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模实验中螺旋桨导管位置的调整固定装置
1
作者 孙宝善 王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0年第3期86-87,共2页
本文分析了船模实验中影响螺旋桨导管按装、调整的不同因素-导管位置不当所引发的后果,提出一种新设计的用于导管位置精确高速和牢固定位的实验辅助装置,并介绍其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关键词 船模实验 导管螺旋桨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模实验用小型平面运动机构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培明 萧先镛 《武汉造船》 1997年第2期44-47,共4页
对船模实验用小型平面运动机构的选型及运动综合与分析进行了研究,导出了运动方程和实现船模不同运动状态的条件。
关键词 船模实验 平面运动机构 运动综合 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电站汛期调峰时两坝间通航船模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蔡汝哲 陈敏 +1 位作者 蔡创 郑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2-635,共4页
三峡大坝—葛洲坝两坝间航道曲折多变,水流条件复杂。三峡电站调峰运行后引起航道水流条件的变化对通航将产生不良影响。根据船模实验最高安全限值的要求,通过船模通航实验,分析了不同船队在各关键航段汛期调峰时船队上下行航行的最大... 三峡大坝—葛洲坝两坝间航道曲折多变,水流条件复杂。三峡电站调峰运行后引起航道水流条件的变化对通航将产生不良影响。根据船模实验最高安全限值的要求,通过船模通航实验,分析了不同船队在各关键航段汛期调峰时船队上下行航行的最大舵角、最大漂角、对岸航速及航行时间的变化;研究论证了汛期调峰时两坝间的通航条件,确保船舶安全通过此航段;提出了最佳航线、驾驭方式和航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大坝 船模实验 通航安全 两坝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耙吸挖泥船导管可调桨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龙 张戟 +1 位作者 陈新权 蒋志鹏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96,共6页
某4 500 m3耙吸挖泥船,经多年使用后主机功率下降,挖泥作业时推力不足。对该船主机进行实测,了解并确认主机的工作状态,在不改变轴系和调距机构的前提下,首次采用JDC4-55可调桨配合高效导管替代原有可调桨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新导管可... 某4 500 m3耙吸挖泥船,经多年使用后主机功率下降,挖泥作业时推力不足。对该船主机进行实测,了解并确认主机的工作状态,在不改变轴系和调距机构的前提下,首次采用JDC4-55可调桨配合高效导管替代原有可调桨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新导管可调桨和原桨的敞水实验及自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改造设计方案能显著提高该船挖泥工况的推力,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此外,对于尾部设置类似导流尾鳍的导流结构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有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耙吸挖泥 导管可调桨 敞水实验 船模实验 导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船在浅水中航行引起舰船水压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冲 顾建农 +3 位作者 张志宏 刘巨斌 缪涛 田雪冰 《舰船科学技术》 2009年第11期22-25,共4页
双船在浅水中航行时,由于舰船与舰船之间及其引起的兴波相互叠加或干涉的影响,使得双船水压场特性与单船水压场特征有明显区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双船在低速和亚临界航速情况下航行时,舰船水压场负压峰值或负压持续时间会显著增大,对... 双船在浅水中航行时,由于舰船与舰船之间及其引起的兴波相互叠加或干涉的影响,使得双船水压场特性与单船水压场特征有明显区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双船在低速和亚临界航速情况下航行时,舰船水压场负压峰值或负压持续时间会显著增大,对舰船航行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超临界航速纵向距离超过半个船长时,首舰水压场负压峰值显著减小,对首舰航行安全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 船模实验 水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航速时双船水压场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冲 张志宏 +1 位作者 刘巨斌 顾建农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56,共6页
基于RANS方程,采用VOF方法,选用SST湍流模式,对两艘不同排水量Wigley船同向航行时的水压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开展了双船水压场的实验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双船在浅水中航行时,由于两船及其引起的兴波相互作用,双... 基于RANS方程,采用VOF方法,选用SST湍流模式,对两艘不同排水量Wigley船同向航行时的水压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开展了双船水压场的实验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双船在浅水中航行时,由于两船及其引起的兴波相互作用,双船水压场负压峰值和负压延时等特征与两船相对位置密切相关,与单船水压场特征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场 亚临界航速 船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体船横摇运动模式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夏志平 文逸彦 +3 位作者 杨松林 杨旺林 夏炎 翁维豪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6,59,共5页
对新型三体船模型在不同吃水下横摇运动模式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惯性测量系统MTI-G测得横摇衰减角速度曲线,并利用基于遗传寻优的系统辨识方法,进行横摇运动模式的辨识分析,验证该辨识模型及其方法的可行性;通过优化计算确定该船型在不... 对新型三体船模型在不同吃水下横摇运动模式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惯性测量系统MTI-G测得横摇衰减角速度曲线,并利用基于遗传寻优的系统辨识方法,进行横摇运动模式的辨识分析,验证该辨识模型及其方法的可行性;通过优化计算确定该船型在不同吃水下的横摇运动微分方程,初步探讨影响横摇运动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此类三体船耐波性的深入分析和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三体 横摇运动 船模实验 辨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性能实验教学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倪少玲 王少新 +2 位作者 李铁骊 王言英 隋秀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8期64-66,共3页
船舶性能实验教学系统是船舶性能实验课的导学、助学、自测及自检系统,它集基本理论、扩展知识、教学实验、数据采集、实验仿真和实船预报于一体,使得相关课程的教学及实验得到了强化和扩展。本系统运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语言,采用了... 船舶性能实验教学系统是船舶性能实验课的导学、助学、自测及自检系统,它集基本理论、扩展知识、教学实验、数据采集、实验仿真和实船预报于一体,使得相关课程的教学及实验得到了强化和扩展。本系统运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语言,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结合可视化设计技术,使得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实验 计算机 辅助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服务促发展形成实验室工作的良性循环
9
作者 迟云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42-43,共2页
实验室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现代化程度和实验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水平。在实施"2"工程"的今天,加速实验室建设、改善仪器设备、增强科研实力显得更为重要... 实验室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现代化程度和实验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水平。在实施"2"工程"的今天,加速实验室建设、改善仪器设备、增强科研实力显得更为重要。几年来,我们根据专业实验室特点,努力探索使实验室工作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实验室水平的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以优质服务创声誉船模实验水池于1984年建成投入使用。由于建立不久,在国内影响不大,又加上前几年造船业不景气,实验研究任务不多。为了打开局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工作 水池 良性循环 实验技术 实验任务 仪器设备 水下跟踪 海底跟踪 船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零航速矢量减摇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驰明 肖晶晶 +1 位作者 姚恺涵 周俊强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80,共6页
针对海洋科研平台、科考船等减摇系统的快速响应性工作需求,在螺旋桨推进器基础上开发了一种零航速矢量减摇系统。本文介绍系统机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结合耐波性计算分析获取船舶横摇规律,采用滑台搭载重物往复移动方式,模拟船舶规则横... 针对海洋科研平台、科考船等减摇系统的快速响应性工作需求,在螺旋桨推进器基础上开发了一种零航速矢量减摇系统。本文介绍系统机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结合耐波性计算分析获取船舶横摇规律,采用滑台搭载重物往复移动方式,模拟船舶规则横摇以获得规则波实验条件,并通过船模实验验证该减摇装置作用下的船舶横摇减摇效果。零航速规则波模拟实验研究表明,该减摇装置具有可控性强、易改装的特点,能够大幅提高船舶的耐波性,为后续工程试验船舶上安装该减摇系统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减摇系统 零航速 耐波性分析 船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