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 MR动态增强成像对宫腔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丽娟 潘自来 房炜桓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7-452,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DCE-MRI)对宫腔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32例、宫腔良性占位病变30例行常规MRI和DCE-MRI检查。使用卡方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TIC曲线差别。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DC...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DCE-MRI)对宫腔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32例、宫腔良性占位病变30例行常规MRI和DCE-MRI检查。使用卡方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TIC曲线差别。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DCE-MRI半定量参数:包括强化峰值(SImax)、达峰时间(TTP)、最大相对强化度(SIpeak%)及流出分数(washout),对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以寻求最佳参数及最佳诊断阈值。结果:子宫内膜癌与良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结合带除外)没有统计学差异。子宫内膜癌与良性病变的TIC曲线有统计学差异。良性病变多出现I型曲线,子宫内膜癌多出现Ⅲ型曲线。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间各DCE-MRI参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TP与流出分数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TTP的曲线下面积AUC=0.827,当阈值设为154时,敏感度为81.3%,特异性为76.7%;流出分数的曲线下面积AUC=0.808,当阈值设为0.0853时,敏感度为75.0%,特异性为80.0%。结论:3.0T MR动态增强成像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癌与其他宫腔良性占位病变;在动态增强MR四个参数中TTP和流出分数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良性子宫内膜占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