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彩燕 高晶 +3 位作者 杨荫昌 崔丽 万新华 葛昌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回顾1例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以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与结果32岁男性患者,因双上肢不自主运动加重,伴发作性意识丧失、行走不稳11年就诊。体格检查:双上肢不自主运动,右上肢舞蹈样运动,左手呈静止性震颤,行... 目的回顾1例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以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与结果32岁男性患者,因双上肢不自主运动加重,伴发作性意识丧失、行走不稳11年就诊。体格检查:双上肢不自主运动,右上肢舞蹈样运动,左手呈静止性震颤,行走时躯干及下肢向右侧扭转,站立时脚趾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偏低,四肢腱反射偏低。右侧指鼻试验略欠稳准,存在意向性震颤;双手轮替试验笨拙。智商评分为78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于正常值范围。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涂片Giemsa染色棘红细胞占8%。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红细胞表面棘状突起。谷氨酰氨基转移酶29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7U/L,血肌酸磷酸激酶1787U/L,乳酸脱氢酶295U/L,α-羟丁酸脱氢酶231U/L,脂蛋白(A)504mg/L,其余各项指标均于正常范围内。MR检查显示,双侧尾状核头萎缩明显,双侧侧脑室前角明显增宽。脑电图检查颞叶呈异常电活动。肌电图显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右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下降20%,波幅下降80%。临床拟诊为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经氟哌丁醇、维生素B和维生素E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存在多种锥体外系症状的患者,应注意考虑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该病为一组神经系统综合征,共同的特点是锥体外系症状和棘红细胞增多,可通过血涂片、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 显微镜检查 锥体外系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毒素治疗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慧婷 万子京 洪道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0-233,共4页
报告1例口服药物效果不佳且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使用肉毒毒素针对性处理患者参与头面部不自主活动的靶肌肉,患者不自主咬唇舌和四肢舞蹈样动作均明显改善。使用肉毒毒素治疗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给该疾... 报告1例口服药物效果不佳且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使用肉毒毒素针对性处理患者参与头面部不自主活动的靶肌肉,患者不自主咬唇舌和四肢舞蹈样动作均明显改善。使用肉毒毒素治疗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给该疾病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同时拓展了肉毒毒素在罕见病中的应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不自主运动 舞蹈样动作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 罕见病 肉毒毒素 VPS13A 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一例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金迪 孙慧 +4 位作者 孙璇 董钊 于生元 黄德晖 武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9-354,共6页
目的总结以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3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抽搐发作9年,肢体不自主运动、言语不清6年,舞蹈样动作4年;两次血涂片棘形红细胞比例为13.50%... 目的总结以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3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抽搐发作9年,肢体不自主运动、言语不清6年,舞蹈样动作4年;两次血涂片棘形红细胞比例为13.50%和12.60%;外周血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棘形红细胞;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示,双侧壳核和尾状核萎缩,葡萄糖代谢明显降低;基因检测显示,患者第9号染色体79824439位点(GRCh37.hg19)T>G纯合突变,导致VPS13A基因无义突变。最终明确诊断为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仅服用维生素E 0.20 g/次、3次/d对症治疗。随访3年,症状轻度加重。结论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以癫发作为首发症状罕见,目前尚无治愈方法,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红细胞增多 癫痫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病-棘状红细胞增多症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谢首佳 胡俊 +1 位作者 陈康宁 史树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45-2045,2050,共2页
舞蹈病-棘状红细胞增多症( chorea-acanthocytosis, ChA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伴有棘红细胞增多,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的、不规则的、类似亨廷顿舞蹈病样的不自主运动以及特征性的口面部不自主运动,常导致牙齿磨损、... 舞蹈病-棘状红细胞增多症( chorea-acanthocytosis, ChA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伴有棘红细胞增多,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的、不规则的、类似亨廷顿舞蹈病样的不自主运动以及特征性的口面部不自主运动,常导致牙齿磨损、舌咬伤、发出怪声、构音障碍等。本科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病 红细胞增多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识别和筛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竞婧 倪冠中 +2 位作者 莫蓉 冼文彪 陈子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ChAc)临床特点,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ChAc临床特点。结果:符合舞蹈样运动障碍的患者中,ChAc占29%,确诊时间中位值为5.5年。患者的发病年龄为(... 目的:探讨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ChAc)临床特点,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ChAc临床特点。结果:符合舞蹈样运动障碍的患者中,ChAc占29%,确诊时间中位值为5.5年。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3.57±12.23)岁;7例(100%)均有口腔运动障碍,4例(57%)出现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6例(86%)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例(71%)肌酸激酶增高;头颅磁共振可见尾状核尤其尾状核头(57%)和豆状核(29%)萎缩,侧脑室前角扩大(57%);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可见双侧基底节区低代谢表现(43%)。所有患者均可见棘红细胞比例大于3%,基因测序29%可发现责任基因VPS13A突变。结论:ChAc的确诊时间长,口腔运动障碍、肌酸激酶增高有助于尽早识别。建议舞蹈症患者常规进行2次以上的外周血涂片,进而再进行基因检测确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舞蹈-红细胞增多 外周血红细胞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T-PCR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力建 李扬秋 +4 位作者 许敏华 祁明芳 郁志 陈少华 廖继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6-78,共3页
近几年,国外相继报道对T细胞受体(TCR)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分析,从而了解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并为临床上进一步开展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本文利用RT-PCR方法分析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Vβ亚家族... 近几年,国外相继报道对T细胞受体(TCR)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分析,从而了解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并为临床上进一步开展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本文利用RT-PCR方法分析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Vβ亚家族T细胞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VΒ基因 T细胞 真性红细胞增多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伴轻型β-地中海贫血1例
7
作者 宪莹 于洁 徐酉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96-996,共1页
1病例资料 患儿,男,9岁2月,重庆籍,因发现面色苍黄6+年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界向左轻度扩大,可闻及收缩期杂音Ⅱ-Ⅲ级,肺(-),腹软,肝肋下3cm,剑下7cm,质中,脾肋下12.5cm,质中... 1病例资料 患儿,男,9岁2月,重庆籍,因发现面色苍黄6+年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界向左轻度扩大,可闻及收缩期杂音Ⅱ-Ⅲ级,肺(-),腹软,肝肋下3cm,剑下7cm,质中,脾肋下12.5cm,质中偏硬。血常旁已:RBC2.38×10^12/L,Hb44g/L,WBC2.4×10^9/L.PLT84×10^9/L.MCV70.8fl,MCH18.5pg,MCHC262g/L,RC0.03,有核红细胞3/100WBC;血涂片:椭圆形红细胞38.3%。骨髓红系统增生明显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 轻型β-地中海贫血 浅表淋巴结 收缩期杂音 有核红细胞 病例资料 重度贫血 RB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其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分子生物学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白洁 薛艳萍 +8 位作者 张磊 李庆华 范冬梅 李彬 徐世才 李大鹏 孙秀娟 江波 杨仁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44-449,共6页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alpha-2b(IFN-α-2b)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及PV后骨髓纤维化(post-PV M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30例伴有JAK2V617F突变阳性的PV患者应用IFN-α-2b治疗,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FN-α-2b...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alpha-2b(IFN-α-2b)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及PV后骨髓纤维化(post-PV M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30例伴有JAK2V617F突变阳性的PV患者应用IFN-α-2b治疗,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FN-α-2b治疗前后JAK2V617F突变负荷的变化,并研究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9例可评价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12-42)个月。在IFN-α-2b治疗后6、12、24及36个月分别有10%、48%、72%及78%患者发生血液学完全缓解。监测JAK2V617F突变负荷的变化显示,IFNα2b治疗后6、12、24及36个月发生分子水平缓解率分别为41%、76%、89%及89%。4例患者经IFN-α-2b治疗后JAK2V617F突变基因转阴,停药6-12个月未复发。7例post-PV MF患者应用IFN-α-2b治疗后12月JAK2V617F突变负荷减低程度[(53±18)%]较非骨髓纤维化PV患者[(32±22)%]有显著性差异(p=0.031)。结论:IFN-α-2b可选择作用于PV恶性克隆,降低JAK2V617F突变负荷,使PV患者发生分子水平缓解,尤其对post-PV MF的作用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骨髓纤维化 JAK2V617F突变 干扰素-Α-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性棘红细胞增多症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唐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062-2062,共1页
关键词 神经性红细胞增多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轻型地贫伴戈谢细胞增多症1例
10
作者 肖燕青 梁绮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细胞增多 轻型 β- 血红蛋白分析 HBA2 斑点杂交检测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输注 神经精神 骨髓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家系中SPTA1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玉萍 马诗玥 +3 位作者 廖林 黄健 邓雪莲 林发全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3-828,共6页
对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分析,为家系成员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及羊水细胞DNA,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红细胞膜蛋白缺陷情况,用高通量测序、PCR结合... 对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分析,为家系成员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及羊水细胞DNA,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红细胞膜蛋白缺陷情况,用高通量测序、PCR结合Sanger测序检测分析基因突变情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患儿及其父亲α-血影蛋白表达量减少。高通量测序、PCR结合Sanger测序发现患儿SPTA1基因中存在c.2179_2180delAG和c.3710A>G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均为新突变,其中c.2179_2180delAG为致病突变的可能性大。PCR结合Sanger测序检测胎儿羊水细胞DNA未发现其携带上述突变,胎儿娩出后随访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2个SPTA1基因新突变,扩展了SPTA1基因突变谱,对HS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SPTA1基因 基因突变 α-血影蛋白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G6PD缺乏1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诗玥 林发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诊断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例5岁HS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5岁。因面色苍白伴黄疸... 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诊断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例5岁HS合并G6PD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5岁。因面色苍白伴黄疸,疑似地中海贫血就诊。红细胞计数2.65×10^(12)/L,血红蛋白70.50g/L,平均红细胞体积78.61 fl,平均球形红细胞体积66.26 fl,网织红细胞18%;镜检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球形红细胞约占15%;G6PD活性1.38 NBT;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均显示患儿带3蛋白部分缺失;基因结果显示,带3蛋白SLC4A1基因,一个位于4号外显子点突变c.113A>C,另一个位于6号内含子c.349+27C>T(IVS 6 nt+27 C>T),确诊HS合并G6PD缺乏症。讨论临床上同时患有HS和G6PD缺乏症十分罕见,双重红细胞缺陷影响溶血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溶血性疾病 平均球形红细胞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剂对人白血病HEL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诣芝 汪云 +1 位作者 何代英 张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4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调节剂氯沙坦、替米沙坦、阿利吉仑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具有JAK2突变的人白血病HE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氯沙坦、替米沙坦、阿利吉仑和Ang-(1-7)分别处理HEL细胞12 d,用CCK-8法检... 目的:探讨4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调节剂氯沙坦、替米沙坦、阿利吉仑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具有JAK2突变的人白血病HE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氯沙坦、替米沙坦、阿利吉仑和Ang-(1-7)分别处理HEL细胞12 d,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10^(-7) mol/L Ang-(1-7)可抑制HEL细胞增殖,将细胞阻滞在G_0/G_1期,诱导细胞晚期凋亡(P<0.001);10^(-5)mol/L氯沙坦及替米沙坦、10^(-4)mol/L阿利吉仑对HE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RAS抑制剂Ang-(1-7)能明显抑制HEL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具有JAK2突变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HEL细胞 血管紧张素-(1-7) 真性红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2b干扰素致严重皮肤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俊英 马淑英 王新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3140-3140,共1页
我科于2007年12月12日收治1例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α-2b干扰素治疗第3天出现严重皮肤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及对症处理,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Α-2B干扰素 皮肤过敏反应 护理 红细胞增多 干扰素治疗 处理 痊愈出院 抗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15
作者 罗冬梅 罗洁 +7 位作者 梁瀚尹 何哲柔 陈红 温紫玉 王蔷 周璇 刘晓力 许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例,其中包括9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12月以上,分析...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例,其中包括9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12月以上,分析其临床数据,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后,ET及PV患者均获得较高的血液学缓解率(P<0.05),ET与PV治疗组间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6 vs 0.78,P>0.05),脾脏长厚径(脾脏指数)下降13.5%(95%CI:8.5%~18.5%),获得血液学缓解的患者MPN10评分下降较为显著(P<0.01)。PV患者JAK2V617F等位基因突变负荷中位值由67.23%(49.6%~84.86%)下降至19.7%(0.57%~74.6%)(P<0.05);ET患者JAK2V617F突变定量阳由48.97%(0.45%~74.24%)下降至22.1%(0.33%~65.42%)(P<0.05)。ET和PV患者观察到轻微不良反应(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血栓事件发生率为2.8%。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PV和ET获得较高的外周血细胞缓解率,具有缩脾疗效,并降低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口 舌 四肢不自主运动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立新 关鸿志 +3 位作者 倪俊 万新华 陈琳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4岁。主因进行性口、舌、四肢不自主运动5年,于2008年12月8日入我院治疗。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口、舌不自主运动,表现为不自主咬舌、咬唇,反复下唇及舌咬伤,进食障碍,舌不自主运动经常将食物推出...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4岁。主因进行性口、舌、四肢不自主运动5年,于2008年12月8日入我院治疗。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口、舌不自主运动,表现为不自主咬舌、咬唇,反复下唇及舌咬伤,进食障碍,舌不自主运动经常将食物推出。同时逐渐出现四肢及躯干不自主舞蹈样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红细胞增多 舞蹈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染色体连续缺失致慢性肉芽肿病和Mcleod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7
作者 贺建新 郭雅洁 +5 位作者 冯雪莉 王雷 徐保平 刘秀云 申昆玲 江载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X染色体连续缺失所致的与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X-CGD)相关的Mcleod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基因分析诊断为Mcleod综合征和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两例男性患儿分别为4岁1个月及1岁9个月,均以迁延性肺... 目的探讨X染色体连续缺失所致的与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X-CGD)相关的Mcleod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基因分析诊断为Mcleod综合征和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两例男性患儿分别为4岁1个月及1岁9个月,均以迁延性肺内感染入院,既往有反复重症感染史,均有卡介苗相关淋巴结炎,因呼吸爆发缺陷和CYBB基因全外显子缺失明确诊断为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患儿同时有运动落后,用MLPA方法分别检测到DMD基因外显子1-44及肌肉特异性启动子区及外显子1-2缺失,诊断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例1外周血涂片有明显棘状红细胞,例2 XK基因突变分析为全外显子缺失,诊断为Mcleod综合征。结论 X染色体连续缺失可导致Mcleod综合征及DMD和X-CGD的组合,使病情复杂化。由于缺乏Kx抗原,反复输普通血会产生相关抗体,出现急骤的输血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eod综合征(红细胞增多) 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手活动笨拙2年 进食障碍 步态异常 肢体不自主运动1年
18
作者 谢欣昱 黄颜 +1 位作者 高晶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77-381,共5页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2岁,右利手。因右手活动笨拙2年,进食障碍、步态异常、肢体不自主运动1年,于2016年1月4日入院。患者2年余前(2013年冬)出现右手活动笨拙,表现为抓物易掉,抓持瓜子、针等细小物品困难,但不影响梳头等日常活动;3个...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2岁,右利手。因右手活动笨拙2年,进食障碍、步态异常、肢体不自主运动1年,于2016年1月4日入院。患者2年余前(2013年冬)出现右手活动笨拙,表现为抓物易掉,抓持瓜子、针等细小物品困难,但不影响梳头等日常活动;3个月后(2014年春)逐渐出现进食障碍(进食时常将食物漏出)、言语含糊不清、乏力、步态异常(行走缓慢伴蹒跚步态,偶被足尖绊倒,遇障碍物时明显)、肢体不自主运动(情绪激动时明显、安静时好转、入睡后消失),并渐进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红细胞增多 进食障碍 运动障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