。色超导是... 夸克-夸克通过单胶子交换的相互作用在其反对称态上是相互吸引的,在致密夸克物质里,这种吸引相互作用会导致费米面上的双夸克凝聚,这就是所谓的夸克配对或色超导现象。本文介绍了夸克配对或色超导现象的基本知识和一些新进展。色超导是一个对称性自发破坏现象,有非常丰富的破缺方式,我们介绍了色超导对称性及其自发破坏模式的分析方法,介绍了怎样计算色超导体两个最基本的变量:能隙和迈斯纳质量。然后我们介绍了描述色超导现象的有效理论。最后是这些理论的一个应用,即计算色超导体里的中微子发射率以及其它输运性质。本文可以作为研究夸克物质理论的入门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色动力学 超导性 温度场论 致密星 中微子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的夸克蜕定域色屏蔽模型与d^*双重子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希锋 平加伦 王凡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4-57,共4页
为改善夸克蜕定域色屏蔽模型在长程处的行为 ,在模型中加入了单π交换 ,氘核的计算结果很好地符合了实验 .同时 ,d 的质量和衰变宽度没有明显变化 .这表明 。
关键词 QDCSM模型 d^*双重子态 衰变宽度 量子色动力学 强相互作用 夸克蜕定域屏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非理想条件下液相色谱柱末端峰形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朝政 卢佩章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1-366,共6页
色谱流出曲线的二阶中心矩μ2和三阶中心矩μ3以及描述峰形非对称程度的偏态系数∑k=μ3/μ1.52是反映色谱峰形的重要参数。从液相色谱过程动力学方程出发,运用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在线性非理想条件下高效液相色谱体系中不同保... 色谱流出曲线的二阶中心矩μ2和三阶中心矩μ3以及描述峰形非对称程度的偏态系数∑k=μ3/μ1.52是反映色谱峰形的重要参数。从液相色谱过程动力学方程出发,运用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在线性非理想条件下高效液相色谱体系中不同保留值组分在柱末端峰形的分布基本一致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 谱过程动力学 峰形 末端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线性色扩散
14
作者 王华 郑小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6-278,286,共4页
将粒子分布函数分为正规部分和涨落部分 ,由非 Abel动力论方程推导出协变的准线性方程 .涨落相互作用将导致色扩散 ,与电磁等离子体不同 ,它出现新的准线性效应 .
关键词 涨落 扩散 准线性 QGP 色动力学 夸克 胶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塔板高度方程的推导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朝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540,共6页
近年来,分析工作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完成了许多过去不能完成的分离分析工作。但是在阐述UPLC原理时不少人却采用了van Deemter方程。这是不对的。本文研究了UPLC色谱过程动力学,从热传导方程出发运用色谱动力学原理推导了包括... 近年来,分析工作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完成了许多过去不能完成的分离分析工作。但是在阐述UPLC原理时不少人却采用了van Deemter方程。这是不对的。本文研究了UPLC色谱过程动力学,从热传导方程出发运用色谱动力学原理推导了包括考虑流动相摩擦生热影响的UPLC塔板高度方程H=2γDm/u+2λdpu1/3u1/3+ω(Dm/dp)1/3+2ku(1+k)2(1+κ0)kd+θ(κ0+κ0k+k)2d2pu30Dmκ0(1+κ0)2(1+k)2+κi(κ0+κ0k+k)2d5/3pu2/33κ0ΩD2/3m(1+κ0)2(1+k)2+r20(κ0+κ0k+k)u4(1+k)Dr·exp(-Kr20α)。上述方程右端最后一项代表了流动相摩擦生热对塔板高度的贡献。当流动相线速度较低时,流动相摩擦生热对塔板高度的贡献趋近于零,塔板高度方程还原成Horvath和Lin的方程;当流动相线速度较高时,由于流动相摩擦生热,柱轴心与边缘温差增加,流动相线速度径向分布差异导致柱效率降低,而柱轴心与边缘的温差与流动相线速度平方成正比。作者明确指出:UPLC的柱效率与柱内径密切相关,采用细内径柱有利于实现高效率;过高的流动相线速度将导致柱效率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 谱过程动力学 柱效率崩溃 塔板高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塔板高度方程的统一形式
16
作者 戴朝政 徐小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1-586,共6页
研究了色谱分离过程中物质的径向扩散和流动相发热对柱效能的影响。从热传导方程出发,运用色谱过程动力学原理推导了包括考虑流动相径向扩散、色谱柱发热影响的液相色谱塔板高度方程:H=2*γ*D m/u+2*λ*d p*u^1/3/u^1/3+ω*(D m/d p)^1/... 研究了色谱分离过程中物质的径向扩散和流动相发热对柱效能的影响。从热传导方程出发,运用色谱过程动力学原理推导了包括考虑流动相径向扩散、色谱柱发热影响的液相色谱塔板高度方程:H=2*γ*D m/u+2*λ*d p*u^1/3/u^1/3+ω*(D m/d p)^1/3+2*k*u/(1+k)^2*(1+κ0)*k d+θ*(κ0+κ0 k+k)^2*dp^2*u/30*D m*κ0*(1+κ0)^2*(1+k)^2+κi*(κ0+κ0 k+k)^2*dp^5/3*u^2/3/3*κ0*Ω*Dm^2/3*(1+κ0)^2*(1+k)^2+r 0^2*(κ0+κ0 k+k)*u/4*D r*(1+k)*exp*(-Kr0^2*α)该方程概括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毛细管电色谱(CEC)和消滞留层液相色谱(ESFLC)塔板高度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方程最后一项代表了径向扩散和柱发热对塔板高度的贡献。当流动相线速度较低且柱内径较细时,流动相摩擦生热和径向扩散对塔板高度的贡献趋近于零,塔板高度方程还原成Horvath和Lin的方程;当流动相线速度较高时,由于流动相摩擦生热,柱轴心与边缘温差增加,导致流动相线速度径向分布差异,使得柱效率降低。柱轴心与边缘的温差与流动相线速度平方成正比。该文指出,在流动相高线速度情况下,液相色谱的柱效率与柱内径密切相关,采用细内径柱有利于实现高速与高效率;过高的流动相线速度将导致色谱柱效率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 超高效液相 毛细管电 消滞留层液相 谱过程动力学 柱效率崩溃 塔板高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色谱塔板高度方程的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姬磊 戴朝政 张维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对电色谱塔板高度方程正确与否进行了验证。对于电色谱塔板高度方程的若干影响因素如色谱柱结构参数、毛细管内半径r0、保留因子k、扩散系数Dm以及脱附速率常数kd对柱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考察,并将实验数据与借助计算机计算的结果加以... 对电色谱塔板高度方程正确与否进行了验证。对于电色谱塔板高度方程的若干影响因素如色谱柱结构参数、毛细管内半径r0、保留因子k、扩散系数Dm以及脱附速率常数kd对柱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考察,并将实验数据与借助计算机计算的结果加以对比。从而得出结论:我国色谱理论工作者提出的电色谱塔板高度方程成立。由于该方程合理地考虑到各种影响溶质谱带展宽的因素,因此可以为毛细管电色谱过程的柱型设计、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 塔板高度方程 谱过程动力学 径向扩散 轴向扩散 柱效 焦耳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erature-Induced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Insights from Circular Dichroism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被引量:1
18
作者 LIU Ji ZHANG Shiyu +1 位作者 ZENG Yu DENG Yi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5-76,共22页
In this study,circular dichroism(CD)and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at temperatures of 298–371 and 298–500 K,and the re... In this study,circular dichroism(CD)and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unfolding pathway of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at temperatures of 298–371 and 298–500 K,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explored.Our computational findings o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SEB showed that at room temperature,the CD spectroscopic result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MD results.Moreover,under heating conditions,the changing trends of helix,sheet and random coil obtained by CD spectral fitting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MD.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rmal stability mechanism of SEB,the MD trajectorie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secondary structure assignment(SSA),radius of gyration(R_(g)),free energy surfaces(FES),solvent-accessible surface area(SASA),hydrogen bonds and salt bridg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low heating temperature,domain Ⅰ without loops(omitting the mobile loop region)mainly relied on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to maintain its thermal stability,wherea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domain Ⅱ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salt bridges and hydrogen bonds.Under high heat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in domain Ⅰ without loops were destroyed and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was almost completely lost,while domain Ⅱ could still rely on salt bridges as molecular staples to barely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These results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mechanisms that maintai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SEB at the molecular level,and provide a direction for establishing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food steriliz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 circular dichrois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temperature-induced unfol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green credit 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 under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reward and punishment based on government regulation
19
作者 Yu Dong Xiaoyu Huang +1 位作者 Hongan Gan Xuyang Liu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62,I0007,共15页
To explor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the“dual carbon”target,based on the bounded rationality assumptions,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tripartite evolutionary game mod... To explor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the“dual carbon”target,based on the bounded rationality assumptions,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tripartite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of gov-ernment,commercial banks,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introduced a dynamic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hree parties’strategic behavior under the static and dynamic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Vensim PLE was used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ystem could not reach a stable state under the static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A dynamic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stem stability and better fit real situations.Under the dynamic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an increase in the initial probabilities of the three parties can promote the system stability,and the government can im-plement effective supervision by adjusting the upper limit of the reward and punishment intensity.Finally,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credit by commercial bank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nter-pr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obile enterprises green credit system dynamics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科学计算的特征分析及其实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文义 王若雨 董绍静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7-219,共3页
任何高性能科学计算(HPC)课题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具体的应用效率要受到来自硬件和软件等许多因素,主要如并行算法、流水线技术、层次存储器技术和网络互联结构等的制约,诸因素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本文从一个典型的高性能科学... 任何高性能科学计算(HPC)课题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具体的应用效率要受到来自硬件和软件等许多因素,主要如并行算法、流水线技术、层次存储器技术和网络互联结构等的制约,诸因素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本文从一个典型的高性能科学计算——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研究模型入手,在分析了HPC所涉硬软件存在的一些共性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能够改善高性能科学计算应用效率的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长期的应用实践和专门实验,证明它们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科学计算 格点量子色动力学 线性模型 费米矩阵 层次存储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