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茶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茶产业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江明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7-250,共4页
我国茶产业在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小、目标不明、技术水准低、企业文化意识不强、缺乏知名品牌等等。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这些现象。比如,湖北茶产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良种覆盖率低,茶叶初制加工厂急需优化改造(2)(P12... 我国茶产业在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小、目标不明、技术水准低、企业文化意识不强、缺乏知名品牌等等。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这些现象。比如,湖北茶产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良种覆盖率低,茶叶初制加工厂急需优化改造(2)(P12—13);黔中地区缺乏统一规划,茶园零星分散,难于发挥规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加工技术 茶产业 水准 企业规模 良种覆盖率 文化意识 知名品牌 优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加工领域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惠婷 梁鹏 +2 位作者 陈丽娇 程文健 许艳萍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6-77,共2页
水产品加工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的方法,以水产动植物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过程,是充分利用水产资源的一个良好途径。目前,我国已有较多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都较小,还不够规范,且存在生产条件较落后,卫生环境较... 水产品加工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的方法,以水产动植物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过程,是充分利用水产资源的一个良好途径。目前,我国已有较多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都较小,还不够规范,且存在生产条件较落后,卫生环境较差等尚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加工企业 检测技术 致病菌 生产条件 水产资源 企业规模 卫生环境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机检测”技术——提升加工制造能力的手段
3
《航空制造技术》 2005年第12期48-49,共2页
“在机检测”技术将一般数控机床上的数字控制功能和探针装置结合在一起,使数控机床有了多种检测功能。其优点是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随时检查工件的质量,提高了加工过程的生产力。
关键词 加工过程 在机检测 制造能力 技术 数控机床 探针装置 控制功能 检测功能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检测设备主体件加工工艺技朮改善分析与总结
4
作者 吴荔铭 《南方农机》 2005年第6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加工工艺技术 检测设备 食品 生产 加工精度 材料消耗 仪器设备 技术分析 工艺改善 产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地方标准《抹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通过专家审定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茶叶加工》 2020年第2期32-32,共1页
浙江省《抹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是由浙江省供销社联合社提出,省市场监管局立项,省供销社下属单位组织省内技术推广、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检测机构和浙江省抹茶生产加工重点企业共同编制,经起草组两年多的编制工作,并征求业内... 浙江省《抹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是由浙江省供销社联合社提出,省市场监管局立项,省供销社下属单位组织省内技术推广、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检测机构和浙江省抹茶生产加工重点企业共同编制,经起草组两年多的编制工作,并征求业内众多专家和工作者意见,后形成送审稿,于近日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通过审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加工技术 审定工作 科研单位 供销社 抹茶 联合社 检测机构 技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及与世界茶业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和涛 《农业考古》 1993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我国不仅是世界茶叶的起源地,而且也是人类栽制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种和生产技术,都是通过不同渠道从我国直接和间接传入的。为了更进一步弘扬我国伟大的茶文化,本文特就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及对... 我国不仅是世界茶叶的起源地,而且也是人类栽制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种和生产技术,都是通过不同渠道从我国直接和间接传入的。为了更进一步弘扬我国伟大的茶文化,本文特就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及对世界茶业发展影响,作一概述。一、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史略 (一)日本是世界上最早从我国输入茶种和生产技术的国家。据史料记述,西汉时随着武帝征服高丽,我国的茶叶也随后传入日本福冈。到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技术 茶叶加工 茶叶生产 外传播 茶树良种 斯里兰卡 印度茶 茶籽 日本僧人 当今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加工技术与种子机械的选用
7
作者 盛国成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07年第6期39-40,共2页
种子加工是种子物料利用机械在场地进行作业,清除种子物料中的各种杂质,使种子净度达到90%以上,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进一步深加工。种子加工的好处很多,种子加工、包衣后,一般千粒重可增产提高5g左右,发芽率提高1~8%,使种子达... 种子加工是种子物料利用机械在场地进行作业,清除种子物料中的各种杂质,使种子净度达到90%以上,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进一步深加工。种子加工的好处很多,种子加工、包衣后,一般千粒重可增产提高5g左右,发芽率提高1~8%,使种子达到一级良种标准。使用加工后的种子,用种量一般可减少20%。推广应用种子加工技术时,必须科学合理选用种子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加工技术 机械 种子净度 生产需要 良种标准 合理选用 加工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绿5号蚕豆良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被引量:2
8
作者 戈加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0,共2页
为规范鲜食大粒型蚕豆新品种双绿5号良种生产加工技术,保持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特制定“双绿5号”良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关键词 标准操作规程 良种生产 蚕豆 生产加工技术 国家标准 播种品质 品种品质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检测系统在生产线上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韦余雷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7期53-55,共3页
论述了数字化检测系统在零件加工生产线上的具体应用,阐述了数字化检测流程的一些关键技术,系统采用数字化量具量仪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产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几何尺寸进行100%监控,测量结果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分析与处理... 论述了数字化检测系统在零件加工生产线上的具体应用,阐述了数字化检测流程的一些关键技术,系统采用数字化量具量仪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产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几何尺寸进行100%监控,测量结果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分析与处理。该系统不仅在本公司得到了成功应用,同时也受到了系统内相关单位的极大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系统 加工生产线 数字化 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 产品零件 检测流程 加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溪乌龙茶精制加工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兴茂 《中国茶叶加工》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毛茶通过加工能提高茶叶品质,确保卫生安全,便于储存,延长保质期,提高产品价值,方便运输,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精制,以下就福建安溪乌龙茶的精制加工技术作一概述.
关键词 安溪乌龙茶 精制加工技术 生产计划 原料验收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尼绍推出新型刀具识别技术,实现快速可靠的刀具破损检测
11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刀具破损 识别技术 破损检测 生产过程 生产效率 检测系统 生产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四届四次会议
12
《电加工与模具》 2012年第1期64-64,共1页
由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特标委”)组织召开的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暨2011年度行业标准审查会于2011年1月6~7日在苏州召开。来自行业内生产企业、检测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及用... 由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特标委”)组织召开的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暨2011年度行业标准审查会于2011年1月6~7日在苏州召开。来自行业内生产企业、检测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及用户等单位的35位委员、顾问、通讯委员及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特标委领导成员主持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特种加工机床 四次 行业协会 标准审查会 生产企业 检测机构 高等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大豆生产技术
13
作者 俞春涛 《农家致富》 2019年第9期28-29,共2页
一、选择良种分期播种1.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高产、稳产、抗性强,外观、食味和加工品质具佳的品种,如青酥4号、辽鲜8号、台292、通豆5号、通豆6号、通豆9号、小寒王等。
关键词 生产技术 鲜食大豆 分期播种 选择良种 市场需求 加工品质 抗性强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蔬菜种子产业化的技术策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育军 龙卫平 +1 位作者 卢文佳 郑锦荣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市场导向 良种生产加工检测技术 种子管理 现代蔬菜种子产业化 技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江县5项无公害生产技术引领农业发展
15
作者 张胜利 《湖南农业》 2005年第6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无公害生产技术 桃江县 农业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 食品生产技术 农产品品质 农业部门 生产加工 化学农药 良种茶园 生产要求 有机茶 有机肥 山村 施用 畜粪 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的新检测技术
16
作者 小王 《农产品加工》 2008年第5期43-44,共2页
英国康普敦和查理乌德食品研究协会(CCFRA)日前发布声明,研究出了1种丙烯酰胺的新检测技术。研究人员首次将丙烯酰胺的提取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检测工艺结合起来。该协会发言人表示,应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生产者在不同的加工过... 英国康普敦和查理乌德食品研究协会(CCFRA)日前发布声明,研究出了1种丙烯酰胺的新检测技术。研究人员首次将丙烯酰胺的提取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检测工艺结合起来。该协会发言人表示,应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生产者在不同的加工过程中检测丙烯酰胺。该方法能够检测到食品中任何形式的丙烯酰胺,如食品中存在丙烯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检测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检测工艺 研究人员 加工过程 食品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部今后十年推广良种蛋禽规模化饲养技术
17
作者 新牧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20期8-8,共1页
1.关键技术:良种蛋禽推广;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全价配合饲料应用技术;疫病规范化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规范化暖棚饲养技术;规模化生产工艺,禽蛋的清洗及加工技术。 2.重点推广范围:良种蛋鸡规模化养殖技术主要在华东、东北、华北... 1.关键技术:良种蛋禽推广;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全价配合饲料应用技术;疫病规范化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规范化暖棚饲养技术;规模化生产工艺,禽蛋的清洗及加工技术。 2.重点推广范围:良种蛋鸡规模化养殖技术主要在华东、东北、华北地区推广;良种蛋鸭主要在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种蛋禽规模化饲养技术 规范化防治技术 规模化生产工艺 农业部 环境控制技术 饲养管理技术 应用技术 全价配合饲料 技术经济指标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高产栽培与加工新技术》获“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
18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4年第6期27-27,共1页
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组织的“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评选结果揭晓,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编著的《甘蔗高产栽培与加工新技术》图书成功入选。为了提高云南蔗区蔗糖科技水平,提高甘蔗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 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组织的“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评选结果揭晓,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编著的《甘蔗高产栽培与加工新技术》图书成功入选。为了提高云南蔗区蔗糖科技水平,提高甘蔗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蔗糖产业竞争,《甘蔗高产栽培与加工新技术》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和云南蔗区甘蔗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推广、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甘蔗留种保种、甘蔗收获及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宝贵经验,结合国内外甘蔗科研新技术、新成果、新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技术 甘蔗生产 高产栽培 行业协会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良种繁育推广 云南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心果的品种资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5
19
作者 谢碧霞 文亚峰 +1 位作者 何钢 梁文斌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人心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热带果树,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心果资源主要分布于广西中南部、云南广东福建省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可划分为3个大的栽培区域。栽培品种根据果实形状不同,可分为椭圆形果、圆... 人心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热带果树,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心果资源主要分布于广西中南部、云南广东福建省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可划分为3个大的栽培区域。栽培品种根据果实形状不同,可分为椭圆形果、圆形果和圆锥形果3大类。人心果资源稀少、良种缺乏,尚未形成规模化商业性栽培,加工利用亦未起步。针对目前现状,提出了引进并加快良种繁育、建立高水平科技示范园、开展分类研究及培育良种、开展果胶提取与加工技术研究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对策 人心果 品种资源 生产现状 开发利用价值 科技示范园 热带果树 调查结果 果实形状 栽培区域 加工利用 良种繁育 分类研究 加工技术 果胶提取 中南部 福建省 栽培品 椭圆形 圆锥形 商业性 规模化 种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汁中富马酸的来源、检测及控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阎晓莉 马维君 左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8-120,共3页
 阐述了富马酸的理化性质,提出果汁中产生富马酸的主要原因是原料果因受损或虫害而引起霉菌侵染、加工过程延时及生产线清洗不彻底,给出了对富马酸进行酶化学法定量检测的方法,并提出应采取严把原料收购质量、加大苹果清洗力度、控制...  阐述了富马酸的理化性质,提出果汁中产生富马酸的主要原因是原料果因受损或虫害而引起霉菌侵染、加工过程延时及生产线清洗不彻底,给出了对富马酸进行酶化学法定量检测的方法,并提出应采取严把原料收购质量、加大苹果清洗力度、控制烂果率、保证生产的连续化等措施,以降低果汁中的富马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汁 富马酸 品质检测 控制技术 理化性质 加工过程 生产线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