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舞台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提炼和升华 |
孙星
|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2
|
试论古诗词诵读舞台呈现的特点及其要素 |
苏珊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9 |
3
|
|
3
|
从舞台到银幕:《暗恋桃花源》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
阎虹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4
|
淮剧的“东西路”与“南北派” |
邓小秋
|
《艺术百家》
|
1988 |
7
|
|
5
|
关于表演心理技术的美学思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现体系的启示(下) |
杨易禾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6 |
4
|
|
6
|
浅谈话剧演员塑造人物的手段——兼论《实验话剧:二零一一年九月》片段《回家的男人》 |
毛珂
|
《电影评介》
|
2012 |
0 |
|
7
|
京白不等于北京话 |
王志武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8
|
浅谈朗诵艺术中的声音规划 |
张凯丽
|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9
|
话剧演员要下功夫追求台词的艺术魅力 |
刘纪宏
|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