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角型骨性Ⅲ类患者拔牙掩饰性或手术治疗后上气道容积和舌骨位置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景胙 刘浩洁 +4 位作者 林成钊 刘振浩 翟烨 郭舒瑜 徐荣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目的比较2种矫治方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气道影响差异,尤其关注气道容积、形态、腭角、下颌旋转及骨位移等方面的具体改变,并通过寻找可能具有临床意义的气道指标,以期为预防OSAHS提供新的监测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 目的比较2种矫治方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的气道影响差异,尤其关注气道容积、形态、腭角、下颌旋转及骨位移等方面的具体改变,并通过寻找可能具有临床意义的气道指标,以期为预防OSAHS提供新的监测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临床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n=18)和掩饰性治疗(n=18)组。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锥形束CT及三维头影测量分析气道容积、横径、腭角、下颌骨及舌骨等变化。结果掩饰性治疗后鼻咽容积、舌咽容积均有增大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鼻咽容积、气道鼻咽段和舌咽段横径、腭角、下颌旋转及舌骨位移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舌咽段横径、腭角及舌骨至蝶鞍点距离等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舌咽段截面积、腭角及舌骨的改变较掩饰性治疗组明显。OSAHS的易感人群多出现舌骨下移及气道最小截面积减小,因此在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时应格外注意其气道形态的改变,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饰性正畸治疗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气道容积 舌骨位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质食团对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丽珊 周惠嫦 +4 位作者 张盘德 林楚克 梁鹏 关志勇 袁家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8-972,共5页
目的:探讨流质食团对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影响情况。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26例,在吞咽造影检查下,分别进食一口量为5ml的浓流质和稀流质,采集并测量舌骨位移幅度、舌骨运动时间、喉关闭时间、食管上括约... 目的:探讨流质食团对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影响情况。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26例,在吞咽造影检查下,分别进食一口量为5ml的浓流质和稀流质,采集并测量舌骨位移幅度、舌骨运动时间、喉关闭时间、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us sphincter,UES)开放时间、吞咽启动时间、咽运送时间、喉关闭至UES开放间隔时间等参数,并进行渗漏误吸分级评分,分析流质食团对该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结果:浓流质(0.41±0.32)cm较稀流质(0.27±0.26)cm的舌骨水平位移幅度大(P=0.033)。浓流质(1.72±0.28)s较稀流质食团(1.59±0.27)s的舌骨运动时间长(t=2.12,P=0.04),喉关闭时间较稀流质短(t=-2.35,P=0.03),咽运送时间较稀流质长(t=2.73,P=0.01)。进食浓流质发生渗漏误吸为3例(11.54%),稀流质为18例(69.23%),具有显著性差异(Z=-3.7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咽运送时间、喉关闭至UES开放时间是影响该类患者发生渗漏误吸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对于舌运动障碍的患者,鉴于其咽部清除能力、气道保护以及肌肉耐力等功能的不同,应根据吞咽造影检查制定个体化的食物性状指导,包括食物性状的进食先后顺序,以帮助患者发挥吞咽功能最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团性状 流质 舌骨位移 鼻咽癌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