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7月延安暴雨致灾成因与气象服务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杜莉丽 李文高 吴林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2期11437-11439,共3页
2013年7月陕西延安连续出现5次强降水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是常年同期降水量的近4倍,为延安历史阶段降雨量最多,持续暴雨引发滑塌灾害多点频发,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大批革命旧址及珍贵文物受损和严重经济损失。在此对延安7月暴雨过程中... 2013年7月陕西延安连续出现5次强降水过程,区域平均降水量是常年同期降水量的近4倍,为延安历史阶段降雨量最多,持续暴雨引发滑塌灾害多点频发,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大批革命旧址及珍贵文物受损和严重经济损失。在此对延安7月暴雨过程中的降水特征、致灾成因、预报预警等服务情况进行了剖析、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多、累计雨量大、短时降雨强是致灾的主要气象条件;当地地表土质疏松,黄土层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弱,居民靠山居住等是主要孕灾条件;在此次暴雨灾害防御中,气象部门预报预警服务及时准确,各级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及群众自救挽救了大量人员生命及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暴雨 致灾成因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山北坡春季寒潮型暴雪致灾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万瑜 曹兴 +2 位作者 窦新英 陆辉 蔡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8-486,共9页
采用NCEP逐日4次1°×1°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1年4月发生在中天山北坡乌鲁木齐地区寒潮型暴雪过程的致灾天气学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着重讨论了强降雪发生所具备的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等动力耦合机制及温... 采用NCEP逐日4次1°×1°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1年4月发生在中天山北坡乌鲁木齐地区寒潮型暴雪过程的致灾天气学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着重讨论了强降雪发生所具备的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等动力耦合机制及温度平流条件。结果表明:在稳定的环流背景下,春季500 h Pa西西伯利亚低槽位置南伸至35°N,使得冷暖空气活跃交绥造成中低层大气斜压性增强,加之天山准静止锋的长时间停滞维持,致使中天山北坡受强锋区的控制而形成持续性雨雪天气。深厚的湿层和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配置及正涡度大值区由低层向对流层中层发展,有利于高层气流抽吸辐散、中低层暖湿气流辐合和上升运动的增强,为强降雪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强降雪落区与湿位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冷暖平流稳定对峙加之低层冷平流侵入之强是造成暴雪持续、增幅和剧烈降温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暴雪 水汽通量 温度平流 致灾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对重点行业的影响及致灾成因分析 被引量:93
3
作者 赵琳娜 马清云 +7 位作者 杨贵名 王秀荣 赵鲁强 杨晓丹 吴昊 王志 康志明 毛冬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566,共11页
运用典型事例和大量的数据,分析了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交通、电力、通讯、农业和林业等重点行业以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指出天气气候特点、灾害发生的特殊地域和时间以及不同行业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下的... 运用典型事例和大量的数据,分析了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交通、电力、通讯、农业和林业等重点行业以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指出天气气候特点、灾害发生的特殊地域和时间以及不同行业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下的敏感性是致灾因素。要应对这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并最大限度的将其影响降至最低,就应在电力、公路、铁路以及建筑工程等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加强灾害性天气气候的可行性论证和提高设计标准,同时应提高对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预报能力,建立完善的预报系统和信息发布等防治体系,加强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科普宣传,提高民众自救互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冰冻 致灾成因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红层滑坡致灾成因及致灾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侯李杰 张玉芳 +2 位作者 刘洪瑜 李嘉明 李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4,共4页
以西南红层地区一高速公路路堑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及地质勘察,分析其致灾成因及致灾模式。导致该边坡产生滑动破坏的最主要诱发因素是长期地下水作用以及边坡开挖后支护不及时,该滑坡的发展历经蠕动滑移、表层失稳、后缘裂隙发展、... 以西南红层地区一高速公路路堑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及地质勘察,分析其致灾成因及致灾模式。导致该边坡产生滑动破坏的最主要诱发因素是长期地下水作用以及边坡开挖后支护不及时,该滑坡的发展历经蠕动滑移、表层失稳、后缘裂隙发展、两侧裂隙发展、前缘剪出五个过程。通过数值分析计算,该滑坡目前处于滑动阶段,稳定系数为0.96,处于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路基 西南地区滑坡 数值分析 红层 致灾成因 致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特大火灾成因调查方法及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晅亚 鲁志宝 田亮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2-1026,共5页
通过对火灾成因调查技术方法以及现状的广泛调研,深入分析我国目前火灾成因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国外典型重大特大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火灾灾害成因调查机制与技术方法上的差异,并就... 通过对火灾成因调查技术方法以及现状的广泛调研,深入分析我国目前火灾成因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国外典型重大特大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火灾灾害成因调查机制与技术方法上的差异,并就构建我国重特大火灾及致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完善火灾成因调查程序以及技术方法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 成因 致灾成因 技术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雨与强人类活动复合作用下山洪灾害研究构想和成果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协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山丘区极端降雨事件多发,降雨强度与量级不断突破区域历史极值,同时叠加区域脆弱环境和强人类活动影响,致使山洪形成及演进致灾成因复杂多变,由此加重了暴雨山洪引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具有显著的自然和社...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山丘区极端降雨事件多发,降雨强度与量级不断突破区域历史极值,同时叠加区域脆弱环境和强人类活动影响,致使山洪形成及演进致灾成因复杂多变,由此加重了暴雨山洪引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具有显著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其形成发展是山丘区环境孕灾承灾因子复合作用的结果。中国山丘区局地气候独特,地质地貌类型众多,溪河水系复杂,人类活动影响突出。大量重大山洪灾害事件表明,极端降雨诱发的山洪过程及致灾特征各异,给山洪灾害预报预警防御造成极大困扰,山洪灾害研究仍是当前重大自然灾害防控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中国山洪灾害研究多偏重于雨水情时空变化规律,着重研究降雨影响的山洪洪水淹没特征,据此推算山洪灾害防治区的临界雨量与水位阈值,在山洪灾害防治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山洪灾害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数总体显著下降。然而,受山丘区降雨特征、下垫面组成、溪河形态及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山洪洪水形成演进时挟带大量泥沙,从而表现为山洪水沙、山洪泥石流等物理过程,导致的局地冲毁、淤埋、淹没等致灾成因及阈值与山洪洪水致灾也存在本质差异,这也是近年来中国重大山洪灾害事件多发的主要原因。针对极端降雨诱发多类型山洪形成演进与强人类活动复合作用致灾防御难题,亟需利用气象学、水文学及河流动力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现场调查、物理试验、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传统单一的山洪洪水灾害研究扩展为全类型山洪灾害(山洪洪水灾害、山洪水沙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研究,开展全类型山洪引发的冲毁—淤埋—淹没等复合致灾研究,系统探究中国重灾省区重大山洪灾害事件的强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剖析极端降雨与强人类活动复合作用下多类型山洪形成及其演进致灾范围、规模特征,揭示气象水文溪河响应与强人类活动影响的不同类型山洪灾害致灾成因,建立气象水文水沙动力过程模拟方法,辨识山丘区流域全类型山洪冲毁—淤埋—淹没风险,提出不同类型山洪灾害易发区识别方法,构建山洪洪水灾害、山洪水沙灾害及山洪泥石流灾害分区分级多指标预警防御方法。该研究有利于提升中国山洪灾害理论技术研究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流域 极端降雨 强人类活动 山洪 致灾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绵竹走马岭沟特大泥石流成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9
7
作者 牟今容 黄润秋 裴向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4-37,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泥石流成灾机理,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四川绵竹市清平乡走马岭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区异常丰富的固体物源、短时强降雨、陡峻的地形条件以及汇水环境是该次特大泥石流形成的... 为进一步研究泥石流成灾机理,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四川绵竹市清平乡走马岭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区异常丰富的固体物源、短时强降雨、陡峻的地形条件以及汇水环境是该次特大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了此次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针对走马岭沟现有物源及潜在泥石流隐患,提出了"固源+拦挡+排导+停淤"的综合治理方案,主要通过谷坊坝的固坡压脚、拦砂坝的拦挡、防冲墙的引流、停淤场的停淤作用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3”特大泥石流 致灾成因 防治措施 四川绵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联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1-203,共3页
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升高,我国气候出现变暖变干的总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就干旱灾害的致灾成因和特点以及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危害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气象 干旱 致灾成因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