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PCR在调味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敏 张奕南 曲勤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9,共6页
食源性疾病是最为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品污染物检验是面对这一问题的迫切需要。传统分离培养加生化鉴定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往往操作步骤繁琐耗时,精确度较低、很难满足目前高通量、时间短的要求。尤其... 食源性疾病是最为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品污染物检验是面对这一问题的迫切需要。传统分离培养加生化鉴定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往往操作步骤繁琐耗时,精确度较低、很难满足目前高通量、时间短的要求。尤其是各种调味料品种繁杂,微生物很难扩增,传统方法对致病菌的检出率低。多重PCR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程序简便易行,自诞生以来,就迅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基于该技术的病原菌检测方法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文章对近年来基于多重PCR技术的病原菌检测的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多重PCR方法在调味品致病菌检测中应用优势。内容涉及目标基因、生物芯片技术以及色谱技术和多重PCR的结合、灵敏度提高的方法,同时文章对多重PCR技术在调味品检测中的未来应用的局限、解决方案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调味品致病菌检测 目标基因 生物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和ELISA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韬睿 李玉锋 王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9期182-184,共3页
阐述了PCR和ELISA这两种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并对这两种方法特点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PCR ELISA 致病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在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秀萍 尹逊河 +2 位作者 高晨 尹燕博 吴时友 《山东畜牧兽医》 2008年第6期53-55,共3页
基因芯片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生物高新技术,它以其能够快速、高效、大规模地同步检测的功能而得到发展。在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检测中显示出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就基因芯片技术的原因、技术要点以及在奶牛乳房炎检测中的... 基因芯片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生物高新技术,它以其能够快速、高效、大规模地同步检测的功能而得到发展。在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检测中显示出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就基因芯片技术的原因、技术要点以及在奶牛乳房炎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奶牛乳房炎 致病菌检测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纳米增强基底的微流控SERS芯片及其致病菌检测
4
作者 李世芳 何红 +2 位作者 葛闯 陈李 徐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643-1656,共14页
针对致病菌快速高效的辨识和检测一直是生命科学、医疗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为细菌等微生物的研究和检测提供了新的、高效的途径和平台,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 针对致病菌快速高效的辨识和检测一直是生命科学、医疗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为细菌等微生物的研究和检测提供了新的、高效的途径和平台,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光谱检测技术与其结合,成为了具有突出优势的致病菌快速鉴别和检测途径。本文针对基于微流控芯片的SERS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综述,首先对各种SERS增强基底材料进行了介绍和性能比较;然后,系统综述了在微流控芯片上集成SERS基底的方法和技术,分别探讨了在微流控通道中注入纳米金属溶胶的外部注入法,在微流控芯片检测区构建固体纳米结构的内嵌法和在微流控通道中原位制备纳米结构基底的原位制作法;最后,对集成SERS检测技术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方法在致病菌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予以了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纳米增强基底 微流控芯片 致病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致病菌检测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涛 许元红 李景虹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47,共18页
几千年来,致病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实现致病菌的实时监测可有效阻止致病菌的传播,从而降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迄今为止,已有电化学、光学、压电和量热等多种技术用于细菌的检测。其中,基于电化学阻抗技术的传感器由于其成本低... 几千年来,致病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实现致病菌的实时监测可有效阻止致病菌的传播,从而降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迄今为止,已有电化学、光学、压电和量热等多种技术用于细菌的检测。其中,基于电化学阻抗技术的传感器由于其成本低、读取时间短、重现性好、设备便携等优点,在实时细菌检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三年来电化学阻抗技术在细菌传感中的典型应用。众所周知,电极材料在基于电化学阻抗的传感器的构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细菌生物识别元件的固定化,以及所制备的传感器的灵敏度、经济性和便携性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因此,为了向新入行的研究人员提供基于不同电极材料制备电化学阻抗传感器清晰的制备过程,我们尝试根据不同的电极平台对基于电化学阻抗技术的传感器进行分类。此外,还讨论了目前的难点、未来的应用方向和前景。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为刚进入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展基于电化学阻抗技术,制备快速、灵敏、准确地检测多种致病菌的传感器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 致病菌检测 生物识别元件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致病菌快速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许丽 董文钧 +1 位作者 王学斌 陈本永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6,共6页
设计了食物致病菌快速检测一体化系统。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采用TiO2纳米线束为敏感元件设计微生物免疫传感器,以高集成度芯片AD5933设计阻抗检测电路来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法测量该传感器中TiO2纳米线束的阻抗变化量,实现了致... 设计了食物致病菌快速检测一体化系统。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采用TiO2纳米线束为敏感元件设计微生物免疫传感器,以高集成度芯片AD5933设计阻抗检测电路来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法测量该传感器中TiO2纳米线束的阻抗变化量,实现了致病菌数量的快速检测。以大肠杆菌为例作为实验样本对检测一体化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一体化系统可以快速检测出食物中存在的大肠杆菌,检测周期约为1 h,系统的检测下限为4.5×102cfu/mL,传感器在扫描频率为1 000 Hz~10 000 Hz之间表现出来的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物致病菌检测 电化学阻抗谱 TiO2纳米线 免疫传感器 AD59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技术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检测
7
作者 茆骏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10期170-174,共5页
该文针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4种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建立了PCR检测技术,采集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样本并进行菌落的筛选和鉴定,从鉴定出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菌和假单胞菌中提取DNA,通过比对... 该文针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4种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建立了PCR检测技术,采集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样本并进行菌落的筛选和鉴定,从鉴定出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菌和假单胞菌中提取DNA,通过比对基因序列,筛选出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基因片段作为PCR的引物,设计PCR反应体系,对提取的DNA进行扩增。之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的大小和数量。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和比对,进一步确认其种属。结果显示该PCR检测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出这4种病菌,并对送检的30份临床乳样检测中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分离检测,证明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技术 奶牛乳房炎 致病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食品检测领域中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彦霞 李智涛 王云龙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0,共3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在定性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该技术不仅实现对DNA模板定量,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污染性、及实时性和准确性等特点。该文主要介绍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和在食品检测中应用,及其在食品领域发展...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在定性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该技术不仅实现对DNA模板定量,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污染性、及实时性和准确性等特点。该文主要介绍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和在食品检测中应用,及其在食品领域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致病菌检测 转基因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