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藏敦煌写本Дx10264打令舞谱校释
1
作者 忻然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55,共19页
将俄藏敦煌写本Дx10264残片与英藏S.5643打令舞谱相互对比,可知Дx10264上所写内容为五篇打令舞谱,分别对应S.5643《浣溪沙(二)》《蓦山溪(一)》《南歌子(一)》《双燕子(一)》《双燕子(二)》。通过比对S.5643与Дx10264所存文字之异同... 将俄藏敦煌写本Дx10264残片与英藏S.5643打令舞谱相互对比,可知Дx10264上所写内容为五篇打令舞谱,分别对应S.5643《浣溪沙(二)》《蓦山溪(一)》《南歌子(一)》《双燕子(一)》《双燕子(二)》。通过比对S.5643与Дx10264所存文字之异同,可对五篇舞谱进行勘误补缺,并可重新阐释敦煌打令舞谱中“巡”“轮”及“轮一段”的意涵:“巡”指正序依次,“轮”与“巡”相对,为倒序依次;“轮一段”指第一句的倒数第一拍段,第二句的倒数第二拍段,依次类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藏 敦煌 打令舞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舞谱残卷破解 被引量:8
2
作者 彭松 《敦煌学辑刊》 1989年第2期110-138,共29页
自从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藏经洞发现了唐人舞谱残卷以来,研究这部分舞谱的主要论文有: 1.罗庸、叶玉华《唐人打令考》,载:《国立北京大学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2.冒广生《敦煌舞谱释词》,载《疚斋词论》... 自从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藏经洞发现了唐人舞谱残卷以来,研究这部分舞谱的主要论文有: 1.罗庸、叶玉华《唐人打令考》,载:《国立北京大学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2.冒广生《敦煌舞谱释词》,载《疚斋词论》。3.任二北《舞容一得》,载《敦煌曲初探》。4.柴剑虹《敦煌舞谱残卷《南歌子》的整理与分析》,载:《舞蹈艺术》总第七期。《敦煌舞谱残卷《双燕子》的整理与分析》载:《舞蹈艺术》总第十三期。5.王克芬《敦煌舞谱残卷探索》,载:《舞蹈艺术》总第十三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动作 节奏 敦煌舞 唐人 舞蹈艺术 舞谱 酒令 残卷 基本动作 叶玉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雨书屋藏敦煌舞谱卷子校录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蔡渊迪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在新近公布的杏雨书屋藏敦煌写卷中,编号为羽49号残卷的性质与业已确定为舞谱的敦煌写卷如P.3501、S.5643等相同,是为敦煌舞谱方面的又一新发现。而《敦煌秘笈》对此卷的著录,却颇有错误,应当予以纠正。该写卷在曲名、序词、谱字等方面... 在新近公布的杏雨书屋藏敦煌写卷中,编号为羽49号残卷的性质与业已确定为舞谱的敦煌写卷如P.3501、S.5643等相同,是为敦煌舞谱方面的又一新发现。而《敦煌秘笈》对此卷的著录,却颇有错误,应当予以纠正。该写卷在曲名、序词、谱字等方面都有不同于其他舞谱文献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雨书屋 羽49 舞谱 结构梳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前瞻:敦煌遗书发现五十年与敦煌舞谱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荣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115,243,共10页
敦煌舞谱在中国古代乐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敦煌舞谱亦是古代舞蹈活动、舞蹈文化记忆留存极为宝贵的文献资料。自1900年藏经洞的意外发现,到1909年伯希和敦煌藏经洞资料的公布及时年罗振玉据此所撰《敦煌石室遗书》等首批著作问世开始... 敦煌舞谱在中国古代乐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敦煌舞谱亦是古代舞蹈活动、舞蹈文化记忆留存极为宝贵的文献资料。自1900年藏经洞的意外发现,到1909年伯希和敦煌藏经洞资料的公布及时年罗振玉据此所撰《敦煌石室遗书》等首批著作问世开始,至敦煌遗书发现五十年际,学界对敦煌舞谱的研究笔耕不辍,勤于总结,涌现出了大量成果,揭橥了许多模糊不清的问题,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今在谱字、舞拍上亦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回顾光荣历程,罗列疑点问题,本文详细梳理敦煌遗书发现五十年内敦煌舞谱研究的肇端与进程,备陈阶段研究取得进展之重要成果,以述引思,以思推论,以期进一步推动敦煌舞谱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敦煌 遗书 舞谱 肇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谱刍议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智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12,共8页
舞谱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舞蹈动作图形。它的功能和作用在于记录舞蹈 ,并能够成为编导人员编创和排练舞蹈的工具。这种实用性功能不仅体现了舞谱存在的价值 ,而且规定了舞谱必须以一种准确、简洁的书面化和符号化的形态存在。因而 ,书面... 舞谱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舞蹈动作图形。它的功能和作用在于记录舞蹈 ,并能够成为编导人员编创和排练舞蹈的工具。这种实用性功能不仅体现了舞谱存在的价值 ,而且规定了舞谱必须以一种准确、简洁的书面化和符号化的形态存在。因而 ,书面化和符号化就成为舞谱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舞谱 舞蹈艺术学 舞蹈动作 动作设计 音乐 舞台场景 书面化 符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舞谱的整理与分析(一) 被引量:8
6
作者 柴剑虹 《敦煌研究》 1987年第4期84-95,共12页
1925年,中国学者刘半农先生首先将在巴黎适录的P.3501残卷编入《敦煌掇琐》,拟名为"舞谱".自此,《敦煌舞谱》遂得到中外学者公认,为世人瞩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敦煌舞谱的研究,可以说仍是寥若晨星.国内学者的... 1925年,中国学者刘半农先生首先将在巴黎适录的P.3501残卷编入《敦煌掇琐》,拟名为"舞谱".自此,《敦煌舞谱》遂得到中外学者公认,为世人瞩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敦煌舞谱的研究,可以说仍是寥若晨星.国内学者的研究文章,开始一直只局限于P.3501残卷,主要是从其与唐人打令或声诗、杂言曲词的关系入手来考释谱字、谱词,虽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参考资料,但并未从分析舞谱本身结构、内容的角度对它作全面、系统的研究.海外学者(主要是日本学者)的论文虽然不乏巨制鸿篇,力图逐卷逐谱地在舞谱的解读上探幽发微,却又忽略了对舞谱残卷本身的科学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舞 舞谱 舞蹈动作 节拍 谱字 音乐节奏 教坊 二拍 谱子 巴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遗书中发现题年《南歌子》舞谱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正宇 《敦煌研究》 1986年第4期75-77,114,共4页
敦煌遗书中的古代乐舞字谱,前此已经发现并开始研究的有以下五件: 1、S.5643《舞谱》2、P.3501《舞谱》3、P.3808《曲谱》4、P.3539《乐谱》(又称“二十字谱”) 5、P.3719《浣溪沙》乐谱。除此之外,笔者八五年在敦煌遗书中又发现一首有... 敦煌遗书中的古代乐舞字谱,前此已经发现并开始研究的有以下五件: 1、S.5643《舞谱》2、P.3501《舞谱》3、P.3808《曲谱》4、P.3539《乐谱》(又称“二十字谱”) 5、P.3719《浣溪沙》乐谱。除此之外,笔者八五年在敦煌遗书中又发现一首有题年的《南歌子》舞谱。今特公诸于世以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谱 古代乐舞 乐谱 曲谱 敦煌遗书 节奏 舞蹈史 浣溪沙 发现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乐舞“慢二急三”(慢四急七)之谜钩玄——敦煌舞谱交叉研考之五 被引量:4
8
作者 席臻贯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14,共7页
本文爰《唐传舞谱片前文"拍"之初探——敦煌舞谱交叉研考之四》之续篇,二文原拟为一篇,唯篇幅所限,现分离为《研考之五》.前篇已提及,"慢二急三"仍是"拍"之范畴,故前篇所考唐"拍"三种时值(均... 本文爰《唐传舞谱片前文"拍"之初探——敦煌舞谱交叉研考之四》之续篇,二文原拟为一篇,唯篇幅所限,现分离为《研考之五》.前篇已提及,"慢二急三"仍是"拍"之范畴,故前篇所考唐"拍"三种时值(均拍、曲拍、点拍)及其关系,将是本文继续探讨的基础.其实,认识唐拍不能囿于一种时值观念,任半塘先生早在与林谦三先生的商榷中,就有睿语:"唐曲分’簇拍’与非’簇拍’,非常突出,林氏绝非不省,乃论节拍中,对此始终不加理会.解读唐谱,若不求贯通于唐乐之史实,不可!"①同样,"始终不加理会"此点,而欲对敦煌舞谱强作"破解"事,则恐用力愈深,愈生窳陋矣!前人观点之检查敦煌舞谱按节律形态可分"慢二急三"(慢四急七)类与"拍常"两大类型,在每曲第一片前文端,都予标明.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舞 节奏形态 舞谱 研考 三台 谱字 时值 任半塘 表象 曲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舞谱的整理与分析(二) 被引量:4
9
作者 柴剑虹 《敦煌研究》 1988年第1期81-96,共16页
(三)《双(燕鸟)子》谱舞谱残卷中标名为《双(燕鸟)子》的共计三谱:P.3501卷内一谱,抄在《遐方远》谱丙与谱丁之间:S.5643卷内二谱,抄在该卷的最后两页(即第7—8页)。1.
关键词 敦煌舞 二拍 节拍 舞谱 教坊 原貌 节奏组合 舞蹈动作 组舞 万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族《东巴舞谱》简介 被引量:2
10
作者 和发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81-85,共5页
生活在我国西南金沙江上游和雅砻江流域的纳西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纳西族的先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叫“斯究鲁究”(意即木石之痕迹)的图画象形文字,并用这种文字书写了数以万计的东... 生活在我国西南金沙江上游和雅砻江流域的纳西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纳西族的先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叫“斯究鲁究”(意即木石之痕迹)的图画象形文字,并用这种文字书写了数以万计的东巴经书。《东巴舞谱》就是这浩瀚经书中保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民族舞蹈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经 舞谱 纳西族 舞蹈文化 东巴文化 大鹏 天神 丽江县 手摇鼓 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二急三”拍再探——敦煌舞谱交叉研考之六 被引量:1
11
作者 席臻贯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9-33,共5页
《双燕子》的节奏形态 P.3501第五曲《双燕子》片前文:“慢四急七慢二急三……令至据三拍……”。此谱与S.5643应为同名曲子。现比照两者,可发现与上篇(“交叉研考之五”,见《黄钟》1989年第4期)所探讨的《南歌子》三谱,有着同样的特征... 《双燕子》的节奏形态 P.3501第五曲《双燕子》片前文:“慢四急七慢二急三……令至据三拍……”。此谱与S.5643应为同名曲子。现比照两者,可发现与上篇(“交叉研考之五”,见《黄钟》1989年第4期)所探讨的《南歌子》三谱,有着同样的特征,即“慢四急七慢二急三”的节奏格律完全一致,但舞容序列则并不相同。或可认为,舞谱中舞容与节律的关系,就若古人填词一般。词律是固定的。看试其表象谱字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舞 节奏形态 拍子 再探 研考 舞谱 谱字 表象 黄钟 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字框图的序列美、形式美、对称美、曲式美——敦煌舞谱交叉研究之八 被引量:1
12
作者 席臻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73-86,共14页
敦煌舞谱是以“静态”的表象谱字记录“动态”的舞容,因此尽管现在还难以侈谈“再现”舞谱中的乐舞原貌,但表象谱字框图仍通过其无与伦比的序列组合,向我们展现出特有的动态美。记得莱辛曾说过,动态美“是一种一纵即逝而令人百看不厌的... 敦煌舞谱是以“静态”的表象谱字记录“动态”的舞容,因此尽管现在还难以侈谈“再现”舞谱中的乐舞原貌,但表象谱字框图仍通过其无与伦比的序列组合,向我们展现出特有的动态美。记得莱辛曾说过,动态美“是一种一纵即逝而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因为我们回忆一种动态比起回忆一种单纯的形状和颜色,一般要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表现客观世界的运动美是艺术的职责之一,因为严格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之中。正如莱辛曾论述诗能表现动态的美,绘画也能表现动态的美一样,研究敦煌舞谱表象谱字框图之动态美,同样亦是我们欲抵舞谱堂奥所不能避开的课题。又正如美学界早就论述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舞 形式美 谱字 曲式 框图 对称美 舞谱 序列结构 动态美 表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术界在敦煌舞谱解读研究方面的最近动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水原渭江 席臻贯 《敦煌学辑刊》 1990年第2期127-134,共8页
本文原载日本《大谷女子大学学报》1989年第九期。作者水原渭江先生,七十年代师从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致力于敦煌古乐谱、舞谱的解译研究,著有博士论文《词乐研究》一书(1981年发行)。现为大谷女子大学教授。本文是作者对八十年代... 本文原载日本《大谷女子大学学报》1989年第九期。作者水原渭江先生,七十年代师从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致力于敦煌古乐谱、舞谱的解译研究,著有博士论文《词乐研究》一书(1981年发行)。现为大谷女子大学教授。本文是作者对八十年代初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敦煌舞谱状况的述评。敦煌舞谱研究是我国近年来较有起色的敦煌学研究领域之一,但迄今综合介绍文章很少。本文有助于我们对这方面研究的了解,故本刊特予转载。文中所述,仅是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属于学术争鸣范围,欢迎有关专家学者也提出自己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八十年代 女子 敦煌舞 拍法 中国学术界 香港中文大学 解读 舞谱 发表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定人手语数据生成及其有效性检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倪训博 赵德斌 +2 位作者 高文 姜峰 姚鸿勋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3-1170,共18页
根据手势手语的特点,提出了手语语言学和人体运动学相结合的非特定人手语数据的生成和检测方法.首先,Mean-Shift算法有控制生成强度的优点,将改进的Mean-Shift算法应用于手形数据通道的生成,以保持手势手语的语言学特性,并应用关键手形... 根据手势手语的特点,提出了手语语言学和人体运动学相结合的非特定人手语数据的生成和检测方法.首先,Mean-Shift算法有控制生成强度的优点,将改进的Mean-Shift算法应用于手形数据通道的生成,以保持手势手语的语言学特性,并应用关键手形的音韵标记进行数据有效性的检测;其次,为了丰富手语手势动作的运动特性,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应用于与运动相关的数据通道进行数据生成,并应用拉班舞谱对其进行数据有效性检测;最后,提出了基于原始样本的检测实验框架,使得所提出的检测方法适用于语言类的多类别数据检测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特定人手语数据的生成和检测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语识别 音韵标记 拉班舞谱 手语语言学 人体运动学 MEAN-SHIFT算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手语音韵标记的建立、实现及其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训博 赵德斌 +1 位作者 姜峰 程丹松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38-2453,共16页
手语是一门语言,手语语言学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手语做了类似"语法"的总结而形成了音韵标注理论.针对目前中国手语无符号标记体系的现况,首先,根据中国手语的特点并结合汉语的语言习惯,文中提出了中国手语音韵标记体系.其次,... 手语是一门语言,手语语言学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手语做了类似"语法"的总结而形成了音韵标注理论.针对目前中国手语无符号标记体系的现况,首先,根据中国手语的特点并结合汉语的语言习惯,文中提出了中国手语音韵标记体系.其次,针对目前音韵标注只给出一些形式化的描述或简单的手工标注的现况,文中借助基于数据手套的中国手语识别系统,提出了以手形数据模板与拉班舞谱相结合的方法,将上述的标记体系在计算机上以自动标注的方式加以实现.最后,针对数据手套的中国手语识别系统缺少先验信息的现况,应用上述音韵标记体系构建具有先验语义信息的易混词集,在构建的过程中说明并分析了音韵标记体系具备语义识别能力.实验表明,在基于统计识别的易混词集与基于先验语义信息的易混词集的识别效果相比较,在不改变统计模型的条件下,可以不同程度地辅助HMM,SOFM/HMM,Effort提高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标注 拉班舞谱 语义信息 易混词集 HMM SOFM/HMM EFF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巴文化及其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大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92-94,共3页
纳西族(旧称“么些”,见之于晋、唐古籍)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自古以来就居住在滇、川、藏边境。据一九八二年普查,现共有245,154人,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其主要聚居区,有167,066人。她有强烈的进取心,善于学习先进文化,远在古代... 纳西族(旧称“么些”,见之于晋、唐古籍)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自古以来就居住在滇、川、藏边境。据一九八二年普查,现共有245,154人,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其主要聚居区,有167,066人。她有强烈的进取心,善于学习先进文化,远在古代就创造了独特的东巴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教 东巴文化 纳西族 东巴经 研究概况 经书 象形文字 舞蹈 纳西象形文 舞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纳西东巴文化的再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省华 甘雪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60-168,共9页
关键词 东巴文化 东巴教 东巴经 舞谱 纳西文化 纳西族 桑巴 纳西人 宗教仪式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海撷美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爱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5,共5页
我来到了民间,来到了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中间,尝到了滋养我生命的源泉之水,它是那样的清澈、甘甜。我呼唤我同行的朋友们,投入生活的怀抱吧! 云南,素有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之乡的美称。那里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宝藏,它深深... 我来到了民间,来到了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中间,尝到了滋养我生命的源泉之水,它是那样的清澈、甘甜。我呼唤我同行的朋友们,投入生活的怀抱吧! 云南,素有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之乡的美称。那里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宝藏,它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是我探求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真谛的宝贵财富和重要源泉。今年新春时节,我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跋山涉水,深入到云南少数民族边寨生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这盼望已久的生活终于如愿已偿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舞蹈 舞谱 东巴经 景颇族 舞蹈艺术 纳西族 孔雀舞 象形文字 傣族 国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舞蹈(续)
19
作者 李拓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4年第5期70-86,共17页
三民间的舞蹈。首先说男女相悦的民间舞蹈。它的最早纪載,當推詩经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時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维后稷。」這是周先人后稷誕生的故事。传說姜嫄生后稷,由於... 三民间的舞蹈。首先说男女相悦的民间舞蹈。它的最早纪載,當推詩经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時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维后稷。」這是周先人后稷誕生的故事。传說姜嫄生后稷,由於踏大人跡所感。「履帝武敏歆」,「武」是足步,「敏」為足(牛母)趾,「武敏」卽足跡,「歆」是欣喜。「以弗无子」,「弗」卽祓,禱告之意。「帝」即禘,始祖之称,不知其父為谁,以禘称之。(採汉鄭玄說,參閱清馬國翰目耕帖說詩卷十九。)姜嫄跳着男子的足步,实為二人擁抱的偶舞?肛樨?載震載夙」,言舞罷休息,至於野合,因而有孕。不必說,姜嫄事先並非「以祓无子」纔去跳舞,這是周人后来加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蹈 歌舞 踏歌 教坊 秧歌 思想感情 吕氏春秋 姿式 兄弟民族 舞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