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条件性人兽共患病原——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1
作者 佟世德 栾占岭 蒋忠军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4年第2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条件性 人兽共患病 病原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对人体肠上皮细胞层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雍容 李杉 +3 位作者 杨忠 王菊芳 冯汉平 王小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利用Transwell小室体外建立人结肠细胞T84上皮细胞层,分析不同质量浓度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1 000、100、10ng/mL)对上皮细胞层跨膜电阻(TER)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TcdB对上皮细胞层结构的影响;运用荧光标记葡聚糖作为... 利用Transwell小室体外建立人结肠细胞T84上皮细胞层,分析不同质量浓度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1 000、100、10ng/mL)对上皮细胞层跨膜电阻(TER)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TcdB对上皮细胞层结构的影响;运用荧光标记葡聚糖作为指示剂,检测毒素作用后上皮细胞层的旁通路渗透情况;通过细胞毒性分析,检测上皮细胞层功能受损情况下,TcdB的跨膜渗透。结果发现: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能引起剂量依赖性单层上皮组织跨膜电阻降低和渗透性增加,在24h内质量浓度为1 000、100、10ng/mL的TcdB能导致上皮细胞层分别丧失100%、70%、50%电阻力,同时分别引起30%、20%、10%的葡聚糖渗透;上皮细胞层受损后,大分子毒素通过旁通路的非正常跨膜渗透也增加。共聚焦分析显示上皮细胞层的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受损。综上所述,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介导的体外培养人T84肠上皮细胞层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电生理学功能异常,旁通路渗透性增加,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毒素TcdB 上皮细胞层 跨膜电阻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果艳 黄娟 屈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9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后,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性收集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382例,常规进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检测,共49例患者发...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后,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性收集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382例,常规进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检测,共49例患者发生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同时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对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使用抗生素≥3种、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20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4分、机械通气时间≥14天、多器官功能衰竭、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时间≥14天、住院天数≥30天及死亡的患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均显著升高(P_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20分、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使用抗生素≥3种、机械通气时间≥14天是导致机械通气患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_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较高,可导致患者院内死亡率升高,应常规检测并加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危险因素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患者艰难梭菌感染与肠道微生态失调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贾晋松 黄晓军 +7 位作者 刘代红 许兰平 张耀臣 吴彤 王静波 苏宏 陆启燕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过程中患者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了解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临床特征,...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过程中患者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了解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临床特征,寻找有效防治措施,保护肠道菌群,减少细菌易位及感染的发生。对44例allo-HSCT后腹泻患者采用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试剂盒进行毒素检测,采用厌氧培养方法进行艰难梭菌的分离、鉴定。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肠道微生态研究;采用光冈复合式法对目的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4例腹泻患者中共检测出12例艰难梭菌阳性,阳性率为27.27%;CDAD的发生与使用抗生素或化疗药物有关;CDAD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肠杆菌等细菌数量明显下降;对CDAD用万古霉素、甲硝唑等药物并配合给予益生菌治疗效果好,但有一定复发率(16.67%)。结论:allo-HSCT并发CDAD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有关,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扶植肠道菌群,这样的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情和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艰难菌相关性腹泻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肠道菌群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艰难梭菌PCR-核糖体分型及毒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晶 李春辉 +6 位作者 杜鹏程 曹波 陈晨 卢金星 李中杰 余宏杰 程颖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艰难梭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核糖体型别分布及其A、B毒素基因多态性,为建立适宜中国的艰难梭菌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在基因水平上为艰难梭菌感染导致的复杂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3个城市...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艰难梭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核糖体型别分布及其A、B毒素基因多态性,为建立适宜中国的艰难梭菌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在基因水平上为艰难梭菌感染导致的复杂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3个城市(北京、广州、济南)分离的64株艰难梭菌临床株进行PCR-核糖体分型,并对不同型别的26株代表菌株的A、B毒素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结果 64株艰难梭菌中,毒素基因型以A+B+型(45株,70.31%)为主,A-B+型19株(29.69%)。共存在9种PCR-核糖体型别,以017型(21株,32.81%)为主要型别,其次为001型(13株,20.31%)、012型(11株,17.19%)。A-B+菌株中,14株(73.68%)是017型,1株是001型。A、B毒素基因呈现一定的多态性,其中有7种A毒素序列型别(TSTA),6种B毒素序列型别(TSTB),8种A、B毒素序列型别组合(TSTG)。结论我国部分地区的艰难梭菌可能以PCR-核糖体017型为主,A、B毒素基因在菌株间存在多态性,且核糖体型别与毒素基因多态性间存在相对应的关联。应进一步扩大菌株数量和范围,探寻适合我国的分子检测和分子分型方法,从而帮助医院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艰难梭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假膜性肠炎 核糖体分型 A毒素基因 B毒素基因 抗生素相关腹泻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