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舞蹈《心中的盘梁》创编中的舞台艺术形象研究 |
梁琛
|
《艺术评鉴》
|
2024 |
0 |
|
2
|
遵循戏剧表演法则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
侯春梅
|
《剧影月报》
|
2010 |
1
|
|
3
|
杂技舞台艺术形象的创作与审美 |
何小剑
|
《杂技与魔术》
|
2018 |
0 |
|
4
|
从模仿到创造——舞台艺术形象塑造的点滴体会 |
唐丽君
|
《戏文》
|
2003 |
0 |
|
5
|
我是怎样通过深入生活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 |
洪英
|
《剧影月报》
|
2007 |
0 |
|
6
|
角色体验对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重要性 |
杨智苹
|
《艺海》
|
2013 |
0 |
|
7
|
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中的一大亮点——当代中国舞台艺术的人本意识简论 |
刘祯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8
|
梅香萍韵——温州市越剧团贾小萍舞台艺术专场 |
|
《戏文》
|
2007 |
0 |
|
9
|
儿童游戏精神的回归——论王俊康儿童剧的艺术特色 |
马忠
|
《艺术广角》
|
2017 |
2
|
|
10
|
刍议采茶戏曲人物塑造的艺术环节 |
郑励勤
|
《北方音乐》
|
2011 |
1
|
|
11
|
扬州木偶表演艺术特色 |
杨兴生
|
《剧影月报》
|
2013 |
1
|
|
12
|
舞台布景的作用与创新 |
杨祥山
|
《剧影月报》
|
2009 |
1
|
|
13
|
浅谈二度创作导演的舞台调度处理 |
姜芳
|
《艺术评鉴》
|
2019 |
1
|
|
14
|
关于“戏剧时代”的争鸣——戏剧中的形象与形式 |
开延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5
|
美人荧荧若苕荣--试析《赵武灵王》中的吴娃形象 |
郭虹伶
|
《福建艺术》
|
2018 |
0 |
|
16
|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
杨波
|
《剧影月报》
|
2006 |
0 |
|
17
|
浅谈布景、音乐及道具在舞台上的作用 |
方林
|
《剧影月报》
|
2006 |
0 |
|
18
|
曲未成,泪先噙——谨以此文纪念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逝世一周年 |
单小燕
|
《戏文》
|
2004 |
0 |
|
19
|
戏曲演员的艺术创造力——从我演《大桥情》中的黄梦桥谈起 |
徐惠
|
《剧影月报》
|
2007 |
0 |
|
20
|
论中老年舞蹈编导规律 |
薛艳
|
《剧影月报》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