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舞表演拔尖人才培养的舞台表现能力创新发展研究
1
作者 杨笑荷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共7页
专业教学是中国古典舞表演拔尖人才培养的基础单元和基本平台。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对中国古典舞表演拔尖人才舞台表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认为,通过协同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特色功能,能够实现课程内各项能力目标... 专业教学是中国古典舞表演拔尖人才培养的基础单元和基本平台。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对中国古典舞表演拔尖人才舞台表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认为,通过协同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特色功能,能够实现课程内各项能力目标的接力与课程外教学平台和实践平台的贯通培养。应进一步建设更为多元的舞蹈表演类课程群、发展民族舞种的表演方法,从而推进拔尖学生由单一技能型人才向创新复合型人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拔尖人才 舞台表现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品舞台表现中语言、服饰及道具中的喜剧性
2
作者 徐晓杰 刘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122,共2页
小品演出的成功,好的脚本对故事的展开、情节推进和喜剧性的营构固然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但喜剧性也存在于舞台表现中的语言、服饰和道具中。语言因素包括方言的运用、语音的变化两个方面;服饰的喜剧性主要由于服饰的身份错位和服饰的不... 小品演出的成功,好的脚本对故事的展开、情节推进和喜剧性的营构固然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但喜剧性也存在于舞台表现中的语言、服饰和道具中。语言因素包括方言的运用、语音的变化两个方面;服饰的喜剧性主要由于服饰的身份错位和服饰的不合体两个因素构成;道具中的喜剧性主要由其对台词的解说和强化,对思维定式的颠覆三个因素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品 舞台表现 语言 服饰 道具 喜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京剧打击乐的舞台表现力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群 《电影评介》 2012年第8期107-110,共4页
京剧打击乐,是中国戏曲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演节奏的支柱和灵魂,在京剧艺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独具的表现力和艺术功能,活灵活现并有声有色地驰骋在京剧舞台上。
关键词 京剧打击乐 锣鼓运用 舞台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歌剧舞台表现中的美学精神体现——评《中国歌剧的唱法与舞台表现研究》
4
作者 许英 许秋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2,共1页
《中国歌剧的唱法与舞台表现研究》探究中国民族歌剧舞台表演艺术,同时尊重艺术规律,注重探究中国歌剧舞台表现中的美学精神,从歌剧的唱法与舞台表现两个不同的层面展示了其多彩魅力,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了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 《中国歌剧的唱法与舞台表现研究》探究中国民族歌剧舞台表演艺术,同时尊重艺术规律,注重探究中国歌剧舞台表现中的美学精神,从歌剧的唱法与舞台表现两个不同的层面展示了其多彩魅力,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了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歌剧作品的选择多样化。作者首先从中国歌剧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歌剧作品 艺术的发展 美学精神 舞台表现 歌剧民族化 歌剧舞台 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椒麻堂会》:地缘文化背景下川剧电影的舞台式表现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申林 王钰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3-136,共4页
川剧与电影是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两种艺术。随着两种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二者进行融合并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川剧电影。《椒麻堂会》体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特征,将舞台叙事和戏剧化人物加以结合,并利用影视技术重构了戏剧舞台的... 川剧与电影是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两种艺术。随着两种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二者进行融合并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川剧电影。《椒麻堂会》体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特征,将舞台叙事和戏剧化人物加以结合,并利用影视技术重构了戏剧舞台的视觉效果,成功将两种艺术有机融合,成为川剧电影表现方式的一次创新。川剧电影融合两种艺术的过程中利用现代电影技术为传统戏剧结构赋能,也为不同艺术形态的融合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文化 川剧电影 舞台表现 《椒麻堂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洒在黄土地上的炽热——从秦腔艺术窥探西北人土风貌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9-204,共6页
秦腔由于历史悠久,因而在内容及形式上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在戏剧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西北地区文化经济、风土人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弥补国内对秦腔文化艺术研究的缺陷,使秦腔文化不再仅限于地区传播,文章将论从"史"出... 秦腔由于历史悠久,因而在内容及形式上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在戏剧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西北地区文化经济、风土人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弥补国内对秦腔文化艺术研究的缺陷,使秦腔文化不再仅限于地区传播,文章将论从"史"出与论从"心"出相结合,从音乐的视角对秦腔艺术进行探讨,对其唱腔、唱词及舞台表演方面进行剖析,并在西北人土特征中探寻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作用,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秦腔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唱腔 唱词 舞台表现 艺术文化 人土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