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经济学的致用性
1
作者 林卫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6-218,共3页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在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上凸显了其致用性的不足;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在其选择过程中会受到资源、环境、特定社会制度等条件的约束,也显示出致用性的不足。对马克思政...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在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上凸显了其致用性的不足;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在其选择过程中会受到资源、环境、特定社会制度等条件的约束,也显示出致用性的不足。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对西方经济学的致用性检讨应从中国实际经济问题出发,准确地把握人性和经济行为主体的根本行为动机,将逻辑与历史相结合,避免概念之间的论战与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的致用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导向的致用性阅读研究
2
作者 王荣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2-28,共7页
“方法类读物”是为解决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问题提供具体方法、策略或者方法论指导的图书和文章。有明确的致用目的是“方法类读物”常态阅读的最主要特征。致用性阅读是以读者的致用目的为主导的阅读活动。致用性阅读真正的阅读对... “方法类读物”是为解决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问题提供具体方法、策略或者方法论指导的图书和文章。有明确的致用目的是“方法类读物”常态阅读的最主要特征。致用性阅读是以读者的致用目的为主导的阅读活动。致用性阅读真正的阅读对象,是书中某章节的一个节选片段或单篇文章的一个节选片段。读者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加入自己的理解;加入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曾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反思在这一情境中“发生了什么”;加入把所学的方法或策略用于具体情境的想象。致用性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把自己学到的方法或策略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类读物 致用性阅读 节选片段 情境理解 迁移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目录学“辨考”与“致用”的辩证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京山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28,共4页
中国传统目录学有其优良传统 ,就是“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学术传统。这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同时中国传统目录学又是致用之学 ,它要服务于文化学术研究和读书治学的现实需要。因此今天的目录学研究应采取辩证的态度 。
关键词 中国 目录学 辨考 致用性 学术研究 学术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晚清理学学术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车冬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1,共4页
为了概括出晚清学术的特征,采用了文献梳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晚清理学具有鲜明的学术特征:继承性、致用性、融合性。其继承性主要表现在晚清理学学术思想所延续的仍然是理学传统的思维方式,并恪守程朱学说为其主要的思想资源。其致... 为了概括出晚清学术的特征,采用了文献梳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晚清理学具有鲜明的学术特征:继承性、致用性、融合性。其继承性主要表现在晚清理学学术思想所延续的仍然是理学传统的思维方式,并恪守程朱学说为其主要的思想资源。其致用性主要表现在晚清理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契合,其融合性主要表现在晚清理学的学术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理学 继承 致用性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实践观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5
作者 罗泽如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77-178,共2页
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认为多极主体间通过改造相互联系的中介客体而结成的物质性的交往关系,它的基本框架是"主体—客体—主体"模式,体现了多级主体之间的共在性、差异性和正义性的内... 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认为多极主体间通过改造相互联系的中介客体而结成的物质性的交往关系,它的基本框架是"主体—客体—主体"模式,体现了多级主体之间的共在性、差异性和正义性的内在统一。交往实践观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超越性"的精神追求"、致用性"的现实需要,因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实践观 价值观教育 超越 致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