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稗草生防菌NX2A的鉴定、安全性及对稗草的致病条件 被引量:7
1
作者 钟加日 刘璐 +3 位作者 曾颖 朱哲远 柏连阳 彭迪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9-476,共8页
【目的】明确分离自感病稗草叶片的菌株NX2A的分类学属性、对农田常见作物的安全性及对稗草的致病条件,为菌株NX2A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菌株NX2A的分类学属性;通过作物安全性评价明确菌株N... 【目的】明确分离自感病稗草叶片的菌株NX2A的分类学属性、对农田常见作物的安全性及对稗草的致病条件,为菌株NX2A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菌株NX2A的分类学属性;通过作物安全性评价明确菌株NX2A对农田常见作物水稻、油菜、辣椒、番茄和茄的安全性;选用L9(34)正交表,以湿度、稗草叶龄、光照时间和孢子浓度为考察因素,以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为考察指标,进行菌株NX2A致病条件试验。【结果】结合菌株NX2A的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菌株NX2A鉴定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作物安全性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X2A孢子悬浮液对水稻、油菜、辣椒、番茄和茄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植株叶片未见与稗草相同或类似的病斑;菌株NX2A对稗草的致病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菌株NX2A对稗草病情指数的顺序为光照时间>孢子浓度>湿度>稗草叶龄,影响菌株NX2A对稗草鲜重抑制率的顺序为孢子浓度>光照时间>湿度>稗草叶龄。菌株NX2A防控稗草的最优组合为A3B1C3D2,即以浓度为5.0×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喷施于1叶期稗草,12 h光照、85%湿度保湿培养。【结论】新月弯孢菌菌株NX2A对稗草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且对水稻、油菜、辣椒、茄和番茄等作物安全,具有作为水田稗草生物防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新月弯孢菌 安全性 致病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诱导海带绿烂病的条件致病菌——新喀里多尼亚弧菌MS-3的分离与鉴定
2
作者 高欣 蔡玲 +3 位作者 张吉美 庄英瑞 马铭宇 王高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0,共10页
为了解决海藻病害中条件致病菌难以有效分离与鉴定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了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建立了细菌-海带侵染实验体系,并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技术,从健康的海带成熟孢子体上分离出一株条件致病菌MS-3。侵染实验及显微观察显... 为了解决海藻病害中条件致病菌难以有效分离与鉴定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了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建立了细菌-海带侵染实验体系,并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技术,从健康的海带成熟孢子体上分离出一株条件致病菌MS-3。侵染实验及显微观察显示,实验室条件下,菌株MS-3侵染6 h时,可引起海带绿烂的病症。MS-3菌落为圆形,呈亮黄色,菌体呈棒状,具有单根极生鞭毛。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菌株MS-3与新喀里多尼亚弧菌NC470(Vibrio neocaledonicus NC470)的相似度为99.7%。结合菌株MS-3的生理生化特征,将该菌株鉴定为新喀里多尼亚弧菌MS-3(Vibrio neocaledonicus MS-3)。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海带条件致病菌的菌种资源,也为后续探索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机制及开发海带病害诊断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绿烂病 条件致病 分离鉴定 新喀里多尼亚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活性炭-纳滤对二级出水中条件致病菌和有机物的去除效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丽华 张凯权 +2 位作者 梅筱禹 李瑞瑛 张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4,共8页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方面,但其中含有大量的条件致病菌,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威胁。研究拟对污水厂二级出水采用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生物活性炭(Biologic...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方面,但其中含有大量的条件致病菌,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威胁。研究拟对污水厂二级出水采用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两种过滤单元与纳滤(nanofiltration,NF)组合工艺,来达到水中三种条件致病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鸟分枝杆菌)、大肠杆菌和有机物的去除的目的,采用直接NF、GAC-NF和BAC-NF三种处理工艺对去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GAC过滤的滤速为5 cm/h,NF的过滤压力为0.4 MPa条件下,直接NF及其组合工艺均可实现二级出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完全去除,相较于直接NF和GAC-NF,BAC-NF工艺对水中DOC、UV254、微生物代谢副产物类和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5.2%、74.5%、76.2%和82.0%;水中条件致病菌与大肠杆菌、DOC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强化水中大肠杆菌和有机物的去除,达到提高不同组合工艺对条件致病菌削减的目的;BAC表面生物膜细菌中的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硝化螺旋菌和不动杆菌占比最高,上述细菌对条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起抑制作用;生物膜真核微生物中的线虫和轮虫占比最高,这两种微生物能通过捕捉的方式实现对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致病 纳滤 颗粒活性炭 二级出水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种真江蓠保护性细菌与条件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明磊 任艺飞 +2 位作者 Luisa Düsedau Florian Weinberger 王高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5,共8页
为了解海水升温对入侵种真江蓠可培养附生细菌群落的影响,运用德国基尔Helmhotlz海洋研究中心的Benthocosm系统和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分离、鉴定了23和26℃条件下入侵种真江蓠表面的附生细菌,通过分析16S rRNA基因同源性来进行分离菌... 为了解海水升温对入侵种真江蓠可培养附生细菌群落的影响,运用德国基尔Helmhotlz海洋研究中心的Benthocosm系统和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分离、鉴定了23和26℃条件下入侵种真江蓠表面的附生细菌,通过分析16S rRNA基因同源性来进行分离菌株的鉴定,并通过侵染实验筛选出保护性细菌和条件致病菌。本研究共分离、纯化79株细菌,其中鉴定出的菌种有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墨西哥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mexicanum)、Mammaliicoccus sciur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新喀里多尼亚弧菌(Vibrio neocaledonicus)和相模原弧菌(Vibrio sagamiensis),隶属于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侵染实验结果显示,相模原弧菌是保护性细菌,粪肠球菌、溶藻弧菌和新喀里多尼亚弧菌是条件致病菌。本研究丰富了入侵海藻真江蓠表面附生细菌的知识体系,同时,筛选的保护性菌株为防控真江蓠白化病的爆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江蓠 温度 表面附生细菌 保护性细菌 条件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黑点病不同症状类型致病菌及侵染条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翠翠 金静 +3 位作者 李保华 王彩霞 董向丽 张振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144,共9页
为了明确黑点病的诱因与发病条件,将套袋苹果的黑点病斑划分为黑斑型、褐变型、黑点型和内变型4种类型。黑斑型病斑中,Alternaria属的病菌分离频率最高,占89%;褐变型病斑中,Acremonium和Alternaria分离频率较高,占80%以上;黑点型病斑中,... 为了明确黑点病的诱因与发病条件,将套袋苹果的黑点病斑划分为黑斑型、褐变型、黑点型和内变型4种类型。黑斑型病斑中,Alternaria属的病菌分离频率最高,占89%;褐变型病斑中,Acremonium和Alternaria分离频率较高,占80%以上;黑点型病斑中,Trichothecium和Alternaria的分离频率高,占75%以上。其中,3株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分别为A.tenuissima、A.sclerotigenum和T.roseum。3株病菌中离,T.roseum致病力最强,从离体果实的伤口侵染后形成大型褐色病斑,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8,22.5℃;A.tenuissima致病力稍弱,从伤口侵染后形成的病斑稍小,颜色为深褐至黑色,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9.4,28.5℃;A.sclerotigenum的侵染率很高,对温度不敏感,从伤口侵染后也能导致果肉组织褐色坏死,形成红褐色病斑。3种病菌的分生孢子均不能侵染成熟无伤果实。用3种真菌分生孢子接种的套袋果实,T.roseum接种果实发病最重,A.tenuissima接种的果实发病率稍低,用A.sclerotigenum接种的果实几乎没有发病。黑点病菌属于机会致病菌,遇适宜条件才能侵染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真菌 侵染 致病条件 病斑类型 有伤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壳病和吻肿病东风螺体内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菌相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淑芳 邱德全 +3 位作者 张继东 杨世平 贾春红 邱明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72,共7页
为探讨东风螺脱壳病和吻肿病与体内外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的相关性,测定了东风螺养殖水体环境中异养菌菌落总数,并对病螺及健康螺体内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经兔血培养基、TCBS培养基和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用生化试验... 为探讨东风螺脱壳病和吻肿病与体内外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的相关性,测定了东风螺养殖水体环境中异养菌菌落总数,并对病螺及健康螺体内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经兔血培养基、TCBS培养基和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用生化试验和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发生脱壳病的方斑东风螺螺池水体中的异养菌菌落总数为1.34×106 cfu/mL,病螺体内分离的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有副溶血弧菌、哈氏弧菌、河流弧菌、Vibrio hepatarius、腐败希瓦氏菌、海藻希瓦氏菌和芽孢杆菌,其中优势菌株为副溶血性弧菌溶血菌株和哈氏弧菌;脱壳病与吻肿病共患的泥螺螺池水体中异养菌的菌落总数为1.46×107 cfu/mL,病螺体内分离的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有副溶血弧菌、哈氏弧菌、鲍鱼希瓦氏菌、海藻希瓦氏菌和芽胞杆菌,优势菌株为海藻希瓦氏菌、鲍鱼希瓦氏菌和哈氏弧菌;健康东风螺螺池水体异养菌菌落总数为7.6×104 cfu/mL,健康东风螺螺体内的优势菌株为副溶血性弧菌非溶血菌株和Vibrio hepatarius。试验结果表明,东风螺脱壳病和吻肿病与养殖水体环境中异养菌的总数及螺体内部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螺 脱壳病 吻肿病 致病菌和条件致病 菌相 16S R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汁中两株条件致病酵母菌形态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胡芹 杨晓红 +3 位作者 郭冬琴 刘超怡 周志钦 焦必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1-235,共5页
目的:为建立更加完善的橙汁酵母菌检测体系,进一步精确监控市售橙汁质量,对市售橙汁中分离的两株酵母菌Y25、Y32进行菌落动态发育和细胞特征的观察。方法:以NL1和NL4为引物,对分离到的两株酵母菌基因组进行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扩增... 目的:为建立更加完善的橙汁酵母菌检测体系,进一步精确监控市售橙汁质量,对市售橙汁中分离的两株酵母菌Y25、Y32进行菌落动态发育和细胞特征的观察。方法:以NL1和NL4为引物,对分离到的两株酵母菌基因组进行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扩增。结果:酵母菌的菌落形态随培养时间延长发生变化,菌落发育形态和菌体细胞特征对菌株鉴定具有直观、简洁的优点;PCR扩增后的基因碱基序列经GeneBank公布的同源基因碱基序列比对后,相似度在99%以上。结论:把分离到的Y25、Y32鉴定为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和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形态学与分子技术的结合使鉴定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将为橙汁中其他腐败微生物的鉴定与监控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汁 酵母菌菌落 细胞特征 分子鉴定 条件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上两类人体条件致病细菌的鉴别与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郝晓娟 谢关林 +5 位作者 吕意琳 罗远婵 张立新 罗金燕 赵丽涵 刘少颖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4-328,共5页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cepacia,Bc)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既是农业上的生防菌又是医院的人体条件致病菌,了解它们的特征及在水稻上的分布情况是有效管理和利用这类原核生物的关键。在过去的9年中,利用常规细菌...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cepacia,Bc)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既是农业上的生防菌又是医院的人体条件致病菌,了解它们的特征及在水稻上的分布情况是有效管理和利用这类原核生物的关键。在过去的9年中,利用常规细菌学、致病性测定、Biolog和脂肪酸分析(FAME)对采自平原、丘陵和山区稻区的631份稻谷样本和117份稻株样本进行了两类人体条件致病细菌的鉴定和检测研究。Bc菌和Pa菌可通过培养性状和常规细菌学方法作初步鉴别,Biolog和FAME能把它们鉴定到种,但Bc菌的基因型难以区分。Bc菌和Pa菌主要存在于水稻的根部;Bc菌和Pa菌在浙江的平原稻区分布最广,分别达6.1%和16.1%;在山区稻区最低,分别为1.0%和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 铜绿假单胞菌 人体条件致病细菌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鱼体内条件致病菌种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槿年 沈守琼 +1 位作者 余为一 祖国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24,共4页
1998 年4 - 6 月, 作者对安徽省六安地区某养殖场正常鱼体内条件致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共分离到83 株条件致病菌, 经初步鉴定归为8 个菌属, 其中气单胞菌数量最多, 占总菌株数的59-1 % , 且在各种鱼不同组织脏器中和不同水温条件下均... 1998 年4 - 6 月, 作者对安徽省六安地区某养殖场正常鱼体内条件致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共分离到83 株条件致病菌, 经初步鉴定归为8 个菌属, 其中气单胞菌数量最多, 占总菌株数的59-1 % , 且在各种鱼不同组织脏器中和不同水温条件下均能分离到。表明气单胞菌是该养殖场鱼体中存在的主要条件致病菌。其余各菌属所占比例依次为不动杆菌(13-3 % ) 、黄杆菌(10-8 % ) 、肠球菌(6-0 % ) 、假单胞菌(4-8 % ) 、爱德华氏菌(3-6% ) 、变形杆菌(1-2 % )和克雷伯氏菌(1-2 % )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治疗该养殖场鱼类气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和氯霉素。此外, 池水细菌总数与水温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条件致病 细菌菌属 细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抗条件致病性真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文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9-220,共2页
作者对22种,31株条件致病性真菌进行了肉桂醛抗真菌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肉桂醛对受试各菌均具抗菌作用,其MIC分别为0.0625~1mg/ml;MFC为0.125~5mg/ml。作者认为该药抗菌谱广、毒性低、药源充... 作者对22种,31株条件致病性真菌进行了肉桂醛抗真菌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肉桂醛对受试各菌均具抗菌作用,其MIC分别为0.0625~1mg/ml;MFC为0.125~5mg/ml。作者认为该药抗菌谱广、毒性低、药源充足,价格低廉,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条件致病性真菌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条件致病菌感染126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都鹏飞 朱守荣 刘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92-294,共3页
作为衡量医院管理和医疗水平的指标之一,医院内感染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重视,而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则多为条件致病菌。据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感染途径和病原体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而漏诊、误诊。
关键词 细菌病 条件致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抗生素对条件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萍 晏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7-167,170,共2页
目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耐药性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临床常用的12种抗生素(青霉 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西力欣(头孢呋辛)、先峰必(头孢哌酮)、菌必治(头孢曲松)、链霉素、庆大霉、 丁胺... 目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耐药性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临床常用的12种抗生素(青霉 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西力欣(头孢呋辛)、先峰必(头孢哌酮)、菌必治(头孢曲松)、链霉素、庆大霉、 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和林可霉素),分别测定它们对从临床分离的110株条件致病菌的抗菌与效果。结果110株条件 致病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与林可霉素耐药;其余8种抗菌素以对丁胶卡那霉素的耐药性最低;对菌必 治、先锋必和西力欣的耐药性都在 35%以下;而对菌必治和先锋必极敏感的菌株占 37%;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对条件致 病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耐药菌株在 50%~65%之间;对链霉素、氯霉素耐药的菌株已超过 65%。结论临床对抗生 素的使用应斟情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类 条件致病 药物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滤对二级出水中条件致病菌和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及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丽华 张钼晞 +1 位作者 朱珺瑶 郗梓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93,共9页
采用慢滤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探究其在不同运行条件下(进水碳氮比、pH值)对二级出水中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和鸟分枝杆菌)和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并分析慢滤表面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对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不... 采用慢滤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探究其在不同运行条件下(进水碳氮比、pH值)对二级出水中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和鸟分枝杆菌)和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并分析慢滤表面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对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生物膜慢滤对条件致病菌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均大于无生物膜慢滤,当碳氮比为10和pH值为7时,生物膜慢滤对上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且水中DOC浓度与条件致病菌含量均呈正相关性;在进水碳氮比为10时,滤料表面生物膜中根瘤菌属、浮霉菌属等优势菌属的占比较大;当进水pH值为7时,硝化螺旋菌属和变形菌属等优势均属的占比更大;生物膜中的硝化螺旋菌、根瘤菌、拟杆菌和酸杆菌均对条件致病菌的生长起到一定抑制的作用,有利于条件致病菌的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慢滤 条件致病 有机物 运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沉淀-超滤-消毒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能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丽华 王春芳 +1 位作者 童浩 邓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585-10595,共11页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存在的大量条件致病菌,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采用混凝沉淀-UF-NaClO消毒组合工艺作为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探究该组合工艺对条件致病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鸟分...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存在的大量条件致病菌,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采用混凝沉淀-UF-NaClO消毒组合工艺作为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探究该组合工艺对条件致病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鸟分枝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去除效能,并以再生水景观回用(划船游湖、孩童玩水、叠水花台观赏)作为评价场景,对条件致病菌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和参数不确定性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混凝沉淀-UF-NaClO消毒组合工艺对水中3种条件致病菌及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均能达到98%以上,但出水中的大肠杆菌浓度与3种条件致病菌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含量不能够完全地指示3种条件致病菌的含量。二级出水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回用于城市景观休闲活动中,3种条件致病菌的单次感染概率较低,对人体健康的安全保障率可达70.9%~100%。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暴露途径中感染军团菌和鸟分枝杆菌的年健康风险值均受年暴露频率(f)的不确定性影响最大;划船游湖、孩童玩水两种暴露途径中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年风险值受暴露体积(v)和铜绿假单胞菌浓度(C)的不确定性影响较大。综上,混凝沉淀-UF-NaClO组合工艺可有效控制二级出水中的条件致病菌的浓度,回用于景观休闲活动中的微生物健康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深度处理 条件致病 超滤 次氯酸钠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慢滤-消毒对二级出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丽华 郗梓瑄 +1 位作者 刘烨辉 张钼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1249,共9页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是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仍含有大量条件致病菌,潜在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文以生物膜慢滤-消毒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探究该工艺对条件致病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杆菌的去除效能及机...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是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仍含有大量条件致病菌,潜在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文以生物膜慢滤-消毒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探究该工艺对条件致病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杆菌的去除效能及机制。结果表明:相同滤速下,生物膜慢滤较慢滤对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好;滤速越小对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越好,最佳滤速为5 cm/h,此时生物膜慢滤对二级出水中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分别为92.9%、94.0%、65.7%;慢滤与生物膜慢滤对颗粒黏附态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优于自由悬浮态条件致病菌,对颗粒黏附态条件致病菌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在最佳滤速下,对生物膜慢滤出水用次氯酸钠(NaClO)和紫外(UV)进行消毒,根据投加消毒剂后水中的条件致病菌含量,确定NaClO最佳投加质量浓度为8.0 mg/L(以有效氯质量浓度计),UV的最佳辐射强度为40 mJ/cm^(2);紫外消毒较次氯酸钠消毒对慢滤出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更佳。在生物膜中存在假单胞菌属、嗜酸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与乳酸菌属,这些菌属均对条件致病菌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NaClO消毒主要通过水解生成的次氯酸完成对慢滤出水中条件致病菌的灭活,而UV消毒主要通过光化学反应氧化以完成对条件致病菌的灭活。综上,生物膜慢滤-消毒工艺可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条件致病菌,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微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深度处理 再生水 条件致病 生物膜慢滤 次氯酸钠 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条件致病细菌—洋葱伯克氏菌在农业上的研究现状及风险分析
16
作者 方媛 谢关林 +2 位作者 吕火祥 张立新 罗远婵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284-288,共5页
洋葱伯克氏细菌具有生物防治、促进植物生长和降解残留农药等功效,但它又是一种危险的人体条件致病菌。文章综述了以洋葱伯克氏菌为代表的人体条件致病菌特性,以及在农业上的研究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风险,为该菌在农业上的深入研究及... 洋葱伯克氏细菌具有生物防治、促进植物生长和降解残留农药等功效,但它又是一种危险的人体条件致病菌。文章综述了以洋葱伯克氏菌为代表的人体条件致病菌特性,以及在农业上的研究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风险,为该菌在农业上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氏菌 生防菌 人体条件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粪便堆肥厂不同工作区空气中细菌和条件致病菌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梓晔 张卓毅 +2 位作者 孙兴滨 高敏 王旭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6-533,共8页
动物粪便堆肥厂逸散的空气中富含多种细菌,不同工作区域逸散的微生物种类和丰度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以上问题,对动物粪便堆肥厂堆肥区、包装区和办公区的空气样本进行采集,对比分析以上3个区域空气中的细菌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以及不... 动物粪便堆肥厂逸散的空气中富含多种细菌,不同工作区域逸散的微生物种类和丰度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以上问题,对动物粪便堆肥厂堆肥区、包装区和办公区的空气样本进行采集,对比分析以上3个区域空气中的细菌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以及不同区域人类条件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差异。结果表明,堆肥区、包装区和办公区的空气中优势细菌门分布规律整体相似,但具体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存在区域差异。前3个优势门均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共有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办公区空气细菌丰富度和细菌多样性最高。3个区域空气中细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堆肥区与包装区细菌菌门群落结构更为相似。办公区空气中特有菌属和菌门比例均为最高。3个区共有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在堆肥区共有菌门和菌属所占的比例均为最高,分别为85.19%和85.14%。不同区域空气中条件致病菌群落结构差异并不显著,不动杆菌属相对丰度最高。在堆肥区和包装区空气中分别检测到了2种人类条件致病菌相对丰度与办公区呈显著正相关,而堆肥区和包装区空气中没有检测到相对丰度与办公区呈显著相关的人类条件致病菌。该研究结果可为堆肥厂不同区域空气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厂 空气细菌 条件致病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肠道条件致病菌同时引起的喉部感染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晶 杨一兵 丛林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8-399,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反复声嘶2年余,加重1月。于2010年8月2H入院。2年前感冒后出现声嘶,伴咳嗽,咳痰,痰为黄色不易咳出;无发热盗汗、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院外抗炎治疗后病情稍好转;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均... 1病例资料 患者女.18岁,因反复声嘶2年余,加重1月。于2010年8月2H入院。2年前感冒后出现声嘶,伴咳嗽,咳痰,痰为黄色不易咳出;无发热盗汗、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院外抗炎治疗后病情稍好转;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均予以抗炎治疗后好转。于1月前再次发生声嘶,经抗炎治疗一周无效而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致病 部感染 肠道 抗炎治疗 入院体检 反复发作 病例资料 腹痛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体内条件致病菌种类、致病原因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秋玲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1期261-261,共1页
1条件致病菌种类 鱼类细菌性疾病是造成水产业严重损失的重要疾病,为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多项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大多数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这类细菌可长期潜伏在鱼体内并不引起疾病,但当环境突变或受污染、鱼体... 1条件致病菌种类 鱼类细菌性疾病是造成水产业严重损失的重要疾病,为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多项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大多数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这类细菌可长期潜伏在鱼体内并不引起疾病,但当环境突变或受污染、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则可迅速导致疾病发生或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致病 致病原因 鱼类 种类 体内 细菌性疾病 控制 水产养殖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仔鸡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
20
作者 陈汝元 邵春松 +2 位作者 蔡岩喊 何菊芸 和平 《畜禽业》 2016年第12期77-78,共2页
大肠杆菌是一类条件致病菌,其中的一些特殊血清型能引起许多畜禽.特别是幼畜发生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大肠杆菌通常情况下生活在健康鸡的肠道内,在卫生条件变差饲养管理不良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的情况下,鸡的应激性增加时很容易引起... 大肠杆菌是一类条件致病菌,其中的一些特殊血清型能引起许多畜禽.特别是幼畜发生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大肠杆菌通常情况下生活在健康鸡的肠道内,在卫生条件变差饲养管理不良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的情况下,鸡的应激性增加时很容易引起此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病 肉仔鸡 发生与防治 致病 条件致病 不良气候 饲养管理 卫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