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良知说礼:王阳明礼学思想特质的再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殷慧 廖春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5,共8页
阳明礼学思想主要被诠释为“以心言礼”或“以情说礼”。“以心言礼”说认为阳明在朱子“礼者,理也”的基础上提出“心即理”,从而打通心、礼之间的关系;其实“以心言礼”的言外之意是以良知言礼,只是阳明早年未能将“良知”二字点出。... 阳明礼学思想主要被诠释为“以心言礼”或“以情说礼”。“以心言礼”说认为阳明在朱子“礼者,理也”的基础上提出“心即理”,从而打通心、礼之间的关系;其实“以心言礼”的言外之意是以良知言礼,只是阳明早年未能将“良知”二字点出。“以情说礼”能突显阳明学重情的特点,也更好地回应了礼之标准的问题;但人情背后真正具有判断作用的是良知,“以情说礼”最终仍要归本于良知。阳明把良知视作明觉之体,在礼学实践中力图唤醒人心之中的良知,弥合礼义和礼仪之间的隔阂,故“以良知说礼”方为阳明晚年礼学思想的定论与根本特质。由于阳明在讲学中不拘定法、因病施药,其弟子所体悟的良知也各有不同,这导致了阳明后学礼学思想的分派与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以心言礼 以情 良知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对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被引量:9
2
作者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6,共7页
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包括良知本体和致良知的工夫。王阳明借鉴儒释道的本体论和本源论,汲取儒门的良知本心说和佛教的心性本觉论,统摄万物一体、恬淡宁静和无住无滞等儒释道的意境,认为良知本体也即良知的本然状态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 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包括良知本体和致良知的工夫。王阳明借鉴儒释道的本体论和本源论,汲取儒门的良知本心说和佛教的心性本觉论,统摄万物一体、恬淡宁静和无住无滞等儒释道的意境,认为良知本体也即良知的本然状态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宇宙的本源,是非的标准,和合儒释道气象的儒家的新境界。受宗密顿渐观的影响,王阳明认为“良知之理需顿悟,良知境界需渐修”;他的内圣外王的渐修观主要是缘于儒家的提撕,也跟其受佛道的启迪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说 融合 儒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知说”的主体性道德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华 《学习论坛》 2008年第2期32-34,共3页
"良知说"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把道德基础从外在的天理内化到人的本心,凸现道德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自觉性和能动性。致良知,从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修养的角度,体现着主体性道德精神。
关键词 良知 良知说 良知 主体性道德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阳明的良知说对佛理的融会
4
作者 何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说 佛理 佛教 传统文化 中国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阳明致良知说之融合和发展的特质
5
作者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1-66,123,共7页
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是对"心即理"、"心外无物"和"知行合一"等的逻辑发展和融会;"四句教"是对致良知说所及的本体工夫论的表述;"天泉证道"和"严滩问答"围绕"四句教"... 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是对"心即理"、"心外无物"和"知行合一"等的逻辑发展和融会;"四句教"是对致良知说所及的本体工夫论的表述;"天泉证道"和"严滩问答"围绕"四句教"而展开,因此致良知说是王阳明对其整个心学理论的融会和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说 融合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良知说的道德动力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晓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144,共7页
王阳明的良知说历来被认为具有道德动力义,但本文认为王阳明思想中该问题具有复杂性。王阳明本人并未对道德动力之重要性有明确认识,所以要进行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做间接探讨与推论。通过对“知者意之体”的分析,可知良知可以作为本... 王阳明的良知说历来被认为具有道德动力义,但本文认为王阳明思想中该问题具有复杂性。王阳明本人并未对道德动力之重要性有明确认识,所以要进行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做间接探讨与推论。通过对“知者意之体”的分析,可知良知可以作为本体而发用,由此推导出道德动力与情感也可作为“用”而源于良知。但仔细审视王阳明对于孟子四端之心的看法,就会看到他完全是从根源以及究极的意义理解四端之心。又由于王阳明倾向于以“知是知非”来统摄理解四端,导致“恻隐之心”等道德感情更多地被理解为“知恻隐”。这两点理解其实与朱熹并没有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说 四端之心 道德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良知说的现象学诠释——“第九届《哲学分析》论坛——耿宁(Iso Kern)心性现象学学术讨论会”侧记
7
作者 王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28,共2页
2012年12月,瑞士著名现象学家和汉学家耿宁(Iso Kern)先生的论文集《心的现象——耿宁心性现象学研究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负责编辑此书的中山大学哲学系倪梁康教授在“编后记”中指出:“这里集结出版的文章与报告24篇,是... 2012年12月,瑞士著名现象学家和汉学家耿宁(Iso Kern)先生的论文集《心的现象——耿宁心性现象学研究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负责编辑此书的中山大学哲学系倪梁康教授在“编后记”中指出:“这里集结出版的文章与报告24篇,是耿宁先生毕生‘心性现象学’思想的文字见证,从中可以看到他的相关思考的细致、深刻与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研究 学术讨论会 心性 哲学分析 良知说 王阳明 侧记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文化现代化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淑桢 周晓莹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81,共4页
文化的现代化特征突出地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接轨上,中国文化现代化自鸦片战争直至五四运动,一直存在着贬斥传统文化,过于崇尚西方文化的心态。而牟宗三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客观冷静直面本质的心态,即文化现代化建设应当坚持中国传统民... 文化的现代化特征突出地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接轨上,中国文化现代化自鸦片战争直至五四运动,一直存在着贬斥传统文化,过于崇尚西方文化的心态。而牟宗三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客观冷静直面本质的心态,即文化现代化建设应当坚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化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的核心和支撑作用,同时批判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在立足自身基础上开出创新的形态和内涵。牟宗三提出要从道德理性中"自我坎陷"出民主与科学的文化现代化形态,这是其积极意义所在。但同时也因其"道德理性本位主义"的特点,使之理论呈现出局限性和不足。但无论是其理论的积极贡献,还是局限不足,都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坎陷” 道德理性 文化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实/价值”等于“现象/本体”吗?——对牟宗三“良知自我坎陷说”的一个检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兴 吴倩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74,共4页
":良知自我坎陷说"作为牟宗三哲学体系的核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该学说的根本症结在于牟氏将"事实/价值"的区分等同于"现象/本体"的区分,缺失了"事实性之本体"和"价值性之现象"... ":良知自我坎陷说"作为牟宗三哲学体系的核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该学说的根本症结在于牟氏将"事实/价值"的区分等同于"现象/本体"的区分,缺失了"事实性之本体"和"价值性之现象"两个重要的层面,由此造成了"知识上不去、道德下不来"的理论难题。因此,只有将平列性的"价值/事实"与立体性"本体/现象"区别开来,才能真正解决"坎陷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良知自我坎陷 事实/价值 现象/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牟宗三的哲学思考方式看其"良知坎陷"说的价值和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晚林 《重庆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46-49,共4页
牟宗三揭橥康德的思考理路,依照儒家的精神境界,创造性地提出了"良知坎陷"说。他的这一学说的提出,意在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由此,不但在学理上疏通和圆满儒家理论,而且现实上为自然科学所应有的伦理价值标准提供了根源... 牟宗三揭橥康德的思考理路,依照儒家的精神境界,创造性地提出了"良知坎陷"说。他的这一学说的提出,意在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由此,不但在学理上疏通和圆满儒家理论,而且现实上为自然科学所应有的伦理价值标准提供了根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哲学 "良知坎陷" 价值 康德 主体性 中国 儒家理论 自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知·童心·性灵——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之二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8,共10页
阳明心学以“良知”的流行发用和虚灵明觉为特色 ,集儒家心性论之大成。其知行合一的致良知与识真己的主张 ,开师心自用之门 ,并被李贽发展为具有自然人性论倾向的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其心体虚灵之说则为公安三袁的“性灵”说所本 ,... 阳明心学以“良知”的流行发用和虚灵明觉为特色 ,集儒家心性论之大成。其知行合一的致良知与识真己的主张 ,开师心自用之门 ,并被李贽发展为具有自然人性论倾向的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其心体虚灵之说则为公安三袁的“性灵”说所本 ,生发为独抒真情并妙悟自然的诗性智慧。这些都促进了中国诗学思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阳明心学 诗学思想 李贽 自然人性论 “童心” “性灵” 良知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钦顺与王阳明学术论辩述评
12
作者 陈代湘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09,共5页
王阳明提出《大学》古本问题,给自己的观点寻找经典依据,又作《朱子晚年定论》,提出朱子晚年折从象山说。作为明代中期朱子学代表人物的罗钦顺,与王阳明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还涉及王阳明的理论核心"良知说"。
关键词 罗钦顺 王阳明 格物论 良知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儒学研究三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家栋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9-24,39,共7页
关键词 内圣 新儒家 儒家思想 新儒学 牟宗三 新外王 三题 中国文化 宗教性 良知坎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