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台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提炼和升华
1
作者 孙星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共2页
艺术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语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可是,什么样的语言才算艺术语言呢?生活语言距离艺术语言到底有多远?作为一个从业近30年的话剧演员,我想就生活语言和艺术语言的关系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语言距离 话剧演员 舞台语言 几点体会 生活 艺术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古诗词诵读舞台呈现的特点及其要素 被引量:3
2
作者 苏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3期106-111,共6页
舞台艺术是一种综合的、多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当古诗词诵读在舞台上呈现时,这种表现形式已超出了文学诵读本身的特性与表现力,增加了舞台赋予它的更多的特性。笔者通过分析梳理出舞台诵读具有融合舞台语言的处理方式、是一种全方位... 舞台艺术是一种综合的、多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当古诗词诵读在舞台上呈现时,这种表现形式已超出了文学诵读本身的特性与表现力,增加了舞台赋予它的更多的特性。笔者通过分析梳理出舞台诵读具有融合舞台语言的处理方式、是一种全方位的视听艺术、与观众形成了直接交流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古诗词的传播的手段更为多元、感化力强,同时也使受众对文学作品本身有了深入的理解、意蕴的感悟、情感的沟通和灵感的想象。所以古诗词作品在舞台呈现时,我们要把握住四个要素:意境的想象与体现、语言的诗性表达、肢体动作的设计和舞台氛围的营造。本文通过剖析中华经典诵读的意义及特点,分析舞台诵读的特性及舞台语言的处理方式,总结出古诗词诵读舞台呈现方式方法。通过对我国古诗词诵读舞台呈现的特点及其要素的研究,把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诵读 舞台 观众 舞台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舞台到银幕:《暗恋桃花源》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3
作者 阎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6-89,共4页
赖声川导演的话剧《暗恋桃花源》首演于1986年的中国台湾,而电影版则于1992年首映于中国台湾。令人惊喜的是,赖声川把这部经典话剧搬上大银幕,不仅没有使其变得不伦不类,反而将舞台语言、台词语言和电影语言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丰富了... 赖声川导演的话剧《暗恋桃花源》首演于1986年的中国台湾,而电影版则于1992年首映于中国台湾。令人惊喜的是,赖声川把这部经典话剧搬上大银幕,不仅没有使其变得不伦不类,反而将舞台语言、台词语言和电影语言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丰富了电影的层次感。并且,导演用这种套层结构,让观众不停地入戏、出戏,营造出一种不在戏中却又在戏中的感觉,给观众一种真实的体验式感觉,让观众更能站在边界之外去思考这部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舞台语言 电影语言 套层结构 赖声川 电影版 台词语言 层次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剧的“东西路”与“南北派” 被引量:7
4
作者 邓小秋 《艺术百家》 198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淮剧,由于活动地域的不同,艺术风格的差异,竞妍争艳,绚丽多姿,遂有“东西路”与“南北派”之说。 “东西路”的形式及其艺术特点 淮剧,自早期的 “门叹词”、“香火戏”起始,逐渐发展成以演“三小戏”为主的“三可子”,再受徽剧、京剧... 淮剧,由于活动地域的不同,艺术风格的差异,竞妍争艳,绚丽多姿,遂有“东西路”与“南北派”之说。 “东西路”的形式及其艺术特点 淮剧,自早期的 “门叹词”、“香火戏”起始,逐渐发展成以演“三小戏”为主的“三可子”,再受徽剧、京剧的影响,丰富提高为初具规模的“江淮小戏”。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艺术风格 艺术特点 香火戏 徽剧 京剧 叹词 艺人 演员 舞台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表演心理技术的美学思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现体系的启示(下)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易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6年第1期3-9,共7页
三、从内容到形式 在上一节中.我们讨论了从作品的形式进入作品内容的思维过程.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表演者从乐谱中“听”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心理技术 美学思考 表现体系 表演者 舞台语言 形体线 感情体验 演员 心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话剧演员塑造人物的手段——兼论《实验话剧:二零一一年九月》片段《回家的男人》
6
作者 毛珂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7期108-110,共3页
先锋式的戏剧探索,是一部实验剧。演员在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为了要完成剧本的最高任务。演员的"人物自传"就是表演元素的基础,演出的过程与最高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了最高任务,就要有贯串行动线,它就像一根串连零散珠粒的线... 先锋式的戏剧探索,是一部实验剧。演员在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为了要完成剧本的最高任务。演员的"人物自传"就是表演元素的基础,演出的过程与最高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了最高任务,就要有贯串行动线,它就像一根串连零散珠粒的线,把一切元素串连起来,这样的人物形象才能栩栩如生的矗立在观众面前。因此在角色的创造中,要抓住表现最高任务的舞台元素,才会有舞台自我感觉和创造性的动作,创作生动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体现 舞台语言 最高任务 贯串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白不等于北京话
7
作者 王志武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京白 北京话 京剧 专业术语 舞台语言 韵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朗诵艺术中的声音规划
8
作者 张凯丽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共2页
“话剧,顾名思义,是一门离不开语言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舞台上演员大量的对白或独白向观众叙述人物,表明剧情。”话剧舞台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又高于生活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提炼和升华。本期“语言跨界谈”邀请到4位话剧艺术家,谈谈他们... “话剧,顾名思义,是一门离不开语言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舞台上演员大量的对白或独白向观众叙述人物,表明剧情。”话剧舞台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又高于生活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提炼和升华。本期“语言跨界谈”邀请到4位话剧艺术家,谈谈他们的舞台语言创作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诵艺术 舞台语言 话剧舞台 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叙述人物 独白 语言的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剧演员要下功夫追求台词的艺术魅力
9
作者 刘纪宏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共3页
我是总政话剧团的一个老演员,从艺50年,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台词基本功对话剧演员塑造人物的重要性。梅兰芳、荀慧生二位京剧大师都常用“千金话白四两唱”来要求自己,可见舞台语言(台词)在戏剧艺术创作中的分量有多重!
关键词 话剧演员 总政话剧团 舞台语言 荀慧生 艺术创作 梅兰芳 台词 京剧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