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1
作者 王亚楠 郭雅茹 +4 位作者 姜艳平 崔文 李佳璇 李一经 王丽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59-2269,共11页
旨在分离与鉴定猪轮状病毒(PoRV)的流行毒株,对其基因组序列的遗传变异以及病毒致病性进行分析。选择PoRV阳性的腹泻仔猪小肠样品,处理后接种于MA104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通过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形态学观察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 旨在分离与鉴定猪轮状病毒(PoRV)的流行毒株,对其基因组序列的遗传变异以及病毒致病性进行分析。选择PoRV阳性的腹泻仔猪小肠样品,处理后接种于MA104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通过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形态学观察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利用RT-PCR和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并对该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出了1株可在体外培养的PoRV毒株,将其命名为HLJ/2021,其基因型为G5-P[7]-I5-R1-C1-M1-A1-N1-T1-E1-H1型。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能够导致仔猪出现水样腹泻、消瘦等症状,在感染后60~174 h,可在仔猪粪便中检测到病毒;剖检观察到感染仔猪肠壁变薄,内容物呈水样,病理组织学检测可见感染仔猪回肠肠绒毛高度萎缩;肠组织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中均可检测到病毒,其中回肠中病毒载量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1株G5P[7]型PoRV毒株,其对仔猪具有致病性。该结果为了解PoRV的流行情况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GⅡa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致病性分析
2
作者 田茹 付星玮 +2 位作者 胡乐玉 朱明君 童德文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01-411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甘肃省某猪场仔猪腹泻病原及其遗传进化特征与致病性,以期为该猪场的疫病防控提供一定参考。将在该猪场采集的病猪解剖后的小肠组织进行处理,随后进行猪常见腹泻病原的检测,利用Vero E6细胞对病原检测为阳性的病料进行病... 本研究旨在探究甘肃省某猪场仔猪腹泻病原及其遗传进化特征与致病性,以期为该猪场的疫病防控提供一定参考。将在该猪场采集的病猪解剖后的小肠组织进行处理,随后进行猪常见腹泻病原的检测,利用Vero E6细胞对病原检测为阳性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并开展了分离毒株的鉴定、纯化、遗传进化分析和仔猪致病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经RT-PCR检测所采集的病料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阳性,CPE观察到细胞轮廓消失,细胞大量脱落,形成空斑,细胞间拉丝成网;IFA观察到细胞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Western blot观察在57 ku处显示出目的条带;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冠状病毒典型结构特征;纯化后的病毒滴度为10^(6.0) TCID_(50)·mL^(-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SXSL、HK2021亲缘性较近,与PEDV传统毒株CV777存在一定的进化距离;试验动物出现严重的腹泻情况,仔猪腹泻、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剖检发现小肠壁变薄,小肠胀满,肠系膜充血;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到肠绒毛缩短、破碎、脱落,出现出血点与淋巴细胞增生、坏死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肠各段中均出现明显的阳性信号,其中回肠中PEDV阳性信号最强。通过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EDV分离株属于GⅡa型,将其命名为LZ202401株。致病性分析该分离株为强毒株,是该猪场仔猪发生腹泻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PEDV的分子特性与遗传进化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当下PEDV的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腹泻病毒 分离 遗传进化分析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青枯菌GFPuv标记菌株的构建和致病性分析
3
作者 黄金玲 吴雨霜 +5 位作者 唐慧全 黄敏怡 杨瑞雪 王强 杨永 谭晓丹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02-112,共11页
【目的】构建带有GFPuv标记的花生青枯菌,以实时观察其在宿主植物内的侵染路径,并确定适用于外源基因整合的基因组位点。【方法】通过对青枯菌PeaFJ1菌株全基因组分析,选定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利用pK18mobsacB自杀质粒,应用同源重组双... 【目的】构建带有GFPuv标记的花生青枯菌,以实时观察其在宿主植物内的侵染路径,并确定适用于外源基因整合的基因组位点。【方法】通过对青枯菌PeaFJ1菌株全基因组分析,选定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利用pK18mobsacB自杀质粒,应用同源重组双交换技术将GFPuv基因整合到PeaFJ1菌株基因组的指定位点。使用荧光显微镜在紫外光激发下评估GFPuv标记菌株的荧光表现,并测定其生长速率及致病力以评估菌株功能活性。【结果】成功将GFPuv基因整合至PeaFJ1的IR3区域,构建出稳定的PeaFJ1-GFPuv菌株(即GFPuv标记菌株)。GFPuv标记菌株在紫外光下显示强烈绿色荧光,而野生型PeaFJ1菌株无荧光。PeaFJ1-GFPuv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96h后OD600值超1.5;固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OD600值超0.5,3 d内菌落直径为1.0~1.5 mm,与PeaFJ1菌株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致病力测试显示,PeaFJ1-GFPuv菌株侵染花生11 d后,植物萎蔫死亡率达100%,与PeaFJ1菌株无显著差异。此外,叶片电导率和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PeaFJ1-GFPuv菌株在花生叶片中的增殖速率与野生型PeaFJ1菌株相当。荧光显微镜观察能够清晰追踪PeaFJ1-GFPuv菌株在花生叶片中的侵染路径,从接种后2 d开始,菌株从切口进入主叶脉,至接种后9 d,菌株已广泛分布于整个叶片。【结论】成功构建在基因组IR3区域插入GFPuv的青枯菌GFPuv标记菌株,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与PeaFJ1菌株无显著差异,证明IR3区域为PeaFJ1菌株基因回补的有效位点。GFPuv标记菌株在紫外光下显现强烈绿色荧光,可用于观察青枯菌侵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菌 绿色荧光蛋白 同源重组 标记菌株 整合位点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镰孢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雪萍 李敏权 +4 位作者 许世洋 刘梅金 漆永红 李建军 李晓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9-1161,共13页
为明确青稞镰孢根腐病的病原,于青稞苗期及成株期分别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临潭县和卓尼县等青稞主产区的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样品,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病原,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进行病原鉴定,并用烧杯... 为明确青稞镰孢根腐病的病原,于青稞苗期及成株期分别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临潭县和卓尼县等青稞主产区的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样品,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病原,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进行病原鉴定,并用烧杯水琼脂法和盆栽法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青稞镰孢根腐病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分布广泛,发病率在5%~20%之间。发病植株长势弱、发黄,茎基部缢缩、腐烂,穗白粒瘪,茎秆发褐或黑红。共分离得到88株青稞镰孢根腐病病原菌,苗期50株,成株期38株,经鉴定分别为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木贼镰孢F.equiseti、三线镰孢F.tricinctum、柔毛镰孢F.floccifer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及F.langsethiae。盆栽法和烧杯水琼脂法所测得的致病性差异显著,但均表明燕麦镰孢综合致病力较强,结合其分离率,确认燕麦镰孢为优势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根腐病 镰孢属 燕麦镰孢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肉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树荣 陆冰洋 +4 位作者 王彩先 李婷婷 刘华栋 唐娟 牛晋国 《家禽科学》 2020年第5期45-48,共4页
为了解规模化肉鸡养殖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致病性,并为规模化养殖场提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参考。从山西省某规模化肉鸡养殖场采集病死鸡病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血清型... 为了解规模化肉鸡养殖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致病性,并为规模化养殖场提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参考。从山西省某规模化肉鸡养殖场采集病死鸡病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血清型为O2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等8种药物耐药,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高敏,对强力霉素、氧氟沙星中敏。结论:分离株肉鸡源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和较强的致病性,季节交替要加强鸡场饲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志 隋修锟 +5 位作者 吴竞 鑫婷 李明 高新桃 姜一曈 侯绍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77-1483,共7页
为追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分离株的变异特点,本研究于2016年从河北和福建疑似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采集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产生合胞体样细胞病变,... 为追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分离株的变异特点,本研究于2016年从河北和福建疑似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采集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产生合胞体样细胞病变,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为HP-PRRSV,将其分别命名为PRRSV CZ16A和NP16A。为研究PRRSV分离株CZ16A和NP16A对猪的致病性,将分离毒株经噬斑纯化后分别接种PRRSV抗原、抗体双阴性的60日龄健康仔猪,通过临床观察、解剖病理变化及病毒血症检测等指标初步探讨两株PRRSV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株CZ16A和NP16A感染猪后均能够在动物体内复制,并引起体温升高,但两株PRRSV分离株均未引起试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剖检结果显示NP16A分离株能引起动物肺部实变、淋巴结肿大,其毒力比CZ16A分离株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分离鉴定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和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王杨吉 刘源 +2 位作者 刘子拓 范佳文 石火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9-454,461,共7页
本研究从有流感症状的病猪中分离到一株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命名为A/swine/Jiangsu/1/2015(SW/JS/1/15)。为探究其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全部基因节段后测序并进行遗传分析,并研究了其对鸡和豚鼠的致病... 本研究从有流感症状的病猪中分离到一株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命名为A/swine/Jiangsu/1/2015(SW/JS/1/15)。为探究其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全部基因节段后测序并进行遗传分析,并研究了其对鸡和豚鼠的致病特性。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病毒SW/JS/1/15株是由BJ/94系、DK1系、G1系和F/98系4个分支病毒重组而成,8个基因节段均属于G57基因型。分离株HA蛋白裂解位点为PSRSSR*GL,符合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特征。HA蛋白有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其中218位糖基化位点缺失,145位与313位各新增一个糖基化位点。与疫苗株SH/F/98、SD/6/96、GD/SS/94相比,分离病毒HA抗原位点发生了G^90E、S^127R、S^145N、D^153G、N^167S、A^168N、A^198T、T^200R、N^201D、和Q^235M(H9numbering)突变;NA蛋白发生6个氨基酸突变:K^367R、K/E^368N、D^369N、D^401E、K^143N和T^434P。同时NA蛋白颈部缺失aa63~aa65。分离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与2株禽源H9N2病毒的相应基因高度同源,其6个内部基因与两株人源H7N9病毒的内部基因高度同源。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病毒可以感染鸡和豚鼠,但不能在豚鼠群内水平传播,且可能作为H7N9等新型流感病毒内部基因供体,同时表明猪可以感染禽流感病毒(AIV),且可能是AIV获得感染哺乳动物能力的过渡宿主。本研究为H9N2亚型SIV的致病性以及遗传特征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H9N2 遗传进化分析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的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提金凤 李志杰 毛红彦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0,共7页
为明确从山东某鸭场分离的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3)的致病性和遗传特征,首先对分离鉴定的毒株进行VP1基因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发布的基因序列比对,并进行动物试验。分离的病毒株命名为DHAV-3-SDWF,2008~2020年分离的DHAV-3毒株... 为明确从山东某鸭场分离的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3)的致病性和遗传特征,首先对分离鉴定的毒株进行VP1基因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发布的基因序列比对,并进行动物试验。分离的病毒株命名为DHAV-3-SDWF,2008~2020年分离的DHAV-3毒株主要Ⅰ和Ⅱ基因型,基因Ⅰ型又形成Ⅰa和Ⅰb两个分支,该病毒属于Ⅰa分支。DHAV-3-SDWF对雏鸭致病性强,攻毒鸭的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剖检变化和组织病变明显,这与该病毒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转录水平是一致的。总之,DHAV-3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为该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疫苗研制提供了材料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 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 致病性分析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家乐 何金灵 +3 位作者 杜荣起 李丹若 金天明 张东超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23-29,共7页
天津某规模化鸡场出现一批疑似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的病鸡,为分离该鸡病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致病性,研究通过临床综合诊断、病料采集、细菌分离培养、鉴别培养基和生化鉴定、16S rRNA检测、系统进化树与同源性分析、药... 天津某规模化鸡场出现一批疑似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的病鸡,为分离该鸡病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致病性,研究通过临床综合诊断、病料采集、细菌分离培养、鉴别培养基和生化鉴定、16S rRNA检测、系统进化树与同源性分析、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小鼠致病性试验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等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剖检可见典型的腹膜炎、肝周炎、心包炎等症状;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短小杆状菌,培养基和生化鉴定结果与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一致;16S rRNA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系统进化树及同源性分析发现,分离菌株与大肠杆菌亲缘关系为同一分支,同源性高达99.99%以上;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多西环素中度敏感;PCR扩增出fimC、hlyF、ompT和iroN 4种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中接种分离菌株的小鼠在16 h内全部死亡,且在小鼠肝脏和血液中均检测到细菌;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感染小鼠的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脾脏以及肠道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研究结果表明,该病鸡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且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动物有较强的致病力。研究结果为鸡场防控大肠杆菌病及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耐药分析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昆明滇池红嘴鸥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致病性分析》基金项目的更正
10
作者 邬佳莉 杨勇 +4 位作者 相德才 张文梅 代飞燕 段博芳 段纲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8-1118,共1页
《野生动物学报》2022年第43卷第3期《昆明滇池红嘴鸥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致病性分析》基金项目更正如下:第731页:脚注处,“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2018IC078)”改为“云南省朱兴全专家工作站(202005AF150041)”,“云南... 《野生动物学报》2022年第43卷第3期《昆明滇池红嘴鸥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致病性分析》基金项目更正如下:第731页:脚注处,“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2018IC078)”改为“云南省朱兴全专家工作站(202005AF150041)”,“云南农业大学兽医公共卫生省级创新团队项目(202105AE16001)”改为“云南农业大学兽医公共卫生省创新团队项目(202105AE160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农业大学 兽医公共卫生 沙门氏菌 致病性分析 基金项目 红嘴鸥 创新团队 专家工作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犬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实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三木 孙翔翔 +7 位作者 孔子荣 何奇松 马琳 冯淑萍 杨可妍 曾咏芳 熊毅 颜健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8-403,409,共7页
目的对广西犬只尤其是宠物犬中携带H9N2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以及小鼠的致病性研究,为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测序全基因组,DNAStar和MEGA6.0软件分析氨基酸同源性和进化树,通过... 目的对广西犬只尤其是宠物犬中携带H9N2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以及小鼠的致病性研究,为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测序全基因组,DNAStar和MEGA6.0软件分析氨基酸同源性和进化树,通过小鼠感染实验探究其致病性。结果13株H9N2毒株8个基因节段来源于5个不同谱系的毒株,属于新基因型,氨基酸同源性与广西分离株A/equine/Guangxi/3/2011≥99.0%,6个内部基因与2013年自人流感病毒分离株H7N9亲缘关系密切。毒株HA的裂解位点均为RSSR↓GLF,表明低致病力。氨基酸位点HA226、NA119、NP375和PB2的701位等有变化,其中HA226位为亮氨酸L,具有与人SAα2,6-Gal结合的特性。BALB/c小鼠感染健康犬只中分离的H9N2病毒未在体内复制,而源自感冒犬只的毒株Ca/GX/8和Ca/GX/10能够在体内复制,临床症状明显但不致死。病毒经小鼠体内传代后致病力增强,推测是PB2的611位和PA623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结论从广西各地犬只中获得的13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株经分析发现虽源于禽源,但具备和人源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且内部基因遗传进化关系复杂,对哺乳动物及人类存在较大威胁,亟需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H9N2亚型 遗传特征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农谷”肉鸡舍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晋国 申李琰 +1 位作者 李惠龙 张希瑶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57,共5页
为了解白羽肉鸡大型笼养鸡舍内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布规律与耐药性,在山西"农谷"内随机选取单栋饲养量为40 000只的肉鸡舍一栋,采集鸡舍内空气、饲料、饮水、粪便和病死鸡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分析... 为了解白羽肉鸡大型笼养鸡舍内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布规律与耐药性,在山西"农谷"内随机选取单栋饲养量为40 000只的肉鸡舍一栋,采集鸡舍内空气、饲料、饮水、粪便和病死鸡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34份不同来源的样品中分离到11株致病力高低不等的大肠杆菌,粪源株与鸡源株同源性最高为97.8%~99.2%。分离菌株对新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等药物高敏;对18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对林可霉素、青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异噁唑耐药率较高为54.55%~90.91%。结果表明"农谷"的肉鸡舍中空气、饲料、饮水、鸡粪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率高的菌株危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舍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部分地区TTSuVs与PCV2混合感染情况调查及其与PMWS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东旭 沙万里 +1 位作者 尹柏双 李国江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69,共5页
为了解吉林地区猪细环病毒(TTSuVs)与II型猪圆环病毒(PCV2)混合感染情况,分析TTSuVs感染与仔猪多系统衰竭征(PMWS)的相关性。试验通过PCR技术对2019年收集到的吉林部分地区的10家规模化猪场130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应用本实验已建立的P... 为了解吉林地区猪细环病毒(TTSuVs)与II型猪圆环病毒(PCV2)混合感染情况,分析TTSuVs感染与仔猪多系统衰竭征(PMWS)的相关性。试验通过PCR技术对2019年收集到的吉林部分地区的10家规模化猪场130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应用本实验已建立的PCV2、TTSuV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PCV2阳性样品进行病毒载量的分析,区分PMWS病猪与PCV2亚临床感染猪,比较PMWS病猪与PCV2亚临床感染猪中TTSuVs的载量。结果显示:TTSuV1感染率为38.46%;TTSuV2感染率为57.69%;PCV2感染率为46.15%;TTSuV1与TTSuV2的混合感染率为31.54%;TTSuV1与PCV2的混合感染率为32.30%;TTSuV2与PCV2的混合感染率为44.62%;三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为22.30%。且PMWS病猪血清中TTSuV2载量明显高于PCV2亚临床感染猪(P<0.01)。结果表明,TTSuV2载量与PMWS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环病毒Ⅰ型 猪细环病毒Ⅱ型 猪圆环病毒Ⅱ型 混合感染 协同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高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菌种类及致病性鉴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利达 李磊 +3 位作者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47-354,共8页
为明确山东省高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特征,2018-2019年从山东省高密市马铃薯主产区采集具有疮痂病病斑的马铃薯块茎,从病斑上共分离纯化到178个链霉菌菌株;采用薯片法、萝卜幼苗法及温室盆栽柯赫氏法则对马铃薯进行致病... 为明确山东省高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特征,2018-2019年从山东省高密市马铃薯主产区采集具有疮痂病病斑的马铃薯块茎,从病斑上共分离纯化到178个链霉菌菌株;采用薯片法、萝卜幼苗法及温室盆栽柯赫氏法则对马铃薯进行致病性试验,筛选到178个致病性较强的菌株。此外,将高密市5个地区所分离的马铃薯疮痂病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PCR分子鉴定和病原菌致病基因检测,之后根据16S rDNA基因的差异采用分子手段对所分离的致病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引起山东高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主要包括4种链霉菌,分别为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Streptomyces scabies、Streptomyces luridiscabiei和Streptomyces griseoaurantiacus,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其中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为链霉菌优势种群且新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griseoaurantiacus,为国内新报道病原菌,说明我国山东高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种类和分布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链霉菌 分类 致病性分析 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原鉴定及毒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璐璐 田娇娇 +2 位作者 李娜 张娜 杨文香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39,共6页
为安全高效地减少由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类型、产毒类型及致病性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产毒素类型分析,明确了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 为安全高效地减少由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类型、产毒类型及致病性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产毒素类型分析,明确了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及其特点。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毒类型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类型,其中78株菌株产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1株菌株产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F.graminearum不同菌株间致病性存在差异。试验表明病原菌的扩展速度与毒素产生量之间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有效筛选抗病品种、选择防控药剂、生防菌株的筛选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病原鉴定 致病性分析 毒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潘汝谦 康必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3,共4页
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分析的方法,结合传统的鉴别寄主方法对广东省部分参加区试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用于抗性鉴定的稻瘟病菌群体是1998年采集于广东省各地稻瘟病区的田间菌株,共100株.根据菌株在全国... 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分析的方法,结合传统的鉴别寄主方法对广东省部分参加区试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用于抗性鉴定的稻瘟病菌群体是1998年采集于广东省各地稻瘟病区的田间菌株,共100株.根据菌株在全国统一的鉴别寄主上的反应,探明该群体的致病性结构包括4群10个中国生理小种,其中ZG1是最优势小种,频率为31%,ZC13和ZC15次之,频率分别为28%和21%.将这一群体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参加区试的14个杂交稻组合上,毒力频率较低的有优优8821、培杂桂99、今优71、优优122、粤优8号、青优303、湛8S 303、培杂67、优优303和优澄2号共10个,是高抗的杂交稻组合.对这些高抗组合的联合致病性分析表明,只有34对搭配的联合抗病性系数大于0 80、联合毒性系数等于0,被评价为高抗稻瘟病的搭配,可以在生产推广中搭配使用.依据湛8S 303和优澄2号等同时具有较高的联合抗病性系数和联合毒性系数,可推测它们具有较为相似的抗感病性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群体 抗病 鉴定 评价 毒力频率 联合致病性分析 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林麝源绿脓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贺健 邢小勇 +5 位作者 武小椿 温峰琴 张阳阳 张生英 刘佳 包世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69-2578,共10页
旨在确定甘肃省天水市某林麝养殖场致死林麝的病原菌,并开展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研究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采集病死林麝肺,通过细菌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随后对其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并... 旨在确定甘肃省天水市某林麝养殖场致死林麝的病原菌,并开展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研究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采集病死林麝肺,通过细菌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随后对其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并在分离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对分离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组装和注释,对毒力基因toxA和exoT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病死林麝肺中分离到一株绿脓杆菌,命名为TS2019。致病性试验测得分离菌对小鼠的LD_(50)为2.82×10^(7)CFU·mL^(-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TS2019具有多重耐药性,但对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等药物敏感。基因组测序表明,TS2019基因组全长为6308327 bp,编码5929个基因,其中有1035个编码产物参与新陈代谢途径;全基因组中有毒力因子编码基因875个,产物有黏附蛋白、调控因子、毒性蛋白等;有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5288个。遗传进化分析表明,TS2019毒力基因toxA、exoT与GenBank中绿脓杆菌众多菌株相应基因序列相似性均高于99%,其中eoxT基因与中国杭州人源分离株P33的遗传关系最近,但处于独立分支。本研究从病死林麝肺分离鉴定到一株绿脓杆菌,并证实该菌有较强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其毒力基因toxA和exoT与GenBank中绿脓杆菌相应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研究结果为林麝绿脓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绿脓杆菌致病机制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绿脓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分析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分枝杆菌CVCC68002全基因组测序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霞 马伟超 +2 位作者 雒林通 裴芳 王廷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1-24,共14页
【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牛分枝杆菌CVCC68002基因组特征,致病性和遗传进化关系,为牛分支杆菌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llumina和Pacbio测序技术平台对CVCC68002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建库,采用生物信息学和系... 【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牛分枝杆菌CVCC68002基因组特征,致病性和遗传进化关系,为牛分支杆菌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llumina和Pacbio测序技术平台对CVCC68002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建库,采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进化树等方法,对该菌株基因组功能注释、致病性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该菌株基因组全长4357100 bp,GC含量为65.64%,编码基因达4145个;在GO、KEGG、COG、NR数据库基因组特征显示其具有高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能力。通过PHI,VFDB,ARDC和CARD数据库对其致病性进行相关分析,得到456个毒力基因注释,主要涉及细菌黏附与定殖、细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系统、分泌系统蛋白和转录因子等。并找到相关包括万古霉素,青霉素,多胺类抗生素、异烟肼、吡嗪酰胺、氟喹诺酮等的抗药性基因,另外,外排泵的抗性蛋白注释量显著,推测牛分枝杆菌通过外排抗性蛋白从而达到抗药自我保护的目的。【结论】获得牛分枝杆菌CVCC68002株完整基因组信息,完善系统进化信息,明确了其毒力因子和有效地靶标抗药基因,为后续对该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和耐药基因筛选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分枝杆菌 基因组测序 致病性分析 毒力因子 耐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点根腐病菌和镰孢菌复合侵染引起的甜瓜根腐病的鉴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会杰 严蕾艳 +4 位作者 郭珍 彭斌 康保珊 刘莉铭 古勤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19,共5页
为明确甘肃皋兰地区甜瓜根腐病的病菌,通过病菌分离、致病性测定,采用真菌形态学结合基因序列分析对该病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甜瓜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melonis,FOM)及引起黑点... 为明确甘肃皋兰地区甜瓜根腐病的病菌,通过病菌分离、致病性测定,采用真菌形态学结合基因序列分析对该病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甜瓜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melonis,FOM)及引起黑点根腐病的子囊真菌(Monosporascus cannonballus)。致病性分析表明,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及M. cannonballus均可引起甜瓜胚根的坏死、腐烂,侧根不能生长;其中M. cannonballus使瓜类砧木-南瓜品种思壮12的胚根变褐,但不影响主根和侧根的生长。明确了甘肃皋兰地区甜瓜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防控该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根腐病 病原鉴定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源豕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煜 吴达 +7 位作者 孙敏 王楷宬 邓明俊 吴振兴 岳志芹 郑小龙 孙涛 肖西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9-223,共5页
从一头病死猪分离到一株疑似猪链球菌的菌株,通过生化鉴定、链球菌血清学分群、猪链球菌的血清学分型、PCR鉴定排除了是猪链球菌的可能。应用16SrDNA的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可疑菌的核酸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表明,所分离到的菌株与豕链... 从一头病死猪分离到一株疑似猪链球菌的菌株,通过生化鉴定、链球菌血清学分群、猪链球菌的血清学分型、PCR鉴定排除了是猪链球菌的可能。应用16SrDNA的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可疑菌的核酸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表明,所分离到的菌株与豕链球菌具有98%的同源性,因此判断为豕链球菌。小鼠感染试验显示,感染的小鼠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且2周后仍正常存活,因此认为所分离的豕链球菌不具有致病性或具有较弱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豕链球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