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上加工日本鳀的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魏涯 吴燕燕 +6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陈胜军 刁石强 黄卉 周婉君 宫晓静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61-67,共7页
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us)是一种离水极易腐败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文章利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原理分析了海上加工船加工日本鳀鱼干的原... 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us)是一种离水极易腐败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文章利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原理分析了海上加工船加工日本鳀鱼干的原料、加工工艺条件和贮藏运输等方面对产品可能带来的危害,指出了船上加工日本鳀鱼干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制定了HACCP工作计划表,提出了日本鳀鱼干加工中原料及各加工工序的危害因素、卫生操作程序、监控测定方法和纠偏措施,构建了船上加工日本鳀鱼干生产的HACCP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上加工 日本鳀 HAC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多金属结核船上加工方案设想 被引量:2
2
作者 尹才硚 蒋训雄 汪胜东 《有色金属》 CSCD 2003年第2期64-66,共3页
从加工工艺、能源、辅助材料和产品结构方面 ,对大洋结核“船上加工”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 ,预测“船上加工”发展前景。认为常温常压活化硫酸浸出法是“船上加工”的理想工艺 ,并提出用固态硫磺在船上就地制取二氧化硫和硫酸并发电和用... 从加工工艺、能源、辅助材料和产品结构方面 ,对大洋结核“船上加工”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 ,预测“船上加工”发展前景。认为常温常压活化硫酸浸出法是“船上加工”的理想工艺 ,并提出用固态硫磺在船上就地制取二氧化硫和硫酸并发电和用压煮法结晶硫酸锰取代碳酸铵沉淀锰两项技术措施 ,可解决加工船的能源 ,同时节省库容和运输量 ,以 10 0万t/a处理规模计 ,节省库容和年运输量分别为约 7万m3和 86万t。大洋结核“船上加工”存在在技术上的可能性 ,与陆地加工相比 ,“船上加工”基建投资略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大洋多金属结核 技术方案 船上加工 前景分析 常温常压活化硫酸浸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上加工鱿鱼熟片的品质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春艳 杨嘉粱 +5 位作者 修策 陈小娥 孙海燕 袁高峰 方旭波 江旭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0-195,共6页
目的:研究船上加工秘鲁鱿鱼熟片的品质特性,对比船上加工、岸上加工对秘鲁鱿鱼熟片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微观结构变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 目的:研究船上加工秘鲁鱿鱼熟片的品质特性,对比船上加工、岸上加工对秘鲁鱿鱼熟片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微观结构变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蛋白组成变化情况;通过测定蛋白疏水性、巯基和羰基含量分析肌肉蛋白氧化变性程度;利用质构仪分析质构特性;检测鱼片中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甲醛含量及pH值,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船上加工秘鲁鱿鱼熟片与鱿鱼原料的蛋白条带基本吻合,没有明显的条带产生或消失,全质构分析发现两者在硬度和弹性指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岸上加工鱿鱼熟片相比,船上加工鱿鱼熟片肌原纤维结构破坏少,表面疏水性低,溴酚蓝结合量为25.22μg,蛋白质变性少,巯基含量为38.98 nmol/mgpro,氧化程度低,羰基含量为0.92 nmol/mg pro;感官评价显示船上加工鱿鱼熟片色泽白皙、较有光泽,具有浓郁的鱿鱼香味,总体接受度高达9.78分。结论:船上加工秘鲁鱿鱼熟片肌肉组织坚实富有弹性,蛋白损失少,TVB-N含量为29.25 mg/100 g,符合GB 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总体品质比岸上加工鱿鱼熟片好,适于二次加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鱿鱼 船上加工 肌肉组织结构 质构特性 鲜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平洋鱿鱼船上蒸煮加工工艺优化与品质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春艳 方旭波 +4 位作者 孙海燕 袁高峰 余辉 陈小娥 江旭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76-184,共9页
利用自主设计的鱿鱼船上蒸煮设备,研究最适船上蒸煮加工工艺以及对鱿鱼品质特性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确定鱿鱼的热变性温度,以蒸煮损失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对鱿鱼船上蒸煮最适工艺参数进行优... 利用自主设计的鱿鱼船上蒸煮设备,研究最适船上蒸煮加工工艺以及对鱿鱼品质特性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确定鱿鱼的热变性温度,以蒸煮损失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对鱿鱼船上蒸煮最适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分别从横切面和纵切面观察蒸煮前后鱿鱼肌肉组织结构,分析其质构特性,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蛋白组成变化,通过测定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分析其鲜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二次回归模型方程拟合度好、误差小,能较好地反映真实实验值,确定最适船上蒸煮工艺为蒸煮温度85℃、蒸煮时间11 min、料液比1∶2(kg/L),在此参数下得到的蒸煮损失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5.53±0.25)%、(15.38±0.16)mg/g;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蒸煮后的鱿鱼肌肉组织横切面破坏小、影响小,纵切面肌束空隙增大;SDS-PAGE图谱显示蒸煮后的鱿鱼原肌球蛋白等小分子蛋白条带变浅消失,其他蛋白条带没有明显的条带产生和消失现象;质构特性无显著变化;TVB-N值为(28.12±0.34)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鱿鱼 船上蒸煮加工 品质特性 鲜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