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联合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水平对脓毒症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淑雅 李双凤 +3 位作者 张磊 董睿 张瑞霞 高延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ΔPPV)联合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对脓毒症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休克并ARDS患者,采集确... 目的:探讨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ΔPPV)联合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对脓毒症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休克并ARDS患者,采集确诊后0、6、24和72 h的外周血,检测SDC-1、乳酸(Lac)等实验室指标,并收集相同时间点的舌下微循环图像,计算得到ΔPPV、乳酸清除率(LCR);分别于0、24 h和72 h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选取2组间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及72 hΔPPV联合SDC-1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脓毒症休克并ARDS患者28 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ROC分析结果显示,24 h SDC-1、LCR,72 h SOFA评分、ΔPPV、SDC-1及72 hΔPPV联合SDC-1对预后有预测价值(P均<0.05),其中72 hΔPPV联合SDC-1曲线下面积最大[AUC(95%CI)为0.832(0.721~0.943)],敏感度为0.931,特异度为0.680。结论:72 hΔPPV联合SDC-1比单一指标对脓毒症休克并ARDS预后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舌下微循环 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 多配体蛋白聚糖-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舌下微循环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2
作者 黄英华 曾文欢 +1 位作者 甘起云 银剑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9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舌下微循环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柳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心衰患者32例纳入观察组,将该院同期收治的脓毒血症未... 目的分析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舌下微循环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柳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心衰患者32例纳入观察组,将该院同期收治的脓毒血症未并发急性心衰患者3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右心房压力(right atrial pressure,RAP)、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ial wedge pressure,PAWP)、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舌下微循环指标[总血管密度(total of vessel density,TVD)、灌注血管密度(perfused vessel density,PVD)、灌注血管比率(percentage of perfused vessels,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icrovascular flow index,MFI)]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与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心衰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RAP和PAW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I、MAP、TVD、PVD、PPV、MF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PAWP、RAP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PVD、MFI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NT-proBNP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AP、PAWP、PVD和MFI诊断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心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52、0.656、0.663和0.659,上述四项指标联合诊断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心衰的AUC为0.854。结论血流动力学和舌下微循环指标与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心衰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为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提供参考;同时,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舌下微循环指标对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心衰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急性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舌下微循环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微循环显微影像监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升 李佩伦 宁钢民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6,共8页
微循环病变是导致组织低灌注的关键环节,对微循环进行监测在重症疾病中非常重要。舌体富含微血管,其中舌下微循环呈现网状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组织微循环状态,是进行临床微循环监测和活体动物微循环检测的理想和重要部位。综述舌下... 微循环病变是导致组织低灌注的关键环节,对微循环进行监测在重症疾病中非常重要。舌体富含微血管,其中舌下微循环呈现网状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组织微循环状态,是进行临床微循环监测和活体动物微循环检测的理想和重要部位。综述舌下微循环显微影像监测的设备、指标体系、应用情况。首先,综述监测设备,包括设备组成、探头采用的光学技术种类、主机采用的图像处理算法、探头的固定形式;其次,归纳舌下微循环显微影像监测的指标体系,包括灌注质量指标、血管密度指标、灌注不均一性指标;然后,举例说明临床和实验应用情况,包括利用舌下微循环显微影像技术开展临床上疾病与微循环关联性的研究、药物与微循环关联性研究以及脏器微循环间的关联性研究。最后总结临床诊治和研究的意义,并对技术改进与发展、应用方向拓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微循环 显微影像监测 微循环障碍 重症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在心肌梗死后远端微循环变化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健 朱忠立 +5 位作者 李运明 向朝雪 唐名扬 沈阳 魏晓禹 裴海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索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简称微视系统)应用于心脏微血管检测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在冠脉微循环障碍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正常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微视系统对大鼠冠脉主干及其分支微循环进行检测。另取40只SD... 目的探索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简称微视系统)应用于心脏微血管检测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在冠脉微循环障碍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正常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微视系统对大鼠冠脉主干及其分支微循环进行检测。另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n=20)与假手术组(n=20),心肌梗死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与心肌梗死组接受同样处理但不结扎。利用微视系统对假手术组及心肌梗死组大鼠手术前及手术后5、10、20min左前降支远端微血管进行检测和分析,检测指标包括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异质性指数(HI)。结果微视系统下,正常大鼠心脏左右冠脉及其分支微血管清晰可见,血流灌注连续,血管密集、分布均匀。在心肌梗死组大鼠中,结扎时间越长,微血管脉络越模糊不清,血流显影中断,血管分布不均,心肌梗死20min时点微循环基本不显像,血流基本消失。与心肌梗死5min时点比较,心肌梗死10、20min的TVD、PVD、PPV、MFI均降低(P<0.05),HI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TVD、PVD、PPV、MFI均降低(P<0.05),HI升高(P<0.05)。结论微视系统可用于正常及病变状态下大鼠心脏微循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微循环 舌下微循环成像系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及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赵梦雅 李昂 +1 位作者 张淑文 段美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应用旁流暗视野仪观察中药参麦注射液及西药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脓毒症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参麦注射液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5例。遵照SSC2008指南,在常规治疗的... 目的应用旁流暗视野仪观察中药参麦注射液及西药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脓毒症患者4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参麦注射液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5例。遵照SSC2008指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参麦注射液和乌司他丁治疗,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舌下微循环的变化,观察指标包括:总血管密度(total vessel density,TVD)、灌注血管密度(perfused vessel density,PVD)、灌注血管比例(proportion ofperfused vessels,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icrovascular flow index,MFI)。记录入组72 h的APACHEⅡ评分,以及患者住ICU天数及28天病死率。结果参麦注射液组患者舌下微循环在给药6 h后出现明显变化,PPV明显增加(P<0.05)。乌司他丁组患者在给药12 h后出现明显变化,PPV明显增加(P<0.05)。参麦注射液及乌司他丁均对患者预后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参麦注射液及乌司他丁均可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舌下微循环;监测舌下微循环变化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脓毒症 舌下微循环 参麦注射液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