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3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2023年江苏省部分地区鹅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
作者 郭长明 袁橙 +3 位作者 封琦 杨静静 朱善元 于圣青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89-4999,共11页
【目的】了解鹅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分子流行特点及耐药性,为水禽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从江苏省不同地区采集病鹅病料240份,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通过16S rDNA PCR扩增鉴定阳性菌株,并检测分离株O抗... 【目的】了解鹅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分子流行特点及耐药性,为水禽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从江苏省不同地区采集病鹅病料240份,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通过16S rDNA PCR扩增鉴定阳性菌株,并检测分离株O抗原血清型、系统进化分群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通过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情况,并进行多重耐药分析。【结果】从240份病料中分离获得31株APEC分离株。血清型检测结果显示,O145血清型检出率最高,为19.35%,其次为O1(6.45%)、O78(6.45%)和O2(3.23%)血清型。系统进化分群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属于A、B1、B2和D进化分群的比例分别为38.71%、22.58%、9.68%和29.03%。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fimA和hlyF基因检出率均>90%,iroN、ompT、iucD、ECs 3737、ECs 3703基因检出率为60%~90%,iss、tsh、irp 2、cvaC、papC和hlyE基因检出率<50%,eaeA基因未检出,且所有分离株均至少含有4个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强力霉素、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均>80%,对新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5种抗菌药的耐药率达50%~70%,而大观霉素(74.19%)和庆大霉素(54.84%)敏感率较高,14重耐药的菌株占比最高(19.35%),7重以上耐药菌株占64.52%。【结论】江苏省鹅源APEC分离株血清型复杂,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多重耐药严重。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水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进化分群 毒力基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邵立志 吉星 +5 位作者 孙利厂 朱树娇 王佳芸 何涛 王冉 杨章平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为了探明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试验于2023年从三省部分规模化鸡养殖场采集鸡粪便、鸡毛蛋、鸡卵黄以及病死鸡的鸡腿、骨髓、关节、心脏、脾脏、肺脏和肠道内容物样品共918份,使用选... 为了探明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试验于2023年从三省部分规模化鸡养殖场采集鸡粪便、鸡毛蛋、鸡卵黄以及病死鸡的鸡腿、骨髓、关节、心脏、脾脏、肺脏和肠道内容物样品共918份,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APEC;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菌体(O)抗原分型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分离菌株的主要流行特征。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390株APEC,分离率为42.48%;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91.03%,355/390)、头孢噻呋(82.82%,323/390)、庆大霉素(81.03%,316/390)和四环素(77.95%,304/390)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0.51%,2/390)和黏菌素(3.08%,12/390)比较敏感,耐药基因以blaEC(98.97%,386/390)、blaTEM(80.00%,312/390)、aph(6)-Id(54.10%,211/390)、erm(D)(98.46%,384/390)、tet(A)(81.79%,319/390)和floR(63.33%,247/390)为主;毒力基因分析发现,所有分离菌株至少含有4种毒力基因。共鉴定出68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O78(11.03%,43/390)、O180(7.95%,31/390)和O15(7.18%,28/390),MLST共鉴定出71种ST型,主要的ST型为ST117(15.90%,62/390)、ST155(8.46%,33/390)和ST162(8.21%,32/390);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共分为4个进化分支,不同省份鸡养殖场分离菌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相距较远。结果表明,江苏省、山东省和安徽省鸡源APEC的流行血清型为O78、O180和O15,主要流行ST型为ST117,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较多,鸡养殖场应当继续加强APEC的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血清型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渣发酵液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导小鼠炎症防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博文 杨大韦豪 +6 位作者 吴曙延 吕应磊 梁铎瀚 魏婉儿 李家宁 王一鸣 马红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92,401,共10页
为了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复方中药渣发酵液BY3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诱导炎症的防治效果,本实验将1×10^(3)cfu/mL~1×10^(7)cfu/mL的APEC A1菌液分别经腹腔注射小鼠,观察36 h后采用SPSS26.0软件计算A1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 为了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复方中药渣发酵液BY3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诱导炎症的防治效果,本实验将1×10^(3)cfu/mL~1×10^(7)cfu/mL的APEC A1菌液分别经腹腔注射小鼠,观察36 h后采用SPSS26.0软件计算A1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显示,A1菌株对小鼠的LD50为2.15×10^(5)cfu/mL。将42只小鼠分为7组,即阴性对照组(NC)、A1菌株感染组(IG组)、BY3发酵液高、中、低剂量干预组(各组浓度依次为50 mg/mL、25 mg/mL及12.5 mg/mL)、BY3水提液(AE)干预组和庆大霉素(GM)干预组,其中GM干预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4μg/mL),BY3发酵液组小鼠灌胃对应浓度本实验制备的发酵液。每天灌胃2次,灌胃量0.1 mL/10 g,持续7 d,第8 d时,除NC组小鼠经腹腔注射0.1 mL/10 g无菌PBS外,其他各组小鼠均经腹腔注射0.1 mL/10 g的A1菌株(2.15×10~5cfu/mL),24 h后对各组小鼠采血并剖杀。采用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抗氧化相关的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小鼠十二指肠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IG组相比,BY3发酵液干预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2、IL-6、IL-8和RO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十二指肠中TNF-α、IL-1β、IL-2、IL-6和IL-8 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BY3发酵液减轻小鼠炎症反应的能力显著优于庆大霉素组及其他组(P<0.05)。本研究进一步对BY3发酵液成分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构建炎性细胞因子的蛋白互作网络(PPI),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BY3发酵液中的抗炎关键化合物,并经分子对接评估潜在化合物与炎性细胞因子蛋白结合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筛选到BY3发酵液中40种减轻炎症反应的关键化合物,有7种化合物与炎性细胞因子蛋白的亲和力≤-8 kcol/mol,分别是醉茄素A、西利马林、柴胡皂苷A、葛杜宁、薯蓣皂甙、雷公藤红素、白桦脂醇,上述化合物可能是BY3发酵液减轻炎症反应的关键化合物。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BY3发酵液对APEC诱导小鼠的炎症具有防治效果,并且筛选出其中可能在减轻炎症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7种化合物,为中药渣发酵液在防治APEC感染性炎症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中药渣发酵液 炎症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QseC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4
作者 郭伟奇 王欣宇 +9 位作者 王帝 胡剑刚 张贝贝 姚澜 王芷洋 祁晶晶 田明星 鲍衍清 王少辉 李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7,共9页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够引起禽的大肠杆菌病,对我国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QseC蛋白的跨膜区域、信号肽、抗原性及亚细胞定位,设计表达引物,以APCE110菌株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oldⅠ-QseC并...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够引起禽的大肠杆菌病,对我国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QseC蛋白的跨膜区域、信号肽、抗原性及亚细胞定位,设计表达引物,以APCE110菌株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oldⅠ-QseC并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BL21(DE3)中诱导蛋白的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QseC与抗QseC小鼠血清和血清型为O1、O2、O78的APEC康复血清进行Western blot试验,检测其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用C-ImmSim、ClusPro分别进行免疫模拟和蛋白-Toll样受体的分子对接,验证QseC蛋白的免疫效果和蛋白与Toll样受体分子之间的结合模式。结果显示:QseC蛋白是细菌的胞质跨膜蛋白,其中膜内区共编码183个氨基酸,膜外区共编码20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无信号肽,抗原性为0.51;成功构建表达质粒并在上清中表达,经纯化浓度为0.8 mg/m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QseC能与抗QseC小鼠血清和不同血清型的APEC康复血清产生特异性条带,表明QseC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C-ImmSim免疫模拟显示,在3、10、17日龄进行免疫能够诱导宿主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和记忆免疫,并在25日龄左右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分子对接结果显示,QseC蛋白与TLR2、TLR4和TLR5受体都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ColdⅠ-QseC表达质粒并纯化获得QseC蛋白,验证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同时,与TLR2、TLR4和TLR5受体都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本研究结果为APEC亚单位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QseC 免疫原性 反应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蒋路遥 祝谢民 +7 位作者 吴佳炎 杨帆 潘昊 黄恩赐 高清清 郇长超 王小波 高崧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为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对SPF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通过对大肠杆菌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体外遗传稳定性、疫苗培养工艺、免疫方式优化和免疫攻毒保护效果... 为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对SPF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通过对大肠杆菌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体外遗传稳定性、疫苗培养工艺、免疫方式优化和免疫攻毒保护效果评价,探讨其作为禽大肠杆菌病活疫苗候选株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E516ΔlpxLΔlpxM、E058ΔlpxLΔlpxM和E522ΔlpxLΔlpxM在体外传代50代遗传稳定,未发生回复突变,毒力较野生株下降显著(10000倍以上),优化的培养参数为液体初始培养12 h,以终浓度OD_(600 nm)为0.15转至LB肉汤再培养5 h,此时活菌比最高,优化的免疫方式和剂量为以1×10^(9)CFU/只(0.2 mL)进行颈部皮下接种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研究表明,lpxL和lpxM缺失的APEC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具有禽大肠杆菌病活疫苗候选株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基因缺失 活疫苗 lpxL lpx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活性成分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6
作者 杨秉乾 恽辰珂 +4 位作者 刘蕾 陈天翼 李冰峰 张森 常思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22-130,I0001,I0002,共11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有效成分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机制,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进行验证。TCMSP数据库用于获取甘草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抑制...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有效成分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机制,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进行验证。TCMSP数据库用于获取甘草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抑制大肠杆菌靶点,利用jvenn在线平台获得交集靶点。采用STRING平台进行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分析,以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取抑制5种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交集靶点后,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抑菌实验验证甘草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主要活性成分。筛选共得到86个活性成分和93个交集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甘草主要通过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和细菌源分子的反应等生物过程以及通过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实现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抑制5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关键靶点为IL6、TP53和STAT3,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柚皮素、异芒柄花素和3″-甲氧基光甘草定与以上靶点亲和力较高。上述3种活性成分对5种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6~0.31、0.62~1.25、0.07~0.16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16~0.62、1.25~2.50、0.16~0.31μg/mL,3″-甲氧基光甘草定抑菌效果最好。该研究为探究甘草抑制大肠杆菌的机制及发掘甘草中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关键成分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甘草 致病性大肠杆菌 分子对接 体外抑菌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感染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模型的构建与病理研究
7
作者 王菲 姚美慧 +8 位作者 贾雨康 孙江涛 董思言 吕博 曹胜亮 滕建 谢理 李玉保 任庆海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4,共9页
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一种能引起猪肠道疾病、败血症和尿路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探究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导的损伤机制,将50只8~9周龄Babl/c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4个模型组分别腹腔注射1×10^(6) cfu/mL、1×10^(7) cfu/mL... 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一种能引起猪肠道疾病、败血症和尿路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探究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导的损伤机制,将50只8~9周龄Babl/c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4个模型组分别腹腔注射1×10^(6) cfu/mL、1×10^(7) cfu/mL、1×10^(8) cfu/mL、1×10^(9) cfu/mL大肠杆菌300μL,对照组小鼠分别注射相同体积的灭菌PBS,观察72 h,对临床病理变化、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进行了观察和检测。通过电击转化法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致病性大肠杆菌EC2316中,获得表达绿色荧光的菌株EC2316-GFP。结果表明:菌株EC2316的半数致死量为2×10^(7) cfu/mL,细菌在器官定植随着细菌浓度增加而增加,IL2、IL-6显著增加。导入绿荧光蛋白前后菌株EC2316的生长特性没有改变。综上,小鼠在感染细菌后表现出一系列病理变化及炎性因子变化与自然发病的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典型病例相似,成功构建了小鼠感染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模型,为深入研究大肠杆菌引发的损伤机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致病性大肠杆菌 绿荧光蛋白 LD50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8
作者 原海港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3期109-110,共2页
在羊养殖过程中,羊腹泻病是养殖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引起羊腹泻性疾病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其中传染性因素主要有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原及寄生虫性病原;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饮水、饲粮、环境因素及饲... 在羊养殖过程中,羊腹泻病是养殖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引起羊腹泻性疾病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其中传染性因素主要有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原及寄生虫性病原;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饮水、饲粮、环境因素及饲养管理等。在临床中以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羊腹泻最多,尤其是细菌性因素和寄生虫性因素混合感染较为常见,不仅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还可以引起羊严重的肠炎、腹泻及脱水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以引起败血症和死亡,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因素 致病性大肠杆菌 寄生虫性 混合感染 病毒性病原 腹泻性疾病 羊养殖 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9
作者 赵宛茹 《福建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13-15,共3页
本研究旨在从腹泻仔猪的样本中分离并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其携带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该株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仔猪腹泻 致病性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汝南县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和毒力基因分布
10
作者 冯笑丽 《家禽科学》 2025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汝南县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采集来自汝南县部分家禽养殖场疑似感染APEC家禽的脑、心脏、肝脏等病料,利用细菌分离培养、血清型PCR和凝集试验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O1、O2、O18、O7... 本研究旨在了解汝南县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采集来自汝南县部分家禽养殖场疑似感染APEC家禽的脑、心脏、肝脏等病料,利用细菌分离培养、血清型PCR和凝集试验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O1、O2、O18、O78血清型占比分别为43.2%、21.5%、15.8%、12.5%,其它血清型为7.0%。毒力基因iucD、tsh、iss、irp2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0%、95.4%、87.1%、82.3%。所有菌株至少携带2种毒力因子,以携带3~5种最多。研究结果为开展汝南县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PCR 血清型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部分地区生鲜肉产品中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与耐药情况
11
作者 段笑笑 杨胜男 +6 位作者 孙荣钊 王福宝 丁美宏 金鑫 戴勤海 高向向 李彦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5期52-57,共6页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是肉鸡养殖与屠宰环节中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致病菌。为了解山东省零售生鲜肉产品中APEC的污染及耐药情况,从青岛、烟台、潍坊、滨州、聊城和东营等6市采集203份畜禽生肉样品进行...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是肉鸡养殖与屠宰环节中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致病菌。为了解山东省零售生鲜肉产品中APEC的污染及耐药情况,从青岛、烟台、潍坊、滨州、聊城和东营等6市采集203份畜禽生肉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使用PCR技术对分离菌进行毒力基因鉴定,将同时携带hlyF、iroN、iutA、ompT和iss 5种毒力基因的大肠杆菌判定为APEC,随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APEC分离株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显示:从203份样品中共分离出203株大肠杆菌,其中APEC阳性率为5.4%(11/203);11株APEC菌株对氟苯尼考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达90.91%(10/11),对磷霉素耐药率最低,为9.09%(1/11),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为33.36%~81.82%,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为45.45%~72.73%;所有APEC分离株均表现出对3类及以上药物耐药。结果表明,山东省零售生鲜肉产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APEC污染,且存在多重耐药情况,对人类食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本研究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合理使用抗APEC药物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肉产品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部分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伯承 燕海峰 +4 位作者 罗阳 王慧 杨俊 陈一峰 周望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为探究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从部分地区规模肉鸡场采集122份病死鸡临床肝脏样品,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利用大肠杆菌持家基因phoA进行PCR扩增,对纯化鉴定后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种系发育群检测... 为探究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从部分地区规模肉鸡场采集122份病死鸡临床肝脏样品,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利用大肠杆菌持家基因phoA进行PCR扩增,对纯化鉴定后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种系发育群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出83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鉴定出15种血清型,其中O2、O1、O78、O14为优势血清型,种系发育群分为B2、B1、A和D群,高致病性株主要来自B2、B1群;MLST分析共得到12种ST型,其中ST95、ST481、ST350为主要ST型;分离株irp2、fyuA、iutA、fimC毒力基因携带率为100%,其中38.55%菌株同时携带irp2、afa、fyuA、iutA、hlyF、iss、papC、fimC毒力基因;雏鸡致病性试验检出高致病性菌株46株(55.42%)、中等致病性菌株31株(37.35%)、低等致病性菌株6株(7.23%);分离株对10种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对四环素和新生霉素耐药最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6.38%和92.77%。结果表明,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遗传关系整体复杂多态,且致病性较高,耐药广泛,提示该地区应加强对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MLST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特征的影响
13
作者 贺敏 蒋健 +3 位作者 乔昀 陈君灏 元唯安 张雯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0-2354,共5页
目的探讨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特征的影响。方法以CFT073作为实验菌株,通过细菌生长培养,观察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体外持留模型、微孔板法、平板法、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持... 目的探讨尿感方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特征的影响。方法以CFT073作为实验菌株,通过细菌生长培养,观察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体外持留模型、微孔板法、平板法、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尿感方含药尿液对CFT073持留能力、生物膜形成、泳动能力、内毒素释放水平、侵袭力和毒力相关基因(fur、chuA、iha、fyuA、gltS、gltP、fimH和LexA)的影响。结果与未经干预的CFT073比较,经空白尿液干预后的CFT073生长能力、持留能力、生物膜形成、泳动能力、侵袭力、内毒素释放水平和毒力相关基因mRNA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经90%空白尿液干预后的CFT073比较,经90%尿感方含药尿液干预后的CFT073生长受到抑制(P<0.05);与经60%空白尿液干预后的CFT073比较,经60%尿感方含药尿液干预后的CFT073持留能力、生物膜形成、泳动能力、侵袭力和内毒素释放水平降低(P<0.05,P<0.01),毒力相关基因fur、chuA、iha、fyuA、gltS、gltP、fimH、LexAmRNA表达下调(P<0.05,P<0.01)。结论尿感方可降低CFT073的持留能力、泳动能力和侵袭力,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和内毒素的释放,下调毒力相关基因fur、chuA、iha、fyuA、gltS、gltP、fimH、LexAmRNA表达,影响CFT073的毒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感方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毒力特征 毒力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减法蛋白组学和反向疫苗学方法设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1和O78血清型多表位疫苗
14
作者 陈洪 吴双 +5 位作者 车业贵 邱树磊 周子祥 王奕 王永娟 袁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25-5438,共14页
【目的】设计针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1和O78血清型的多表位疫苗(multi-epitope vaccine,MEV),为APEC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结合减法蛋白组学和反向疫苗学进行研究。通过CD-HIT... 【目的】设计针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1和O78血清型的多表位疫苗(multi-epitope vaccine,MEV),为APEC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结合减法蛋白组学和反向疫苗学进行研究。通过CD-HIT、BLASTP等工具去除APEC O1、O78蛋白序列中的冗余和不相似蛋白。将APEC O1、O78中相似蛋白与鸡参考蛋白质组进行BLASTP比对,去除同源蛋白,保留非同源蛋白。采用DEG、VFDB等数据库筛选具有毒力的必需蛋白。利用在线工具PSORTb和VaxiJen v 2.0筛选候选蛋白。使用在线工具NetCTL 1.2和NetMHCⅡpan 4.0预测T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和Ⅱ类分子结合表位,用在线工具IEDB预测B淋巴细胞表位。经在线工具VaxiJen v 2.0评估抗原性后,将合格的表位通过柔性linker串联成多表位疫苗。对设计的多表位疫苗进行抗原性、理化性质、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通过分子对接和免疫模拟分别评估多表位疫苗与免疫受体的结合能力及免疫效果,优化密码子便于克隆表达。【结果】经筛选后,选择12个CLT表位、12个HTL表位和12个B淋巴细胞表位构建多表位疫苗MEV-O1O78。多表位疫苗MEV-O1O78分子质量为69.81 ku,为稳定亲水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存在7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长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7.93%、10.81%和81.27%。三级结构拉氏图显示,优势区域中含有的残基数占95.6%。免疫模拟结果显示,多表位疫苗MEV-O1O78能引起良好的体液免疫,并提高部分细胞因子的表达,经密码子优化确保设计的多表位疫苗MEV-O1O78在大肠杆菌K12表达系统中高效、稳定地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设计了含36个优势表位的APEC O1和O78多表位疫苗MEV-O1O78,可为研发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多表位疫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 血清型 多表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春晓 王利丽 +6 位作者 赵奇 孙欣艺 侯冠欣 刘畅 史秋梅 吴同垒 张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为评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溶血素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APEC溶血素Hly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将纯化蛋白利用透析袋在4℃透析后,利用血琼脂平板对其溶血活性进行检测。SD... 为评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溶血素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APEC溶血素Hly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将纯化蛋白利用透析袋在4℃透析后,利用血琼脂平板对其溶血活性进行检测。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并纯化到分子量约为36 ku的重组HlyE蛋白(rHlyE),经ND-2000超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纯化后蛋白浓度为0.65 mg/mL;溶血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HlyE具有溶血活性。以透析后的rHlyE作为抗原,按照50μg/只的剂量免疫小鼠,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PBS,共免疫3次间隔14 d,并于首免后不同时间采血,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并于三免后18 d以2 LD_(50)的APEC菌液攻毒小鼠,观察7 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于首免后28 d剖杀各组小鼠取其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型比率,对rHlyE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估。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分泌高表达量的IgG抗体,抗体水平于三免后15 d达到最高水平。rHlyE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基本无明显临床症状,7 d内存活率达80%;而对照组小鼠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于攻毒后3 d内全部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型比率均升高。上述结果表明,rHlyE在大肠杆菌BL21中为部分可溶性表达,将其免疫小鼠后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可对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明确了APEC 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为APEC免疫保护蛋白的筛选以及疫苗研发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重组HlyE蛋白 原核表达 溶血活性 免疫原性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特征及全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俊霖 胡家萌 +6 位作者 汪骆 李佳芮 刘淏天 夏静 崔敏 邹立扣 韩新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1-707,共7页
目的了解鸭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耐药情况及全基因组特征,探究鸭源EPEC的致病潜力,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PCR鉴定出EPEC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EPEC的血清型、ST型、质粒不相... 目的了解鸭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耐药情况及全基因组特征,探究鸭源EPEC的致病潜力,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PCR鉴定出EPEC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EPEC的血清型、ST型、质粒不相容群类型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结果共鉴定出10株EPEC,血清型包括O71∶H40和O3∶H21两种;所有EPEC菌株均表现出多重耐药,对环丙沙星、链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B最为耐药,耐药率高达100%,对头孢西丁最为敏感,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敏感;所有菌株均携带有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基因,包括bla OXA-10、bla TEM-1A、bla TEM-1B;分离株检测到多种毒力基因,与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最多,未检测到bfp基因及perABC基因。结论鸭源EPEC分离株都为非典型EPEC(aEPEC),具有多重耐药性,检测到多种质粒不相容群,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对人具有潜在致病性,需要加强对鸭源EPEC的监测以有效控制鸭源EPEC的传播,防止其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耐药性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双 王冠男 +5 位作者 周子凡 寇宇宁 陈春琴 焦梦珍 于忠娜 于雷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试验旨在筛选抑制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78地方流行株的有效中药。采用打孔法测定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APEC的抑菌效果,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 试验旨在筛选抑制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78地方流行株的有效中药。采用打孔法测定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APEC的抑菌效果,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9味中药中有9味中药对APEC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味子、洛神花和黄柏对APEC高度敏感,MIC依次为31.25、31.25、500 mg/mL,MBC依次为62.5、125、500 mg/mL;蒲公英、红花和石榴皮中度敏感,MIC与MBC均大于或等于500 mg/mL;丹皮、何首乌和荷叶低度敏感;其余中药无抑菌效果。复方中五味子+洛神花配伍药效最好,MIC与MBC分别为31.25 mg/mL与125 mg/mL。说明在39味中药中五味子、黄柏、洛神花和复方五味子+洛神花(1∶1)对APEC有比较好的体外抑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中药 复方 药敏试验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山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春晓 赵玉林 +5 位作者 杨富琳 王利丽 赵奇 侯冠欣 孙欣艺 张志强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查明秦皇岛市某山鸡养殖场山鸡大批量死亡病因,试验对分离到的致病优势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测试分离菌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利用清洁级昆明小鼠和SPF鸡胚分别对分离... 为查明秦皇岛市某山鸡养殖场山鸡大批量死亡病因,试验对分离到的致病优势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测试分离菌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利用清洁级昆明小鼠和SPF鸡胚分别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出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生化特性与大肠杆菌生化特性符合率高达99%。BLAST分析发现,分离菌16S rRNA序列与大肠杆菌的基因相似性高达99.8%。分离菌对恩诺沙星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等15种药物耐药。分离菌的磺胺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相符,其余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不符,提示该分离菌可能存在其他的耐药机制。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较强致病性,共检测到12种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基因。研究表明,分离菌为山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且耐药情况复杂,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致病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9
作者 左海莉 张莹辉 +4 位作者 张晓茜 程君生 于建新 彭小薇 董浩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81-85,共5页
为建立一种有效检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EPEC的eaeA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引物和探针的最佳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同时... 为建立一种有效检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EPEC的eaeA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引物和探针的最佳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同时,应用该方法对临床兔粪样品进行了检测,并与国家标准推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EPEC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阳性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2.97拷贝/μL,批内重复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低于3%,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数量高于国标推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高、重复性理想,能够准确检出兔粪球样本中的EPEC核酸,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荧光定量PCR eae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蚕素对H_(9)N_(2)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共感染肉鸡的干预作用
20
作者 王许刚 卢佳慧 +5 位作者 袁佳欣 常伽翌 范雨欣 李龙飞 张瑞华 徐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3-78,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天蚕素对H_(9)N_(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共感染致炎性渗出的干预效果,为临床H_(9)N_(2)亚型AIV与APEC共感染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试验选取150只14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试验旨在探讨天蚕素对H_(9)N_(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共感染致炎性渗出的干预效果,为临床H_(9)N_(2)亚型AIV与APEC共感染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试验选取150只14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肉鸡使用无菌生理盐水0.2 mL滴鼻,APEC感染组肉鸡使用含2.09×109 CFU APEC O2菌株肉汤0.2 mL滴鼻,H_(9)N_(2)感染组肉鸡使用H_(9)N_(2)病毒尿囊液(约105 EID50 H_(9)N_(2)病毒)0.2 mL滴鼻,H_(9)N_(2)+APEC感染组肉鸡使用0.2 mL APEC O2菌株肉汤离心后的沉淀与0.2 mL H_(9)N_(2)病毒尿囊液混匀得到的病毒尿囊液滴鼻,H_(9)N_(2)+APEC干预组肉鸡采用与H_(9)N_(2)+APEC感染组相同处理后,使用天蚕素饮水(300 mg/kg)+基础饲粮饲喂,其余各组正常饮水+基础饲粮饲喂。正式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H_(9)N_(2)+APEC感染组肉鸡临床症状极为明显,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气管和肺脏病变最为严重。与H_(9)N_(2)+APEC感染组相比,H_(9)N_(2)感染组和APEC感染组在感染后第3、7、14、21 d时的H_(9)N_(2)病毒拷贝数和APEC载量均显著降低(P<0.05);H_(9)N_(2)+APEC干预组在感染后第3、7、14、21 d时的H_(9)N_(2)病毒拷贝数均显著降低(P<0.05),H_(9)N_(2)+APEC干预组在感染后第7、14、21 d时的APEC载量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天蚕素可以缓解H_(9)N_(2)亚型AIV、APEC以及两者共感染引起的肉鸡呼吸道症状,降低死亡率,其机制与天蚕素降低病原在组织内的载量及修复呼吸系统、改善呼吸机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H_(9)N_(2)亚型禽流感病毒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合并感染 天蚕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